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71005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生产管理学习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10~30

50~100

5000万~1亿

较大

3~10

10~50

1000~5000万

一般

3人以下

10人以下

1000万以下

注:

以上三项为平行关系及只达到一项便可判定,

重伤含急性工业中毒。

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的分类:

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按照危害和整改难度的大小(较小-较大)、整改时间的长短(立即-经过一定时间:

停产停业)、外部因素的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

事故隐患整治:

通过辨识、评价、消除、整改、监控、使事故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的过程。

危险:

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R=f(F,C)

R:

危险度—风险:

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健康5类,安全生产日常管理:

人/机/环境/管理4类.

F: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

发生事故的严重性

危险源: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

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危险源分类:

一类主要为不安全物质,其具有能量越多发生事故越严重的特点,决定了事故后果的

严重程度。

二类主要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具出现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的特点。

(企业工作重点)。

重大危险源:

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事故危险源。

《安全生产法》的解释:

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当单元中有多种物质时,如果各类物质的量满足下式,就是重大危险源。

下载(2.32KB)

2009-3-1515:

55

式中

qi------单元中物质i的实际存在量;

Qi------物质i的临界量;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规定不同。

N------单元中物质的种类数。

三、掌握安全、本质安全、安全生产管理等要求

安全:

与危险是相对的概念。

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安全生产: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不发生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就认为是安全的。

安全性和危险性互为补数。

S=1-D

本质安全:

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

1.失误—安全功能

2.故障—安全功能

安全许可证:

指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实行安全许可制度。

第二节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一、了解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历史

钻木取火——金字塔建造——古罗马、古希腊近卫军和值班团承担救火和治安——英国12世纪颁布《防火法令》,17世纪颁布《人身保护法》——《周易》有“水火相忌”“水在火上即济”的记载——秦人兴修水利——北宋消防组织已经相当严密——18世纪工业革命,工人作业环境恶劣超时劳动,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不断出现,学者开始研究劳动保护卫生——20世纪初,现代工业快速发展,重大生产事故和环境污染相继发生,企业主不得不花费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20世纪30年代,很多国家设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政府机关,发布了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

有了比较完善的安全体系——20世纪50年代,工人要求不仅要有工作机会,还要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一些工业化国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投入更多资金,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模式、思想、理论基本形成——20世纪末,人们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健康安全管理理念,各种标准、规范更加成熟。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方法、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进入我国的。

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提出了系统化的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理论雏形(管理的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危险预警与监测管理、事故预防与风险控制管理及应急管理等)。

二、熟悉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

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原则:

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原则:

1.系统原理:

管理系统有6个特征:

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

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管理系统各要素是发展的,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如果各要素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

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安全生产管理纳入日常管的一项重要内容。

(3)反馈原则:

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

手段、过程须形成封闭的回路,各管理机构及制度方法之间应紧密联系,形成相互制约回路。

2.人本原理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两层含义:

1.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人即是管理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

2.管理活动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动、实施。

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

(3)激励原则(利用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度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行为原则(需要/动机/行为/以实现新的目标,需要和动机是行为的基础,安全工作的重点是防治人的不安全行为)

3.预防原理:

做到预为主,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使事故发生概率降低。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损失有其偶然性(事故同结果不一定同),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的诱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3)3E原则:

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采取3种防止对策对4个原因:

工程技术对策;

教育对策;

法制对策(技术、教育、身体和态度、管理)

(4)本质安全化原则:

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强制原理

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以采取控制行动。

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

安全第一原则

(2):

监督原则

三、熟悉事故致因理论

1.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认为少数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工人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理论已成为历史。

(控制重点是人员选择)

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1)海因里希法测——事故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

五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企业安全工作的核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曾被称为工业安全公理)

(2)现代因果联锁理论——控制不足(管理失误)/基本原因(起原论:

个人原因和工作条件与环境)/直接原因(征兆: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特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接触)/受伤(损坏或坏失)

3.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某种能量造成人员伤亡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度。

(同样的事故其严重性不一样)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控制释放与接触),从而防止事故。

(11种措施:

用安全的替代不安全的/限能/防止蓄能/控制释放/延缓释放/开避新渠道释放/设屏蔽/人、物与能源之间设屏蔽/提高防护标准/改工艺/修复急救)

4.轨迹交叉理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时发生事故.预防措施为:

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

5.系统安全理论:

产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研制洲际导弹过程中,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

