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952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卷提纲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

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

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

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

  ———He+能量(重要)

  2.电磁波范围:

~微米——紫外线,~微米——可见光,~4微米——红外线。

  焦/平方厘米·

分钟)。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

  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

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与地球(很重要)

  1.太阳的外部圈层:

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很重要)2.太阳活动:

光球层——黑子;

色球层——耀斑和日珥;

日冕——太阳风。

(很重要)3.太阳活动的特征:

①周期性:

11年;

②整体性:

群发。

(重要)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

(很重要)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

  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

④可能与地震有关联。

  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总星系(140其他恒星系(2000多亿个)

  1250多亿个)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很重要)

  一、地球的自转(很重要)

  1.

  360°

/24小时=15°

/2.

  R-地球半径,φ-纬度)

  记住:

—1670千米/小时、30°

—1447千米/小时、45°

—1181千米/小时、60°

—837千米/小时。

3.昼夜交替:

产生原因:

地球自转。

(昼夜现象的原因: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4.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

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力越大。

(很重要)

  °

,地方时相差1°

,地方时相差分钟。

北京的地方时为12时,那么“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

6.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15°

一个时区。

7.

  注意:

①东12区和西12区的特殊性——同时异日。

②“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120°

E经线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

如:

北京时间为12时,北京的地方时为11时44分。

8.日期变更线(注意有两条)

  Ⅰ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的、人为规定的):

理论上180°

经线,实际上一条折线。

西早东晚。

顺减逆加。

Ⅱ零时经线(向西移动的、自然的):

——决定了新旧日期的范围。

东早西晚。

①北京时间为

  9月10日12时,美国西部时间为9月9日20

  时。

②9月20日12时轮船用了5分钟越过180°

经线,到达时间可能是:

ABC月20日12时05分、

  月19日

  12时05分、C.9月21日12时05分。

二、地球公转(很重要)

  1.公转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7月初。

近快远慢。

  2.晨线和昏线:

弃暗投明——晨线;

弃明投暗——昏线。

昼弧和夜弧的份额就是昼长和夜长的份额。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很重要)6月22日(夏至日)注意: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6.太阳高度:

昼半球—太阳高度>

夜半球—太阳高度篇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简版

  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

  2013年1月

  A(a)——知道、识别、描述B(b)——说明、比较、概括C(c)——分析、判断、应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含义(a)

  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a)

  ②八大行星的名称及其在太阳系中的位置(a)

  ①太阳外部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a)

  太阳的外部结构:

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b)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6、地球的自转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a)

  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

恒星日——真正周期

  ②地球自转的速度(b)

  角速度: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为0);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最大,两极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地球上长距离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3)产生地方时。

  ③昼夜交替现象及晨昏线的判定(b)

  昼夜更替: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昏线的判定见教材23页。

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c)

  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⑤地方时和区时的简单计算(c)

  1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时,经度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早西迟。

两地地方时差=经度差×

4分钟,东加西减.

  2时区和区时:

为了便于使用。

国际上规定将全

  -1-

  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

  内因:

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3、充足的水分外因:

4、太阳光照稳定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4、太阳辐射与地球①太阳辐射的组成(a)

  太阳辐射分为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a)

  

(1)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维持生物的生长;

(2)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和大气运动及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提供能源,如能被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转化太阳能积累下来的煤、石油。

5、太阳活动与地球

  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

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

  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

时区差×

1小时

  时区差的求法:

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加减号的确定:

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

  反之取减

  号

  7、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方向、周期(a)

  轨道:

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1月初位于近日点,7月初位于远日点。

自西向东

  速度:

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慢周期:

恒星年

  ②黄赤交角的概念、示意图及意义(b)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

  示意图见教材21页

  意义: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

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③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计算不做要求)(b)

  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b)

  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北半球某地全年的情况:

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

全球昼夜平分;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

  幅度越大。

  ⑤四季和五带的划分(a)

