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9823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摘编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瓷器历史悠久,但“磁器”这一名称出现得较晚,现在发现的最早使用瓷器(即“磁器”)称谓的史料是明人谢肇制的《五杂俎》。

B.宋朝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出现惊人的进步,宋瓷发展也进入繁荣昌盛时期,呈现特质鲜明的文化特征。

C.丰富多彩的宋瓷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地域的瓷业在特色性方面还有着关联与互动的关系。

D.宋代陶瓷业中各个窑系甚至窑口、窑场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内容丰富多彩,各具风情,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在陶瓷工艺的许多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犹如两宋书画词章一般,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审美力。

B.和日用、茶饮、宗教、观赏等功能相对应,宋瓷出现了各种技法、具体造型及装饰图案,体现了强大的造型塑造能力。

C.中国的瓷器,从东晋南朝到唐代都是中国外销大宗产品,直到宋代,瓷器才成为中国外销产品最多的商品。

D.宋代,外销瓷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大开发,也深化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瓷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甚至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文化现象。

B.宋代瓷业窑口众多,名窑辈出,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各个窑系或窑口的工艺内容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民众的创造力。

C.宋代,中国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瓷器全面进入社会各领域,和书法、绘画等一样,宋瓷使中华文明在两宋时期进入一个高峰期。

D.宋时陶瓷技术的海外流播,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达到历史高峰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1982年我读大四。

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

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

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

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

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

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

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

母亲高兴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净下来。

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

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忙,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

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

这中间,徐美红上了一趟厕所。

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

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

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

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

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

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

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

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

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

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

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去了。

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

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

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

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

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大肥猪,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

特别是徐美红。

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

然后,妹妹也出去了。

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

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

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

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

我有些尴尬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去了。

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

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

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

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

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

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

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

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

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

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

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

父亲虽然没有哭,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出息,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B.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引起的强烈震动、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C.年三十下午,母亲、妹妹、父亲包饺子,不让我和徐美红帮忙,丢猪后给徐美红打圆场,说明他们把来自大城市的徐美红看得格外尊贵。

D.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

这令她失望至极,一气之下,她离开了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5.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应?

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冯其庸的文化和学术人生

姚晓丹

“昔日之我即今日之我也,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学界野马微尘,皆一也。

”冯其庸曾经这样自况。

这个豁达从容、不知“老之将至”的人,从不向命运低头,一生颠簸辗转,而这一次终于没能抵过时间的催促,飘然而去白云之外,留下说不尽的书生意气。

很难用学界的单一范畴去定义这位老书生。

文学家,红学家,书法家,画家,戏曲学家,考古学家?

冯老自称“其庸”,然而他的学术涉猎,已然大大超出常人的范围,实在“不庸”。

他致力于文化和学术的一生,留给世人的也是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书破万卷路行万里

叶君远是1979年冯其庸带的第一批3位研究生之一,师徒交往38年。

他还曾写过《冯其庸传》,为先生整理年谱。

“冯先生一生是为了学术而生的,他非常勤奋,在读书、教学的时候,他所在宿舍的灯总是全校最晚熄灭的。

先生写文章有个习惯,总是在文末写上完稿时间,于是,我们在翻阅他的文集的时候,可以看到他每每深夜才搁笔。

他一生的巨大成就和他过人的勤奋是分不开的。

在学术研究上,冯其庸讲究实地考察和书本相互印证。

“书破万卷,路行万里。

”冯先生在读《史记》的时候,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存疑,于是他几次去安徽定远、乌江实地考察,写出了《项羽不死于乌江考》。

读《三藏法师传》的时候,先生对玄奘归国的路径存疑,于是他76岁再登高原,成功找到玄奘取经东归的入境处。

他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告诫学生的。

”叶君远说。

至情至性方正不阿

在对待学术方面,冯其庸至情至性,方正不阿。

叶君远回忆:

“他编辑《历代文选》的时候,有一些助手做注释工作。

一位年轻的助手由于感情生活起了波澜,注释有些草率。

冯先生审校之后马上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帮助他改正问题。

对于领导干部,他也没有网开一面。

曾经有一位领导想要报评副教授,冯先生作为系主任,他的签字至关重要,然而,冯先生就是不签。

后来人事部门领导亲自和他谈话,劝他宽限,他无奈之下签了字,却马上补签一句‘我不同意’。

对于学界后辈,他关怀备至,尤其是来自贫寒家庭的学子。

著名作家二月河,以前曾是红学爱好者,他早年寄给冯其庸一篇自己的红学论文。

冯先生回信说:

“你文笔好,试着写写历史小说。

”二月河受到鼓励,写出了《康熙大帝》,并第一时间寄给冯其庸先生。

”冯其庸先生连夜看了这部小说,读完后连声赞赏,并帮助二月河联系出版社出版小说。

”叶君远说,“知名工笔画家谭凤嬛、雕塑家纪峰等,都出自冯先生门下,受冯先生教益。

国学知音后辈知音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学院。

冯其庸受聘成为首任院长,首先为国学院设计了最基本的规范。

“国学院的课程体系来自冯先生的建议,在此之前,学校多次邀请专家研讨,一直莫衷一是。

原因很简单,专家自己就没有受过国学教育,完全没有经验。

现在看冯先生的课程设置,其实是他当年在无锡国专经历的活用,‘国学概论’‘文字学’‘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版本目录学’‘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很多都出现在国学院的课程之中。

