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765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系统管理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确定开发顺序,合理安排人力、物理和财力;

系统规划报告。

3、信息系统分析阶段

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逐一对系统规划中确定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是分析每部分内部的信息需求;

二是进行功能分析,即详细分析各部分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最终用户的功能需求;

4、信息系统设计阶段

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结合计算机的具体实现,设计各部分在计算机系统上的结构;

采用统一的标准和准则,对系统的总体架构和模块之间的联系进行设计;

5、信息系统开发实施阶段

主要任务,一是系统硬件设备的购置和安装,二是应用软件的程序设计;

设计必须遵循一定设置原则,最终成果是大量的程序清单及系统使用说明书;

6、信息系统测试阶段

开发结束后,对程序进行充分的调试和测试;

从总体出发,测试系统应用软件的总体效益及系统各部分功能的完成情况,测试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7、信息系统安装调试阶段

软硬件联合调试

8、信息系统试运行阶段

因为信息系统的重要性,所以正式投入运行之前,要进行一阶段的试运行,看系统是否存在问题;

9、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阶段

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一系列管理规则和制度;

在规则和制度的约束下实施新系统的运行操作,保证系统处于合用状态;

10、信息系统更新阶段

当系统不能满足管理需求,对系统进行充分评估和论证,提出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功能需求,准备进入新的崭新的开发周期;

5.信息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前提:

1、数据位于现代数据处理的中心

2、数据模型是稳定的,处理是多变的

3、用户必须真正参与开发工作

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强调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第一,面向用户的观点

第二,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规定明确的任务和所应得的成果

第三,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研制工作

第四,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

第五,工作的成果要成文,文献资料的格式要规范化、标准化

5.原型法开发步骤

(1)识别基本要求

(2)开发工作模型

(3)模型验证

(4)修正和改进

(5)判定原型完成

(6)整理原型提供文档

Chapter2

1.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管理包括开发项目的评估、开发人员的管理、开发进度的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

2.CMM能力成熟度模型

3.CMM框架分成几个等级?

每个等级特点是什么?

(1)初始级

处于初始级的组织,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是无序的,有时甚至是混乱的,呈现出随意性特征。

组织内部无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开发步骤可遵循,软件开发的成功与否依赖个别人的才能和努力,因此处于初始级的组织,其软件能力等价于个人能力,而不是组织(企业)能力。

(2)可重复级

为开发过程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开发人员的开发行为,使他们能够按照制度要求,以相同的开发模式从事一个和另一个项目开发工作,这时的开发过程便是一个可重复的过程。

(3)已定义级

所谓“已定义”可以理解为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和每项活动都用文档形式明确地定义出来,即可以理解为系统开发、运行维护中的各项活动都有明确定义的工作标准和规范,所有人员必须在制度的约束下严格按照标准规程从事开发和维护工作。

(4)已管理级

以前一级已定义出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有可以被有效利用的过程数据库,通过对开发过程数据的采集、分析,可以定义量化的管理指标,依照量化指标对系统开发过程和开发质量进行评价,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时发现异常并以恰当的措施予以矫正,故整个开发过程被有效地管理,系统开发所产生的产品是高质量的。

量化分析和预测是已管理级的重要特征。

(5)优化级

在量化管理的基础上,运用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对软件项目的过程管理持续的改进,使组织(企业)的过程成熟能力不断的提高,是优化级的特征。

4.常用的开发模型及特点

(1)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模型反映了信息系统的生存周期,揭示出系统的衍生、发展到消亡的规律。

(2)瀑布模型

系统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的活动原则上只做一次,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随机开始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且不再返回到前一个阶段。

(3)演化模型

演化模型是利用迭代的思想,在完成了核心开发期各个阶段工作后,系统交付使用。

(4)螺旋模型

P56

Chapter3

1.总体规划的内容在哪三个层次进行,如何分辨(了解)

战略的业务规划、战略的数据规划、战略的信息技术规划

2.四类数据环境

第一类数据环境:

文件系统

第二类数据环境:

