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70152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

《《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逻辑学》课程练习知识分享Word下载.docx

第二章命题逻辑(上)

一、指出下列各复合命题的联结词,并写出它的符号公式。

1、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书记员的记录有错误,或是听错了,或是记错了,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没有求实的精神,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

4、该厂的产品并不是像广告所讲的物美价廉。

5、A的赃款不在一号柜中,就在二号柜中;

否则就是在A的公文包中。

6、三名嫌疑人中至少有一人穿43号鞋。

二、分析下列各段中包含的推理的形式,说明2-7题中哪些与题1推理形式是相同的。

1、光是有质量的。

因为光对它射到的物质产生了压力。

如果光没有质量,它就不会产生这种压力。

2、一大佬进仕后,每日与门客饮宴。

一日,面色不乐。

客问为何。

大佬答,每日宴赏,自然快乐,但不知死后是否快乐?

一客对道,死后一定快乐。

问何故,客回答,如人死后不快乐,那死人早就跑回来了;

可我们没见一个死人跑回,可见人死后一定快乐。

3、某甲一定是凶手。

因为如果他是凶手,他就一定有凶器。

经查,某甲持有凶器,可见他是凶手无疑。

4、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或者大前提是全称命题,或者小前提是全称命题。

已知小张陈述的这个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全称命题。

可见小张陈述的这个三段论的小前提不是全称命题。

5、语言是生产资料的观点是错误的。

如果语言是生产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是天下最富有的人了。

6、这个推论形式是非有效的。

因为一个推论只有形式有效,其结论才真实可靠。

而这个推论的结论不是真实可靠的。

7、唐太宗曾对他的大臣们说: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三、分析下列案件材料,回答问题

1、某小区居民甲的手机丢失。

综合各种情况,已知:

(1)如手机不是在家里丢失的,那就一定丢失于小区、上班路上,或者在工作单位;

(2)当天上班刚出门,曾接听一朋友的来电;

(3)小区内治安良好,居民间关系友好,如有物丢失,就会有失物招领启示;

(4)小区未见手机招领启示;

(5)甲当天在工作单位,只在自己的工作间独自工作,未使用手机。

回家后发现手机没了,再回工作间也未见到手机。

没有其他人能够进入该工作间。

根据上述事实,可知甲的手机在何处丢失?

写出推理过程。

2、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精于鉴别,擅长仿古。

他临摹的古画几可乱真。

一天,一个人拿了唐代大画家戴嵩的《牧牛图》到米家售卖。

米芾看了一会,认定是真迹,但又不肯出高价成交。

他让卖者将画留给他再看两天,以便仔细琢磨一下画的真伪。

那人走后,米芾就仿画了一张,自以为毫无破绽。

两天后,卖画人来了。

米芾将自己画的那张画掷还给他,说是赝品,不想买了。

不料那人只将画扫了一眼,就大叫说,你这是用摹本偷换了我送来的真品。

他拉住米芾就要去告官。

米芾自知理亏,忙问那人怎么认出是假的。

那人说,戴嵩画的牛眼睛中,似乎还有牧童依稀晃动的身影,这是其独到之处。

米芾的摹画虽然很像,却缺少这一神来之笔。

因为米芾太心急了,临摹时就不可能注意到这关键的地方。

米芾只好承认错误,退还画作。

卖画人的话中包含着一个推理,正是这个推理使米芾心服口服地认错退画。

请写这个推理来。

3、1997年5月的一天,某化工厂工人牛某持刀冲进该厂厂长办公室,用刀指着厂长大声嚷嚷:

你再不顾工人的死活,不解决工厂的安全生产问题,就一刀捅了你!

随后拖着厂长往车间走。

闻声赶来的保卫处长将牛某抱住拖开。

厂里随后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公安机关以牛某涉嫌故意杀人未遂予以立案并开展侦查。

侦查人员讯问牛某时,牛某不承认自己有罪。

侦查人员就让其进一步陈述。

牛某称自己拿刀冲进厂长办公室只是吓唬一下厂长,根本无意杀他,目的是让厂长知道工人的厉害,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因为在这以前工人们曾多次提出上述问题,厂长总是置之不理。

他进一步辩解说,当时他拿刀去找厂长是公开去的,并且边走边喊。

要是真的想杀人,还能喊吗?

