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97113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7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18个虚词用法描述Word文件下载.docx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是颜色却比蓼蓝更深。

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声音并没有变大,可是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

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

事情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主观的断定它有还是没有,可以吗?

(五)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左传·

襄公三十年》

子产如果死了,谁来接替他?

②闻而审,则为福矣;

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

《吕氏春秋•察传》

听到传闻如果能够加以审察,就会得到好处;

听到传闻如果不加以审察,不如不听。

③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

假如那个诸侯国敢于援救赵国,我们在攻下赵国以后,一定先调兵攻打它。

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思,就听我的指挥好了。

(六)表示因果关系。

可译为“因而”、“所以”。

   ①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韩非子·

五蠹》

有圣人出现了,他架木头构成房屋,用来躲避各种灾祸,因而人民喜欢他,称他为有巢氏。

   ②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

劝学》

玉石蕴藏在山中,因而山上的草木润泽,水里生有珍珠,因而崖岸也不会干枯。

   ③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但我也后悔跟他出来,因而不能尽情享受那种游览的乐趣。

   ④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元人)夜里就用兵包围我居住的客舍,因而我无法回来了。

(七)表示修饰关系,即用在状语与中心词之间。

可不译。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赤壁赋》)

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

③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我小心翼翼地起来。

二.用作代词。

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

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本纪》

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一定要烹杀你的父亲,那么希望你分给我一杯肉羹。

②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成公二年》

我是你所嫁出去的(那个)妇人的父亲啊。

③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

孙子吴起列传》

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口、左手、右手和后背吗?

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你的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

⑤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你的父亲掌管官吏的选拔任用,(让他)把我调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早晚侍候你的母亲了。

三.语气助词。

  已而!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

  译文:

算了吧,算了吧!

当今从政的人危险呀。

四、复音虚词“而”和“已”结合成“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老先生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与技术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只是如此罢了。

  ③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折扇、一块醒木罢了。

2、何  代词、副词

一、用作疑问代词。

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时间、代地点、代原因、代结果。

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

⑴作主语,可以译为“什么”。

①何谓浩然之气?

《孟子·

公孙丑上》

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②公笑曰:

“子近市,识贵贱乎?

”对曰:

“既利之,敢不识乎?

”公曰:

“何贵?

何贱?

”《左传·

昭公三年》

齐景公笑着说:

“你住所靠近市场,知道物价的贵贱吗?

”回答说:

“既然以此为利,怎么不知道?

”景公问道:

“什么贵?

什么便宜?

⑵作谓语,可以译为“为什么”“什么”。

①元年者何?

君之始也。

《公羊传·

隐公元年》

“元年”(是)什么(意思)?

就是君主即位的第一年。

②雩而雨,何也?

天论》

(天旱)举行求雨的祭祀就下雨了,为什么呢?

③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晏子使楚》

像这样的原因是什么?

是水土不一样啊。

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我曾经探索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有不同于前面两种情况的,为什么呢?

⑶作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①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

“牛何之?

”《孟子·

梁惠王上》

有人牵着牛从殿下走过,惠王看到了,问:

“(你把)牛(牵到)哪里去?

②孟尝君曰:

“客何好?

”曰:

“客无好也。

”《战国策·

齐策》

孟尝君问:

“客人爱好什么?

”冯谖回答说:

“我没有什么爱好。

③主晋祀者,非君而何?

《说苑·

复恩》

主持晋国祭祀的,不是你还能是谁?

④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⑤童子何知?

躬逢盛饯。

《滕王阁序》

(我)年幼知道什么,(竟有幸)亲身参加(这个)盛大的宴会。

⑷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僖公四年》

(我)用这么多军队去攻城,哪(座)城攻不下来?

②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后汉书·

来歙传》

我在深夜,(不知道)被什么人打伤,打中了我的要害。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④予谓童子:

“此何声也?

汝出视之。

”《秋声赋》

我对童子说:

“这是什么声音?

你出去看看。

2、用作副词。

⑴用在句首,多用来表示反问或感叹,句末常用“也”配合,可译为“怎么”“为什么”。

①何子求绝之速也?

管晏列传》

怎么你要求绝交得这么快呢?

②何辞之鄙背而悖于所闻乎?

《盐铁论·

毁学》

怎么言辞鄙俗跟平常听到的截然相反啊?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项脊轩志》

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像个女孩子呀?

④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

《论衡·

书虚》

为什么你地位尊高,目光短浅,仪表壮美,说话粗野!

⑤何子之不达也!

你怎么这样想不开呢!

⑵用在动词前,常表示反问,也可表示感叹。

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夫子何哂由也?

《论语·

先进》

先生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②彼,丈夫也,我,丈夫也。

吾何畏彼哉?

滕文公上》

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

我为什么怕他呢?

③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战国策·

秦策》

嫂嫂,(你)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现在却这么谦卑呢?

④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妾说: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⑤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逼迫我这样急切!

⑶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有顷,曰:

“巫妪何久也?

弟子趣之!

