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60664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

《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导则Word文档格式.docx

1总则7

2基本规定及实施原则8

2.1基本规定8

2.2实施原则8

2.3应用模式8

2.4实施组织方式9

2.5应用方案9

2.6实施方案9

3实施架构体系10

3.1BIM实施组织架构10

3.2BIM实施参与方职责10

3.3BIM参与方实施能力要求12

3.4协同实施13

3.5信息化建设14

3.6BIM模型管理15

4前期策划与规划阶段17

4.1场地选址比选17

4.2概念模型构建和比选18

4.3项目技术经济指标比选18

4.4项目可研及立项比选19

5岩土工程勘察阶段19

5.1一般规定19

5.2基于BIM岩土工程勘察信息平台应具备的条件20

5.3基于BIM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建模21

6方案设计阶段26

6.1场地与规划条件分析26

6.2方案模型构建27

6.3建筑性能模拟分析27

6.4设计方案比选28

6.5项目各项指标分析28

6.6建筑造价估算29

7初步设计阶段29

7.1参与专业模型构建30

7.2各专业模型检查优化30

7.3项目各项指标细化分析30

7.4性能化分析31

7.5建筑造价概算31

8施工图设计阶段32

8.1各专业模型构建32

8.2机电管线综合检测优化32

8.3空间净高检测优化33

8.4虚拟仿真漫游34

8.5项目各项指标复核34

8.6建筑造价预算35

9施工准备阶段35

9.1施工BIM应用策划36

9.2施工模型建构36

9.3施工场地布置36

9.4施工组织与方案模拟37

9.5深化设计38

9.6工程创优40

9.7预制加工40

10施工实施阶段42

10.1技术管理42

10.2质量与安全管理43

10.3造价及成本管理44

11竣工模型47

11.1目的和意义47

11.2数据准备47

11.3操作流程47

11.4成果48

12运营维护管理48

12.1运营维护系统建设48

12.2建筑设备设施运行管理49

12.3空间管理52

12.4资产管理52

12.5应急管理52

12.6绿色评价53

13改造和拆除阶段53

13.1改造阶段53

13.2拆除阶段54

附表一:

BIM应用实施项目信息化建设推荐标准55

附表二:

BIM硬件推荐配置表55

附表三:

BIM软件推荐配置表62

附表四:

基于BIM模型的设计阶段各专业性能分析应用63

附表五:

设计各阶段构件深度要求64

附表六:

专业BIM模型精度等级66

1总则

1.0.1为指导和规范福建省建设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以下简称BIM)技术应用,提高我省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物业、BIM技术咨询、软件开发等单位的BIM技术应用及开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我省工程建设信息化应用水平,特制定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福建省范围内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应用BIM技术的建设工程项目。

是福建省工程建设BIM应用实施的指导性文件。

1.0.3本指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尚应遵循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2基本规定及实施原则

2.1基本规定

2.1.1BIM可应用于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以及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改建及拆除等各个不同阶段。

支持对工程环境、能耗、经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模拟、检测及性能分析,为项目全过程的方案优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1.2工程项目建设各参与方应保证项目BIM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可控,与工程项目相关BIM应用成果的知识产权受各参与方的合同条款保护。

2.1.3构件库是提高三维建模效率的基础,应注重通用标准构件库的建立和维护,构件和设备等生产厂商应提供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参数化信息模型。

2.1.4使用协调一致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设计和施工是发挥BIM价值的关键,实施单位可将信息模型作为设计和施工的依据,并根据工作深度和时间对信息模型进行及时修正和深化。

在施工阶段应建立信息模型和实物的测量和校正机制,保证信息模型的准确性。

2.2实施原则

2.2.1参与方职责范围一致性原则。

各参与方对BIM模型及BIM应用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应与合同规定一致。

2.2.2数据接口一致性原则。

BIM数据交换标准应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应保证不同参与方之间的数据信息可以实现无损传递,确保最终BIM模型数据的正确性及完整性。

2.2.3BIM模型维护与实际同步原则。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建筑信息模型和相关成果应及时按规定节点进行更新,以确保建筑信息模型和相关成果的一致性。

