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2100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9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实验过关专题 化学实验 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使用天平时,将药品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且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应该放在小烧杯里称量。

D

【规律方法总结】此类试题主要是考查操作的正确与否,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掌握在各个基本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4(2011眉山)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

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

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此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不旺,甚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变少,故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规律方法总结】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体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样就会使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变大,同时人体还通过呼吸排除一些水蒸气,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

中考真题分析

1.(2010潍坊)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

也可以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2011上海)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必须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B.取少量液体试剂时,滴管伸入试剂瓶内液体中,挤压胶头吸液

C.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液体加热时,需要移动试管,以防受热不均和液体冲出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此题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选项

错误

A

蒸发皿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无需垫石棉网

B

用吸管吸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将空气排尽,再伸入液体中

实验剩余的试剂,应放到指定的容器

3.(2011山西)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B.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C.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D.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使蜡烛周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故A正确;

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正确;

把冷小烧杯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有水雾产生,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判断有氧元素,故C不正确;

密闭的容器内空气量是一定的,燃烧一段时间后空气内的氧气耗尽,蜡烛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故D正确。

4.(2011宜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结合下列实验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A;

E。

(2)上述仪器中稀释浓硫酸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

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请写出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稀释浓硫酸的过程是:

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所以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先加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反应物是碳酸氢钠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钠、水、二氧化碳,据此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量筒酒精灯;

(2)玻璃棒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用大量水洗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过关检测

两年中考

1.(2012盐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验满氧气B.倾倒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

1.B解析: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化学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气体的验满、液体的取用、液体的量取、酒精灯的点燃、这4方面的考察都是必不可少的,气体的验满应该在瓶口处检验;

读取液体体积时

,视线应该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2.(2010黄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右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A.23.gB.27.4g

C.32.3gD.32.6g

2.B解析:

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此时物体的质量是砝码与游码质量之和。

若物体与砝码在称量时放错位置,则物体的质量是砝码与游码之间的质量差。

故题中烧杯的实际质量是30g-2.6g=27.4g。

3.(2012徐州)2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保障。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时,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

B.固体药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C.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将酒精灯熄灭再把导管从水槽中移除

3.C解析:

测定溶液的pH时,测定溶液的pH时,应该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

称量固体药品时,应该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的药品应该放在小烧杯中称量;

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除再将酒精灯熄灭,以防止倒吸。

4.某同学填写的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报告,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固体蜡受热熔化成蜡油是蜡的熔点较低

B.蜡烛燃烧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干燥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CO2和水,且其组成中含有C、H元素

C.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结论是焰心温度最高

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被点燃结论是此白烟具有可燃性

4.C解析:

固体蜡受热易熔化说明蜡的熔点较低,A的描述正确;

蜡烛燃烧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同时也验证了蜡的组成中有C、H两种元素,B的描述正确;

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外焰与空气接触多,燃烧充分,温度最高,C描述不正确;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能被点燃,具有可燃性,D描述正确。

5.(2011台州)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若先变浑浊的,则其是;

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进行了作用。

5.呼出气体呼吸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的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根据题意,把空气和呼出气体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振荡,就会发现通入呼出气体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是因为人体细胞与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呼吸作用。

6.为了测定人体新陈代谢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某学生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中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气体中的CO2,准确测量瓶I中溶液吸收CO2后的增重及剩余气体的体积(实验时只用嘴吸气和呼气)。

请填空:

(1)图中瓶II的作用是。

(2)将插入溶液的管子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图中的Ⅲ)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3)实验时先缓缓吸气,再缓缓呼气,反复若干次,得如下数据:

瓶I溶液增重ag(密度为dg/L),收集到的气体体积bL,则该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

(4)实验中若猛吸猛呼,会造成不安全后果,猛吸时会,猛呼时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胶皮管上加了a,b两个铁夹控制,则在呼气和吸气时,应如何操作?

(5)此套实验装置也可以用来证明人体新陈代谢呼出的气体中含CO2,但必须将瓶(填瓶I或瓶II)中的试剂换成试剂.

6.

(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增加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中的CO2被充分吸收(3)

(4)会将氢氧化钠溶液吸入体内会将氢氧化钠溶液吹出瓶外吸气时,开b关a;

呼气时,开a关b(5)I澄清石灰水

吸气时,用碱液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即为图Ⅱ所示,要开b关a;

呼气时,利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即为图I所示,要开a关b,说明二氧化碳是人体的代谢产物,而不是来自空气;

实验中,根据装置结构和气压原理,猛呼和猛吸都会导致不良结果出现。

该实验中,瓶I溶液增重的质量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可以计

算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

7.(2010嘉兴)人应该是由系统吸收氧气。

下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比较。

平静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每次吸入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毫升,氧气的密度为1.4克/升,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体可吸收氧气毫克。

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成分

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

N2

78%

O2

21%

16%

CO2

0.03%,

4%,

其他

稀有气体0.94%

较少的水汽

稀有气体1%

较多的水汽

7.呼吸35

人应该由呼吸系统吸收氧气,呼吸一次人体可吸收氧气=500mL×

10-3L/mL×

(21%-16%)×

1.4g/L=0.035g=35mg;

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瓶500mL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一年模拟

8.(2012苏州模拟)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8.C解析:

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故A错误;

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

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故B错误;

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C正确;

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故D错误。

9.(2012淄博模拟)小伟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家庭小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

B.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收集到炭黑,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说明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用嘴吹蜡烛火焰,火焰熄灭,说明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

9.CD解析:

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故A的说法正确;

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收集到炭黑,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B的说法正确;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的说法错误;

用嘴吹蜡烛火焰,使蜡烛周围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不能降低.故D的说法不正确。

10.我们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实验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

(1)呼出气体中所含的氧气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氧气;

(2)呼出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比人体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人体吸入的空气比呼出的气体所含水蒸气。

10.

