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引进海外创新资源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
《广州引进海外创新资源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引进海外创新资源的对策研究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115.75亿元,经济总量在国内主要城市中居第三位。
广州也是外商投资的重要地区之一,特别是我国港澳资本的首选地之一,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企业。
“十五”期间,广州实际利用外资129.15亿美元。
2005年广州共批准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93个,比上年增长20.6%,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28.41亿美元,增长14.7%;
利用外资新批项目(合同)1599个,增长6.2%;
合同利用外资金额为36.62亿美元,增长9.4%。
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在广州投资设立了8148家外资企业和6404个外商代表机构。
世界500强大企业已有140家进入广州,共设立289个项目,投资总额合计达90.47亿美元。
2.具有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
1998年以来广州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人才、资金以及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如《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规定》、《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若干规定》、《广州市留学人员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广州市留学人员科技创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广州市留学人员科技企业孵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广州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广州市科技经费投入与管理条例》、《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广州市专利管理条例》和《广州市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若干规定》等。
通过立法保证科技发展资金的投入增长,规定科技三项费用占本级财政预算支出比例要逐年增长,盈利企业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技术开发。
广州市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依法管理、依法保护”,以保障外商的合法权益。
加入WTO后,为了与加入WTO相适应,遵循法制统一、非歧视和公开透明原则,广州市政府正在加快转变职能,积极清理不符合WTO规则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坚持依法行政,建设高效、廉洁政府。
3.具有一定的科技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广州基本构建起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网络、生产力促进中心网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服务网络、技术市场网络、技术产权交易网络等为主干支撑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吸引外商在穗研发投资创造了发展平台。
2005年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190亿元,其中用于研发的经费支出为8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8%和25.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达3.71%和1.66%。
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8%。
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10.44亿元,同比增长17.4%,是2000年的3.51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3%。
2005年广州专利年申请量首次超过一万件,达11013件,同比增长33.8%。
在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中,企业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的、有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占总数的80%,多项专利或专有技术已经转化为国家或者行业标准。
广州科研力量雄厚,汇集了广东省80%的科技人员,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组织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有41.5万人;
拥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科技园5个,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家,各类独立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共192个。
已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
广州集中了全省63%的普通高校(22家本科院校)、全省97%的国家级高校重点学科和全省77%的自然科学与技术开发机构。
2005年广州地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13.5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为8.84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65.5%。
全市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
高水平人才也大量回流。
除了本地充足的人力资源外,广州每年还吸引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熟练技术的劳动者。
目前广州的人才经济资源总量约为98万人。
仅通过南方人才市场的人才交流量平均每年约有30万人。
普通劳动力方面,广州目前有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近200所,在校学生约为21.6万人,可提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
4.具有区位优势和优越的城市功能环境
广州作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中心,具有运输距离短、客户终端近、信息反应快的区位优势。
广州拥有优良的空港和海港,国内、国际交通条件优越,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全球布点的最佳选择之一。
特别是随着全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的新白云国际机场、全国四大客运中心之一的广州铁路新客站、广州港南沙港区等一批事关广州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广州的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广州与香港的合作有很多优势。
在发展研发机构、促进产业提升方面广州有周边城市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5.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和良好的金融环境