”《西门豹治邺》

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

“巫婆怎么去了这么久呀?

(让她的)弟子去催催她。

②甘罗曰:

“君侯何不快之甚也?

”《史记·

甘茂列传》

甘罗说:

“君侯(你)怎么很不快乐呀?

三、“何”与其它虚词的组合

⑴“何如”“何若”,可译为“怎么样”或“什么样”。

①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论语·

学而》

子贡说:

“贫穷而不动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②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公冶长》

(他每次免职时)一定把自己旧时的政令公务告诉新任的宰相,(这个人)怎么样?

③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张释之列传》

陛下你认为绛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

④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

樊哙问道:

“今天的事情怎么样?

⑤顺天之义何若?

《墨子·

天志下》

顺从天义应该怎么样做呢?

⑥公曰:

“然则何若?

”《晏子春秋·

问上》

景公问道:

“这样那么应该怎么样做?

⑵“如何”“若何”“奈何”“云何”,可译为“怎么样”“怎么”。

①夜如何其?

夜未央。

《诗经·

小雅·

庭燎》

夜啊怎么样?

夜茫茫,(天未亮)。

②男儿死耳,奈何效新亭对泣耶?

《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

男子汉(为革命)献身罢了,怎么学着那些亡国之臣相对流泪呢?

③此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

襄公二十六年》

这不符合国家的利益,怎么能听从他?

④景公问晏子曰:

“贤君之治国若何?

”《晏子春秋》

景公问晏子说:

“贤明的国君治理国家怎么样(做)?

⑤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唐风·

扬之水》

已经见到那个人,怎么还是不高兴?

⑥召军正问曰:

“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当斩。

司马穰苴列传》

召来军正(管军法的官)问道:

“军法上规定对约定时间却迟到的人怎么办?

“应当斩头。

【附】“何如”“何若”还用于比较,译为“比…怎么样”

①我视君何若?

《汉书·

龚胜传》

我比你怎么样?

②与秦地何如勿与?

给予秦国土地跟不给秦国土地比,怎么样?

③长安何如日远?

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远?

⑶“如…何”“若…何”“奈…何”,用来询问办法,可译为“拿…怎么样(办)”。

①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子罕》

孔子想要迁到九夷地方居住。

有人说:

“(那里)很落后,怎么(可以居住)?

②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

(我们)竭力侍奉大国,却不能免于灭亡,怎么办才好呢?

③晋侯谓庆郑曰:

“寇深矣,若之何?

僖公十五年》

晋惠公对庆郑说:

“敌人深入(我国)了,拿他们怎么办?

④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啊虞姬,我拿你怎么办呢?

⑤奈骄兵悍将何?

拿那些骄横的士兵、凶悍的将领怎么办?

⑷“何者”“何则”,用于设问。

可以译为“为什么?

这是因为……”。

①冠虽敝,必加于首;

履虽新,必关于足。

何者?

上下之分也。

儒林列传》

帽子虽然破旧,一定戴在头上;

鞋子虽然很新,一定穿在脚上。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有上下的分别。

②语曰: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

知与不知也。

《狱中上梁王书》

俗话说:

“有的人在一起相处到老仍然像新交一样,有的人在路上相遇就跟老朋友一般。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相知与不相知的缘故。

⑸“何渠”“何遽”,可译为“怎么”。

①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

陆贾列传》

如果让我居住在中原地区,怎么就不如汉朝?

②此何遽不能为福乎?

《淮南子·

人间训》

这怎么就不能是福呢?

③子墨子曰:

“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

”《墨子》

墨子说:

“虽然你没有得到福,我的话怎么就不好呢?

⑹“何其”,在疑问句中,可译为“为什么?

”,在感叹句中,可译为“多么”。

①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僖公二十四年》

虽然你奉君主的命令而来,为什么这么快?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

到了割断头发,对天发誓,痛哭流涕,(他是)多么悲哀啊!

⑺“何以、何为、何自、何由、何从”,这几个词,都是介词与“何”结合成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介词“以、为、自、由、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为什么”“从什么”等。

①何以战?

《曹刿论战》

凭什么打这一仗?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有能力却)不愿意去做的人跟(没有能力)不能做的人的情况凭什么来区别?

③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

淮阴侯列传》

现在战胜他(韩信),齐国的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给我,为什么不打?

④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

兼爱》

应当考察混乱从什么地方起源?

起源在于人与人不相爱。

⑤何由知吾可也?

从什么(地方)知道我可以(实行王道)呢?

⑥若不申辩,何从得直?

如果不申辩,怎么能得到清白。

⑻“何可、何得、何足、何须、何必、何至、何尝”,这几个词中的“何”是副词,作“怎么、为什么”或“哪儿”讲。

它们通常用于反诘语气,说“何可”等于说“不可”,“何必”等于说“不必”,“何须”等于说“无须”,“何尝”等于说“未尝”。

①何可废也?

怎么可以废除呢?

(不可废除)

②吾为谏官,何得默尔?