(1)少;

(2)多;

(3)少

吸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体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样就会使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量变大,同时人体还通过呼吸排除一些水蒸气。

第二类 

开放型实验大题

例1根据下列仪器填空: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填写序号及仪器名称,下同);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硫酸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3)在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硫酸溶液的基本步骤:

计算、量取、配制、装瓶存放,量取时用到量筒、胶头滴管,配制时用到烧杯、玻璃棒。

(3)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水正好偏小,溶质不变,溶剂小了,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使所取水质量增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溶剂质量增加,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会使所得溶质质量中一部分为杂质质量,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1)B试管;

(2)C量筒、E烧杯、G玻璃棒;

(3)②③④⑤【规律方法总结】关于溶液的配制,错误或不规范操作引起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问题,解答时要认真分析错误操作导致的溶质或溶剂质量的改变,再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最后作出正确判断。

例2蜡烛(主要成分:

石蜡)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品,让我们通过实验共同来探究它的组成及有关性质。

(1)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蜡烛,把它放入水中,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

由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有①,②。

(2)查阅资料后得知石蜡中含有碳等元素。

为了验证石蜡中含有碳元素,你将进行怎样的实验操作?

试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石蜡中有碳元素

(3)我还能提出一个与蜡烛有关,需要再探究的新问题:

(1)把蜡烛放入水中,漂浮于水面可以知道蜡烛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小;

(2)含有碳元素的可燃性物质在燃烧时能够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蜡烛点燃,然后将内壁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来观察现象即可;

(3)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可以做出判断,例如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为三层,哪层温度最高等等。

(1)蜡烛不溶于水;

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2)将蜡烛点燃,然后用一内壁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3)蜡烛火焰的哪层温度最高(或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等,答案合理即可)

【规律方法总结】够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物质的性质,是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判断可燃物中含有碳元素通常用内壁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而鉴定氢元素的方法为:

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果有水雾产生,则说明含有氢元素。

例3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

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填“打开”或“关闭”),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1)吸气时要除掉混合气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让吸入的气体通过I瓶进入。

(2)吸气时需要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需要通过II,二氧化碳的存在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

(3)I和II的装置不同,I是吸入气体的装置II是呼出气体的装置,故其作用分别是去除与验证二氧化碳。

(1)打开关闭;

(2)关闭打开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规律方法总结】要想证明呼出的气体中有人体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首先应除掉原来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II中证明有二氧化碳存在,验证二氧化碳存在一般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011深圳)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

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

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

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

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要记住白气不是气体,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ABD

2.(2011宁德)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溶解时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2)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的是(填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B.用水洗净后的烧杯未干燥就直接用于配制

C.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

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的:

氢氧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故质量分数偏低;

用水洗净后的烧杯未干燥就直接用于配制,则水偏多,故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水面刻度读数:

量水时,俯视刻度,会造成水偏少,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

(1)加速溶解

(2)AB

3.(2010安徽)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I)定性研究:

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火焰层

平均温度/℃

焰心

432

598

内焰

666

783

外焰

520

667

(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

(Ⅱ)定量研究:

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右表。

(3)由右表得出结论: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4)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填字母序号)。

(Ⅲ)交流反思:

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5)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

①,②。

(Ⅰ)由材料中火柴在酒精灯火焰中燃烧实验可知,外焰的温度最高,主要原因是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最充分;

(Ⅱ)本题通过定量研究酒精灯火焰温度,由表格中的测量数据可以发现其实内焰的温度最高,所以要让试管加热效果最好,应该用内焰直接加热,但考虑到火焰与试管接触面越大,受热效果越好,所以应选择a图。

(Ⅲ)测量相同火焰层出现温度差异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是酒精浓度或是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也可能是两位同学测量同层火焰时的部位有差异,还可能与初始温度不同等因素有关。

(1)

(2)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3)内焰;

(4)a;

(5)酒精浓度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答案合理即可)

1.(2012•苏州)下列有关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用澄清石灰水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用紫色石蕊试液

1.A解析:

二者都是无味气体,故不能通过观察气体颜色鉴别;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2.(2012.肇庆)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2.D解析: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氧气可以使木条燃烧的更旺;

一氧化碳气体可以燃烧;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此方法鉴别这三种气体简单可行。

3.有两瓶气体,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氧气,你用什么方法区别它们?

3.方法一:

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气体中,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方法二:

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两瓶气体中并振荡,变浑浊的一瓶是二氧化碳,没有变化的一瓶是氧气。

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就用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检验一种气体是否是氧气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如果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4.小红与小丽争论春天正在发芽的种子是否与人一样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对于这个问题两人意见不统一,老师让他们做如下实验探究:

它们将正在萌芽的种子放入集气瓶中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