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802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专题:中共党史.doc

中共党史

一、党和国家的历次会议

1、党史上的重要会议

⑴“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⑵“二大”: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

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⑶“三大”:

1923年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但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⑷八七会议:

1927年,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正确革命方针。

⑸遵义会议:

1935年,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独立自主解决党内的重大分歧,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⑹瓦窑堡会议:

1935年,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⑺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⑻1945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⑼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春,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9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⑾一届人大:

1954秋,在北京召开,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⑿1956年秋,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

⒀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

⒂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⒃1982年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提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⒄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大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⒅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⒆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规划了跨世纪的蓝图。

⒇2002年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认识(启示):

⑴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实践表明: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其本身的软弱性,导致革命的不彻底性,因而不能担负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责任。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领导地位的确立,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历史的进程中经过比较、鉴别作出的正确选择。

⑵纵观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充分说明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⑶在不同时期,党结合国情,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需要制定纲领、路线,确定奋斗目标,体现党的政治领导。

⑷党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觉悟水平,使其懂得党的纲领、路线和国家法律、政策,并自觉地贯彻执行,这是党的思想领导。

⑸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和影响人民群众,保证党的政策、路线、方针付诸实施,并培养、选拔、考核和监督干部,这体现党的组织领导。

⑹在新的形势下,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精神面貌,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二、党的政治、思想建设

1、军队建设(武装斗争)

(1)大革命期间,从黄埔学生到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许多中共党员成为革命武装力量的骨干。

叶挺独立团发挥了先锋作用,为保证北伐胜利进军做出了贡献。

但由于党还没有独立掌握自己的军队,使党在国民党右派反叛时,难于进行有效的回击而遭受严重的损失。

血的教训使党从中认识到建立独立武装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精辟地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光辉思想。

(2)南昌起义(1927.8.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与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革命军队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后来,由于党内“左”倾错误,造成红军军事的失利,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权。

(3)“八一三”事变后,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两支军队广泛开辟抗日根据地,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4)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组成了人民解放军。

经历了防御、反攻、战略大决战,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粉碎美国拼凑的“联合国”军,国内消灭了国民党的残余部队,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民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人民军队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强后盾。

2、政权建设

(1)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领导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

其他革命根据地也仿效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

(2)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根据“三三制”原则,在各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4)解放战争中,在各解放区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

(5)1949年9月,政协召开会议,讨论建国问题,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6)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了宪法,规定了国家宪法和根本政治制度。

(7)“文革”中的夺权,各级政权受到冲击,政权建设遭到破坏。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权建设恢复了正常。

3、思想理论建设

(1)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的创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了丰富发展而达到成熟,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和建国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特别是建国后经济建设方面许多创造性的举措,如三大改造等,大大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思想体系。

其主要贡献:

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了新民主主义学说。

(2)邓小平理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其主要贡献: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相同点:

①都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②都是坚持实事求是,冲破教条主义束缚产生的;③实践的具体道路都是农村包围城市,都注重统一战线的作用;④从根本上都是一个开放发展的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都要不断发展;⑤都是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集体领导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⑥从根本上都是历史的飞跃和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和建设事业。

(3)“三个代表”思想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主要内容是: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样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4、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表现和原因

(1)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

第一,1922年,中共二大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

第三,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四,1936年,中共又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

(2)逐渐走向成熟的原因:

第一,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第二,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

第三,中共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党的经济建设历程

(一)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地政策

1、政策:

⑴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

  ①内容: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的有制

  ②意义:

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提高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⑵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作用:

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⑶1947年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

2、认识(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体现了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的原理和工作方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要彻底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二)新中国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

1、过渡时期

(1)恢复发展经济(1949年─1952年)

①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的财产,转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②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③人民政府平抑稳定了物价,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涨的局面,全国财政经中央统一管理,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

④中央合理调整了工商业,整编和精简机构、军队,节约财政支出。

⑤在农村组织农民互助组、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在城市进行民主、生产改革。

到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实现了根本好转,为国家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2)实行“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从1953年开始,中央实行一化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一五”计划取得辉煌成就,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20年曲折探索

从1956年开始,我党开始探索适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