讯问后,侦查人员对事情发生的前后情况和该厂的生产环境等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确认牛某所述属实,牛某无杀人故意,不构成杀人未遂。

公安机关决定撤销案件,释放牛某。

牛某用了何推理为自己不是为了杀人辩护?

4、某日,某单位发生一起投毒案,包括主任在内的九个人吃过早饭后,突然昏迷不醒,上吐下泻,其中二人于次日死亡。

侦查人员经调查了解和检查化验,对案情作了如下分析:

(1)发病人员面色发黄、上吐下泻、嘴发干、眼睛发红、大便发黑、小便发红、口吐黄水、手指发青,可以肯定是中了毒。

(2)发案的头一天晚上下大雪,夜间一、二点钟才停。

次日凌晨有三人扫雪,未发现后院及周围雪地上有足迹。

因此断定,不是单位外的人投的毒。

(3)该单位早饭吃的是麦片稀饭。

经将麦片与水搅和化验,未发现毒素。

因此断定,毒物是另外投入的。

(4)经对当天所剩稀饭进行化验观察,发现内有红砒霜,从而又证明,中毒是因食用红砒霜所致。

侦查人员在分析研究该案情时,应用了哪些推理?

5、2001年11月,美国发生炭疽信件事件。

联邦调查局(FBI)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地毯式调查,将怀疑对象圈定在30多名科学家身上,其中包括48岁的生物武器专家哈特希尔。

由于FBI的公开调查,哈特希尔先后丢掉了国际科学应用公司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职务。

FBI的理由是:

(1)FBI基本认定,只有生物化学专家,且曾在实验室工作,才会是炭疽恐慌制造者。

哈特希尔是符合这个条件的。

(2)炭疽信件中有两封的回信地址是“GreendaleSchool”。

除非不是炭疽恐慌制造者,他才不会知道这个地址。

哈特希尔在津巴布韦学习时就住在GreendaleSchool附近。

(3)只有熟悉细菌培育的人,才能制造炭疽恐慌。

1997年,哈特希尔曾向专栏作家透露“如何获取原料培养细菌”;

1998年,他说“恐怖分子能够用在超市买到的材料,在自家厨房里培育出致命细菌”。

(4)只有熟知炭疽信件装置程序式样的人,才是炭疽恐慌制造者。

哈特希尔1999年曾研究如何将模拟炭疽的细菌放入标准信封中,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装2·

5克;

超过此数的信封就会膨胀凸起。

炭疽信件袭击中,寄给参议员莱希的信中就不多不少放了2·

5克炭疽粉末。

(5)如果不能接触炭疽病菌,是难以制造炭疽恐慌的。

哈特希尔在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工作时,有机会接触炭疽病菌。

(6)哈特希尔曾自己报名参加联合国派往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组。

武器核查小组成员多由美国政府指定。

毛遂自荐的人非常少。

FBI认为,如果自荐参加武器核查,一定别有用心。

他们怀疑哈特希尔动机不纯。

从推理的角度看FBI的指控,哈特希尔冤不冤?

四、综合运用推理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某案件发生后,刑警们进行了艰苦的调查工作,最后将嫌疑对象锁定在甲、乙、丙、丁、戊、已等六人身上。

大家的一致意见是,这是一个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单独作案。

但到底是谁,由于证据尚不充分,大家意见不一。

在案情讨论会上,几名刑警发言后的结论是:

A:

作案人不是甲,就是乙。

B:

作案人不是甲,就是丙。

C:

如果作案人不是戊,就一定是已。

D:

作案人决不会是甲。

案件破获后发现,该案的作案人确实是先前锁定的六嫌疑人之一,但这四名刑警的结论中,只有一人是正确的。

那么,该案的作案人是谁?

写出推理的过程。

    

2、在某一案件中,对四个嫌疑人中到底哪一个是作案人,刑警们的预测是:

作案人或者是甲,或者是乙。

如果丙不是作案人,丁也不是作案人。

甲不是作案人。

破案后发现,刑警们的预测中,只有一句是对的。

作案人到底是谁呢?