我担任谏官,怎么能够沉默不讲话呢?

(不能沉默)

③如斯之辈,何足道哉?

像这样一班人,哪里值得说呢?

(不足道)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怎么能怨怪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呢?

要知道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外的,那里连杨柳也没有啊。

⑤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为什么一定要读书以后才算是学习呢?

⑥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司马相如列传》

跟兄弟们借些钱,还能够维持生活,哪里会让自己如此受苦?

⑦彼亦何尝退金陵、输岁币乎?

《美芹十论·

自治》

他又何曾退还金陵,每年交纳财赋呢?

  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我们同样都是到处飘泊的人,萍水相逢,为什么一定要曾经相互认识!

3、乎助词 介词

1、助词,用在句末,可以表示多种语气;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语气。

⑴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子见夫子乎?

微子》

你见到(我的)老师吗?

②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卫灵公》

子贡问道:

“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奉行的吗?

③王曰: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魏王说:

“老先生,你不远千里来到我国,也将带来对我国有利的东西吗?

④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魏策》

大王曾听到看到普通百姓发怒的(情形)吗?

⑤壮士,能复饮乎?

壮士,能再喝一杯吗?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了并且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

②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

现在你即位了,通道就没有了蒲人和狄人了吗?

③仁人固如是乎?

万章上》

仁义的人难道像这样吗?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高贵的种吗?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赤壁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吗?

⑶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的语气,可译为“吧”。

  ①王送知罃,曰:

“子其怨我乎?

成公三年》

楚王送知罃回国时,(对知罃)说:

“你恐怕怨恨我吧?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赵策》

(你)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③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梁惠王》

大王你非常喜好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④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

范雎蔡泽列传》

我听说圣人不可貌相,大概(就是说的)先生吧?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吧?

⑷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吧、啊”。

①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希望你顾念先王的宗庙,就回到国都来统率广大的百姓吧。

②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长剑,我们还是回去吧,(在这里)出门没有车子坐。

③故言有招祸,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所以说话有时会招来灾祸,做事有时会招致耻辱,君子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要慎重啊!

⑸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赞叹或感叹语气;

用在人名后面,表示呼告。

可以译为“啊、呀”。

用在句末,也可表示感叹语气。

①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里仁》

曾参啊,我的学说是用一个思想贯穿起来的。

②子曰:

“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泰伯》

孔子说:

“多么崇高伟大啊,舜、禹得到了天下,却不去谋取私利。

③子曰:

“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从太师挚演奏开始,到结尾演奏《关雎》,多么美盛啊,那充满在耳朵中的乐曲。

④惜乎,子不遇时!

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李将军列传》

可惜啊!

你生不逢时。

如果让你生在高帝时代,封个万户侯那里值得说呢!

⑤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可叹啊,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超过这毒蛇的啊!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停顿或舒缓语气,可译为“呢、嘛”等,或不译。

①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万章下》

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呢是因为贫穷。

②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显学》

凭容貌取人嘛,在子羽身上犯了错误,凭言语取人嘛,在宰予身上犯了错误。

⑺“乎”与其它语气助词连用。

文言文中,“乎”常与其它语气助词连用,如“乎而、乎尔、乎哉”等。

语气重点在后一个词上,“乎”可译“啊、吧”或不译。

①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

齐风·

著》

在大门和屏风中间等着我,用白色丝线挂着耳坠,上面还加着琼花。

②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尽心下》

从孔子以来直到如今,一百多年,距离圣人的年代并不算远,距离圣人的家乡是这样的近,可是(孔子的学说)没有(继承人)了,就是没有了。

③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像我这个人,可以使人民生活安定吗?

2、介词,与“于”的用法相似。

可根据文意译为“在、向、到、比”等。

①楚人生乎楚,长乎楚,而楚语,不知其所受也。

《吕氏春秋·

用众》

楚国人生在楚国,长在楚国,就说楚国的话,不知是跟谁学来的。

②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出生在我后面,他懂得道理比我早,我就跟着他学习,拜他为师。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在(而拘束)。

④或问乎曾西曰:

有人向曾西问道:

4、乃  代词、副词

一、第二人称代词。

作主语,译为“你(们)”;

作定语,译为“你(们)的”。

①今欲发之,乃能从我乎?

翟义传》

现在打算发兵起事,你能跟随我吗?

②余嘉乃勋。

《左传》

我嘉奖你的功勋。

③竖儒几败乃公事。

高帝纪》

(这个)没见识的书生差一点坏了你老子的大事。

④吾翁即汝翁,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传》

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一定要烹杀你的父亲,希望分给我一杯肉羹。

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国家的军队向北收复中原的时候,你在家祭祀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二、用作副词。

⑴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然后”“才”等;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项伯就在夜里骑马飞奔到沛公军中。

②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

田单列传》

田单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到燕国去施行反间计。

③重耳谓其妻曰:

“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

晋世家》

重耳对他的妻子说:

“你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于是你嫁人。

④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虞卿列传》

我今天才请求(把我)放在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