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9024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

《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平县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自查报告Word下载.docx

(二)明确职责。

为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开展,县、镇、村(相关部门)层层签订了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统一指挥、协同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镇政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板桥镇新社区建设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将新村庄建设规划、建设进度、质量要求等纳入领导班子成员、村主要负责人的考核范围,镇领导小组经常对新社区工程建设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并在相应公示栏公示新社区工程进展,强化舆论监督。

促动镇村干部增强建设意识,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广泛宣传。

为最大限度地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镇相关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多形式地强化对新社区工程建设的宣传报道,营造全镇上下共同关心、协力参与的浓厚氛围,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共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5000余份,利用赶集日举办法律、政策宣传咨询16次,接待3000余人次。

二、合理选址,科学规划,构筑特色鲜明的新社区发展体系

(一)选址情况。

新社区选址时,镇党委、政府认真调研分析,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为龙头,基地为根本,市场为导向,旅游为辅助,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优势,邀请有关部门制定了《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最终将新社区规划在镇政府西南面,东临乐普街,北临大营街,西临大营路,南临营兴路,规划区是板桥、钟山、旧屋基“二乡一镇”的客货车辆停靠点、中转站,是全镇生姜、辣椒、油菜籽、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主要基地,是板桥镇小城镇第二轮规划修编的经济发展“四圈”之一和城镇发展“三轴”之一,是外来人口和物资的聚集地,周围小商品批发、建材、家电、餐饮等商铺云集,规划区涵括3个村居(委)会,可辐射15个自然村2万人口。

(二)规划情况。

板桥镇新社区规划建设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方案编制,并邀请了部分居民代表和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发改局、建设局及国土资源局的相关领导等参加了听证会,经县级初评提出意见后,几经修改,最终确定了方案。

该建设方案根据地形情况,结合镇域交通格局、集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空间布局实际,采取“一心、二轴、三重点”的空间布局,构筑特色鲜明、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的集镇发展体系,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聚和牵动功能。

一心即形成经济文化发展中心。

二轴即以大营街沿线及乐普街沿线为发展主轴,辐射南北区域;

三重点即重点发展服务业、商贸业和仓储物流业,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结构形态,逐步拉大小城镇骨架,提升小城镇规划建设档次。

(三)用地情况。

板桥镇新社区占地面积230亩,全部为集镇建设规划区域内的预留建设用地,未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年度计划;

建房用地户均规划标准120平方米,比改造前至少可节约耕地120平方米,整个新社区至少可节约耕地110亩,能节约宅基地60%以上,有利于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

新社区开发建设的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土地增值部分全部返还农村,并在财政分配上给予适度扶持;

居民迁入新社区后,逐步将原宅基地和承包地向种植能手流转,充分发挥土地综合耕种效益和大型农业机械化的效率,腾出大量的劳动力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四)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按照层次清晰、体系完整、健康运转、集约利用、并具有较强更新力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全力实施新社区配套设施“七有”建设。

实施新社住房聚集改造工程,房建外观立面图统一按广森集团提供的立面图纸进行施工;

实施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在新建的东胜居委会办公楼设有一个占地104平方米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实行“阳光政务”和“一站式服务”,为党员群众铺设了一条服务的“快车道”,架起了一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有力的促进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

设置规范生活垃圾处理点,实行户收集、镇清运、场处理的模式,新社区距离镇垃圾集中填埋场5公里,2台垃圾车每天循环清运垃圾,能确保新社区内的垃圾日产日清;

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社区安装了雨污合流排水管和雨水排水管,共建设4m×

2.4m的化污池6个,其中雨污合流排水管3536米,用于将各住户排放的污水经过门前独立化粪池沉淀后,流入雨污合流管,后排入城镇主排水管道,雨水排水管3110米,用于将路面和屋顶的雨水引入社区主管道,后排入城镇主管道;

实施游园绿地建设,新社区内建有占地2000平方米的东胜休闲文化娱乐广场,设有体育健身器材、公共卫生间、乘凉厅、坐凳、节能灯、绿化带、圆形广场等配套设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整洁、舒适、环境优美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场所;

实施商贸设施建设,兴建了一个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零售商品二级配送站、大型建材市场、货运停车站等商贸服务设施,合理设置企业生产经营配套服务的网点,鼓励发展连锁超市、便民药店、餐饮网点、专业商店,满足商贸需求;

完善教育文体科技医疗设施,新社区内有板桥一中、为民服务中心、文体站、计生服务站、中心卫生院、邮政所等部门,新建了幼儿园、医疗卫生室,不断推进科教文卫设施配套。

垃圾中转站和小型污水处理厂已做好选址规划工作,正在申请立项;

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使新社区达到有规模上档次的集中居住区、有运转高效的便民服务中心、有垃圾中转站、有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有较大面积的游园绿地、有满足需求的商贸服务设施、有完善的教育文体科技医疗设施“七有”建设目标。

