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6623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

《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docx

公共科目题库之六刑法复习重点

执法资格考试刑法

(203题)

一、判断题(62题)

犯罪构成

1、有的行为尽管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只要它具有社会危害性,就可以比照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

2、醉酒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因此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

3、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人和物。

(×)

4、犯罪必须具有危害结果才能予以处罚。

(×)

5、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故意犯罪。

(√)

6、《刑法》的规定: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

7、某甲驾驶一辆货车行驶在陡峭山路上,某乙为尽快赶到投宿地想搭便车,贸然抓住车厢后部,但却无法攀上。

某甲知道这一情况后,为摆脱某乙突然刹车,致某乙摔入山沟死亡。

某甲对某乙的死亡结果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

(√)

8、王某正在匀速行车,8岁儿童李某玩弹弓,射出的石子击中王某的左眼,王某本能地捂住自己的眼睛,方向盘失去控制将正在骑自行车的刘某撞死。

王某的行为是意外事件,不承担刑事责任。

(√)

9、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在没有预见危害结果上的区别是,前者是根本不可能预见而没有预见,后者是能够预见而没有预见。

(√)

10、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我国《刑法》禁止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

11、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

12、15周岁的张某聚众斗殴并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

1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

14、赵某(15周岁)抢夺他人3万元人民币,应当定罪处罚。

(×)

1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1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

17、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在必要的时候,政府负有强制医疗的义务。

(√)

正当防卫

18、某夜,刘某入室盗窃时,失主胡某(女)发现后欲抓刘某,刘某为逃脱,即持匕首猛戳胡某。

正当胡某奋力反抗时,其丈夫王某下夜班归来,随手操起一把钳子猛击刘某脑后,致使其当场死亡。

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

19、互殴刑事案件,后动手的是正当防卫。

(×)

20、李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斗殴,李某声称要将王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菜刀。

王某害怕,在李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李某打死。

王某的行为是正当防卫。

(×)

21、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不包括为实施侵害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

22、实施正当防卫,防卫的强度并非不能大于不法侵害的强度,而是不能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

23、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

24、任何人为避免本人危险而实施的紧急避险行为,都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关于紧急避险的规定。

(×)

25、实施紧急避险,要求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即危险必须是现实的、具体的。

(√)

犯罪停止形态

26、甲蓄意盗窃,于某日深夜窜至一单位财务室,但打开保险柜后却发现空无分文。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

27、甲为了谋杀乙,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未吃饭。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应负刑事责任。

(×)

28、甲为了杀害乙,与丙相约,并连续两天跟踪乙,考察其生活规律。

甲的行为属于已着手实行犯罪。

(×)

29、某甲在一胡同口持刀抢劫一妇女钱包。

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的熟人,遂将钱包送还被害人,声称是开玩笑。

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

30、甲在树丛中向仇人乙射击,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在能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不再开枪。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

31、一天傍晚,某甲在一僻静的胡同口遇见一位妇女,突然将该妇女抱住,正欲实施强奸。

这时,附近有人走动,于是某甲匆忙逃走。

某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

32、张某在一僻静处将一妇女抱住,意欲奸淫,突然,附近走出两个男人,张某只得放弃犯罪。

张某的行为是犯罪未遂。

(√)

33、甲意图杀死其邻居乙,某日将老鼠药投放在乙家食盐中,乙和妻子食用后,乙安然无事,乙的妻子死亡。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的未遂。

(×)

共同犯罪

34、甲在一隐蔽处向丙开枪,乙同时也向丙开枪。

据查,甲、乙两人并无同谋。

甲、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

35、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

甲与丙以共同过失犯罪论处。

(×)

36、共同犯罪,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过失犯罪。

(×)

37、王某为了杀害张某,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李某,并骗李某说枪里没有子弹,让李某向张某开枪,李某开枪将张某打死。

王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

共犯

38、任何共同犯罪都有主犯、从犯之分。

(×)

39、王某被人强迫参加贩毒活动。

由于收入很高,王某便积极参与,在贩毒集团中起了重要作用。

王某从胁从犯转化为主犯,应按主犯的处罚原则进行处罚。

(√)

40、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

41、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之罪,教唆者不构成犯罪。

(×)

4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

单位犯罪

43、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

44、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45、个体工商户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

46、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

刑罚的种类

47、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主刑的种类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和没收财产。

(×)

48、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违反禁止令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

追诉时效

49、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50、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51、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

52、刑事犯罪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

累犯

53、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

54、某甲因消防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2008年刑满释放,2010年又因盗窃l万元被依法逮捕。

公安机关提出起诉意见时,认定某甲系累犯。

(×)

55、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56、侮辱罪和诽谤罪都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57、李某为索取合法债务,而非法扣押、拘禁债务人王某20天,构成非法拘禁罪。

(√)

58、在以威胁的手段实施敲诈勒索时,威胁的内容既可以是以实施暴力相威胁,也可以是以揭发隐私相威胁,还可以是以毁坏财物相威胁。

(√)

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

59、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以聚众斗殴罪定罪处罚。

(×)

60、甲是一无业游民,为寻求精神刺激,多次带着他的一帮朋友在街道上追逐妇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

甲的行为构成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

61、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妨害公务罪处罚。

(√)

62、冒充高干子弟进行诈骗,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不以招摇撞骗罪论处。

(√)

二、单项选择题(95题)

刑法的基本原则

1、“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句话体现了我国《刑法》的(A)原则。

A、罪刑法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罪刑相适应D、罪责自负

犯罪构成

2、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C)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A、轻微B、比较轻微

C、显著轻微D、一般

3、无业游民王某,平时喜欢恶作剧取乐。

一天,王某见一头公牛在村头吃草,便寻来一挂鞭炮绑于牛尾并点燃,公牛遭惊吓,发疯般冲向王某,王某急忙逃避。

公牛紧追不舍,眼看即将被追上,情急之下,王某拉过旁边一名老太太刘某挡住在身前,导致刘某被严重冲撞而死亡。

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罚?

(C)

A、王某不构成犯罪,其行为是紧急避险行为

B、王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王某应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主观方面是间接故意

D、王某应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4、甲驾驶盗窃来的车辆路过一交通检查站时,被交警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李某正依法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李某抓住汽车的倒车镜不放,甲为摆脱李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李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

甲造成李某的死亡属(B)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

5、80岁高龄的某甲,正在小河边漫步,突然从院墙内飞过来一只足球,打在头上。

某甲因年纪太大,站立不稳,顿时被打翻落水而淹死。

原来,这只球是院墙里面学生足球场上某乙踢出来的。

本案应当如何处理?

(A)

A、某乙根据无法预见足球飞出墙外正好能把某甲入打水中淹死,某乙对某甲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B、某乙属过于自信的过失,应当负刑事责任

C、某乙属间接故意,应当负刑事责任

D、某乙属疏忽大意的过失,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能力

6、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对下列哪个罪负刑事责任?

(C)

A、盗窃B、制造毒品

C、投放危险物质D、破坏交通工具

7、因不满(B)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A、14周岁B、16周岁

C、18周岁D、20周岁

8、关于未成年人的年龄认定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被指控犯罪时不满16周岁的案件

B、“周岁”,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从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C、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如其本人供述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则可推定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D、相关证据足以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