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阅读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个人阅读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阅读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步入初中,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书籍走进了我的视野,我开始真正接触到了世界名著。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国外的《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小说中那些丰润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言辞,就像一块磁石吸引住了我。
读名著,让我的当时躁动的心得以平静下来,那一本本名著,不是打磨时间的娱乐,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也许正是因为脑海中的这些名著的帮助,我的语文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名列前茅。
在那些读过的名著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滨逊漂流记》。
初读《鲁滨逊漂流记》,便被他独特的气质所感染了,我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应该勇于面对困难遇事还要乐观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么绝对,要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确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
就像在发现有野人的时候刚开始手忙脚乱,可是最后他沉着冷静以他的勇气与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打退了野人,这也体现出一个人遇到困难只要沉着冷静的去应对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对人就像一颗种子他会想尽办法冲破泥土去感受太阳的温暖,当他经历晚千辛万苦回头望去,他已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了,在我们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时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会更好,这样才不会因满足于现状而自失。
在我眼中,他无疑是一个英雄的形象,我羡慕他的沉着冷静,羡慕他聪慧的大脑,灵活的双手。
虽然现在看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并没有摆脱早期资产阶级的历史范畴,但是,他强大的个人能力,确实足以让他成为一名英雄。
名著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奇幻的文学世界,他让我爱上了文学,爱上了阅读,爱上了油墨书香,字里行间的生活。
这些也促使我在之后师范选择专业时,毅然选择了语文教学。
三、书海畅游
2009年,我来到了南通师范,五年的师范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图书馆,就被馆内的藏书震惊了,琳琅满目的书籍,让我有些无从下手。
也许是受小时候的阅读影响,我选择的第一本书是《黎东方讲史》这是一套系列书籍,一共有十余本。
黎先生是中国现代讲史的第一人,从细说清朝到夏商周,先生以历史倒叙的方式,试图为大家讲述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
所述历史,信而有征,事皆属实。
以《细说三国》为例,他每在叙述过程中,能指出正史之误。
如诸葛亮究竟斩了马谡与否,陈寿《三国志》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黎先生作了详细介绍。
黎先生还时时意识到《三国演义》的存在,指出了《三国演义》的以假乱真,如张飞绝非莽汉,而是写得一手好字、善画的文雅之人,《捉放曹》的陈宫非真实,陈宫叛曹另有原因。
黎先生的细说系列,在他生前没能完成,但是其后人在他之后,通过努力最终完成一部白话文版的中国史。
在书中,我学到的是中国的历史,品到的,是黎先生的智慧。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先生的大作,书的内容不算太多,只有三本。
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书名叫做《中国人史纲》,不知是被断句为《中国人史纲》好还是《中国人史纲》。
看了两章后觉得还是理解为《中国人史纲》的好。
柏老先生的史笔和别人不同,他注重的是强调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其实是人的历史。
从来都觉得书写历史和做新闻对事实的态度是一样的,要客观的记录事实,轻易不能表露自己的态度,而柏老先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持有鲜明的态度,对前朝的史学家和儒家鸿儒们的错误不留情面的一一批判。
书里最值得称道的是每章节后都有一个东西方对比,可以看到当我们处于一个时期的时候别的民族在做什么。
我们的兴盛,我们的衰亡,一览无遗。
大世界自有公道。
说起历史研究,有一人不得不提,他就黄仁宇先生。
《赫逊湖畔谈中国历史》《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
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在不失史家谨严之基本原则下,同时又能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斋中之物。
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
这也许正印证了培根的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
在师范上学时,有一部书很火——《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是何许人,我并不知道,但是在《明朝那些事儿》现世之后,例如《唐朝那些事儿》《东周列国那锅粥》这类的历史类书籍层出不穷。
当时因为学校生活费很紧张,六册一套的《明朝那些事儿》没法买全,只能向同学借,一套书前前后后借了三次。
后来,实在不好意思再借,只好去看网上的电子书。
虽说这种细说历史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但是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我仔细想来,应是做到了一下几点:
其一、忠实于历史,但懂得取舍之道;
其二、文笔生动,章节精炼、巧设悬念;
其三、对战争、官场、人物命运和人物心灵花足功夫。
师范五年,是我阅读最多,也是最专注的时候。
虽然学业繁重,又有学生会的事务,但是,只要一有时间便会坐下来阅读。
从《黎东方讲史》、《中国大历史》到《道德情操论》《简爱》等等。
阅读,在书海中畅游,让我感受到了幸福。
四、《周易》不易
《易经》也许是中国古代最难读懂的一本书,孔子就曾有“韦编三绝”的故事。
对于《周易》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感兴趣的。
可能是跟同学送的一份罗盘有关系吧,当时他只说觉得有趣便买来,让我研究研究,为了不辜负他的一番情谊,还是决定读一读相关的书籍。
可能有人觉得《周易》就是一本写算命风水的书,有些封建迷信。
但你认真去读一读她,了解她,你就会发现书中的奥秘。
在我看来《周易》更像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民的哲学宝典。
八八六十四卦,独特的阴阳符合系统,独特的卦象、爻辞,古代关于他的神秘传说,伏羲氏的王天下,河图洛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神秘书籍。
为了读懂《周易》,绍雍的《梅花易数》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都或多或少的涉猎。
《周易》这一部最难读懂的书,也许现在自己也未能入门,《周易》不易,想读懂她,也许需要自己花费一生的时间。
五、初识国防教育
师范三年级时,班级迎来了一次汇报演出,导师安排我们几人做一次读书沙龙。
开始时,有些苦恼,既要体现自己的平时的兴趣与爱好,又要与教育有关联,阅读汇报的主题有些难以抉择。
作为男生,我更对军事和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教育教学是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两者又该如何融合在一起呢?
