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7009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doc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高中物理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困难上的分化点,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受到最难学习的科目就是物理,高中物理教学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这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高考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高中物理教学水平,打破形成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瓶颈,及时寻找分化的原因及对策,是一件非常必要也十分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面临普及性与选拔性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估的单一性等矛盾。

高考的选拔和社会分层的功能决定了高中教学的高标准,普及高中将赋予高中教育以国民素质教育的功能,这势必加剧学困现象出现,学校将面临大面积的学困生。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与发展,高中学生分化现象十分突出,并出现大批学困生,到了高二年级尤为严重,学困生约占30%——40%,这些学生物理学习基础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

据初步调查,这种现象还呈上升趋势,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到一些有价值的物理知识,为了学生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爱和自立,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基本要求,为大学输送合格人才打好基础,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二、课题的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物理学困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

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3、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须先弄清学困生“困”的原因和差距所在,而后方可“对症”下药。

培养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确定研究变量:

研究变量确定为教师容量控制的以下变量因素,即:

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学习习惯、思维习惯。

2、转化学困的对策是;转化对策是依据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确定为“五个优化”和一个教学模式,

3、具体目标:

100%的学困生有所转化,80%的学困生达到和超过正常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能正常学习的状态。

“五个优化”和一个教学模式,“五化”: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好心境;优化班级教育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好心情;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物理的良好情感;优化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快捷通道,优化物理学学习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科学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校高一八、九年级班及高二五、六的学生

(二)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问卷法和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五、研究内容:

教学模式是探究式教学模式:

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定理、定义、公式等),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较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性。

六、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按研究方法所提出的研究方向,我们从思想转变和实际操作两方面将进行了以下过程的研究,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是学困生转化与体验成功的主要场所,学习物理的困难现状分析,应从调查与实践的基础出发,并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理论思想,认真剖析了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形成困难的原因,依据成功学校的经验和学生学习困难的现状提出了克服学生困难的方法与对策。

为学校、教师、学生在高中物理教学上各自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把学习困难消灭在萌芽之中,共同努力完成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1、学困生成因的调查分析阶段

2、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的理论学习与技巧设计阶段

2014/03/15--2014/5/15

学困生成因的调查分析报告

报告

2014/5/20--2014/10/10

学困生转化的对策的理论学习与技巧

论文

3、从本地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困难的具体因素进行剖析:

七、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对策:

1学困生现状;

(1).缺乏学习的动机。

缺乏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

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

(2).情感上存在障碍。

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

(3).意志薄弱。

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

研究发现,40%的学习不良学生遇到困难爱打退堂鼓。

(4).自我概念消极。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学习不良的学生自我概念消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信心,而研究也表明,学习不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显著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

2关于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或研究成果:

1学科因素的影响:

(一)对物理比较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约占50%(其中后者只占17%),理由是物理知识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实用有趣;能够开发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高考时与物理相关的专业多。

上物理课听起来很有劲,只要理解,不要背。

当自己解出一道较复杂的物理题时很开心等。

对学习物理兴趣一般的约占40%,理由是:

做得出题目时有劲,做不出时就觉得讨厌。

很难学,但又不能不学,因为这是中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对物理不感兴趣或讨厌的占10%,都是因为这门课太难学,经常做不出题目,考试成绩不好等。

(二)约有40%的学生原来以为高中物理也象初中的物理那样生动、有趣,后来才发觉大不相同,而是枯燥乏味,越学越难。

另有将近45%的学生曾听人说高中物理很难学,学了以后觉得比想象得还难,特别是解题更难,有时甚至束手无策。

只有约15%的学生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三)初中物理直观、定性多,解题思路简单,高中物理概念严密、抽象,规律复杂、互相制约。

