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下载.docx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限时集训5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中没有涉及三角贸易,故D项错误。
3.“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
B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是指传统商路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均位于大西洋沿岸,故B项正确。
A项主要涉及价格上涨;
C、D两项与材料中信息相差甚远,均排除。
4.1636~1637年,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
到1637年后期,郁金香泡沫破裂,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
这反映出当时的荷兰( )
A.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人们的投资观念
B.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C.经济的泡沫化引发世界市场的波动
D.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
A (根据材料中荷兰出现郁金香购买热潮,最后导致郁金香泡沫破裂并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可知投资理念因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而急剧变化,故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反映荷兰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故B项错误;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此时尚未形成,故C项错误;
购买热潮源于对市场前景的乐观估计,与民族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5.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
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
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D (材料中“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相互矛盾,不可能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故A项错误;
上述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中“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反映了遭受残酷的种族灭绝等苦难,不能以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来无视殖民灾难,故C项错误;
材料中“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有的史学家”表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史料,会导致不同的解释,故D项正确。
6.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①阶段荷兰人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在②阶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在③阶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 (①应是英国而非荷兰人,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宣布独立,美国诞生,在②阶段美国尚未诞生,故B项错误;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自诩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
新航路开辟后,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在④阶段的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使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
7.央视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介绍:
1769年,詹姆斯·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后来将蒸汽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是詹姆斯·
瓦特的儿子小瓦特……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
他与商人马修·
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
据此可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
A.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
B.取决于专利制度对创新的保护
C.取决于瓦特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
D.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A (据材料“他不仅是技术专家,而且是个企业家。
博尔顿合资经营索霍制造厂,把蒸汽机批量生产,推向市场”可以得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得益于商业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故A项正确;
材料信息中没有提及英国的专利制度,故B项错误;
材料信息中也没有提及瓦特的生产实践经验,故C项错误;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
8.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授予公司设立,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
这主要反映了( )
A.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B.科技进步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职能
C.工业革命推动国家经济政策变化
D.经济发展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加快
C (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摈弃特权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反映了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放弃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生产发展促使生产组织形式变化指的是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而不是经济职能,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故C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反映民主化进程,故D项错误。
9.《世界文明史》记载:
“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再能够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
最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垄断组织开始取代小家庭生产
C.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
C (材料叙述的是劳动工具的革新与工厂布局的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与材料主旨不等,排除A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推动了工厂制产生,非垄断组织,故排除B项;
根据材料“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可知,劳动工具的革新带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故C项正确;
根据材料“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
最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可知,蒸汽动力取代的是水力,故排除D项。
10.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只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
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增强改造自然能力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A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与材料中“不只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相符,故A项正确;
带来技术突飞猛进与材料中“不只是技术上的”“思想日益增强”不符,故B项错误;
增强改造自然能力并非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奖项设立,故D项错误。
11.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小麦每夸特(重量单位)的价格波动情况。
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
40034036)
A.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
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数大量减少
C.1800年前后工业革命增加小麦需求
D.1821年后英国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C (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难以造成如此长期的影响,故A项错误;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而非殖民地数大量减少,故B项错误;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小麦的需求急剧增加,进而导致价格的上涨,故C项正确;
大规模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中“18世纪中期”不符,故D项错误。
12.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
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C.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
D.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
B (1870~1900年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资本输出成为本阶段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而从题干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故A、C、D三项叙述错误,本题选B项。
13.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项目
1928
1950
1990
煤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B (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与材料中“煤炭与石油比例”不符,故A项错误;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与材料中“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相符,故B项正确;
材料中“煤炭与石油”不是新能源,故C项错误;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与材料中“煤炭比例”不断下降不符,故D项错误。
14.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德三国国外投资总额为1750亿~2000亿法郎,按当时的低利率5%计算,每年的纯利润就达80~100亿法郎。
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生产的收入。
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本输出成为仅次于商品输出的殖民剥削手段
B.资本市场的竞争直接导致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
D.英国对外投资的高额收入主要得益于制度设计
C (材料提供的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殖民国家殖民剥削以资本输出为主,故A项错误;
资本市场的竞争与世界市场形成并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
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德三国国外投资总额为1750亿~2000亿法郎,按当时的低利率5%计算,每年的纯利润就达80~100亿法郎。
英国对外投资的收入,不仅超过了对外贸易的收入,而且超过了工业生产的收入”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故C项正确;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对外投资的高额收入主要得益于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故D项错误。
15.1904年,德国六个大的化学公司成立了两个大卡特尔。
他们集中管理,维持价格,以较少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德国统一的完成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行
B (“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
德国统一的完成是在1871年,德国统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垄断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故C项错误;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5分)
16.(15分)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国与外围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变化,世界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
……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
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阿瑟·
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
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到1913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了。
——卡·
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
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
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丧失经济独立的原因。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特点。
(4分)
(解析) 第
(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
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得出由核心国从不依赖到依赖外围国的原料。
第二小问,对核心国而言:
可以自我供给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原料;
对外围国而言:
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
(2)问,根据材料二中“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得出是新型通讯手段的推动;
根据材料三中“……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得出是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4)问,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当时核心国占据主导地位,外围国依赖于核心国,双方的贸易关系是不平等的。
(答案)
(1)变化:
核心国从不依赖到依赖外围国的原料。
前者原因:
核心国可以自我供给工业革命所需的原料。
后者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新的原料;
核心国的人口增加;
核心国的消费能力增长。
(2)原因:
政治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经济上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因素:
新型交通工具的运用;
新型通讯手段的推动;
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4)特点:
核心国掠夺外围国;
外围国从属于核心国;
双方的贸易关系不平等。
(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