2.3应用模式

2.3.1BIM技术应用模式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期中何种阶段应用BIM技术,可分为全生命期应用、阶段性应用、特定专项应用:

1全生命期应用:

贯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期BIM技术应用。

全生命期包括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等阶段;

2阶段性应用:

选择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期中某些阶段应用BIM技术;

3特定专项应用:

选择建筑工程中特定专业和部位,专项实施应用BIM技术。

2.3.2在确定BIM应用模式后,可按本指南所列的对应技术要求实施,建立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建筑信息模型。

鼓励企事业单位增加本指南以外的应用内容。

2.4实施组织方式

2.4.1BIM实施组织方式按照实施的不同主体分为:

建设方BIM、参建方BIM和监管方BIM:

1建设方BIM:

由建设单位主导,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选择适当的BIM技术应用模式,完成项目的BIM技术应用;

2参建方BIM:

由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单位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应用BIM技术,完成自身承担的项目建设内容,辅助项目建设与管理。

3监管方BIM:

各级政府监审部门:

如施工图审查机构、监理单位、检测单位、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完成项目的监审;

2.4.2BIM实施组织方式宜采用基于全生命期的监管方监审、建设方主导实施模式,以利于协调各参与方在项目全生命期内协同应用BIM技术。

2.5应用方案

2.5.1在应用BIM技术前,应制定《项目BIM应用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阐述项目信息,包括项目位置、项目描述、关键时间节点;

2制定BIM应用计划,明确BIM应用目的、应用模式和实施组织方式、确定工程建设不同阶段的BIM应用技术点,及基于BIM技术的协同方法;

3制定工程信息和数据管理方案,详细定义信息交换格式标准(包含统一的建模标准、文档结构、命名规则、色彩规则、度量标准、同一坐标系统、软硬件条件需求等),并确定项目各参与方的要求、职责及权限分配;

4明确不同阶段应用技术点的交付成果要求,含模型精度要求等。

2.6实施方案

2.6.1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单位应根据《项目BIM应用方案》,分别编制并落实《项目BIM实施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BIM应用目标;

2BIM应用范围;

3BIM工作内容;

4各参与方的团队配置要求;

5各参与方协作分工、协同权限分配、协同机制与实施计划;

6所需硬件、软件选型及版本、网络的基础条件;

7各专业模型内容;

8阶段模型精度及信息要求;

9建模规则与信息交换要求;

10项目成果交付要求;

11审核/确认:

BIM模型和数据的审核/确认流程。

3实施架构体系

3.1BIM实施组织架构

3.1.1建设方BIM实施模式下的组织架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1建设单位应首先确定BIM应用模式及BIM总协调方;

2建设单位宜建立BIM协同平台,项目各参与方应根据各自预设权限及标准在该协同平台下进行项目数据提交、更新、下载和管理等;

3BIM总协调方可由建设单位自行组建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承担。

3.1.2参建方BIM实施模式下的组织架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1参建方首先确定BIM应用模式,并按规定履行其相应职责;

2参建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BIM技术应用点,可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

3.2BIM实施参与方职责

3.2.1建设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确定BIM应用模式、应用目标、应用要求,并落实相关费用;

2确定并委托工程项目BIM总协调方;

3按《项目BIM应用方案》与各参与方签订合同;

4接收通过审查的BIM交付模型和成果档案。

3.2.2BIM总协调方应履行下列职责:

1根据项目要求制定《项目BIM应用方案》,并组织管理实施;

2组织各参与方共同参与制定具体的《项目BIM实施方案》,监督各参与方执行,并贯彻实施;

3审核与验收各阶段项目参与方提交的BIM成果,并提交各阶段BIM成果审核意见,协助建设单位进行BIM成果归档;

4根据建设单位BIM应用的实际情况,协助其开通和辅助管理维护BIM协同平台(包含权限的分配、使用原则的制定等);

5为各参与方提供BIM支持。

3.2.3设计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根据《项目BIM应用方案》编写并落实《项目设计BIM实施方案》。

