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5892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Word格式.docx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 

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并通过体验与感受(体会)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由此可见,体验性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旨在让

本性质时要注意些什么?

”、“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有没有关系?

”、“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作用)?

”等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想及早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强烈愿望。

2、自学提问。

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地方提出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确定思维方向。

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是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

3、尝试提问。

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是按照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

因此延伸知识和难度不大的例题时可以让学生直接尝试,是其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四年级上册在教学除法需要调商时,先引导学生自学例题,列出算式272÷

34,再尝试解答。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除数34看作30试商9,结果发现34乘9得306比被除数大。

怎么办呢?

学生在尝试练习中产生了疑问。

4、辨析提问。

即对有共性的难点,对易混易错的、相似的概念、法则、性质等知识,让学生进行辨析,在辨析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二、组织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由学生自主探索、操作、实践、推理、归纳、讨论、总结,变“学会”为“会学”。

第一阶段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方向。

接下来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1、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

其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独立探究。

即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

二是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

三是班级集体探究。

主要是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

2、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新课标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以使学习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常用的探究方法有:

(1)观察——认识。

即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了解、认识并掌握某些知识(概念)的本质特征。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较常见的橡皮、墨水盒、火柴盒、砖块、化妆品盒、篮球等物品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从而认识了解并掌握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特征。

(2)操作——发现。

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如:

在教学三角形和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梯形通过拼凑成平行四边形等操作方法,从而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猜想——验证。

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大胆猜想: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然后通过动手操作,用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分别折出

并用阴影表示出来,学生再通过比较发现了这三个分数相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算式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最后再得出结论。

这一探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4)概括——归纳。

即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

在教学2、5、3倍数的数的特征时,即可运用此法,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5)类比——联想。

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如在学习了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后,让学生通过类比和联想推断出9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三、归纳总结探究结果,引导反思探索过程。

当前许多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亲身经历”,但普遍忽视了活动后的总结和反思。

学习新知的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

通过类比、分析、综合归纳,把建立的情感的表象升华到理性认识,发现学习规律,归纳学习技巧。

“鱼”、“渔”兼得。

这样可以让学生运用探究所获得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挖掘学生巨大潜能,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经过学生提问、探究后归纳得出结论,再引导学生通过读来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其内涵的理解。

进而转入巩固反馈练习阶段,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随后对本次探究活动进行小结,适时激励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师生共评等评价手段对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学生感受到主动参与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养成探究的习惯。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