3、某公安机关刑侦组的六位侦察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相互配合,多次侦破疑难案件。

组长发现,如果进行合理调配,他们的工作效率将更高,配合默契将更好。

在安排一个专案组的成员时,他总结出以下规律:

(1)或者如果A参加则B也参加,或者C参加。

(2)如果D参加,那么如果B参加,则E也参加。

(3)或者C不参加,或者F也参加。

这一次,又要成立一个重案组。

F因另有任务,不能参加;

A和D正好休假期满,可以参加。

那么这个重案组将会由哪几位侦察人员组成?

 

4、110报警台接到升鹰小区个体店主甲报案,他的小店被盗。

在审讯三名嫌疑人乙、丙、丁后,警方确定了如下事实:

盗案发生之日,乙、丙、丁三人都到过该店,此外再无他人来过;

如果乙有罪,则他恰好有一个搭档;

如果丙无罪,丁也无罪;

如果恰好两人有罪,则乙是其中之一;

如果丁无罪,则丙也无罪;

此案不是三人作案。

警方将对谁提起诉讼?

5、在某案件中,已确认的事实如下:

只有破获3·

17号案件,才能确认甲、乙、丙三人都是罪犯;

17号案件没有破获;

如果甲不是罪犯,则甲的供词是真的,而甲说乙不是罪犯;

如果乙不是罪犯,则乙的供词是真的,而乙说自己和丙是好朋友;

经查,丙根本不认识乙。

上述陈述可逻辑地推出何种结论?

6、已知命题:

(1)甲与乙只有一人能进入复试;

(2)如果甲没有进入复试,则乙就进入复试;

(3)如果丙没进入复试,那么甲就进入复试;

(4)只有丁进入复试,丙才进入复试。

上列命题中,

(1)

(2)假,(3)(4)真,由之可必然得出何结论?

五、快速读下列各题,并按提问找出一个最恰当的选项

1、“如果甲的成绩优秀,那么乙或者丙的成绩也优秀。

”如果上述陈述为真,那么以下哪一项也必定为真?

A、只有甲的成绩优秀,乙或丙的成绩才优秀。

B、如果乙和丙的成绩优秀,那么甲的成绩也优秀。

C、如果甲的成绩不优秀,那么乙和丙的成绩也不优秀。

D、如果乙和丙的成绩不优秀,那么甲的成绩也不优秀。

E、只要甲的成绩优秀,乙和丙的成绩就优秀。

2、命题:

(1)只有甲组有的学生没学过逻辑,乙组所有学生才学过逻辑;

(2)甲组所有学生学过逻辑并且乙组所有学生学过逻辑;

(3)或者甲组所有学生学过逻辑,或者乙组所有学生学过逻辑。

已知上述命题中有两个为假,可推得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甲组所有学生学过逻辑,乙组所有学生学过逻辑。

B、甲组所有学生没学过逻辑,乙组有的学生没学过逻辑。

C、甲组有的学生没学过逻辑,乙组所有学生学过逻辑。

D、甲组有的学生学过逻辑,乙组有的学生学过逻辑。

E、甲组有的学生没学过逻辑,乙组有的学生没学过逻辑。

3、如果一名律师在陈词时抓不住要点,那么他肯定没学过逻辑学。

若要上述论断成立,必须以下列哪一项为前提?

A、该案胜诉也难获大利,律师陈词时就会胡言乱语。

B、律师的被代理人本身违法,律师陈词时当然抓不住要点。

C、当好一名律师,确实需要学好逻辑学。

D、运用逻辑知识于诉讼活动中,就能使法庭陈词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E、不学逻辑学也能当好律师,打赢官司。

4、在一次刑侦行动开始前,在一名组长人选问题上争论激烈,最后由刑侦队长主持投票决定。

队长提醒大家:

“今天必须选出这名组长。

按照大家提名,要么选A,要么选B。

请各位不要投弃权票。

以下选项中,由队长的话中推不出的结论是哪一项或哪几项?