广州市场经济发达,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广州经济总量大,地区生产总值、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多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
广州市场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各类专业市场密集,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这些都为广州吸引海外创新资源提供了良好条件。
广州已经成为国内开放度与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是华南地区金融中心和全国最重要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资本市场活跃。
2005年末,广州市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5071.58亿元,现金支出15089.55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投放17.97亿元。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快。
在广州经营的18家外资银行实到资本金42.69亿元,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有8家,年末资产总额达375.71亿元。
2005年末,广州市共有证券公司2家,证券营业部116家。
广州引进海外创新资源的条件与能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①投资软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
据2005年广州市对250家外商投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广州投资软环境的总体评价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以及部分政策法规缺乏连续性。
②与上海、北京等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相比,广州金融业增长速度还不够快,资本市场发展亟待加大步伐。
目前,广州市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时期,民间投资和消费需求还不够强,一些具有增长潜力的投资和产业亟待金融的支持。
③人才竞争力比较弱。
广州科技人才队伍数量虽有较大规模,但总体素质和人才结构还有欠缺。
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广州的高等教育、基础研究、科研机构、人才资源的储备等方面与北京、上海等地存在较大的差距。
④与国内有的城市相比,广州在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很多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由于国家财政政策向直辖市和经济特区倾斜,北京、上海、天津和深圳均在财政上有明显优势。
广州作为副省级城市,需要向中央和省缴纳部分税收,经济两级分成后,留给本级财政的比例较小,财政实力不够雄厚,用于科技创新的费用总额不及京、沪、深等城市。
二广州引进海外创新资源的做法和不足
(一)积极引进海外创新人才资源
海外留学人员是最重要的创新人才资源,是目前国内大城市间最为重视并竞相引进的创新资源。
吸引海外留学人员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回国创业、工作,加强与国外科技人才密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华人学者密集地区的联系,促进观念更新和技术、信息、知识的流动,为广州引进海外创新资源创造有利环境,这是争夺海外创新资源的最为重要的工作。
近几年来,广州市高度重视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坚定不移地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发展壮大,打造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
近两年广州地区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每年以超过30%的速度增长。
据2004年统计,在穗工作的留学人员总数超过5000人,90%左右在高校、科研、医疗等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1]
1.发挥承办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的优势
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举办8年来,参与层面不断向纵深发展,参加单位与人数不断增加,吸引和凝聚了一大批海外英才回国创业、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共吸引了近万名留学人员参会并已有近千名留学生成功创业。
目前,仅海外留学人员在广州创办的企业就超过670家。
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已经成为永不落幕的“智力广交会”,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效果最好、海外影响最广泛的高科技项目与人才交流的盛会,成为我国最大的留学人员资源库,最大的留学人员需求市场,最大的留学人员项目配对平台,海外留学高端人才、技术、项目与国内需求方面实现双向交流互动的平台。
留交会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形成了广州留学回国服务工作的品牌,确定了广州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的领先地位。
在留学人员中形成了“回国创业、工作先到广州看看”的印象,使广州成为许多留学人员回国的第一登陆点。
2.制定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政策措施
1999年11月广州市政府颁布了《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2001年12月广州市人事局、科技局等6家单位又联合颁发了《广州市留学人员服务工作实施细则》,这些旨在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参与科技创新和服务的政策法规及制度建设,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干事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了留学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广州市建立起全国第一家留学人员子弟学校,出台“绿本”政策,由广州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包括申报户口、申办企业、就业、子女就学、申请科技创业资金和出入境在内的“一站式”代理服务。
在资金支持体系方面,目前广州直接资助留学人员来工作定居和科技创业的专项资金有两项:
用于改善来穗工作留学人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资助留学人员短期来穗服务、讲学及进行技术支持、成果推荐、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广州市留学人员专项资金”;
用于来穗留学人员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的前期资助的“广州市留学人员科技创业资金”。
广州市着力营造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工作的良好氛围,对海外留学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行支持,累计支持经费达6132.2万元,其中2004年支持经费为1635万元,包括政策性支持的1130万元,项目立项支持的505万元。
3.为海外留学人员构筑创业载体和服务平台
广州各区(县级市)纷纷建立起吸引留学人员创业的基地。
主要有:
广州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黄花岗科技园、天河科技园、广州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广州市高新技术服务中心,荔湾、海珠、黄埔等区也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
在服务支持体系方面,广州搭建了由市、区(开发区及创业园)和用人单位组成的服务支持体系。
市级服务支持主要由市人事局下属的“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和市科技局下属的“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组委会办公室”两个机构负责。
2005年5月广州又成立了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留学人才配置部,也称为华南(海外)留学人才配置中心。
截止2006年4月3日中心共接受275人登记求职,其中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推荐247人次,推荐给外资企业18家、民营企业17家、大中专院校8家、合资企业8家。
[2]
广州虽然在吸引海外创新人才资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也取得不少实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广州在吸引留学人员数量、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数量等方面,相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言,仍有较大差距。
二是目前留学人员所办企业整体规模还较小,竞争力不强。
留学人员从事的项目大都比较先进,但往往研发周期较长,短期难以产生经济效益;
而且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往往不能适应国内实际,市场化的道路相对较为艰难。
三是企业注册手续烦琐。
政府服务还不够完善,有关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不到位,留学归国人员对目前已有的各项优惠政策了解不足,也不知如何申报办理。
四是广州地区仍然缺乏足够数量的具有海外工作和学习背景的国际化科技人才,吸引和培养国际化科技人才的生态环境仍有待改善。
(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引进
主动融入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关系。
在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将其消化和吸收,进一步搞好技术创新,为我所用。
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的科技含量,促进世界高新技术向广州转移,是加快广州市技术升级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目前在广州直接投资兴办企业的国家和地区已有60多个,外商投资企业有8000多家,外国公司办事处有2000多家,投资者主要来自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
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100多家在广州设立了外商投资企业,涉及电子信息、交通运输、机械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制造业。
截止2005年4月,广州市共引进技术878项,支付技术合同金额达17.54亿美元。
近几年来广州技术引进的特点是:
(1)保持了一定的规模,技术引进项目逐年增多,经济增长对技术需求加大。
(2)广州技术进口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
我国香港地区,其次是日本,支付技术使用金额最大的国家是日本,4年累计支付了26267万美元,说明广州对日本技术依存度高。
近两年欧、美一些国家收取技术使用费出现上升的趋势。
(3)技术进口主要以专有技术的许可或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主,计算机软件的进口呈现上升趋势。
(4)在技术进口中外商投资企业占绝对比例,占有近八成的份额。
从2003年开始,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技术进步作用增大。
(5)引进国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取得新进展,拜耳、先灵、宝洁等一批跨国公司和著名企业相继在广州建立了研发中心。
(6)技术引进增强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
许多企业加大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力度,加快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步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改进了工艺,开发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改造能力和扩大了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以进口带动出口,占领国际、国内市场。
但在引进技术、进行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①跨国公司技术引进费用高昂,对中方转移技术非常保守,一般技术都不愿转让,迫使中方长期支付引进费用,有的技术改进后还得再次引进。
②全社会鼓励技术创新的氛围有待提高,企业在技术引进中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对引进后的消化吸收重视不够。
③引进的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与广州市产业发展存在目标偏差,目前引进的研发机构所包含的高新技术多分布在电器、化工、皮具、化妆品等行业,与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差距。
其中属于世界500强的研发机构有20家,主要集中在消费领域。
在广州重点发展的行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汽车、机械装备等有关的外资研发中心则比较少。
④技术引进的方式单一,除可利用跨国投资引进技术外,在收购兼并拥有核心技术的海外企业、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建立技术开发联盟、委托第三方专业研发和设计机构进行技术开发等方面还有待拓展。
(三)促进海外风险投资的发展
近几年来,广州市不断加大对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风险投资机制和贷款担保机制的形成,基本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科技资金环境不断优化,全社会科技投入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扩展广州风险资本吸纳能力的主要着力点在个人资本、海外风险资本、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和公司资本等几个方面。
2003年广州地区从事风险投资活动的各类风险投资及其管理机构有20多家,资金规模合计超过30亿元,累计投资金额为16亿元,带动项目投资资金约为60亿元。
广州市为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瓶颈问题,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成立了广州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广州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风险投资、融资担保、投资咨询、中介服务等业务,对全社会风险投资机制和贷款担保机制的初步形成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