最后,我在学校出版的一本阅读指导书中,找到了灵感。
我的导师,在其中一个篇章中写道:
“兵者,凶器也。
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应当树立国防意识,培养尚武精神。
”完整的现代教育,离不开国防教育,而现今又少有人涉及这一领域,自己不妨做一次突破。
为了做好这一次汇报,自己开始接触一些国防教育类的专著,可是这类的书籍太少,寻找起来很是不便。
从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司马法》,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书中的内容虽然生僻,但结合了自己之前的阅读经历,也渐渐开始入门了。
在最后的读书沙龙中,我在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与相关的国防教育理论,在阅读汇报中,我曾这样说:
当我们正在通师的校园里享受自己的学业时光的时候,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着一些事情,有些事离我们很远,有些事离我们很近,近到一向平静的的书桌也开始震动。
钓鱼岛争议愈演愈烈,就在前不久国内的许多城市也包括南通在内爆发了反日游行,同学们虽然身处校园之内,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钓鱼岛争端继续激化,中日双方关于钓鱼岛所属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或者双方矛盾不可调和时,就会发生一件事,那就是战争。
那么战争究竟是什么呢?
我在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所著《战争论》一书中,找到了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答案:
“战争史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即物质暴力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是目的。
因此从概念上看,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的真正目标。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战争的发动,往往是由政治原因引起的。
正如此次的钓鱼岛争端,钓鱼岛不仅关乎国家的领土主权,还有东海大陆架的归属问题,如果中日双方在这两点上无法达成一致,那么战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战争的发生主要是由政治原因决定的,但是战争却并不是有准备的发生的,因为战争之前都会有较长时间的准备,而战争双方的准备时间和一次性投入的力量都是不相同的,任何一方都不会等到另一方准备充分才开始行动。
因此,在这场钓鱼岛争端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关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调动信息,也包括日美的登岛演习,这里也可以说明了日本正在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开始了准备。
在什么情况下军事行动才会停顿?
促成军事行动停顿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一方彻底击败另一方,令其无力抵抗,即敌方愿意服从自己的意志,进行媾和;
二是双方力量对比成均势,而这种均势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双方军事行动也会停顿。
现在钓鱼岛的海面之所以风平浪静,也正是因为中日两国目前仍处于均势状态,但是这种均势是不能永远存在下去的,现在中日两国正在围绕着钓鱼岛问题造势,例如我们的航母下水,以及今年的珠海航展中国展出多架中国先进战机等。
但是,两国之间的均势一旦被打破,那么结果要不就是一方妥协,不然就只有开战。
古人说“故国虽大,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今日所谈战争并非个人穷兵黩武之言,居安思危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更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应当树立国防意识,培养尚武精神,当祖国有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扶国于危难之际,护华夏挺立千秋。
正是有了那一次的经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国防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之后的几年中,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追寻,不管是阅读还是之后的实习与工作中,自己都一直在思索着,探寻着。
在毕业前夕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我又一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防教育专题,在论文结束之后,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慨:
古语有云: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国防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
向荣高先生在《试论当代中国青年的国防意识及其培养》一文中,就曾说:
“高度的国防观念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①今天,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家领土争议的情况之下,国防教育已经变得更为重要了。
”国防教育的深刻意义并不是要衍生军国主义,而是帮助我们树立国家安全的脊梁。
六、亲近教育专著
最早接触教育专著是在师范二年级时,当时我们的导师经常会送我们许多书籍,让我们阅读。
有一次,导师就送给了我一本教育类的专著,陈晓冰校长写的《跳动的随想》。
当时只是刚刚接触教育,接触到教师职业,没有走进课堂,更没有接触过学生。
初读之,对于书中的文字,书中的思想并没有什么感受,换句话来说,就是读不懂。
记得将书还给导师时,她问我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我只好说,没有读懂。
导师笑着对我说:
“以后你就会明白了。
”是的,没有这样的经历,便不会有这样的思考。
后来,在自己开始实习之后,再读这本书时,便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陈晓冰校长所提出的“幸福教育”,细细想来,不正印证了朱永新先生说过的“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吗?
教育人感受不到所从事的职业的幸福,又何谈爱工作,爱孩子。
在工作之后,自己阅读的教育专著越来越多,感受与思考也越来越多。
在阅读《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之后,我曾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
江山如此多娇,真没想到在南通这块教育的沃土上,竟有如此之多的前辈精英,细读之才发现,他们是真正的名师,未来路途的指引者。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每位教师都有成为名师的资格和潜力,因为在每位教师的身上我们都能够看到闪光点,都有引领学生进步的能力。
书中介绍的鲁西南姜村的老教授教育孩子的故事,只因为老教授的一句话,却改变了很多孩子的命运。
不是老教授有通天遁地、点石成金的本领,而是老教授只是将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充满了自信,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中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我们当今的教师团体中很多人都在应用,每个人都在教师岗位上做着优异的工作,且不断闪光的教师愈来愈多,所以说,名师在你、我、他之间。
朱永新先生说: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一路的成长,一路的书香相伴,不仅丰盈了我的心灵,更让我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远!
读书人是世界幸福人,阅读无止境,今后的路,依然一路书香,一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