A、或者选A,或者选B。

B、如果选A,就不能选B。

C、在A、B二位候选人中,能并且只能选一位。

D、或者选A,或者不选B。

E、选票上不能同时填上A、B二人的姓名。

第三章命题逻辑(下)

一、证明下列公式是否为NP系统的有效推理

1、p→(q→(p∧q))

2、(p→(q→r))→(q→(p→r))

3、(p∨(q∨r))→((p∨q)∨r)

二、用真值表判定下列各组命题形式间为何种关系

1、只有p才q;

如果p则q

2、如果非p,那么q;

p或者非q

3、或者p,或者q并且非p;

p或者q,并且p或者非p

4、p且非q;

非p或者q

5、p或者q,并且非p;

如果p那么非q,并且非q

三、用真值表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2、(¬

p∨q)∧(p∧¬

q)

3、(p→q)→((r→q)→((p∨r)→q))

四、用归谬赋值法判明下列公式是否为重言式

1、p→(p∨q)

2、(p∧(p→q))→q

3、p→(q→(p∨q))

4、(p→(q→r))→(q→(p→r))

5、(p∨q)→(q∨(¬

p→¬

q))

五、试运用命题逻辑NP系统的推导规则,对下列各题作形式推演,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1、如果他仅有正当的微薄收入,却购买了高档商品房,那么他一定继承了一笔钱财;

而只有当他有一名富有的侨居外国的亲戚,他才能继承一笔钱财;

他没有富有的侨居外国的亲戚,但却购买了高档商品房。

2、如果陈新作案,他必须有作案动机且有作案时间。

在案发当天,陈新正在外地与人商谈合同文本,有多人证明。

他不可能既在外地谈判又在本地作案。

3、如果本案是内部人员所为,那就只有某甲或者某乙二人有嫌疑。

如果是某甲作案,则难以说明现场为何能收拾得如此干净。

一个生活随便、行事粗疏的人如何能做到这一点?

4、如果疑犯是从正门进去的,并且门卫对每个进出的人都进行了登记,那么就不需要在登记材料之外去寻找作案人。

而事实上,门卫对每个进出的人都作了详细登记,而所有被登记的人都被排除在作案人之外。

第四章词项逻辑(上)

一、分析题

1.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些是标有横线的词项的内涵或外延?

(1)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而形成并为社会中每个成员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

如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相互尊重、救死扶伤等。

(2)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

(3)“经”,是我国古籍的通称;

凡带有原理、原则性质的著述,皆可称作“经”。

现在所指的“十三经”,是经历各代到宋代时候才逐步形成的。

它指的是《尔雅》、《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经》、《易经》、《孝经》、《论语》、《孟子》。

(4)基础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它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六大学科。

(5)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2.指出下列标有横线的词项属于哪些种类?

(1)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

(2)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人。

(3)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5)无锡是风光秀丽的著名旅游城市。

3.指出下列各组词项之间的外延关系,并画出相应的欧拉图。

(1)A:

联合国成员国B:

中国C:

美国

(2)A:

劳动模范B:

农民C:

共产党员

(3)A:

语言B:

文字C:

语法

(4)A:

北京B:

上海C:

中国

(5)A:

河南人B:

湖北人C:

中年人D:

青年人E:

大学毕业生

4.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

为什么?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科学。

(2)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3)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每季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4)实验不是科学认识的唯一方法。

(5)所谓大国就是比小国领土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

所谓小国就是比大国领土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

5.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

(1)一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2)汉语的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之分;

复句有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之分。

(3)我省自然条件极为复杂,有山区、丘陵、平原,也有林区、棉区和粮区。

(4)今天参加劳动的人有学生、工人、干部和大学生。

(5)邮件分为航空的、国际的、国内的、快件等。

6.对下列词项各作一次限制与概括:

(1)判断

(2)大学教师(3)教育部(4)小说(5)经典著作

7.下列词项的限制与概括是否正确?

(1)将“学生”限制为“中学生”,概括为“知识分子”。

(2)将“勇敢”限制为“勇敢的战士”,概括为“品德”。

(3)将“中国”限制为“河南省”,概括为“社会主义国家”。

(4)将“省人民代表大会”限制为“县人民代表大会”,概括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将“森林”限制为“大兴安岭森林”,概括为“树木”。

8.在下列三个命题中,“甲班学生”是否表达集合词项?