(1)在事故治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传统理论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观念(提高本质安全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

(3)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源。

(4)由于人的认知能力,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新的危险源也会不断出现,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把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四、掌握事故预防原理与原则

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对策。

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

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第三节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政策

一、掌握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

安全生产法: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基本方针)

十六届五中全会: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涵义:

安全优先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应作到思想认识警种长呜/制度保障严密有效/技术支撑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严肃认真)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健全/完善/提高/夯实

确立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性:

1.它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2.它是由发展生产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3.它是由重视人的安全需要决定的

4.它是由企业的社会责任决定的

二、了解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指导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重点包含三层含义:

1:

以人为本,必须是以人的生命为本,不损劳动者了安全和健康权益。

2: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两者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以安全生产法为龙头、以相关法律(约20多部)、行政法规(20多部行政法规—条例、规定)、部门规章(80多部—办法、条例、规定)、地方性法规、地方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生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已初步形成。

(有效的法律法规约130多部)。

四、安全生产政策措施

国务院116次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12项治本之策。

(制订规划、加强行业管理、增加安全投入、推动科技进步、出台经济政策、加强培训教育、加快立法工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责任、查处责任事故、倡导安全文化、完善监管体制)

2009年为安全生产年活动:

三项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

三项建设——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2010年,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8项事项——严格管理、建设技术保障、更有力监督、高效救援体系、行业安全准入、加强政策引导、注重经济转变、严格考核与责追。

强调严格企业安全管理,要求作到:

1.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三违行为。

2.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并切实作到五到位。

3.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主要负责人与领导班子轮流现场带班,矿山矿领导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

以擅离职守处理,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除上限处罚外依法从重究其责任。

4.强化职工安全培训。

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持证上岗。

5.全面开展安全达标——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未达标暂扣生产许可与安全生产许可证,停产整顿;

逾期未达标地方政府依法关闭。

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五到位——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

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报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全业预案要与当地政府预案保持衔接、定期演练,企业现场带班人、班组长、调度可第一时间让停产撤人。

2011年明确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三深化——深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面加强安管监督。

深化依法监管打击违法行为。

深化煤、非煤、交运、建工、烟花、危化品、民爆品、工矿商贸及消防等行业安全专项整治。

三推进:

推进科技步阀,加快装备研发发推广应用和救援基地建设。

推进安全达标,强化基层基础。

推进机制建设,制订十二五计划。

十二五:

六大体系——企业安全保障、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科技支撑、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应急救援、宣教培训。

六个能力——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监察执法和群防群治、技术装备安全保障、依法依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安全素质自救互救。

五、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体系。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协调,国家安监总局综合监管并负责煤与非煤、危化品、烟花、等安监工作。

其他各部分别负责本系统领域安全工作,锅炉压力容器由国家质监总局负责,职业病诊治卫生部,未成年工、女工、工伤保险人资社保部,

六.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

此体系主要包括:

政府引导推动/技术装备研发转化/专家智力支持/中介技术服务/企业推广引用/技术标准转化。

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检测机构/新的安全技术和设备

安全生产专家组:

煤矿/非煤矿山/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建筑消防/机电/综合/现场技术支撑共8个组。

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七、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

工作原则:

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类指导/分级实施/教考分离。

工作格局:

政府监管/机构参与/企业落实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高危行业三项岗位人员:

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

为加强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确定十项任务:

1.完善国家和省市县四级教育培训体系。

2.建立建全教育培训法规标准。

3.继续深化高危行业企业全员教育培训。

4.进一步提高监管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与能力。

5.开展地方分管安全领导干部和安监部门负责人新一轮专题培训。

6.巩固和加强三项基础建设。

7.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

8.建立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

9.大力培养安全生产领域专业人才队伍。

打造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

10.开展安全培训国际合作与交流。

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体系包括:

1.组织体系(此为基础,主要包括领导决策层/管理与与协调指挥系统以及救援队伍)

2.运行机制(此为重要保障,目标: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响应/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一专多能/专兼结合/防救结合/平战结合/动员公众参与)

3.法律体系(此为法制基础和保障,是开展此活动的依据)

4.支持保障系统(此为有机组成部分,是物质条件和手段,包括通信信息/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保障)

九、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体系:

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了中长期奋斗目标:

第一阶段至2007建立较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状况稳定好转,重点行业与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扭转,工矿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第二阶段至2010年十一五规划完成之际,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全国安全状况明显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和死亡人数有较大幅度下降。

