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1645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船观澜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Word文件下载.docx

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体党员的共同理想,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不是为实现这一理想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措施。

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坚持崇高理想的具体表现,就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岁月中,强调理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

每一次对理想问题的重申,都意味着全党正面临新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

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理想的支柱一旦倾斜,思想的大厦就会垮塌。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谈享受的多了,谈理想的少了;

谈回报的多了,谈奉献的少了;

谈变通的多了,谈坚守的少了……有的务虚头头是道,工作敷衍了事;

有的台上正襟危坐,台下贪赃枉法;

有的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灯红酒绿;

甚至还有的烧香拜佛、抽签算命,不信马列信鬼神。

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

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检视一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总开关”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理想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

  理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

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实践。

忘记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有理想但不付之行动,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当将远大理想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

在当前,就是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找准理想与实践的结合点,自觉投身科学发展的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党员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谈信仰(红船观澜·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②)

温红彦

《人民日报》(2011年05月10日17版)

  “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哲人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而人的终极思考,就是信仰。

  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谈信仰;

在我们党90岁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谈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

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

  有人说,有了信仰,石头在水上也能漂流。

这话看似不合常理,但却道出了信仰的神奇力量。

信仰是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它关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关乎一个政党的目标指向,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

不同的信仰,反映的是不同的世界观,体现的是观察事物的不同的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选择并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指的就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和敬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

因为我们懂得,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乌托邦,而是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建设者,对党忠诚、向党负责、为党分忧。

  信仰是暗夜里的灯,是催人奋进的鼓。

90年前,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什么不惜抛弃殷实、毁家纾难,甚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率领万千民众赤手托起即将沉沦的中华大地?

因为他们坚信,党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必有胜利的一天,也许他们自己看不到那一天,但他们都怀着必胜的信念为那一天而奋斗。

有了如此坚定的信仰,他们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才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勇气,才会绝路逢生、创造奇迹。

诞生在那艘红船上的中国共产党,今天已经发展到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她的光辉历程反复证明: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证。

  今天,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共产党人的信仰没有变、也不能变。

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坚定信仰是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只有坚定信仰,才能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在喧嚣中坐稳冷板凳、在纷杂中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科学的信仰不可能来自朴素感情或自发意识,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

有了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信仰的坚定决定着实践的自觉性。

今天,我们已经不缺乏发展生产力的自觉性,缺乏的是对信仰的坚定性,缺乏的是高度的政治自觉。

  因此,信仰之灯需常擦拭,信仰问题当常自省。

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性更纯洁、心灵更明净;

只有这样,“在临死的时候,才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谈忠诚(红船观澜·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③)

冯春梅

《人民日报》(2011年05月17日17版)

  忠诚,就是始终如一地恪守信仰、职责和情操,绝不背叛自己的誓言。

  忠诚之所以宝贵,在于它对于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政党之成其为政党,具有关系存亡续绝的决定性意义。

任何一个失去了忠诚的组织、政党,都将陷入崩溃。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它常常“吹尽黄沙始见金”,往往需要经历生与死、得与失、荣与辱等重大的考验和锤炼。

只有敢于、善于付出牺牲,只有真正做到了危难时刻显身手、风吹雨打不动摇,才能得到人们的认知和肯定。

  忠诚之所以宝贵,是因为一旦千百万人的忠诚联合起来,就会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

中国共产党这个当初只有几十人的弱小组织,能够创造彻底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间奇迹,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忠诚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忠诚是所有政党、政权都极为珍视的政治品质。

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把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等作为自己的神圣义务和永恒品质。

“对党忠诚老实”、“永不叛党”,就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规定的党员义务,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誓词中的庄严承诺。

  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的政治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朴素情怀。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

大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李大钊、萧楚女、熊雄、李启汉等共产党人“断头流血以从之”,誓死忠于革命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从战场上的黄继光、邱少云,到新时期的好干部孔繁森、牛玉儒,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哪一个不是一腔赤胆,不是无限忠诚?

  毋庸讳言,我们的队伍中也曾出现过少数背信与变节者。

但如同乌云无法永远遮盖太阳的光辉一样,在千百万忠诚的共产党人面前,背叛者的可耻只能更加衬托出忠诚者的光荣。

  是共产党员,就坚守你的忠诚吧!

这忠诚的品质,是共产党人闪亮的名片和无上的荣耀。

当革命和战争需要你的时候,敢于前赴后继,慷慨赴死。

当和平与利益考验你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党的事业为重。

  是共产党员,就与背信弃义的行为作斗争吧!