配置BIM团队,并指定专人负责内外部的总体沟通与协调,组织设计阶段BIM的实施工作;

2基于BIM平台完成本项目BIM建模及应用,并通过模型评审。

确保成果符合实施方案规定的模型精度及建模标准要求;

3使用BIM技术与项目各参与方进行设计交底并指导项目建设实施。

3.2.4施工总承包应履行下列职责:

1根据《项目BIM应用方案》和《项目设计BIM实施方案》,编制并落实《项目施工BIM实施方案》;

2配置BIM团队,根据《项目BIM应用方案》的要求提供BIM成果,且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更新,保持适用性;

3以设计BIM模型为基础,完善并优化施工BIM模型,辅助项目管理。

宜开展项目现场施工方案模拟、进度模拟和资源管理,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施工工序安排的合理性。

宜进行工程算量和计价,增加工程投资的透明度,控制项目投资;

4根据合同确定的工作内容,协调校核各分包单位施工BIM模型,将各分包单位的交付模型整合到施工总承包的施工BIM交付模型中;

5成果通过模型评审,确保符合实施方案规定的模型精度及建模标准要求。

3.2.5专业分包单位应负责合同范围内的BIM模型深化、更新和维护工作。

利用BIM模型指导施工,配合总承包单位的BIM工作,并提供符合合同约定的BIM应用成果。

3.2.6监理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审阅建设单位提供的BIM模型,提出审阅意见;

2配合BIM总协调方,对BIM交付模型的正确性及可实施性提出审查意见。

3.2.7造价咨询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制定可用于定额套价的BIM建模标准,对工程量进行统计,辅助完成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结算工作;

2根据合同要求提交BIM工作成果,并保证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3.2.8运营单位应履行下列职责:

1根据建设方对项目运营维护要求,以《项目BIM应用方案》为基础,编制《项目运维BIM实施方案》;

2宜在设计和施工阶段提前配合BIM总协调方,确定BIM数据交付要求及数据格式,并在设计BIM交付模型及竣工BIM交付模型交付时配合BIM总协调方审核交付模型,提出审核意见;

3接收竣工BIM交付模型,搭建基于BIM 

的项目运维管理平台进行日常管理,并对BIM模型进行深化、更新和维护,保持适用性。

3.2.9项目应定期举行BIM协调例会,由BIM总协调方组织,各参与方BIM负责人参与,使用协调一致的BIM模型进行讨论及定案。

3.3BIM参与方实施能力要求

3.3.1BIM总协调方应满足下列能力要求:

1应拥有BIM技术级项目管理经验的专业团队,能针对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BIM实施细则并贯彻实行;

2应协助建设单位完成BIM成果的收集并对项目各参与方提供BIM技术支持的能力;

3在项目实施阶段能整合各参与方的模型,指导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BIM实施及应用;

4应协助建设单位开通、管理与维护BIM平台;

5应针对BIM项目特点及需求拓展应用。

3.3.2设计单位应满足下列能力要求:

1应拥有经验丰富的BIM设计团队,在建筑项目设计过程中可实现全专业、全流程的BIM设计,提高项目设计质量和效率;

2应拥有丰富的BIM设计经验,能利用BIM技术在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建筑性能分析,运用BIM技术完成全专业和全流程的设计;

3可利用BIM技术在工程实施前进行详细到位的技术交底,同时保证提供的设计阶段BIM模型信息的正确性及完整性。

3.3.3施工总承包应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熟悉BIM应用软件功能的项目技术负责人,配置相应专业施工管理BIM技术团队,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会利用BIM技术进行节点组织控制管理能力。

3.3.4专业分包方应满足下列能力要求:

1应具有对本专业的BIM模型进行深化、更新、维护的能力;

2能利用BIM模型指导现场施工及配合总承包单位完成BIM技术应用。

3.3.5监理单位应满足下列能力要求:

1应拥有丰富现场管理经验、熟悉BIM软件和施工规范规程的团队,能审阅BIM模型,提供可行性建议,保证BIM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2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联系工作,并进行BIM管理的相关记录。

3.3.6造价咨询单位应满足下列能力要求:

1应具有BIM工程量统计方面软件技术应用的能力;

2能根据施工图纸的工程量信息与实际工程量进行辅助工程量统计。

3.3.7运营单位应满足下列能力要求:

1能基于BIM 

的项目运营维护管理平台进行日常管理;

2应具有BIM模型深化、更新和维护的能力。

3.4协同实施

3.4.1协同要求。

在BIM协同工作中,通过同一BIM协同平台确保BIM模型数据的统一性与准确性,提升BIM模型数据传输效率及质量,提高各参与方协作效率,为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提供协同基础。

3.4.2宜构建BIM协同平台,以保证项目协同管理。

平台宜采用搭建项目服务器方式,实现一定时间间隔同步项目管理平台数据的协同方式,项目管理单位则使用云端管理协同平台项目数据。

3.4.3BIM项目协同平台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够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共享。

具体实现功能如下:

1模型及文档管理。

将利用BIM模型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并做出相关分析;

支持模型上传下载功能,支持图纸的存放管理,支持文件更新改动自动通知及显示;

2各参与单位信息交互及权限管理。

集合各参与单位资料信息,支持各参与单位访问权限设定;

3模型信息全面提取。

集成BIM模型所包含的各项信息(BIM软件包含的所有信息),包括修改记录、专项模型信息、分析报告、变更信息、模型信息可视化、模型信息可分类统计、模型信息可批量输出等;

4BIM模型操控。

支持轻量化模型(可在普通办公用的计算机上流畅运行)并对分专业模型进行管理;

支持长度、面积、体积等测量,模型任意位置的剖切观察;

支持模型的组合装配,预留视点进行定点浏览模型等功能;

5平台接口统一完整。

具有浏览器等软件完整接口;

6BIM成果应用。

可对BIM成果进行浏览,输出批注、量度尺寸、构件的详细信息、工程量、漫游及模拟动画等BIM成果;

7配备手机、平板电脑客户端。

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实现上述查询功能。

3.4.4协同配合整体流程。

项目所有BIM模型文件及资料宜通过协同平台传递。

各参与方在BIM总协调方的统一管理下完成本项目在实施阶段的BIM应用,通过项目服务器上传至协同平台,作为成果归档及信息传递内容。

3.4.5协同配合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项目设计及施工准备阶段,由BIM总协调方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及应用要点,进行各参与方的权限分配,制定统一的协同管理要求及多方协同机制,保证项目平台的正常运作;

2项目参与方应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及时更新项目进展情况,获取最新的项目信息;

3BIM总协调方通过BIM的协同功能,将各参与方的BIM模型进行模型合成或拆分。

项目参与方必须按照已定的“模型拆分原则”、“模型搭建原则”及“模型命名原则”进行BIM模型管理。

各参与方均按照统一的标准,保证文件引用的一致性;

4各参与方应安排人员负责本单位工作完成情况的检查。

BIM总协调方应定时检查各参与方的执行情况;

当各参与方负责的部分完成后,BIM总协调方审核是否符合模型标准的要求;

5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往来文件、信函、会议纪要等)应通过BIM总协调方审核归档。

3.4.6各参与方协同作业应满足同步配合及调整要求。

3.5信息化建设

3.5.1建设目标:

信息化建设是BIM应用实施的基础,BIM应用实施单位应根据自身和项目特点制定信息化的建设规划,满足BIM应用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要求。

项目参与各方,特别是建设企业、设计企业、施工企业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水平,具体可参考附表一“BIM应用实施项目信息化建设推荐标准”。

3.5.2网络环境:

建议BIM项目各参与单位应基于互联网进行合作,应选用可靠的云平台。

因实际情况需要须建立内部局域网,单位可自建局域网环境,与项目云平台之间建立可靠网络连接。

3.5.3硬件设施:

各参与单位应根据项目的实际规模和各自角色,配置相匹配的电脑、移动设备等硬件。

如果项目需要,可建立计算机中心机房,部署网站服务器等必备硬件,并有专业信息管理人员管理。

硬件设施的配置可参考附表二“硬件推荐配置表”。

3.5.4软件配置:

单位应根据自身BIM应用实施经验,以及人才配备情况,选择相应的BIM应用软件配置。

主要实施人员宜对应配置相关软件。

软件配置可参考附表三“BIM软件推荐配置表”。

3.5.5软件开发:

不同单位和不同项目对BIM技术应用的要求不同,一些情况下需要定制相匹配的BIM应用软件,以及BIM应用系统。

单位不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宜委托有BIM软件开发能力的专业软件企业开发,软件企业宜是高新技术企业或双软企业并具有建设行业相关软件开发经验。

3.5.6数据共享:

为实现数据共享和协调工作,项目各参与单位应首先做好数据软、硬件方面的准备工作,搭建数据环境,并确立包括各类用户的权限控制、软件和文件的版本控制、模型的一致性控制等的管理运作机制。

3.5.7安全保障:

单位应建立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和电力保障系统,且应用了防毒系统。

单位应实现综合数据备份机制,实现从公司总部到项目部的数据安全备份。

如果BIM项目涉及安全保密问题,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必须由具备涉密资质的系统集成商提供方案及实施。

3.5.8资金保障:

BIM项目的应用实施,应确保在信息化建设上有独立的预算。

3.5.9制度保障:

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化建设正常运作。

3.6BIM模型管理

3.6.1为方便项目协同、快速查找和保存文件,宜制定统一的文件命名规则,并在各阶段中保持协调一致。

命名应简明扼要地描述文件内容,命名方式应有一定规律。

BIM模型文件的分类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BIM模型文件类型分为各阶段整体模型、各专业任务模型(包含规划、勘察、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特定任务模型(如性能化分析模型、预概算模型等);

2BIM模型文件的命名规则:

(1)BIM模型文件命名一般采用中文命名,必要时也可使用英文命名;

(2)每个工程项目宜选择一种命名规则,并在各阶段中保持协调一致;

(3)BIM模型文件命名宜包括:

项目编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中文或英文)、内容文件、文件版本号以及连接符“-”;

(4)BIM模型应包含正确的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几何信息包括形状、尺寸、坐标等,非几何信息包括项目参数、设备参数、运维信息等。

3.6.2BIM模型共享与数据转换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期的BIM应用过程中,各参与方宜建立模型共享与交换机制,以保证模型数据在不同阶段、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有效传递;

2对于与BIM模型及其应用有关的利益分配,建设单位宜以合同方式进行明确与约定,确定模型从设计向施工、运维的传递。

3.6.3BIM项目大数据管理。

包括BIM资源的信息分类及编码、BIM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两个方面,宜符合下列规定:

1BIM资源应按照一定规则进行信息分类及编码。

在分类方法和分类项的设置,应符合相关国家与行业分类标准的要求。

2为保证BIM资源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宜规范BIM资源的检查标准,规范BIM资源入库及更新,对BIM资源进行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整合。

3.6.4BIM模型精度应遵循“适度”原则,包括模型表达细度、模型信息含量和模型构件范围。

在可满足BIM应用需求的基础上,应尽量简化模型。

模型精度划分为七个等级,分别对应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深化设计、施工过程、竣工验收和运营维护管理等七个阶段,每个阶段模型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方案设计模型。

模型构件仅需表现对应建筑实体的基本形状及总体尺寸,无须表现细节特征及内部组成;

构件所包含的信息应包括面积、高度、体积等基本信息,并可加入必要的语义信息;

2初步设计模型。

模型构件应表现对应建筑实体的主要几何特征及关键尺寸,无须表现细节特征、内部构件组成等;

构件所包含的信息应包括构件的主要尺寸、安装尺寸、类型、规格及其他关键参数和信息等;

3施工图设计模型。

模型构件应表现对应的建筑实体的详细几何特征及精确尺寸,应表现必要的细部特征及内部组成;

构件应包含在项目后续阶段(如施工算量、材料统计、造价分析等应用)需要使用的详细信息,包括构件的规格类型参数、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性能参数及技术要求等;

4施工深化设计模型。

与施工深化设计需求对应,模型应包含加工、安装所需要的详细信息,以满足施工现场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