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0122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4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写作考试三遍四步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利润总额221.90亿元,同比增长51.14%。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

1至7月,16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2036.4亿元,同比增长33.66%;

产品销售收入284.31亿元,同比增长29.36%;

利润总额113.71亿元,同比增长46.38%,利润总额的增长超过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

据悉,去年8月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

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尾句原则,说明汽车工业的成绩。

2、关联词原则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联词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关键信息出现的地方。

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该连词后面的内容;

再比如,因果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

因此,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等关联词,尤其要注意这些关联词前后重要的关键性信息。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对关联词要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例如:

(l)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第12段材料

原国家机械工业局某同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中长期看,“入世”以后,我国的轿车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首句原则,说明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

)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主的品牌,薄弱的零部件制造体系,汽车产业服务体系十分落后。

他认为,我国的轿车价格与国际初步接轨,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而完全接轨需要10年时间。

目前我们的一些主导汽车产品在现行市场环境中还是具有优势的,因此,(关联词原则,后面的信息表明汽车工业的趋势。

)我们要利用“入世”后对幼稚工业的“保护期”,进一步加大力度,开放市场。

汽车产业还需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特别是汽车零部件的成本。

从政府引导消费来看,要清理、减少不合理的税费,鼓励百姓的汽车消费。

(2)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一般情况下,政府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各种自然、人为的相关事故都有一套处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处理程序,一般情况下不会变成突发公共事件。

另外,在工业化初期,火灾曾经是突发公共事件一个重要的隐患和诱因。

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队和联防机制之后,火灾就不再成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诱因了。

(关联句原则提示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说明应急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预防突发公共事件。

3、常见词原则

申论文章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

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会经常出现。

这些词主要有:

根源、危害、教青、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1)2006年国家真题第5段材料

D部长:

相对于西方民主国家来说,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目前所谓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常见词原则,指出中国党政统一的领导体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是有效的。

)肯定更有效。

因为非典从中国过来,已经产生了小规模的传播,这种情况下很难抑制,但我们很快把它抑制了。

注意:

本段谈到“领导体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水平,这是很重要的信息点。

一般来说出现这类常见词,就应该注意其前后句内容的信息。

在总结一类事务或者现象时,也会经常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历年的公务员考试真题,我们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之所在。

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感性。

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2)2004年国家真题第1段材料

上汽集团总裁日前在上海对记者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应该有一个很强的汽车工业与之匹配,应该建立一些大规模的汽车工业集团。

他指出(常见词原则,后面是关于汽车工业现状的分析),中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去政策的制定往往是哪家困难帮哪家,体现的是扶弱以抗强,结果没有强。

百余家整车厂,只能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要成为汽车强国,必须建设汽车大企业、大集团。

他强调(常见词原则,后面是关于中国汽车工业现状和趋势的论述),中国汽车业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用“扶强联弱”的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整合目前汽车工业差、乱的局面。

他希望国家能够支持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以最少的投入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这段材料中“指出”“强调”两个常见词后面均是很重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申论写作中可以直接使用。

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

我们没有必要对每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

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

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

一般地讲,在总结段落大意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仔细阅读给定材料并对其进行整体把握,找出给定材料的隐含信息,紧扣给可定材料的中心意思进行总结。

(2)关联性原则。

就是要抓准分析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与其他各段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明确给定材料在整个申论材料中的地位和作用,还要联系自己下一步可能的写作角度。

这个角度是紧扣给定材料的,但不一定是紧扣给定材料中心的。

关联性可理解为一种“实效性原则”,就是说,要从多角度去理解给定材料,只要紧扣给定材料,从哪个角度总结对你有利,能使你发挥得更好,你就选择哪个角度。

另外,下列两类材料可能经常出现,在总结这两类材料时要加以注意:

1、典型现象、事例

这一类材料可能既无首尾句概括,也没有出现关联词、常见词,全段材料就是叙述事实或者现象。

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这个现象或事例既然单独列出肯定就是非常典型或者有代表性的材料,因此一定要加以注意,要提炼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2002年国家真题第7段材料)

吴先生所住的小区安装有局域宽带网,为方便家人上网,他特意购买了一台电脑。

但近半个月来,他发现自己的计算机在使用完毕后常有异常响动。

10月9日晚,他下网后坐在桌旁整理资料时,意外发现电脑的硬盘响个不停,一直闪烁的硬盘灯引起了他的警觉。

他打开电脑上安装的一个专门监视网络系统的软件,竟然发现这台电脑在收发信息。

随后,他打开了“网上邻居”文件夹,屏幕上出现了30个“邻居”的电脑标志,他逐一点击,有几个“邻居”的信息可以一览无余。

想到自己存在电脑里的个人信息能如此轻易地被“邻居”看到,吴先生十分苦恼:

“买电脑就想给生活提供方便,没想到却引来意外的麻烦!

”(典型现象、事例)

这个典型事例主要说明电脑用户存在网络安全隐患的问题,但是通篇材料并没有出现“安全隐患”等字样,只是在叙述一种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看到现象背后的事实以及它所反映出的问题。

.