(五)产业规划情况。

坚持以“统筹规划、重点突破、项目带动、产业支撑”为指导,以加速人口、用地、产业集聚为出发点,不断发展壮大新社区经济基础,全面提高新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新社区高效富民产业发展。

新社区定位为板桥商贸物流“旱码头”经济发展的核心区,重点发展服务业、商贸业和仓储物流业。

着重突出农副产品商贸功能,形成对区域经济有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大型专业集贸和商业市场,拓展仓储连锁经营、专卖经营、超市等新兴业态,塑造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为龙头,社会服务为依托的规模化特色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集聚的新型集镇发展空间;

着力发展适应农业、农村要求的现代物流产业,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交通运输业,实现新社区与镇域经济互动,梯次推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新社区建设与镇域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六)规划设计资料情况。

新社区由深圳广森集团罗平分公司和罗平县建设局规划设计,做到现状地形图、平面规划图、效果图、施工图和规划设计说明书“四图一书”资料完整齐全。

三、美观实用,功能配套,打造宜居生态的新社区人居环境

(一)住房美观实用。

板桥镇新社区共布置户数408户,其中廉租房72户,公租房40户,异地搬迁274户,旧房改造10户,安居房12户。

住房设计为每户三层半的砖混结构,具有新颖、适用、抗震等特点,住房集中布置,统一规划、统一样式、统一建设、统一购置标准,沿街建筑的底层,不管是公建或农户用房,均建成营业用房,增加街道人气,同时更有利于解决农民就业。

(二)基础设施功能配套。

板桥镇新社区遵循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方便群众的要求,对各类设施的空间配置、区域功能作出统一的标准化设计,规范有序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实施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四通”建设。

投资44万元完成新社区人饮工程建设,铺设管网4.4千米,实现供水全覆盖,自来水水质达标率100%,形成镇、村联网供水、统一管理的供水一体化格局;

投资95万元完成新社区电力规划建设,架设高、低压线1650米,规划安装变压器3台,实现新社区配电线路全覆盖,充分满足镇区各行业的用电需求;

投资1200余万元完成新社区畅通工程建设,新建道路11条2.15公里,形成镇区、新社区、周围村(居)委会便捷通达的三级路网体系;

投资48万元完成网络规划建设,铺设通信管网4.1米,实现新社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网络覆盖率100%,形成覆盖全镇的数字化、宽带化、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

全力实施以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建设为重点的新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新社区主干道采用沥青硬化,支路和巷道采用水泥硬化,人行道采用麻面青石铺设,道路硬化率达100%;

投资37万元实施街道亮化工程,共铺设路灯电缆2.6千米,在充分考虑白天的装饰层次和夜间亮化整体效果的基础上,安装8米高杆250瓦钠钨灯70盏,覆盖了整个区域,打造出靓丽效果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突出亮化品位;

与道路硬化工程相结合,新社区内道路绿化预留出行道树的种植位置,见缝插绿,在满足交通需求的条件下,沿路设置行道树、花坛、街头绿地等,投资80万元在街道两侧共栽挂花树250棵、茶花树50棵、草坪和其它灌木4500平方米,绿化率达22%,体现生态板桥形象,打造魅力新社区;

以“家园清洁、社区和谐”为目标,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抓好环境卫生、以路为市和乱停乱放等脏乱差的综合治理,推动新社区绿色、生态发展,提升居民的环境满意度和生活幸福感。

四、发挥优势,因势利导,统筹产业联动的新社区增收格局

(一)产业高效化。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化手段经营新社区,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交通优势,在新社区内重点发展商贸物流业,引导居民大力发展农副产品营销和仓储物流业,支持各类批发市场完善物流服务功能,逐步形成集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以点带面,合理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增强物流服务主体功能、拓展服务网络,提高商贸物流整体水平,入住新社区的居民,多以经商和从事运输业为主,商贸物流业将是新社区内支撑带动能力强的特色高效富民产业,其收入将占社区居民总收入的50%以上。

(二)收入多元化。

新社区优化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龙头,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以小黄姜、油菜籽、蔬菜、辣椒生产、加工、营销、运输为主的高效产业互动模式;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形成以商贸物流为主旅游服务为辅的第三产业;

大幅度提升特色产业的综合效益,让特色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新社区居民收入多元化,形成产业、经商、务工和资产性、福利性、政策性收入等多元化增收格局。

2011年新社区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达1005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长3.7%。

五、多措并举,完善制度,健全以人为本的新社区发展机制

(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遵循云南省公安厅《关于印发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云公警令[2011]279号)精神,重点在“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四个方面取得突破,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变城镇居民,城乡统筹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待遇,创新政策给予进城农民“城乡兼有”身份。

