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9632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联网自动驾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三阶段是完全自动驾驶服务。

自动驾驶融合了车联网和人工智能两大热门技术,车联网作为汽车的“五官”,了解车辆外部信息和内部运行状况,人工智能作为汽车“大脑”,做出相关决策。

自动驾驶发展迅速,国内企业有能力分一杯羹。

根据SAE对自动驾驶的划分,L4L5级别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目前处于第一梯队的是谷歌和通用两家,我国的XX处于第二梯队。

底层硬件有处理器、传感器和定位模组等,国内企业在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导航芯片领域颇有建树,在自动驾驶时代有望分得一杯羹。

一、车联网简介及网络层分析

(一)车联网简介:

体系分层明确

中国信通院对车联网的定义是:

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V2V)、车与路(V2I)、车与人(V2P)、车与服务平台(V2N)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

车联网是借助人、车、路、云平台之间的全方位连接和高效信息交互,从目前的简单信息服务往交通安全和高效率发展,最终支持自动驾驶协同演进。

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延伸,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

与物联网体系架构一样,车联网体系架构同样包含感知层、通讯层与应用层,业内分别称为“端”、“管”、“云”。

车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功能是利用RFID电子标签和阅读器、检测温度、速度、路况等各种传感器、视频摄像头等进行数据采集,从而获得大量关于交通信息、天气状况、车辆信息的数据;

网络层需要通过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来实现和互联网的连接,完成大量数据的传输、分析和处理,实现远距离通信和远程控制的目的;

应用层指数据反馈,并根据网络层的渠道开发各类软件应用,如地图导航服务。

三个层次协同作用,共同组成车联网,缺一不可。

前期重点在于通讯层与感知层的结合,扩大汽车联网渗透率,后期以此为基础发展多元化应用层。

车联网关键技术分布在“端-管-云”三个层面:

“端”层面,车辆和路侧设施的智能化、网联化进程加快,关键技术包括汽车电子、车载操作系统技术等;

“管”层面关键技术包括4G/5G车载蜂窝通信技术、C-V2X和802.11p直连无线通信技术等,直连V2X无线通信技术是目前各方竞争的焦点;

“云”层面,实现连接管理、能力开放、数据管理多业务支持的车联网平台技术是核心。

三个层面的技术在各自领域发展,预计到2020年,管+端会技术融合,形成智能网联汽车。

车联网最基础的前提是汽车,全球汽车行业近年来年销量较为稳定约1亿辆左右。

新车预装车联网功能相对容易,也便于车联网的推广和普及。

预计前装智能联网汽车会由2017年的1430万辆成长到2022年的7838万辆,渗透率由2017年的15%,增长到2022年的69%。

参考国内外多家调研机构的预测,我们预计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525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1629亿美元,CAGR为25.4%;

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14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530亿美元,CAGR为36.0%,高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市场规模在全球占比也将从2017年的21.7%增长到2022年的32.5%。

车联网的通讯“管道”是网络,而目前汽车联网主要采用手机辅助,通过连接蜂窝数据通信,但这不是未来车联网的主流发展方向。

车联网是需要汽车内置通信模组,自身能够进行通信。

在汽车通信领域,传统通信技术有蜂窝数据(2G3G4G)、GPS等,另外还有车联网独有的通信技术,如DSRC和C-V2X等,通信技术标准的统一是车联网实现的前提。

(二)C-V2X与DSRC之争:

看好C-V2X

车联网通讯层分为三种技术:

蜂窝数据类(CellularSystem)、短距离无线技术类(Short-RangeWirelessTech)和广播信号类(BroadcastSignals)。

蜂窝数据类以4G为主,广播信号类以FM和GPS为主,目前重点发展短距离无线技术类,有两个主要技术DSRC和C-V2X。

DSRC和C-V2X技术被统称为V2X技术,全称vehicle-to-everything,这项技术希望车辆能与一切可能影响它的实体实现信息交互,其通过类似WIFI的技术接收和发送位置、车速、道路情况、交通信号和驾驶员行为(如紧急制动)来实时提示周边驾驶员,目的是减少事故发生,减缓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以及提供其他信息服务。

V2X主要包含车车通信vehicle-to-vehicle(V2V),车路通信vehicle-to-infrastructure(V2I),车云通信vehicle-to-network(V2N)和车人通信vehicle-to-pedestrian(V2P)四种,通过汽车内置通信模组与其他车辆、基础设施、云平台和行人设备进行通讯。

1、DSRC技术:

发展早,技术成熟,但功能不完善

DSRC全称是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专用短距离通信技术。

DSRC专用短距离通信协议标准是在IEEE802.11a(Wi-Fi)基础上发展的,并形成了底层协议ASTMe等中间过渡协议,最终形成协议组IEEE802.11p,目前主要应用于不停车收费(ETC)和道路口的车辆信息采集。

DSRC脱胎于Wi-Fi,在延迟、移动性能和通信距离等诸多领域有较大改进,使其更适用于汽车交通领域。

DSRC技术起源于1999年,当时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决定将5.9GHz(5.850~5.925GHz)频段分配给汽车通讯使用。

2003年12月,美国运输部在马德里召开的第十届ITS世界大会上宣布在5.9GHz分配75MHz频谱进行DSRC研究,同时提出VII项目,项目目标是使V2V和V2I技术在小范围内应用测试,测试频段为5.850~5.925GHz。