2、图表和数据

对于这类材料,除了需要我们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外,还需要我们能够根据整个申论材料的主题细致、准确地找出问题、发现问题,比如图表或者数据中比例的增加、减少趋势,最大比例和最小比例等等。

统计表应该说是既比较容易又比较复杂的一种材料。

统计表是指把获得的数字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后,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定的表格之内的表格。

任何一种统计表,都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

统计表里数据很多,这就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并且考生面对一组或几组复杂而又相互联系的数据时,一定要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出衔接点。

这样才能将各个数据系统且有逻辑的联系起来,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其优点在于它能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地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使复杂的统计数据简单化、形象化,从而使阅读者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分析。

统计图资料与文字资料、统计表不同的是,其数据均匀蕴含在图形之中,应试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才能获得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从而解答好后面的问题。

但相对于文字资料和统计表资料来说,统计图资料的分析解答则更简单一些,但也需要考生注意看懂图形所代表的意义,不能似是而非。

因为尽管它考查的内容很简单,却可能因为考生未接触过这样的题型,或者不适应这样的解题方式而造成失误。

这也是许多考生考试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值得大家引起高度注意。

统计图这块内容比较复杂,共分为四大类的题型:

(1)条形统计图;

(2)饼形统计图;

(3)曲线统计图;

(4)网状统计图。

同时饼形统计图又分为平面饼形统计图和立体饼形统计图。

总体来讲这些类型的题都不是很难,但要求考生平时要对这种类型的题比较熟悉。

当考生看到这样的试题时,在大脑中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

譬如说从哪方面着手来考虑等等。

这样不但能够节省时间,同时也能提高效率及准确率。

第三步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要小觑。

要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对材料进行逻辑上的整理和划分。

分门别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进一步总体把握。

申论考试所给资料,无论多么复杂、凌乱,总是围绕某一社会问题、现象或事件迹选而来,所以它们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

要想准确揭示资料的内涵,首先必须对零散的材料作一番梳理,分清材料的不同种类,并将同类材料归并到一起,然后通过对照、比较,去发现其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下一步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能够清楚地梳理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在分析材料时要注意把握横向原则、纵向民则和多层次原则。

1、横向原则:

常见的横向关系,一般有“并列”、“对立”两种。

并列关系可以概括为:

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甲乙丙丁各种现象;

甲乙丙丁各种观点等几类。

例如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材料就可以按照横向的并列关系原则划分为自然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和社会根源的突发公共事件。

(详见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详解)

对立关系可以概括为:

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正面和负面;

成绩和问题等几类。

例如2002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关于网络影响的材料就可以按照横向的对立关系原则,将网络带来的影响划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类。

具体分类如下:

反映积极影响的资料:

第5段:

用中国网络发展的几个具体现象,说明网络发现迅速。

第6段:

通过说明上网的目的,说明网络的作用。

第9段:

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网上办公系统为例说明网络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10段:

远程网络教育让西藏学生受益,网络教育成为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一部分。

反映消极影响的资料:

第1段:

网络广告泛滥,影响读者阅读。

第2段:

读者对网络广告泛滥表示反感。

第3段:

电子商务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第4段:

网络诱发犯罪。

第7段:

网络安全无保障。

2、纵向原则:

常见的纵向关系,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特定事实的现状、根源、对策的结构来组织材料。

例如,200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关于交通拥堵问题的材料就是可以按照纵向的层进关系进行划分(详见200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详解)。

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材料也可以理解为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表现、根源和应对策略的纵向原则进行排列的。

3、多层次原则:

多层次地分门别类,就是突破单纯的横向、纵向关系来分类,而是从材料的复杂性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

从历年申论考试给定材料的情况来看,表现为两种:

单一型与综合型。

单一型材料是指给定材料的性质比较单纯,或者是发现问题、总结教训的,或者是突出成绩、总结经验的。

总结教训的材料反映的往往是在目前社会发展中影响人民生活比较大的、需要改进的问题。

例如200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所给定的材料是关于噪音扰民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深刻的教训进行总结。

综合型材料是指给定材料既有正面资料也有反面资料,既可以总结教训,也可以总结经验。

例如200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所给定的材料其结构就是典型的多层次。

这套材料包括多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汽车工业的相关内容和城市交通堵塞内容的划分;

第二个层次是汽车工业的现状与趋势的划分;

第三个层次是汽车工业现状中问题与成绩的划分;

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划分。

通过分析从2000年到200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真题,我们发现使用单一型材料的有三次(2000、20013003),使用综合型材料的则有四次(2002、2004、2005、2006),而且还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

综合型材料所给的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出题的余地是相当大的,所以从发展趋势上看,综合型材料的考题将会是发展的主流。

因此,在对给定材料进行分门别类时要从多个层次,多各角度来考虑。

有的段落本身包含有复杂的信息,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现象也有原因,这也需要从多层次来分析利用材料。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总结概括申论材料就是考察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综合体现。

概括材料主要内容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概括的角度要准确

在概括主要内容时,要注意叙述角度的问题,叙述角度就是指作者在文章中采用哪种叙述的口吻和身份。

只有按照题目给定的身份和角度,才能准确概括主要问题,恰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方面无需赘述,但考生必须认真注意。

因为在近几年的申论考试中出现过这方面的问题。

例如,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就要求“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批。

”因此,这里的尤其要注意叙述角度的问题。

概括的主旨要突出

在概括时,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重点等,这已属于对通篇文章整体构思。

要构思好一段概括材料,应该学会根据线索来选择、组织、加工材料,怎样通过线索的穿插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纲举目张,更好地表达中心。

这里有一个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

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

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何以如此呢?

