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Word格式.docx
《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
P38 1.注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大学生强调全面发展是社会对其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注重培养创新定神和实践能力3.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
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P45
(一)教学工作
(二)科研训练(三)社会实践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
P50
(一)宏观结构1.形式结构,按照通常意义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按办学形式分为公立高等学校和私立高等学校。
2.层次结构,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3.科类结构 4.类型结构,大学、独立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
5.区域结构。
(二)微观结构 分为组织结构,课程结构和教师结构。
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P61
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管理体制的类型:
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P73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培养人。
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使命。
(一)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1.培养政治人才2.使受教育者政治化3.促进社会政治化。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1.文化传承功能2.文化选择功能3.文化创新功能。
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P75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是高等教育促进社会以经济发展的功能。
表现在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P79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一)培养专门人才
(二)发展科学技术(三)开展社会服务。
6.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P66
经济价值,科学技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生活价值。
个人价值主要表现为发展个体知识能力,提高个体文明素养和实现个体的目标追求等方面。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规律:
客观事物组成要素间的必然联系。
规律的基本特性:
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第三,必然性。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注重整个教育基本规律的研究,缺乏对高等教育针对性研究。
2注重高等教育与其他方面关系的研究,忽略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3注重高等教育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呀牛,忽略高等教育的根本因素研究。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是高等教育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他包括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两方面。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
高等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矛盾:
高等教育与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的矛盾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1)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为了适应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发展促进高等教育的进步,反过来高等教育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2在未来社会,人类的知识和智力将成为社会生产力再生产的最重要手段,是社会成产活动的前提,而人类的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开发主要依赖于教育,因此未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起着能动作用,它使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是老一辈人与新一代人承接和延续的手段。
4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以人的培养服务于社会的,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以人的发展为联系方式和表现形式的,正是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高等教育和政治是不可分割的,高等教育活动是政府活动和公共政策的一个方面,高等教育制度对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有影响。
2高等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培养具有和会主义觉悟的专门高级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高教的区别。
3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1)统治阶级利用国家争权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受教阶层,规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2)统治阶级利用国家争权为高等教育工作制定处一系列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定教育事业的发展计划,确定选拔人才的选拔制度。
3)统治阶级利用国家行政权力管理高效,从教育计划到教育制度,从教材内容和培养方式,进行全面监管。
4)统治阶级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选拔。
(3)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适应性尤其特殊表现:
1)高等教育对经济的适应具有间接性2)高等教育对经济的适应具有超前性3)高等教育对经济的适应具有周期性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概括为:
1)教育是传授生产知识、生产技能的基本手段,是人类社会不断生产熟练劳动力的工厂。
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准和素质,为发展国民经济的生产部门准备智力性的劳动力。
3)教育不仅培养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还未经济建设培养其他型人才。
4)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科研成果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
(4)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高等教育是传递积累和发展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2高等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工具3高等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桥梁4科学技术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体现在:
1)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重视基础科学和基础理论教学,不断更新课程和教学内容,同时加强学生只能的培养和训练。
2)现代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
3)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高度总和,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即精通专业知识,又广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科技专门人才4)现代社会的生产管理和经济管理,已经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
(5)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教育文化与教育传统,教育文化由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价值体系三个方面构成。
我国的教育文化由四个源泉:
儒家的教育传统,道家的教育传统,佛教的教育传统,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组成。
物质文化为整个教育奠定坚实的技术,精神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起推动作用。
建设精神文明要求:
1)坚持马列主义指导,批判继承教育文化的历史传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把高校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基地2)继承我乖哦民族良好的道德、革命传统和优秀文化遗产,博采众长形成我国现代文明特色3)塑造名族自尊自信感,具有改过主义各国际主义精神。
4)关心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行动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3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1)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选择和整理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值高等教育鼻血适应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人口的发展;
另一方面值高等教育必须促进社会征集,经济,科技,文化和人口等各方面的发展。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包括:
德育:
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方向。
智育: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
体育: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生理素质基础。
美育:
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情感教育重要部分。
课后题:
1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内涵?