为扶持广州市风险投资业的发展,2000年、2001年广州市人大、广州市政府分别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和政府规章《广州市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若干规定》,对风险投资机构的设立、组织形式和优惠政策等作出规定。
政府资金的注入和政策引导极大地促进了广州风险投资业的发展,2005年底,广州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累计投资广州地区企业共71家,直接投资4.243亿元,吸引社会投资10.8亿元,已退出项目3项;
广州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共投资企业18家,投资金额1.49796亿元,吸引社会资金9.2264亿元,已退出项目2项。
留学人员广州创业园目前已形成由外资、国有风险投资、民间资本、上市公司等构成的多层次、多种经济成分的投融资网络体系,仅2003年就成功融资13个项目、融资金额9365万元;
2005年以来已新增融资项目7个,融资总额2535万元。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美国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早在1994年就在广州开展风险投资业务。
此外,美国花旗集团、英特尔公司及我国联想集团等大集团属下的风险投资机构都在广州开展了全面、深层次的业务。
风险投资基金公司主要有翰林科技基金公司和脱胎于花旗银行投资部的梧桐基金(规模为5亿美元)公司。
广州科技投入总量偏小,投入强度与其经济实力地位和国内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仍显不足。
企业已被公认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广州来源于企业的R&
D经费比重仍较低,只占70%左右。
在科技创新所包括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三大环节,国际经验的资金需求比例大致为1∶10∶100,而广州在具有关键创新意义的中试孵化上的投入却远远不足。
[3]尽管广州经济发展较快,民间资金比较充裕,但由于缺乏沟通渠道和有效的融资机制,技术与资本难以有效结合。
2005年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287元,这充分说明广州的居民具有较好的投资条件。
同时期,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085.30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908.03亿元,存贷差达到4177亿元。
银行存款的使用要确保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这与高科技的高投入、高风险以及投资时间长是矛盾的,因此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风险资本来源的短缺。
[4]2003年广州留学生创业园共提交了89个急需融资的高科技项目,经过多方努力,仅13个项目融资成功,最后仍有76个高科技项目无法获得资金。
目前,有许多高科技企业,虽拥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和项目,但由于资金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严重不足,管理又较滞后,严重制约了高科技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制约了其向产业化、规模化迈进的步伐。
从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的角度来看,目前在广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投资极少。
此外,广州的本土和海外风险投资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①广州总体的风险投资规模与深圳、北京、上海相比过小。
深圳、北京、上海风险投资规模均已超过百亿元,且主要以外资和民间资本为主。
而广州的风险投资规模才30多亿元,均采用政府发起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的模式,受传统体制束缚影响较大。
②广州在吸纳海外风险资本时,整体风险投资体制不健全,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尤其是风险资本退出通道不顺畅。
③市场准入的限制。
国际创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的高技术领域。
在这方面我国具有较严格的外资准入限制。
④风险投资立法难度也较大,为切实解决资金不足这一制约广州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广州已经启动风险投资立法工作,《广州市风险投资管理条例》这一立法项目已经正式列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并进入起草阶段。
当前由于上市创业板迟迟未见出台,而各种法律条文的规定又限制了风险资本的退出,退出通道极不通畅。
目前在真正的二板市场还没有推出来之前,尽可能地利用深圳的中小企业板上市高科技风险企业,同时要积极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功能,实现股权转让。
利用靠近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鼓励风险企业到香港二板市场上市。
同时,积极与海外风险资本合作,推动风险企业海外上市。
构建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保护知识产权,为风险资本进行股权转让建立良好的服务平台。
同时,积极探索并灵活运用其他可行的多种方式,设计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退出机制。
(四)加大引进外资研发机构的力度
外资研发机构和跨国公司实力雄厚,研发力量强,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地。
集中精力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外资研究开发机构,特别是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或者大型知名高科技企业在广州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并且通过人才、技术的本地化,使之在广州扎下根来,成为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科技中心,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外资研发机构,其特点为:
(1)近年来外资研发机构快速发展。
2001年广州市尚没有1家当时世界500强所设企业或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独立研发中心,外资企业内设的研发机构仅有17家,多数不具备实际的研发能力。
2005年广州市共有独立与非独立的外资研发机构80家,仅2005年就增加了外资研发机构21家,占全市现有外资研发机构的26%,其中广州开发区增加了8家,天河区增加了9家。
[5]
(2)行业集中在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汽车行业,与广州发展重点行业相一致,这6个行业共占全市外资研发机构的81%。
(3)集中在广州开发区、天河科技园,与广州市产业发展格局相一致。
广州市共有外资研发机构80个,其中萝岗区52个、天河区12个、黄埔区5个、增城市3个、番禺区3个、南沙区1个、花都区2个,海珠区1个,而白云区、荔湾区、越秀区、从化市尚未有外资研发机构。
(4)投资方主要来自欧洲和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及我国港台地区。
外资研发机构的投资方国别或地区主要是:
美国14家、日本9家、韩国4家,新加坡2家,欧洲国家14家,(中国)台湾7家、(中国)香港27家。
但与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大城市相比较,广州在引进外资研发机构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①广州对引进外资研发机构重视不够,尚未出台专门的政策措施。
只有广州开发区等个别地区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