在充分尊重农民“进城留乡”意愿的前提下,经本人申请,符合落户条件的均可转为城镇居民。

(二)实施工业项目园区集中发展。

新社区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全民行动”的工业项目发展思路,按照“资源共享、产业聚集、集约发展”的要求,突出“建新区、上项目、招大商、强服务”四个关键,以建设产业集群为载体,积极引领企业向新社区聚集。

继续依托资源优势挖潜项目,强化生姜、蔬菜和辣椒深加工的基础地位,不断延长产业发展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产业规模促进新社区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调优新社区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法律服务、中介服务,加快推进物流仓储连锁经营、专卖经营、超市等新兴业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供、销一条龙,逐步将新社区发展成罗平南部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和销售区,目前占地4000余平方米的零售商品二级配送站即将投入使用,一批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的成长性、规模化企业正加紧建设。

努力将新社区打造成板桥“旱码头”商贸物流经济核心区,彰显聚集效应。

(三)健全承包地依法流转机制。

随着新社区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社区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劳动力进入到二、三产业就业,土地拥有者转移土地的意愿强烈,而部分土地经营者又有扩大规模的迫切需求,故新社区已经具备了土地流转的基本条件。

为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板桥镇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程,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根据农民的需要及时指导合同签订,并与开展土地流转的法律政策宣传、流转咨询、流转价格评估等多项服务结合起来,指导流转双方在充分依法、自愿、协商的基础上,依法建立合理的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

板桥新社区承包地总面积460亩,已流转约300亩,达65%。

(四)建立有效的筹资机制。

板桥镇新社区建设采用招商引资方式由深圳广森集团罗平分公司投资建设。

政府负责新社区建设涉及范围的征地、房屋、电杆和农业灌溉沟渠拆迁补偿、安置及相关协调、矛盾纠纷调处、工程进度、质量监管等相关事宜。

广森集团罗平分公司负责新社区水、电、路灯、街道、绿化等公共设施投资建设。

群众按统一规划、设计方案投资建盖房屋。

工程总投资15984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补偿3962万元,基础实施建设1782万元,居民建房投资9340万元,公共配套实施900万元。

(五)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在新社区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制度和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2011年居民医疗参保率达100%;

在抓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基本普及居民养老保险制度,2011年参保率为91%;

以镇敬老院为依托,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集中养老为辅的办法,妥善解决好新社区养老问题。

(六)健全民主管理村庄的长效机制。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结合实际,制定了《新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社区卫生管理、绿化管理、设施维修和养护管理等规章制度,加强集贸市场管理,做到车辆停放有序、摆摊设点规范;

加强村容村貌的管理,严格整治建设散乱和环境脏、乱、差及违规建筑等现象;

建立基层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

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引导居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切实维护好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依法完善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职能,使社区的民主自治更趋规范化和制度化。

(七)建立农民素质提升机制。

按照“培训组织基地化、培训技能专业化、培训管理制度化、培训安置就业化”的原则,制定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创业培训,鼓励群众利用学到的技术自己创业,提高收人;

联合曲靖市民盟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中专班,培养农村科普带头人,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

注重实效,全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实现培训、示范、推广、信息服务一体化,提高劳动力科学管理的技能,让他们成为农村的科技骨干和致富能手,带动了周围大批群众发展相应产业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加强新社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带领居民群众发展致富、推动新社区经济发展、动员组织群众、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广泛开展美在家庭当楷模和美在服务暖人心“双美”活动,实施“文明创建行动”,提升居民素质。

六、强化管理,巩固提升,树立管理规范的新社区建设模式

(一)效果反映情况。

板桥镇新社区按照“经济强、面貌新、管理好”的标准规划建设,在全镇率先建成规划好、机制活、发展快、实力强、管理优、功能全、环境美的示范社区,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的有效途径,实现了社区管理服务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大环境与小环境、社区理念与邻里文化的和谐统一。

为体现群众在新社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了解社情民意,板桥镇将新社区建设情况向社区居民代表做问卷调查,社区居民代表对新社区的建设成果满意率达90%以上,少部分提出新社区公益事业滞后,产业支撑相对薄弱,这些宝贵的意见将是下一步巩固提升新社区的重点。

(二)项目管理情况。

新社区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各类标准,经三方验收合格率达100%。

(三)资金管理情况。

按照《曲靖市新村镇新社区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执行建设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建设资金监管机制,实行专户管理、统一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

加强工程造价控制,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集中监督,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未出现违纪违规行为。

(四)档案管理情况。

按工程进度,做好各个工作阶段中文件、图表、声像资料的收集、积累、整理等工作,实现项目全部档案材料的集中统一管理,确保新社区建设工程材料保管安全,归档规范。

 

中共板桥镇委员会

板桥镇人民政府

2012年4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