答: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是高等教育活动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他包括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两方面。
理解: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是高等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也应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
高等教育回答的问题“是高等教育是如何运行的。
”高等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来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个体的社会会化,并且通过培养人来催进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因而高等教育活动中涉及的三个基本的概念为:
高等教育、人、社会。
高等教育与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的矛盾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构成高等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矛盾过程,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就是在与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因此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必然包括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依序适应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两个方面。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方面:
高等教育与大学生的关系方面:
高等教育作为环境的一个因素,对大学生个体的后天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高等教育能够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它们的特点,使大学生在共同提高的全面发展前提下,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
高等教育要遵循这一规律,就要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指导下,重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及劳动技能的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总之,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要通过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规律来实现,而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省省身心发展的特性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规律就要受到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制约,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活动时,必须同时遵循这两方面的规律,不能顾此失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经济是人类社会现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他现象包括高等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水平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它不仅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要求,因而,经济的发展或迟或早的要带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
由经济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制约着高等学校的专业结构以及高等学校的教学制度和组织方式,市场的完善也使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逐步趋于多样化和多源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逐步深入,高等教育的功能和高等教育的价值观也发生这深刻的变革。
因而,高等教育要主动的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适应中求生存,在适应中求发展。
高等教育的适应不是被动的,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的发展知识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还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等教育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从而体现其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科技的发展。
高等教育也能引起社会观念和道德的变化,引起各人经济行为的改善,使其更合理的生产和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
3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
在阶级社会中,高等教育总是受一定的阶级的政治影响,为一定阶级的政治服务。
奴隶制的教育,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等教育都是为了培养本阶级需要的人才,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体制和教育法规都明显渗透着阶级性,受统治阶级的支配和约束。
统治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资料,同时也支配精神生产的资料。
高等教育既是延续物质资料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维持精神生产不可缺少的手段。
从中外的教育史看,教育是具有政治属性的。
在阶级社会里,高等教育如何存在和发展都要以统治阶级的抑制为转移。
例如,我国最早的学校设在宫廷,只有贵族才能享受这一特殊权利,教育的目的是把最高的统治阶层的子弟培养成世代因袭的统治者。
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使读书和做官之间建立了通道,高等教育同政治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高等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各种人才的目的性也就更加明显了。
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封建时代就是为封建贵族培养接班人的,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却在为资产阶级政府训练大批的官吏。
资产阶级统治者为了实现本阶级的统治,在高等学校广泛宣传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并向青年一代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应用技术,反对把教育束缚在神学之下,建立了一整套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教育机制。
4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
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
答:
从广义上讲,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从狭义上讲,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因而,文化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更为密切的相互交融的本质联系,可以说,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处在人文化的不断变迁之中,每一次文化的变迁都对高等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为高等教育的思想和时间特工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其而且文化中的部分内容直接够成了高等教育的内容。
因此说高等教育与文化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
高等教育由于其所具有的社会化功能在社会文化变迁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1教育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选择和整理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创造和更新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5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密切相关。
首先,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应当从体力和智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其次,人作为一定社会的社会成员,高尚的道德与美的情趣也应得到高度的发展。
还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而生产关系则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马克思不仅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上建立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而且论证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但基本问题仍然是社会生产力的不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反应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上,首先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还不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社会对合格劳动力数量上的需求;
其次,沿袭几十年的高等教育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世代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革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体制,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务之急;
还有,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我国教育,目前仍然有片面强调学生智育而忽略学生德育,体育,美育倾向,也应当予以纠正。
另外,目前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严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
第五章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一、高等学校专业:
高等学校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其内涵为:
1是高等学校的教育基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
2.是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是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二、高等学校课程: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课程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合。
广义课程指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三、课程分类 根据课程目标,可将学校课程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两种类型;
根据课程与专业职能的关系,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根据课程对某一专业的适应性和相关性,可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根据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训练技能可分为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根据学生人数,可分为大、中、小和微型课程。
根据课程有无具体明确的计划,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阴性课程。
四、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特殊性:
1.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2。
以探求高深学问为首务。
3。
能促进个人的发展完善。
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一、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的原因1.内部原因:
主要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所致。
这些成果使高校课程编制者和广大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或其中某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在一定条件下会促使人们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或建立新的专业与课程目标。
2.外部原因:
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首先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张了高等学校的职能。
其次,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类型,再次,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使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受到怀疑。
2)知识的激增。
要求高校课程做出数量上,质量上和革命性的变革。
3)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4)个人的需要。
二、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1,课程内容综合化。
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话。
课程性质职业化。
4。
课程方向人文化。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一、课程编制的涵义:
形形色色的课程系统,在编制过程中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经过若干过程和步骤,最终形成所期望的课程结构。
这一过程和步骤就是课程编制。
二、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的原则:
(一)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
(二)适合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三)适合教学的认识规律(四)要有统一性、相对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三、高等学校课程编制的层次:
高等学校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确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三个层次。
(一)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指的是专业教学计划。
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几部分:
1.专业培养目标。
2.课程结构。
3.主要教学形式。
4.时间分配。
5学年编制.
(二)高等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指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反映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上的基本要求。
1.教学大纲的结构:
1)说明部分2)本文部分3)附录
2.教学大纲编制的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理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3.教学大纲的编制有以下意义:
1)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选遍教材和和参考书的依据,是教学顺序、教学工作的指南,也是考核学生成绩、检查教学质量和评估课程建设活动的依托。
2)是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
(三)高等学校教材,1.教学编写的原则:
1)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的原则。
2)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方法要求统一。
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2.高等学校教材特点:
1)共识性和探索性统一的原则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4)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5)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第四节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1.建立了各门课程的规范。
2.推动了其它教学相关工作。
3.推动了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思想.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
1.师资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建设3.教学资源建设4.教材建设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建设。
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
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师资队伍建设,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体制机制建设。
国家精品课程特点:
强调教授主讲课程,希望教授主讲的本科课程都成为精品课程。
强调使用信息技术。
强调教学资源上网免费开放。
第六章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
一、高等学校教学的概念:
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特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度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二、高等学校教学的构成要素,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构成;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是中介因素是其它因素相互作用的“介体”
三、高等学校教学的意义:
1.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
培养人才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实现,但教学是最基本的途径,因为:
时间上高校教学所占的比重大,从成熟程度看,教学是最成熟的,从现有条件看,科研和社会实践不能满足需要,从现有师资队伍看,多数教师教学能力强于科研和组织社会实践能力。
2.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为:
1)是高校稳定的中心环节2)是学校其它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3)是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