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60048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共2课时现第1课时总课时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星期

完成《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一、出示课题,围绕题目质疑。

1.板书“美丽”,请同学们谈谈对美丽的理解,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很美丽?

2.板书“跨越百年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问题预设:

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12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本文涉及到一些物理方面的专用词语,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适当讲解,如,放射性元素镭、物理学、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工业废渣、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酸碱、试管、量杯、诺贝尔奖。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默读课文,解决课初提出的问题:

5.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

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理解方面的问题,如“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

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

教学策略

三、交流资料,认识居里夫人。

1.学生交流搜集的居里夫人的资料。

2.教师对居里夫人进行简单介绍和补充。

课堂总结

我们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

”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

下节课我们再好好研究。

板书设计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在美

内在美

作业设计

课后小记

共2课时现第2课时总课时

完成《跨越百年的美丽》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

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

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

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

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

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

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

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

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百年是虚指:

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

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执著追求

勇于献身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共1课时现第1课时总课时

完成《千年梦圆在今朝》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研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

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

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

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

“神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

真让人自豪啊!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完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1课时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多媒体课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请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2.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我们会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指导较难写生字的书写,本课5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指生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指导较难读的句子。

4、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①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习三个事例

师:

积累词语也是学好语文的方法。

好,下面我们

就正式走近课文。

想一想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画下来。

(第一自然段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师:

对于这样一个道理,一个观点,作者用了几个事例来证明它的?

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三、深入探讨,小组交流

1、检查朗读情况,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检验。

2、作者通过这篇文章要说明一个什么观点?

3、作者用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就可以找到真理。

老师想问一问(随意指几个同学):

你可以发现真理吗?

为什么?

其实老师也不能发现真理,很多人都不能发现真理【让我们在下节课中寻找答案吧】

-!

完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2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见微知著,独立思考,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2.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学习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课文告诉我们知道了一个真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作者具体写了哪三件事例证明他的观点,事例中的人物是怎样将“?

”拉成“!

”的?

生1: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是的眼珠转动。

生2:

……:

二、学习课文第6、7、8自然段

1、师:

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很多人都不能发现真理,这就说明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凭借着什么在这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请你们默读课文的6、7、8自然段,找出关键的词语划下来并联系事例理解理解。

2、学生读书

⑴、生读第6自然段

⑵、出示: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能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⑶、你读懂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指名谈体会。

⑷、句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能够调换顺序吗?

⑸、齐读这句话,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

3、生读第7、8自然段师:

你找出了哪些词语,你觉得他们找到了真理,凭借的是什么?

(1)见微知著请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从谢皮罗教授的事例中,那一句话体现了谢皮罗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

(板书“见微知著”)读句子: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敏锐地注意到……”突出敏锐再读。

学习课文第6、7、8自然段

洗澡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谢皮罗却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细节……并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这种本领就叫——见微知著。

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在波义尔和奥地利医生身上能找到吗?

读句子:

“波义尔立即敏感的意识到……”“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突出“敏感、奇怪”再指读。

师:

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首先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能见微知著。

(2)善于发问师:

还凭借什么来找到真理,(板书“善于发问”)谁来读一读波义耳那一连串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波义耳的几个问题)如果你是波义耳,你会怎样问自己,问一问吧!

(指读)咱们跟随着波义耳一起发问,一起思考,请齐读这些发问的句子。

(3)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学生汇报时板书这些词语)师:

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谢皮罗是怎样做的?

(读句子“谢皮罗抓住问号不放……”)波义耳是怎样做的?

(读句子“这一奇怪现象和一连串……”)奥地利医生是怎样做的?

(读句子“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妻子……”)师:

他们的反复实验就体现了他们那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科学精神,才找到了真理,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就把“?

”拉直变成了“!

”。

同学们,如果你们拥有了这样的本领,你们也一定可以找到真理的。

4、领悟“?

”、“!

”所蕴涵的情感师:

那么现在我们再看看这个疑问号和感叹号,我觉得它们不仅仅是一个标点符号,不仅仅就是指问题和真理,也不仅仅就是指科学家们的质疑本领和科学精神,它们散发着温度,洋溢着情感。

你们想一想,当谢皮罗、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等科学家们发现了问题,经过不断探索找到了真理之后,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惊喜、兴奋、激动、骄傲、自豪)师:

是啊,这个?

和!

凝结了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

如果你是谢皮罗教授,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研究之后,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指课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如果你是波义耳,在不断发问并进行许多的实验之后,发明了石蕊试纸,你也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也一定会自豪地说:

如果你是奥地利医生,在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进行了一

次又一次的观察之后,发现睡觉时人的眼珠转动与做梦有

关,你一定会说:

学习了这么多科学家的事例之后,我们也一定会坚定地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指第一位读课题的同学再次读课题。

(读得多响亮啊!

看来你相信了这一真理啦!

三、体会写法,仿写练习。

1、课文学完了,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证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

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例加以证明。

这样的文章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2、“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格言也是一条真理,现在就请你们仿照本文的写法运用具体事例来写一篇短文。

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和提纲,课后再去完成。

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真理,理解了“?

→!

”这一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初步了解了议论文这一文章体裁,相信每个同学收获都很大。

老师希望你们作好充分的准备,学习科学家们那见微知著、善于发问的本领,学习他们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将来也能把一个个“?

”,也能自豪地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一事例:

谢皮罗教授发现……

第二事例:

化学家波义耳发现……

第三事例: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眼珠转动现象推断出……

(三个典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都发现了真理。

21*我最好的老师

完成《我最好的老师》教学

1、正确读记“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1、教学重点:

理解为什么作者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2、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侧面——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一、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手捏仿真苹果):

“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手举苹果问:

“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生答:

“我闻到了,是香味!

”  

教师再次走下讲台,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边走边叮嘱:

“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手苹果举问:

“这次又有哪些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教师第三次走下讲台:

“闻到苹果香味的请举手。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有些同学已相信苹果是香味的。

老师脸上的笑容不见,举起苹果缓缓地说:

“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老师刚刚想通过这个小小测验考考你们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另一位用心良苦的老师。

(板书:

我最好的老师)齐读课题。

读了今天的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生:

“我”最好的老师是谁?

(师板书:

怀特森先生)他是位怎样的老师?

生2:

“我”为什么觉得这位老师最好?

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只要大家认真阅读,很快就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我最好的老师》,我们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很好,很有探究的价值,我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通过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课件1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3)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谁来说说我最好的老师是——板书:

怀特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