  天文四季(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昼长最长的季节为夏季,反之为冬季)

  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

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

  ⑥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侧视图的判读(c)

  

(1)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

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

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决定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18点。

  (4)判断昼夜长短:

昼长=(12-日出时间)×

2=(日落时间-12)×

2。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8、地球的内部圈层

  ①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a)

  划分依据:

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分为地壳,地幔,地核②岩石圈的概念(a)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9、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及特点(a)见书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的物质组成①矿物的基本存在形式(a)

  ②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a)

  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4、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a)

  

(1)地球表层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示意图见教材37页图2-10)。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②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常见地形的形成(b)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③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实例(c)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主要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由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

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这两种形态。

  断层是岩层受力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而形成的。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

5、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①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a)

  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②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c)-3-

  ②三类岩石的成因、实例(b)③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a)

  岩浆岩:

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

喷出岩,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如砾岩、白岩、石灰岩、砂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

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

  变质岩:

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2、地壳的物质循环

  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及示意图(b)

  岩浆→岩浆岩:

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

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变质岩:

经变质作用形成;

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

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3、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b)

  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第三节大气环境

  7、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a)

  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三层。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③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好、大气辐射的相互关系(b)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对流层大气,特别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能够吸收大部分长波辐射,把地面辐射的大部分热量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归还给地面,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这样,对流层大气就可以延缓地面温度下降的趋势,使得地面因昼夜交替而导致的温度波动趋于和缓。

这就是大气对地面所起到到的保温作用。

  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

  8.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①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示意图(等压面不作要求)(b)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使近地面空气也冷热不均,导致近地面空气水平气压出现差异和相应高空水平气压出现差异(等压面呈现弯曲);

水平气压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造成空气的水平移动,形成了热力环流。

  ②风形成的直接原因(b)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③根据等压线图判断某地的风向(c)

  高空风: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

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示意图(b)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

  -4-

  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和极地高气压带(2个)。

近地面风带:

信风带(2个)、西风带(2个)和极地东风(2个)。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则相反。

  9.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b)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北半球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因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

  ③亚洲东部、南部季风环流及成因、示意图(c)

  示意图见教材第53页。

10.常见的天气系统

  示意图见教材第56页③锋面气旋示意图的判读(c)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

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11、水循环

  ①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

  能量来源:

太阳能和重力能类型:

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

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

  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使能量在地理环境中不断转化和交换。

③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b)

  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

  见的形式。

12、洋流

  ①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及太平洋洋流分布图(b)洋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的稳定流动。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书上图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波浪、潮汐。

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c)

  1、对气候的影响:

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2、对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为鱼类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渔场3、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4、对海洋事业的影响:

顺水航行可以节省油料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5-

  ①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及示意图(c)

  锋面的特点:

冷气团在锋面的下方,暖气团在锋面的上方。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都有显著的差别,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和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示意图见教材第55页

  ②低压(气旋)系统与高压(反气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对天气的影响及示意图(b)

  篇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

  考试要求的表述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了解、理解、应用,分别用字母A、B、C表示。

其中含义如下:

  A(a)——知道、识别、描述

  B(b)——说明、比较、概括

  C(c)——分析、判断、应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可见宇宙的含义(a)

  2、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①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a)

  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b)

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质量体积适中

  3、充足的水分

  外因:

4、太阳光照稳定

  5、空间运行轨道安全

  4、太阳辐射与地球

  ①太阳辐射的组成(a)

  5、太阳活动与地球

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线速度: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昏线的判定见教材23页。

  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c)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在0时区两侧相加,同侧相减

  加减号的确定:

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取加号,反之取减号

  3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

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⑥国际日期变更线(a)

  为避免地球上日期的紊乱而人为划定,有三处不与180经线重合;

在日期的换算上,从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从西向东经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角速度平均1o/日,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

恒星年(365d6h9m10s)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