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实用文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实用文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实用文案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引据:
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
③分析:
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
④有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正向或反向的启示。
(2)新闻访谈题型
1)在某个问题上,受访者持哪些看法?
(5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中,找出与该问题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类分点作答即可。
2)访谈呈现了受访者怎样的形象?
请结合全文分析。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层级F。
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层级C。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概括受访者的形象特征。
答案要做到先观点后阐释,人物形象特征详见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知识点。
(3)新闻特写题型
1)文章开头两段(或者最后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
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
(4分)
【考点】考查新闻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
【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闻内容来分析,如开头两段属于导语部分。
作用是概括本篇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某人做某事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考点】新闻背景的作用。
【解析】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丰厚文章内容和历史感,突出新闻价值和意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新闻(消息类)阅读知识
1)标题作用
引题--引出正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消息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标题核心,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补充正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
①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②分析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对吸引读者的作用。
④分析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
⑤分析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
2)新闻导语
①概括新闻要点,揭示新闻主题。
②奠定感情基调,营造氛围。
③制造悬念(或呈现具动感和现场感的典型镜头),激发阅读兴趣。
④结构上可引出下文事件的陈述。
⑤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⑥个别消息语言很有特点,需关注语言美方面的作用。
3)新闻背景
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②突出人物特征。
③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主题,增强新闻厚度和深度。
④增强表达效果。
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客观真实,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4)段落作用
①段落内容能体现与相关事实、事物的关系。
②能表现新闻主题,使之更有深广的意义。
③照应上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⑤充实新闻内容,增强真实性、针对性、知识性,增强表达效果。
5)结语作用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新闻结构完整。
②可以增加补充信息,增强新闻厚度。
③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耐人寻味。
6)语言特色
①客观平实,或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烈,使报道具有感染力。
②短句简洁通俗,长句严谨准确。
③(语言的感情色彩)能表现某种特定的新闻主题。
7)语言的准确性
①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
②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
③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
④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
8)新闻的真实性
①分析再现采访过程。
②分析再现现场情形。
③分析从叙述人称选择。
④分析细节描写作用。
⑤分析新闻数据运用。
9)新闻材料的详略性
①思考材料角度是否不同。
②思考材料联系是否层进。
③思考能否开阔读者视野。
10)新闻结构的合理性
①思考能否深化主题。
②思考结构是否完整。
11)表达技巧的巧妙性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
①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
②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
生动形象,增强现场感、可读性。
③对受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
④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
⑤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
12)访谈的提问方式
①趣问--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
②直问--直切主题,不转弯抹角。
③推问--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
④旁问--不问原问题而有意问另一个问题,调节氛围、情绪
非连续文本,一般是3-4则消息、访谈、调查组成,几则材料围绕一个话题。
注意求同存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
“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
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格林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
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
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
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
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
“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
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
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
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备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家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消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
【答案】
(1)D
(2)C
(3)第一问:
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
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
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的压力。
第二问:
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新闻
【解析】
【分析】⑴原文是“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
D选项中,“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没有依据。
⑵文段“潘建伟是一个有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说明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故选C。
⑶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侧重点的不同”②“原因”,作答的时候,①概括出材料的主要信息;
②结合材料分析观点。
故答案为:
⑴D;
⑵C;
⑶第一问:
【点评】⑴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
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⑵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相对来说比第7题难度稍大一点。
⑶这道题考查概括能力。
读文段,根据大意概括。
原因主要是报道的目的不同,自然角度就不同。
难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