应用数据库

第三类数据环境:

主题数据库(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

第四类数据环境:

信息检索系统

3.总体业务规划

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

职能域(FunctionalArea)或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主要业务活动领域,可按照计划、获得、保管、处置的领域划分思路,并与组织机构相联系而产生。

每个职能域都要执行一定数目的业务过程(Process),业务过程实际上是对职能域的分解。

识别业务过程目前缺乏一个较好的形式化方法,主要是靠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反复提炼。

业务活动(Activity)是对业务过程的细化,每个业务过程都可能存在着一定数目的业务活动,包含的业务活动可以从业务过程的定义中识别出来。

4.主题数据库的可靠性规划包含什么

专用性是指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如何保密的问题,即对那些涉及国家安全、企业利益的数据如何进行保密,仅向少数限定的用户开放,对一般性用户严格保密

安全性是指如何防止数据库数据受到非法破坏和损失

完整性是指如何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一致性

并发控制是指在允许多个用户并行地访问数据库数据的条件下,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避免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使每一个用户的操作不受其他用户操作的干扰

故障恢复是指当出现部件失效、偶然事故、人为失误等故障的发生使数据遭到破坏,造成数据库不能正常工作时,如何及时修复故障并将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

5.计算机网络的构成模型

6.信息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C/S(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B/S(Brows/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B/S和C/S相结合的结构

7.数据字典(DataDictionary,DD)是有关数据的数据的收集、维护和发布的机制,它是有关数据的中心仓库。

8.战略的信息技术规划主要包含什么内容?

战略的信息技术规划包括了应用开发策略、数据库管理策略、整体网络规划与设计、分布处理策略、办公自动化发展策略等。

Chapter4

1.信息系统分析(名词解释)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个或若干个子系统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确定新系统逻辑功能的过程。

2.信息系统分析阶段的过程管理(综合题,绘制流程图)P118

3.数据流程图绘制标准

144

4.什么是关系?

关系的性质是什么?

目前数据模型主要采用关系模型来描述,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中已知关系实质上是一张二维表,表的每一行叫做一个元组,是某个具体的实体或实体之间联系中的一个具体值,通常称为一条“记录”。

每一列叫做一个属性,通常称为“数据元素”或“数据项”,每一组元组必须用关键字来唯一识别。

把关系看成二维表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1)在任一列上,数据项应该属于同一个属性;

(2)表中的所有的行都是不相同的,即不允许有重复的元组;

(3)行的顺序无关紧要;

(4)在一个表中,每一列有不同的名称;

(5)列的顺序也无关紧要。

5.关系的规范化形式及特点

第一规范化范式(1NF)

在一个关系中没有重复出现的数据组项.

也就是关系中的每一个属性都是不可分的.

第二规范化范式(2NF)

满足1NF.

所有非关键字属性都完全依赖于整个关键字.

第三规范化形式(3NF)

传递依赖的概念

满足1NF

假设A是关键字,而Y、Z为非关键字数据元素,并且Y∩Z为空,没有A->Y,Y->Z存在,则称这个关系是3NF

从定义中看出在将表进行规范化处理形成二范式的基础上消除传递依赖即得到三范式

6.逻辑结构的审查工作从哪几方面进行及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反映了哪些特征?

审查内容:

(1)数据流程图本身的正确性检查

(2)逻辑功能正确性检查

(3)检查新系统逻辑功能是否符合总体规划中的总体方案要求

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反映了以下几个特征:

(1)系统内各功能部分之间的数据存储及交换关系都是通过主题数据库来实现的

(2)数据库的建立首先经过了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到全局利益的前提下形成的,因此解决了由分散开发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数据流出现在相关的外部实体和业务功能之间,表明了该系统与外界的接口,需要考虑两个系统之间如何联接的问题。

(4)从业务流程调查到功能分析所采用的工作路线是“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方式,并注重了总体规划在分析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7.简述活动图的六要素会画活动图

活动:

活动表示必须执行的任务,它代表用户可以感知和体验到的任务

状态:

状态描述了某项活动完成后系统所处的状态

迁移:

迁移代表一个要素转移到另一个要素,表示要素之间的关系,引起迁移的触发者通过事件来描述

决策:

决策(判断)用菱形表示,在菱形上描述决策(判断)问题,它表达了分支逻辑,得到一种回答迁移到一个活动或状态,得到另一种回答则迁移到另外一个活动或状态

同步条:

同步条用来表示活动是否同步进行,如果某个活动结束时多个活动开始,则出现分叉,如果某个活动直到并行运行的多个活动完成时才能执行,则出现汇合

泳道:

反映活动的参与者(角色)如何参与到给定的工作流中

8.结构式语言、判断树、判断表、活动图的特点是什么?

结构式语言是一种介于自然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之间的语言,它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只使用3种基本的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判断结构和循环结构,并且只使用极其有限的词汇。

它与程序设计语言的不同在于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定。

判断树是用一种树形图形方式来表示多个条件、多个取值所应采取的动作。

判断表:

当某个判断结果依赖于较多的条件且有较多的取值时,用判断表能够把所有的条件组合一个不漏地表达出来,相应地可以分析不同的条件组合应该采取什么动作。

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在某种条件和取值下可能无响应的动作,或者是有动作却不依赖某个条件和取值而存在的现象,帮助系统分析员澄清问题,甚至可以发现用户可能遗漏的、尚未提出的逻辑要求。

活动图表达了用例中的每个处理动作,以及处理动作之间的关系。

Chapter5

1.系统设计评价标准

1.运行效率

(1)系统中间文件的数量

(2)数据文件的检索次数

(3)外存访问次数

(4)程序的调用和其它的系统开销所花费的时间

(5)程序的执行时间

2.可靠性

(1)校验码

(2)批量控制

(3)建立运行日志和信息追踪

(4)文件的存取限制

(5)可靠性指标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平均修复时间MTTR

系统的有效性=MTTR/(MTBF+MTTR)

3.可修改性

信息系统处于修改状态的实质性原因:

系统是在一个实际的客观环境中运行,它的数据来自于客观现实,而客观世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迫使用户考虑使用新的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完善系统功能。

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及调试阶段,都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导致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修正,到了系统测试阶段也必然会发现一些问题和故障需要给予解决.

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说,不可能在系统测试阶段就能够完全彻底地把故障全部排除,有的错误可能会在系统运行阶段才能暴露出来,要把这些错误纠正过来称为运行纠错,这同样意味着对系统进行修改和维护

4.可扩充性

5.可移植性

6.灵活性

7.通用性

8.实用性

2.信息分类方法

(1)线分类法

(2)面分类法

3.代码设计的基本原则

唯一性:

虽然一个编码对象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名称,也可按照各种不同方式对其进行描述,但是,在一个分类编码标准中,每一个编码对象仅有一个代码,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

合理性:

代码结构要与分类体系相适应。

可扩充性:

必须留有适当的后备容量,以便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

简单性:

代码结构应尽量简单,以便节省计算机存储空间和减少代码的差错率,同时提高计算机的处理效率。

适用性:

代码要尽可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有助记忆,便于填写。

规范性:

在一个分类编码标准中,代码的类型、代码的结构以及代码编写格式必须统一。

4.人机界面设计的重要原则、重要性

人机界面设计的重要原则“以用户为中心”。

重要性

(1)人机界面是用户使用信息系统的接口,合理简洁的人机界面有助于用户方便的使用信息系统.

(2)在设计中确保人机界面符合通用的心理常识、习惯特征,设计出具有统一风格特征的界面,然后再进行个性化设计,为个体提供不同的服务,满足不同的业务处理需求。

5.在系统设计中,对数据库的设计应该考虑哪些方面?