冯先生当初倡导三个办学特色,至今都在国学院施行,一是导师制,加强师生的联系:

二是游学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扎实学风;

三是办国学论坛,领略大师风采,博采众家之长。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说。

他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国学院成立后,他和季羡林先生一同建言,倡议建立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中国西部文化历史语言民俗艺术方面的研究,以应国家不时之需”。

冯其庸曾赠给友人一首诗,讲他和《红楼梦》的缘分:

“红楼奥义隐千寻,妙笔搜求意更深。

地下欲请曹梦阮,平生可许是知音。

”但是他的学生认为,红楼知音显然不能概括他的学术成就。

“他还是国学的知音人、后辈的知音人、学术的知音人。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1月23日05版),有删改】

【相关链接】

“冯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书画以涵养学术,兼文史而心性双修。

其书法逸笔草草、气韵幽远;

其画卷师法古人、洗尽铅华;

其学术结集《瓜饭楼丛稿》三十五卷册,以红学、西域学独领风骚,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钦叹;

其平生书破万卷,路行万里,追随玄奘,十上天山。

近年来冯其庸先生倡导国学,弘扬传统,身体力行,垂范后人。

——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词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其庸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书籍时对玄奘归国路径心存怀疑,于是重走故地,终于找到玄奘取经东归的入境处,成功推翻了书本的说法。

B.冯其庸审校助手的注释稿件后,发现助手注释草率就立刻把助手批评教育一番。

这从侧面反映了冯其庸对年轻人、对感情生活的态度。

C.冯其庸曾用一首诗来讲述他和《红楼梦》的缘分,但他的学生认为,他不是红学知音,而是国学知音、后辈知音、学术知音。

D.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设立之初,由于许多专家没有受过国学教育,完全没有经验,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就根据冯其庸先生的意见来完成。

8.文章开头引用冯其庸先生的话:

“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学界野马微尘,皆一也”,有何作用?

试分析。

(4分)

9.冯其庸“永不甘于平庸的精神和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举例简述。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

建炎初,登进士第。

调临安府司理参军。

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

为饶州教授,摄郡。

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

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

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

“释是则何以服他人。

”卒役之。

通判江州。

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

“吾宁得罪,不为不祥。

”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

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

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

又言:

“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

“彼造舟船,备嚣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

”会主亮果南侵。

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

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

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

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

“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

”遂趋建康。

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

谪饶州。

乾道元年,诏自便。

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

叶义问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等王朝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

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

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

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

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

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

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

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

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2)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成鼙惊起雁行行。

【注】晚唐文德元年,朝延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

韦昭度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追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建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

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为第二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领起全篇。

B.“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

C.“金镞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扣“旧战场”。

D.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

E.“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了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出了诗人“愁绝”的原因。

15.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

氓》中“ 

, 

”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男子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表达观点的诗句。

如《荀子·

劝学》中用“ 

”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警告当朝统治者如果像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很有可能会导致“”的后果。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备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点开广东省编办官方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开”专栏,48家省直机关及其下设机构的名称、5000多名公务员姓名等信息昭然若揭。

②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人以为自己很忙。

④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仍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⑤这款使用自身掌握的核心技术的产品能得到消费者青睐,与企业大刀阔斧洗心革面的供给侧改革是密切相关的。

⑥一般说来,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而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会先天不足,无异于揠苗助长。

A.③④⑥B.①②④C.③④⑤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中文之美,不仅美在风骨,更美在形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增之则长,减之则短,真是巧夺天工。

C.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发射入轨以来与神舟飞船开展的首次交会对接。

D.2016年9月,中国杭州迎来第十一次G20峰会,这次峰会的主题被确定为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精神家园,承载着年轻人的精神文化诉求。

①是分享生活点滴,②发表观点,③进行人际交往,④年轻人更希望从微信中得到尊重、信任、认同等愉悦的心理体验,而不是担心、压力⑤批评质疑等负面情绪。

说到底,⑥是父母和子女这样的亲密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尊重彼此的隐私、包容彼此的“第三空间”,都是必要的。

AA

不仅

还是

/

尽管

BB

也是

或者

虽然

CC

不管

以及

作为

DD

不论

抑或

甚至

即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在使用抗生素时, 

① 

,敏感菌与个别耐药变异茵都可以被杀灭,感染得以控制。

但是,如果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体内药物浓度达不到杀死细菌所需要的水平,细茵无法被清除, 

② 

更为严重的是,抗生素使用剂量不足后,很容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使耐药变异菌在人体内聚集,给以后的感染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 

③ 

21.请阅读下图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幅图画揭示了一种什么现象?

(2分)

(2)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请写出两点。

六、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