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1199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工程行业分析报告文档格式.docx

四、进入本行业的壁垒14

1、从业资质的限制14

2、净资产、现金流的限制15

3、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制15

4、技术装备的限制16

5、从业经验的限制16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6

1有利因素16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16

(2)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完善使建筑市场日益规范17

(3)“一带一路”成建筑业发展新引擎17

(4)“互联网+”消除建筑业信息鸿沟18

2、不利因素18

(1)市场竞争激烈18

(2)劳动力成本上升18

(3)融资能力不足18

六、行业风险特征19

1、宏观经济政策变动风险19

2、技术风险19

3、成本风险19

4、流动资金压力风险20

七、行业周期性、地域性及季节性特征20

1、周期性20

2、区域性21

3、季节性21

一、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建筑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公司注册地在河南省安阳市,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公司的直接主管部门。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行业行使的职能有:

拟订适合国情的住房政策,指导住房建设和住房制度改革;

拟订住房和城乡建设的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

组织制定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国家标准,制定和发布工程建设全国统一定额和行业标准;

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

指导全国建筑活动,承担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

拟订建筑业、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技术政策并指导实施等。

2、行业监管体制

行业协会有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建筑企业协会、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协会等。

中国建筑业协会成立于1986年10月,是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建筑装修装饰和科研等企事业单位、地方建筑业协会、部门建筑业协会及有关专业人士,自愿参加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

协会的主要职能是协助政府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及有关法规,推进行业管理,协调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引导和推动建筑业企业面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经营机制,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3、主要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建筑业的上游行业种类繁多,包括钢铁、水泥、砖瓦、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等原材料供应行业,也包括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咨询等行业。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以及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可能导致产品出厂价格上涨,最终可能引起建筑企业成本的上升。

建筑业的下游相关行业主要分为三类:

(1)房屋建筑业的相关行业为房地产行业;

(2)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行业为各地市政工程建设行业;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行业为各种交通运输业。

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政府对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对房地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将保持较高的需求量。

政府鼓励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PPP业务等发展,将会对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房地产行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和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的稳定发展,将推动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三、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

1、建筑业总体概况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筑业从业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较为充分。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2015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6508亿元,增长1.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676亿元,增长6.0%。

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80757亿元,同比增长2.3%,与2014年的10.2%相比,增速大幅跳水;

全国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6%,工程量继续萎缩;

新签合同额达33.8万亿元,同比下降7.37%。

2015年建筑工程行业实现新签合同总额18.44万亿元,同比下降0.12%,为近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2015年建筑工程行业新签合同总额增速较2014年增速下降5.68个pct,主要源于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大幅度下滑的共同作用。

从驱动建筑行业需求的三大投资情况来看,2015制造业投资增速为8.10%,较上年下降5.40%;

基建投资增速为17.29%,较上年下降3%;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1.00%,较上年下降9.50个%,由此可见2015年建筑工程行业新签合同增速大幅下降主要源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

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5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其中,住宅投资64595亿元,增长0.4%;

办公楼投资6210亿元,增长10.1%;

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4607亿元,增长1.8%。

全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住房772万套,新开工783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开工601万套。

2、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经济在未来将保持中高速稳健增长,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的挑战巨大,但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装配式建筑以及PPP制度的完善与落地等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2014年-2016年3月建筑工程产值趋势:

2014年至2016年3月建筑业总产值趋势:

(1)基础设施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设计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

其中,2016年项目131个,投资约2.1万亿元;

2017年项目92个,投资约1.3万亿元;

2018年项目80个,投资约1.3万亿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20年城镇化进行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不会停止,并逐步从特大型、大型城市发展到地级市。

(2)城镇化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城镇化建设将持续较长的时间,并将带来一个巨大的建筑市场。

在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下,房地产、建筑业等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7.7亿,以城市化率每年推进1个百分点计算,每年新增1400万城市人口,给房地产市场带来庞大的新增购房需求。

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在城市化率达到80%以前,新增购房需求都会单边向上,不会出现明显拐点。

未来十年中,那些城市化率还未达到我国平均水平的城市的需求增量将会非常可观。

(3)房屋建筑市场

按照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2030年城镇人口接近10亿人,如人均房屋建筑面积80-85平方米(注:

此处人均房屋建筑面积包括人均住宅房屋面积、人均公共建筑面积(如:

办公楼、学校、医院、展览馆、酒店、火车站、机场等等),全部城市人口需要的房屋建筑面积为800-850亿平方米,2030年前还需建设的房屋建筑面积300-350亿平方米。

预计未来十几年,我国建筑市场仍将保持较大建设规模。

(4)工业与能源建设市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工业与能源的产能结构、产能规模的要求逐渐提高。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其在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中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同时,提出“十三五”期间能源领域八大重点工程。

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天然气设施建设等工程,是我国工业与能源市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国快速增长的工业与能源建设市场,将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的建设需求。

3、行业竞争特征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竞争呈现以下特征:

(1)整体市场竞争充分、细分市场竞争不均衡

由于我国建筑业数量众多,导致行业集中度较低,总体上行业处于充分竞争的态势。

然而在细分市场中又呈现不均衡的状态,中低端建筑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这些企业以压低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利润水平较低;

反观高端建筑市场产能仍显不足,竞争者主要以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利润水平相对较高。

(2)竞争同质化明显、专业化分工不足

我国建筑企业同质竞争严重,经营领域主要集中于相同的综合承包目标市场。

与此同时,建筑企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低,与建筑业多层次专业化分工的需求不相适应。