对于那些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者;

对于那些身在党内、心在党外,为背叛行为留后路当“裸官”者;

对于那些失信于党心民意,搞虚假政绩和形象工程,甚至涉黑涉恶欺压百姓者;

对于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者,予以坚决的斗争!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共产党人只有强化忠诚品质的修养,才能始终定住心神,站稳脚跟,挺起脊梁,永远不做背叛蛊惑的俘虏。

谈学习(红船观澜·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④)

王苏宁

《人民日报》(2011年05月24日17版)

  眼下,一个学习的热潮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近8000万共产党员投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大课堂”,接受这一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

  学习这个历久弥新的“法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受关注。

  人这辈子,谁都离不开学习。

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就像灶台上的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

学习也是发展的需要,就像漫长旅途中的加油站,是一种能量的补充。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远远抛离在时代车轮的后面。

  学习之于普通人尚且如此,对作为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来说,意义则更为深远。

一个合格的党员,不光需以学习提升素质、修养身心,更应以学习推动工作、促进事业,为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贡献心力。

反之,不重视学习、不坚持学习,党员便无以保持先进性,更谈不上发展先进性,也就失去了做时代“弄潮儿”的资格。

90年漫漫征程,我们党之所以始终葆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

  学习态度与学风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员学习成效的大问题。

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学风是扎实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

他们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学起来,往往浮光掠影、浮夸虚报。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应付差事、敷衍塞责。

  有些党员干部不勤学。

他们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一说具体工作就精神抖擞,一说读书思考便意兴阑珊。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闲来为之、可有可无。

  有些党员干部不真学。

他们把学习场面搞得很大、声势搞得很壮,热衷于出头露面,结果却华而不实。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装点门面、走走形式。

  有些党员干部不深学。

他们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甚至张冠李戴。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时髦工具、夸耀资本。

  有些党员干部不善学。

他们学而不思、学而不用,或是食而不化、学用脱节。

一到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这些不良倾向,充分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约束不强,在诸多方面存有“病灶”,值得高度警惕,必须加以纠正。

“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

如果说要变质,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话现在听来仍发人深省。

  如今,我们正身处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

历史与现实反复告诫我们:

只有重视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每一位党员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谈认真(红船观澜·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⑤)

袁建达

《人民日报》(2011年06月01日17版)

  说“认真”,名人名言无数,搜肠刮肚,竟找不到更好的词。

还是那句话最经典: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谁说的?

毛泽东。

  认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坚持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沧海变桑田,旧貌换新颜。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表现,给“认真”做了生动的注脚。

  认真,是一种承诺。

每一个共产党员,入党时都作过庄严的宣誓。

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一生。

这些表达,高尚深远,令人心动。

言既出,行必随。

有人视承诺为生命,勇于担当,绝不食言。

有人却将承诺当儿戏,说了、唱了、表态了,却从来不打算实行。

认真者,如人民医学家吴孟超,年近90还站在手术台上,治病救人,服务国家。

答曰:

“我一生中有过两次宣誓:

当医生我是宣过誓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是宣过誓的,宣了誓,就要信守诺言!

”他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这样认真的人,令人景仰,让人信服。

  认真,是一种状态。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一分子,共产党员时时都在亮相,处处都在展示。

怎样亮相,怎样展示,却有天壤之别。

有的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成为单位的中坚和骨干;

有的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有的关心群众疾苦、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所称道;

有的坚持改革、不断攀登,造福于人民……这样的人,都是认真的人。

认真如焦裕禄,认真如孔繁森。

但是,也有人展示的,却是负面的状态。

他们一事当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记挂的是自己的前程;

他们常常挂在嘴上的“认真贯彻、认真落实”,其实是“秀”给上级看、糊弄老百姓的。

对工作,他们敷衍了事;

对待遇,他们锱铢必较;

对群众,他们冷漠无情;

对权力,他们紧追不舍……即便“认真”做的事情,也是那些劳民伤财、搞花架子一类的形式主义。

什么样的人真认真,什么样的人假认真,群众看得最清楚。

  认真,是一种坚守。

“认真”两个字好写,真正讲认真,真正认真一辈子,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很难认真起来;

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也很难做到认真。

“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

俭约之志,始终而不渝”。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人,才能认真一生,一生认真。

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当地委书记,是人民群众贴心的“草鞋书记”;

他上了年纪退了休,钻到山沟里植树造林,想的还是“人民”两个大字。

杨善洲不愧是一座大山。

在这座大山面前,那些见利忘义、折腾百姓、不思进取、弄权贪心的人,不显得那样的渺小和不堪吗?