(1)甲班学生是从华东六省来的。

(2)小刘是甲班学生。

(3)甲班学生都应当努力学习。

二、图解题

1.已知概念A与概念B交叉,概念B真包含C,请用欧拉图表示概念A与概念C之间可能具有的关系。

2.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标有横线的概念间的外延关系。

小晶晶是小学生(A),她表姐是中学生(B),并且是三好学生(C),小晶晶的父亲是工人(D)。

3.在A真包含于B并且A与C交叉的情况下,“所有B不是C”是否为真?

4.已知:

(1)A真包含于B;

(2)有C不是B;

(3)若C不真包含A,则C真包含于A。

问:

A与C具有什么关系?

请写出解题过程,并用欧拉图将A、B、C三概念在外延上可能具有的关系表示出来。

1.在“杨树世界各地都有,这颗树是杨树”这个语句中,“杨树”这两个语词表达的()。

A.都是集合概念B.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D.都是非集合概念

2.在“禁止非司机开车”这个语句中,“非司机”这个语词表达的是()。

A.正概念与集合概念B.正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与集合概念D.负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3.若用“Ds就是Dp”表示定义公式,那么犯“定义过宽”的错误是指在外延上()。

A.Ds等于DpB.Ds真包含于Dp

C.Ds真包含DpD.Dp真包含于Ds

4.下列限制中正确的是()。

A.把“北京大学”限制为“哲学系”B.把“唯心主义”限制为“黑格尔”

C.把“联合国”限制为“中国”D.把“三角形”限制为“等边三角形”

5.下列几对概念中属于矛盾关系的是()。

A.文凭水平B.白色非白色

C.优势劣势D.敌人朋友

6.下列定义不是语词定义的是()。

A.“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

B.“四个现代化”就是指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C.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D.“大辟”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前对死刑的通称

第五章词项逻辑(下)

一、指出下列直言命题的种类及其主项、谓项,并说明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1、没有人犯了罪而不受法律惩罚的。

2、管制不是附加刑。

3、不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不是中国公民。

4、有的债权是超过诉讼时效的。

5、至少有一个被告不是犯罪行为人。

6、合议庭中有的审判员是不认真听取律师意见的。

7、没有证据是未经查证属实的。

8、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中有90%投了反对票。

二、已知下列命题为真,根据对当关系推理,可能推出哪些结论

1.所有人民团体都不是审判机关。

2.有些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处罚的。

3.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人的法定监护人。

4.这个法庭的审判员都不是不坚持原则的。

5.少数律师缺乏职业道德。

三、列出下列直接推理的过程,并根据换质、换位规则分析其是否成立

1、SAP┣OS2、EP┣OS

3、SAP┣O4、SEP┣O

四、下列直接推理是何种类型的推理,写出其推理形式,并分析其有效性

1、道德规范不是法律规范,所以,法律规范不是道德规范。

2、凡被告都有辩护权,所以,有些被告人有辩护权。

3、有些律师是青年人,所以,有些律师不是青年人。

4、并非所有放火罪都是过失犯罪,所以,所有放火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5、虐待罪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犯罪,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犯罪是虐待罪。

6、紧急避险是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所以,紧急避险不是负刑事责任的行为。

7、有些程序法不是国内法,所以,有些国内法不是程序法。

8、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所以,有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利罪是伤害罪。

五、运用三段论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正确的三段论结论是特称的,中项能否周延两次?

2、什么三段论第二格前提中必须有一否定命题?

3、什么三段论第三格小前提必须肯定,结论必须特称?

4、为什么三段论第四格的任何一个前提都不能是特称否定命题?

5、有一正确三段论的大前提是否定命题,中项在大前提中周延,问该三段论是第几格?

什么式?

6、有一正确的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命题,请问这个三段论的形式是怎样的?

六、在前提与结论中填入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有效的三段论,并说明理由

1、()E()2、()EP

SA()()I()

S()PS()P

3、()A()4、P()M

S()M()O()

SEPS()P

七、以下列各组命题为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能得出什么结论?

若得不到结论,请说明理由

1、小偷小摸不是犯罪行为,小偷小摸不是合法行为。

2、凡是司法工作者都是不执法犯法的,检察官是司法工作者。

3、有的被告是法人,有的自然人是被告。

4、中国法律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法律。

5、凡犯罪行为都有社会危害性,有些行为不具有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