第三阶段至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全国安全状况的根本性好转,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等指标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指标组成:

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考核指标4类。

十二五期间的奋斗目标:

1.相对指标,亿元GDP死亡率下降36%以上,工矿商贸十万死亡率下降26%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8%以上,道路万车死亡率下降32%以上。

2.绝对指标,共计26项,包括名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1%以上,工矿商贸死亡率下降12.5%以上,煤矿死亡率下降12.5%以上。

3.较大以上事故下降指标,各类较大事故起数降15%以上,重大事故起数降15%以上,特别重大事故起数降15%以上,

4.职业健康工作目标,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规定的目标。

5.煤矿瓦斯抽采量,安全监管部门基础设施达标率等预期性指标。

指标名词详解:

1.总量控制指标是事故总死亡人数。

2.绝对指标包括工矿商贸企业(煤矿、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和渔业死亡人数7项。

3.相对指标包括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吞吐量死亡率,铁路交通百万公里死亡率,火灾十万人口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8项。

4.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为一次死亡3~9人和10人以上两项指标。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一节 安全生产标准化

一、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自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行业标准。

具有广泛适用性。

其实施的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法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创造人的安全环境,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统一,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的目的。

其核心是人。

以隐患排查为基础。

其评级分为一、二、三级,一级最高。

1.有利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

采用国际通用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工作的组织机构/投入/管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绩效评定/持续改进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企业干什么和如何干。

2.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首先各地区监管部门在高危行业进行标准化创建工活动,加强了基础工作,能促使其在各行业普便展开。

3.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其对法律法规内容进行具体化和系统化,规范要求企业对标准化工作进行自评和申请外评定级。

增强企业落实法规的积极主动性。

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一)确定目标——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目标,按各部门在生产中的职能制定指标和考核办法。

(二)设置组织机构确定相关岗位职责——设安全管理机构配人员,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与人员的职责。

(三)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建立投入保障制度,完善改进条件,按规定提取费用专款专用并做台帐。

(四)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适用的法识获法规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各部门识获与自身业条有关的法规交主管部门,由主管理部门传达从业人员并及时转化为自身管理制度。

(五)教育培训——确方培训主管部门,依规定与岗位要求定期识别培训需求作计划并实施,有记录/档案/对效果实施并改进,分级管理。

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和技能培训,未培训或不合格不许上岗。

(六)生产设施设备管理——所用均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专人负责/建立台帐/制订检修计划/有检修方案(作业行为分析与控制措施)/。

安全设备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不用,确因检修拆除应有临时安全措施,完毕后立即复原。

安全设备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生产使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报废应符合法规要求,执行验收/报废管理程序与变更管理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七)作业安全

1.生产现场管理与生产过程控制。

对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中的隐患分析和控制;

对动火/起重/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实行许可管理,履行申批手续。

吊装/爆破现场专人管理。

2.作业行为管理。

对行为/设备使用/工艺技术隐患分析控制,实现人机环和谐统一。

3.安全警示标志。

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设备上设明显警示标志,以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

(检修/施工/吊装设警戒区和标志,现场的坑/洼/井/沟/陡坡设围栏与标志)

4.相关方管理。

承包/供应有管理制度,预审/选择/准备/作业过程/供货/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

建立合格档案,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有效控制,禁止托给资质条件不具备者,协议应有安全责任与义务或签专门的安全协议。

5.变更管理。

执行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或暂时的变化有计划的控制,实行审批/验收程序并对过程中的隐患分析和控制。

(八)隐患排查和治理。

1.排查前提及依据。

法规/工艺变更或新建/改扩建,相关方进入或撤出,对新的认识或机构发生调整的应及时排查。

2.排查范围与方法。

所有与生产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活动,根据安全的需要采用综合/专业/季节性/节假日/日常/专项检查进行隐患排查。

3.隐患治理。

根据排查结果制订方案(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工程技术/管理/教育/防护/应急)/经费物资/机构人员/时限要求)及时治理并对治理情部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重大隐患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和应急预见案。

4.预测预警。

根据生产经营及隐患排治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自身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九)重大危险源监控。

根据标准对本单位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应及时登记建档按规定在政府部门备案,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制订管理技术措施。

(十)职业健康。

1.职业健康管理。

——单位依法规为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环境条件,配备适应的设施工具。

定期检测作业场所记入健康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