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讲认真,党组织才会得到人民的信任;

讲认真,党员才有良好的形象;

讲认真,我们的事业才能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谈吃苦(红船观澜·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⑥)

   来源:

人民日报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

党员必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明确要求。

  “享受让给人家,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

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这样教导广大党员。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传统。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强调乐于奉献、甘愿吃苦。

纵观我党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

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改善,对党员来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个光荣传统必须永葆不变。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党员却淡忘了吃苦精神,不愿吃苦、不想吃苦、不敢吃苦,他们思安逸、图享乐、求快活,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与老百姓比享受。

这显然与党的宗旨不符,与党章的要求相悖。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精神。

“苦”与“乐”是相对的。

就人的本性而言,一般都愿意享乐,而不愿意吃苦。

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选择“苦”与“乐”的问题上,则更多地反映出精神。

刘玉美是重庆一名基层司法所长,为了工作,常常带着一床棉被、一双解放鞋、一个饭盒“三大件”,走乡串户,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她说: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首先就要过‘苦关’,不仅要到矛盾最多最苦的地方去,而且还要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信任你、尊敬你。

”与刘玉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党员认为,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吃喝玩乐,尽情享受。

与刘玉美的精神境界相比,这样的人是何等渺小!

  吃苦,是共产党人的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要求每一位党员,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

把损失留给自己,把好处让给别人;

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利益让给别人。

换句话说就是,把苦留给自己,把乐让给他人。

有人问杨善洲:

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

他回答:

“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现在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

共产党人就是要‘自讨苦吃’!

”如果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映的是古代少数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的话,那么今天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则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

  “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新形势下,共产党员要比群众能多吃一些苦,先于和乐于承受一般群众承受不了的艰苦工作、艰苦环境和艰苦待遇。

须知,只有苦群众所苦,才能乐群众所乐。

红船观澜·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⑦:

谈群众

袁新文

2011年06月14日08:

21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自己的警卫员要回乡探亲时,就谆谆告诫他:

不要认为在我这里工作就了不起了,要注意听听老乡们对咱们政府的意见和反映,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子”!

话语虽平常,含义却深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在90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同这一点,因此,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

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从我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相反,如果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面前装“老子”,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而且是党的威信、党的形象。

  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有的党员干部讲起来甚至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是另外一套了。

有的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

有的不办实事,衙门作风;

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有的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官气十足。

这些人的作风、做派,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鄙视,从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基石。

危害之大,决不可小视。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端,许多人至今非常怀念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群干群关系。

抗战时期,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

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的是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而在延安,他却看到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同仇敌忾。

陈嘉庚由此得出结论说: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进入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

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乃是当务之急。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地气”: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

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

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

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谈敬畏(红船观澜·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⑧)

2011-06-2105:

18:

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

“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

近来,“敬畏”频繁出现在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和从政准则中,成为新时期共产党员不可或缺的党性修养和思想境界。

共产党员的自律有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敬畏”二字,尤其重要。

“敬”,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作为,在对待党和国家事业上始终保持进取之志;

“畏”,要求共产党员有所不为,在对待人民赋予的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共产党员只有既“有所作为”又“有所不为”,才能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能够做到严以律己、谨慎行事、廉洁从政、秉公用权,也就是做到了敬畏之心常有。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仍然有少数党员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

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他们的理想信念日渐动摇,原则性、正义感日渐退化,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成为左右他们行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他们已经忘记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在人民的历史经验。

在他们的心目中,“人民”两个字正在失去分量和价值。

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他们不再思考自己所走路程中的正误得失,不再反躬自省,丧失了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主线和本质的能力,对虚化颠覆的历史失去了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他们妄自尊大,无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禁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徇私枉法、贪得无厌,甚至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纵观过去20年的各国风云,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曾经呼风唤雨的大党之所以风雨飘摇、一些执政多年的老党之所以人亡政息,一个重要教训就是,这些政党及其党员失去了敬畏之心,背离了立党之本。

因此对于我们党来说,要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就必须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邓小平同志曾说,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

这里所谓的“怕”,就是敬畏。

这种敬畏之心就是:

对真理的叩问存有执着,对人民的安危存有忧患,对历史的评判存有警醒,对法度的规则存有畏惧,对时代的创新存有善意,对信仰的追求存有担当。

心有所敬,行有所循;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没有了敬畏,就没有了思想的标尺、没有了行动的准则。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