在系统设计阶段数据库的设计应从实际的管理需求出发,按照用户对数据处理的要求,考虑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可修改性、灵活性、通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主要完成以下设计内容。

1、用户权限的设计

2、索引文件的设计

3、中间文件或临时文件的设计

4、视图(View)的设计

5、存储模式的设计

Chapter6

1.测试的基本方法

(1)黑盒测试(Black_Boxtesting)

把程序看成是一个黑盒,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而进行的测试。

方法:

穷举输入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作为测试数据使用。

推断:

程序测试并不能保证程序中没有错误。

由于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因此测试的目标应该是使有限的测试投资获得最大的收益,即以有限的测试数据查出最多的错误。

(2)白盒测试(White_Boxtesting)

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进行测试的过程

穷举路径法

穷举路径测试不能用来完成系统程序测试任务。

2.测试的基本手段

1.人工测试程序审查会、人工运行、静态检验

2.计算机测试

步骤:

设计测试数据

进行模块测试

进行高级测试

3.人工测试方法

人工测试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一种是程序审查会(CodeInspections),一种是人工运行。

4.编程测试及测试数据的设计方法

常用的测试数据设计方法有:

逻辑覆盖测试、等价划分、边值分析、因果图和猜测错误等。

5.逻辑覆盖测试有哪几种

(1)语句覆盖

编写足够的测试数据,使得每条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判定覆盖

编写足够的测试数据,使得每个判定至少有一次“真”和一次“假”的结果。

或者说,每个分支方向都必须至少经过一次。

(3)条件覆盖

编写足够的测试数据,以使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至少出现一次。

(4)判定/条件覆盖

编写足够的测试数据,使得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至少出现一次,每个判定本身所有可能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

(5)多重条件覆盖

编写足够的测试数据使得每个判定中条件结果的所有可能组合至少出现一次

6.等价类划分、边值分析(了解)

7.因果图

有一个处理单价为1元5角钱的饮料的自动售货机软件测试用例设计。

若投入1元5角硬币,按下“可乐”、“雪碧”、“红茶”按钮,相应的饮料就送出来;

若投入的两元硬币,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5角硬币。

解答:

原因:

①投入1元5角硬币;

②投入2元硬币;

③按“可乐”按钮;

④按“雪碧”按钮;

⑤按“红茶”按钮。

中间状态:

(11)已投币;

(12)已按钮。

结果:

(21)退还5角硬币;

(22)送出“可乐”饮料(23)送出“雪碧”饮料;

(24)送出“红茶”饮料。

8.搞清楚什么是增式测试方式,什么是非增式测试方式

增式测试方式:

不孤立地测试每一个模块,而是一开始就把待测模块与已测过的模块集合联接起来

种类:

自顶向下测试、自底向上测试

非增式测试方式

先对示例的六个子模块中的每一个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环境和参加测试的人数等情况来决定是同时进行测试还是逐个地测试各个模块,测试完毕后再把这些模块组合(联接)起来形成程序。

8.系统测试的任务、基本原则是什么

任务

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看出应该把查出了新错误的测试看作是成功的测试,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则是失败的测试。

基本原则:

1、确定预期输出(或结果)是测试数据准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程序员应避免测试自己的程序

3、程序设计机构不应测试自己的程序

4、彻底检查每个测试结果

5、对非法的和非预期的输入情况,也要像对合法的、预期的输入一样,编写测试数据

6、检查程序是否做了要做的事仅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是看程序是否做了不要它做的事

7、一定不要扔掉测试数据

8、在进行测试设计时不要设想程序中不会查出错误

Chapter7

1.系统切换三种方式及特点

(1)直接方式

直接方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刻,旧系统停止使用,同时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

这种方式简单,人员、设备费用很省,但风险较大。

(2)平行方式

平行方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新旧系统并存,各自运行完成相应的工作,并相互对比、审核。

这样需要双份的人员、设备,其费用低比较大的,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得到大大提高,风险较少。

(3)逐步方式

逐步方式是指分阶段、分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一部分。

这样做即可避免直接方式的风险,又可避免平行方式的双倍费用。

但这种方式接口多是个不足之处。

2.系统维护

(1)硬件维护

(2)数据维护

(3)软件维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