所以普遍感到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得多。

原来物理成绩很好的,现在也要担心是否能及格。

主要难在不会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用来解题。

听老师分析能懂,自己解题就无从下手,或解题时考虑了这,忽略了那,不会全面地综合分析问题。

少数学生碰到做不出的题,就与别的同学讨论或去问老师。

多数学生做不出就不想做,实在要交就抄别人的。

(四)一般平时很少看课本,做练习题求快、求简,注重数学运算得出结果,不重视每一步算式所反映的的物理意义和所根据的物理规律。

都知道学习物理要着重理解,课外要多做题目,反复应用所学知识,才能巩固。

但由于常常做不出,所以实际上题目做得并不多。

一致要求老师多分析各种类型的例题,讲解难题等。

对今后打算都惘然,只说要用功些。

综上所述,学生学科因素的反思与对策有以下几点:

(1)重视物理概念的学习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重规律、轻概念”是学物理的通病。

不少同学认为概念是名词解释,学习概念就是背下定义,理解也仅留在字面上。

他们常常忽视了概念学习在物理学习中的基石作用,忽视了包含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更谈不上通过概念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

其实,物理概念是以事实为基础,通过观察和实验之后概括和抽象得出的。

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结合观察、实验、想象和数学推理,用一定的语言逻辑和数学逻辑表达出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规律。

故物理概念既是构建知识的基础,又是物理思维的基础,更是物理规律的基础。

物理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大多源于概念不清。

概念掌握不好,就无法根据题意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2)重视物理方法的提炼

学习物理,练习宜精不在多,关键在于明确做练习的目的。

从练习中体会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明确物理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

因此,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重视物理方法的提炼和运用。

学生不仅要知道有哪些方法,关键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首先,在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

要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外延、来龙去脉,掌握规律的表达形式,各物理量意义单位、规律的适用条件、概念规律的区别和联系,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其次,遇到物理问题,一定要先读懂问题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情境,找出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然后再根据所遵守物理规律进行处理。

下面为一个分析物理问题的大致思路:

在上面过程的处理方法中,学生对实物模型和运动状态模型的建立是关键的,为正确选择规律指明方向。

(3)重视物理思维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思维活动中显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现象和形象,初中学生学习主要建立在形象思维之上。

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在学生思维活动中显现的是抽象的物理模型。

因此学生学习高中物理一定要根据直观形象的物理情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首先,注意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思维。

实验直观、形象,体现物理规律,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手段,是激发、启迪思维的良好载体。

学生要认真做学生实验和课后小实验,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其次,直观教学受生活常识、思维定势影响,会干扰学生对物理本质的认识,形成思维障碍。

因此,学习新知识时,要尽力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化知识对比,理解知识本质,掌握知识运用的条件和范围,在分析对比过程中体验、感悟并抽象概括。

2、学生自身因素引起的学习物理困的反思与对策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循序渐进地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一个工具。

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

教材是凭借,教学是手段,教会学生是目的。

(1)养成自主阅读教材的习惯

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物理教材中既有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定性定量的分析;既有作解释说明的文字语言,又有数字语言,还有插图、照片和图象构成的图象语言。

正是由于教材的特殊性,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

可以说,高中物理的所有问题,包括高考、竞赛,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或相似的借鉴。

阅读教材,不仅要看结论,还要看推导过程;不仅看例题解法,还要看解题提示和题后小结及拓展与延伸。

方法上,可预习看;可先练后看,以练促看;可看、讲、练结合;可先听后看,减少、扫除看的障碍;可先议后看,提高兴致和效率。

(2)养成有效参与教学探讨的习惯

物理学习过程是充满问题的过程。

探讨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激发动机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

学生不是盛知识的容器,讲而听、读而记、做而看的被动局面,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应参与一系列物理活动,在参与物理问题探究过程中,主动地感受到自己潜在的力量。

在教师创设的宽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下,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咀嚼,彻底剖析物理知识。

只有这样的参与,亲自经历,尽情感受物理课的浓浓的探索味,这将在学生的脑海中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也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很多同学反映,参与学习过程的热烈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议,对知识和方法的记忆是最为深刻的,对问题进行讨论总结,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