原因何在?

(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

当然,这个框架的使用要根据题目要求的不同作出适当的调整。

另外,我们的这个框架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在概括主要内容方面的关键性句子,这对于得分具有重要帮助。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

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一点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是按点给分。

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要过多地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综上所述,就是第一遍勾画;

第二遍列举段落大意;

第三遍分门别类、总结概括,这个工夫千万不能省。

第二分析问题的基本套路

申论考试中,对于分析问题主要有以下题型:

一是分析特定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

二是分析、梳理和评议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矛盾的观点和现象;

三是对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评论;

四是分析对策的有效性;

五是辨析题干内容与材料内容的异同;

六是论证可行性的SWOT分析。

一、分析特定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

追根溯源的因果分析法是查找问题原因的根本方法。

运用辩证思维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深层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能够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的前提和关键。

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分析。

辩证思维分析就是在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理论出发;

用发展的眼光,历史地看问题,而不是僵化静止地看问题;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而不是简单孤立地看事物。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要坚持重点论,即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问题产生的根源。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找到了材料所反映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是要坚持两点论,进行多项求异分析。

在寻找问题根源时不但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要看到事物的非主要矛盾;

不但要看到内部性矛盾(内因),还要看到外部性矛盾(外因)。

产生某个社会现象或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对宏观问题来说,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社会原因等等。

对于微观具体社会问题来说,有思想层面的原因、制度层面的原因和人的素质方面的原因以及其他具体方面的原因。

因此,要全面地、多方位地进行原因分析。

根据历年公务员申论考试的情况和对未来考试的分析预测,常用的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l、内外因分析

内外因分析是我们在提出对策和论证对策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知道,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熟练掌握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200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解题秘诀就是运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来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两种思路,而不是简单的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考虑。

换句话说,只要能够想到内外因关系原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种思路是以国家扶持为主。

具体地说就是要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和贷款,转变政府职能,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二种思路是以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为主要途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各项权利,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找到了两种思路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

题目还要求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

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呢?

有的考生按照这种思路展开,分为两部分:

一是评价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外因;

二是评价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这样作答,虽然没有实质性错误,但是违反了辩证思维的根本法则,强调了内因和外因的对立性,忽视了内外因的统一性,因此,不可能得高分。

正确的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

引出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两条思路。

第二部分:

国家扶持思路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国家扶持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外因;

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思路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农民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指出充分发挥农村农民自主性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内因。

第三部分:

内外因相互作用原理,说明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把国家扶持和充分发挥农村农民的主动性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

再例如,关于“标本兼治”的提法实际上也是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

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最终动因。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利益分析法。

利益分析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根本方法。

人的需要经过社会关系的过滤和渗透,就表现为人的利益。

需求产生利益,利益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导向利益目标。

当行为主体的某个特定利益目标实现以后,则会产生新的需要,派生新的利益要求,引发新的动机并支配新的行为,导向新的利益目标,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人的思想行为源于利益而又指向利益的规律。

利益分析法尤其适用于涉及社会中利益矛盾的具体问题的解决。

例如,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构建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

使用利益分析法的前提是主体分析。

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例如,2006年1月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了关于招商引资的问题。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由于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了一起严重的纠纷,并发展成暴力事件,材料中将其称为“普宝事件”。

题目要求:

“假如你是上级政府有关工作人员,请提出你对协调各方,处理该事件的具体意见。

”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除了要搞清楚“普宝事件”的基本原因外,关键是要弄明白“普宝事件”中涉及的各方主体,理清楚各方主体具体的利益要求。

具体来说,就是从利益需求的角度明确桃浦镇政府、普宝公司、加盟公司、普陀区政府等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从而通过满足各方的合理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普宝事件”得到妥善解决。

再例如,2007年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第2题:

请就划线部分(高档楼盘的业主经常要求,周边环境治理好,杜绝乱设摊。

但简屋里的居民,很多人就靠着摆个小摊做点小生意挣点生活费。

“以人为本,两边都是‘人’,都是群众呼声,我们常常觉得两难。

”)所提矛盾提出解决办法,要求切实可行,字数控制在200字以内。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使用利益分析方法,在遇到人与人、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矛盾问题时,要善于使用利益分析法解决问题。

高档楼盘业主和简屋居民之间的矛盾实质是利益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满足这两个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

高档楼盘业主的利益更多的是安静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小区秩序,而简屋居民的利益可能更多的是满足生农书存的需要。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加强双方沟通交流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加强管理保证高档楼盘业主对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要适度放开满足简屋居民基于生存需要的经济自由权,从而使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