(3)大型建筑企业竞争优势突出

具备技术、装备、人才和管理优势的建筑企业能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尤其是具备特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可以通过抢占高端市场(例如地区性大中型工程)获取高额利润回报;

而其他中小企业则主要承担劳务分包、部分专业分包业务及小型工程,获取利润较低。

四、进入本行业的壁垒

1、从业资质的限制

我国对建筑业企业实行较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资质审批、认定制度。

根据2015年1月22日开始实施的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从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方面对建筑业企业申请从业资质作了明确规定。

新制度下的资质框架设立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大序列,各个序列有不同专业类别。

建筑业企业应当按照其拥有的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从业资质是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净资产、现金流的限制

建筑业企业要取得相应的从业资质首先需要有符合规定的净资产和相应的企业工程业绩。

此外,建筑业企业从事建筑施工业务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资金规模。

建筑业企业在项目投标和合同履行过程中都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经常垫付各种建设资金,工程竣工后还要占用一定比例的质量保证金。

行业特点使企业在项目承揽、设备采购、施工和竣工验收等环节都需要支付和占用大量的资金。

因此净资产、现金流是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一个障碍。

3、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制

从事建筑施工业务需要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项目经理、足够数量的符合要求的经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这不仅是建筑业企业申请和保持资质的需要,同时也是保证建筑施工项目正常开展、保障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因素。

建筑施工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数量,决定着企业在同一时间可以进行施工项目的数量、工程质量和业绩水平。

是否具备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也构成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一个障碍。

4、技术装备的限制

建筑业企业需要具有与其从事建筑施工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装备。

这不但要求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置符合规定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同时要求具备与之配套的专业技术。

建筑业的技术装备是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一个障碍。

5、从业经验的限制

建筑业企业已往的业绩、经验是业主进行招标时重点关注的因素。

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企业往往更能给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地理条件差异较大,施工企业在某一地区的成功施工经验,往往能帮助该企业提高在该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对限制其他企业进入该地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筑业的从业经验也是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一个障碍。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

建筑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步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51590亿元,同比增长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节能环保等将保持持续增长。

届时,建筑业将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而保持持续增长。

(2)政策的支持和法律的完善使建筑市场日益规范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建筑业取得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给予了建筑业政策上的指导;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和《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的出台,整治了建筑市场中招投标行为不规范以及建筑活动中工程转包、违法分包问题,使得建筑市场日益规范。

(3)“一带一路”成建筑业发展新引擎

随着国家制定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带一路”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总人口约46亿(约全球2/3),GDP总量达20万亿美元(约全球1/3)。

初步估计,未来十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1/3左右,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5万亿美元。

目前各地“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

(4)“互联网+”消除建筑业信息鸿沟

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建筑市场透明度也越来越高。

2015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让信息更流通,资源更充分的运用。

2、不利因素

(1)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建筑企业数量众多,随着国家政策利好和资金的投入,行业内竞争较愈发激烈,尤其在劳动密集型建筑施工领域,业内采取低价竞争,行业利润率较低。

(2)劳动力成本上升

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对建筑企业经营成本影响较大。

近年来,随着国家总体工资水平的上涨以及一些地方“民工荒”现象的出现,建筑业人工费用在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对建筑企业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3)融资能力不足

由于工程保证金、垫资、工程尾款等行业弊端,建筑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资金往往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我国建筑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身发展积累,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运营资金相对紧张,限制了行业内企业的快速发展。

六、行业风险特征

1、宏观经济政策变动风险

建筑业繁荣程度和国家投资与建设的经济政策息息相关,其较大程度依赖于我国政府在市政建设、公共交通基础建设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基调及投资开支。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大多来自于政府预算,如果未来政府缩减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预算,可能会对行业内企业的基建工程承包业务量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行业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调整和变化可能也会对建筑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2、技术风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各种大体量、超高层等高技术含量工程的比例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施工技术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这类工程往往对项目设计、施工方案组织等技术要求非常高,极易出现项目投资、施工周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3、成本风险

在建材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以及建筑市场需求波动的影响下,建筑企业成本控制压力进一步加大,此外,建筑原材料的可替代性较小,建筑企业缺乏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厂商的议价能力,大多数企业的产业链条不够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游厂商,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成本风险。

另外,建筑业企业的管理成本、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也在逐年增加,未来建筑业面临的成本风险较大。

4、流动资金压力风险

建筑行业具有高负债运营的特点,由于建筑市场目前尚未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垫资施工是中国建设工程施工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种承包方式。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施工企业常常面临巨大的流动资金压力和较重的债务负担。

七、行业周期性、地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

建筑行业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产业,其需求受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及房地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波动影响较为显著,而这些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建筑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同步周期变化比较明显。

但建筑行业的周期性在我国又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1)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需求较为迫切;

(2)第二产业占我国经济的比重较大,在经济出现增长停滞的时候,政府大多通过加大在固定资产和基建领域的投资来拉动需求。

这在某种意义上使建筑业呈现出一定的抗周期性特点。

2、区域性

建筑业的发展还与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相关,中国建筑市场最大的地区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区域,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占比较大,加之各地的地方性保护政策,导致市场分割较为严重,建筑行业的区域性较为明显。

3、季节性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一般较长,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受施工现场地质、气候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

一般来讲,每年上半年由于受到春节等法定长假,以及冬季北方寒冷、南方潮湿等多种因素影响,施工业务相对较少。

根据中国建筑企业管理协会的统计数据,根据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资信等级、社会贡献、业主满意度等指标对候选企业进行排名,中国建筑、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位列建筑行业前三甲。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80911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6789个,从业企业数量较多,建筑行业处于竞争充分的行业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