2016年底,美国政府于发布了车联网建议规则公告——立法提案通知(NPRM),计划强制推行基于DSRC的车联网,要求所有轻型车在2023年前具有DSRCV2V技术,为此,车厂要在2019年前展开技术部署。

由于技术特性,DSRC只能应用于V2V和V2I两个方向,不能通过蜂窝数据连上V2N,在V2P方向未有技术定义。

V2V是车辆和车辆进行通信,属于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典型应用是汽车主动避让、前方障碍物检测和避让等。

V2I是车辆和路边的基础设施进行通信,属于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的通信过程,主要应用是智能收费系统、车载网络的多媒体下载和智能停车系统等。

美国用于DSRC技术的频率资源共有75MHz,划分成7个信道。

频率最低的5MHz作安全空白,第一个信道分别用于碰撞避免、车间通信等,中间的信道用于控制信道,发送广播消息或者控制信令;

最后一个信道用于长距离、大功率的通信;

剩下的4个信道都是服务信道。

使用10MHz较小的带宽,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在车载环境下对多径传播的抗衰弱能力,减少了多普勒的散射效应,另一方面增加的警戒间隔也减少了多路径传输所造成的码间干扰。

DSRC通信系统由3部分组成,包括车载单元(OBU)、路侧单元(RSU)以及专用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

OBU是放在移动的汽车上,相当于通信系统中的移动终端。

不同点是通信方式和频率的差异,另外OBU是基于嵌入式处理单元,处理能力比较强。

RSU又称路旁单元、车道单元、车道设备,主要是指车道通信设备。

RSU参数主要有频率、发射功率、通信接口等。

一套完整的DSRC通信系统不仅需要汽车安装通信终端,更需要路面安装终端,方便汽车了解路况信息,这就大大增加了系统成本。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DSRC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是经过大量实践检验可靠的技术。

完善的技术标准使得DSRC产业链发展较快,2014年2月,DSRC就被美国交通部确认为车联网标准,2015年,整车厂商通用集团就承诺将前装DSRC并投放市场,汽车电子则有NXP/ST/瑞萨等芯片巨头在布局。

NXP/Autotalks等企业已推出基于DSRC通讯技术的芯片,U-blox推出了相应的模组,通用等厂商汽车已前装了DSRC功能。

DSRC产业链已形成商业量产状态,V2V功能已实现。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V2I功能难以实现,路基改造成本过高;

并且不具备V2N和V2P功能,不是完整版的车联网。

因此,我们更看好3GPP主推的C-V2X车联网技术标准。

2、C-V2X:

3GPP主导

C-V2X(CellularBasedV2X)是基于移动蜂窝网的车联网通信技术。

以LTE蜂窝网络作为基础的C-V2X称为LTE-V2X,未来基于5GNewRadio(新空口)蜂窝网络的C-V2X称为5G-V2X。

2015年2月和6月,3GPP的SA1和RAN1工作组分别设立了专题“LTE对V2X服务支持的研究”和“基于LTE网络技术的V2X可行性服务研究”,标志着LTEV2X技术标准化研究的正式启动。

2017年3月,3GPP完成Release14LTE-V2X核心标准制定,其中包括应用层、网络层、接入层所有的标准体系都已经完备,预计2019年前后冻结。

LTE-V2X主要推广组织为5GAA联盟(5GAutomotiveAssociation),该组织创立于2016年9月,创始成员有八家企业(奥迪、宝马、戴姆勒、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和高通),目前已经发展到了80余家成员,涵盖芯片、模组、整车、设备商、运营商和研究机构等诸多行业。

成员覆盖面广、实力强大非常有利于LTE-V2X在各国推广。

LTE-V2X是指基于LTE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形成的V2X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蜂窝通信(Uu接口)和直接通信(PC5接口)两种工作模式。

其中,蜂窝通信模式借助已有的LTE蜂窝网络,支持高带宽、广覆盖、长距离的通信连接,满足道路事故/施工提醒、信号灯提醒、车速引导、动态地图等信息服务、交通效率类车联网应用需求;

直接通信模式既可以在网络覆盖内工作又可以在网络覆盖外工作,使用5.9GHz附近的ITS专用频谱进行终端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实现车辆与周边车辆、路侧基础设施、行人等节点的低时延、高可靠的通信,重点满足前向碰撞预警、十字路口防碰撞预警、紧急车辆预警等行车安全类车联网应用需求。

PC5接口是3GPPR14新引进的一种D2D(DevicetoDevice)接口,主要用于解决高速(最高250公里/小时)及高节点密度(成千上万个节点)环境下的蜂窝车联网通信问题,工作频率为5.9GHz。

带宽为10MHz。

V2N使用Uu空中接口(U表示用户网络接口:

UsertoNetworkinterface;

u表示通用:

universal),Uu空中接口实现UE和EUTRAN的通信,可支持1.4MHz至20MHz的可变带宽,基本功能为用户可上网、语音、视频等,控制面板可以实现对UE的接入、切换、广播、寻呼等有效控制。

总之,Uu接口借助现有LTE技术解决了V2N应用问题,PC5接口可靠低时延等特性解决了V2V、V2I和V2P应用问题。

Uu接口蜂窝网络通信由于使用蜂窝数据通信,延迟较大,主要应用于远程信息处理、娱乐信息节目和安全信息提醒等场景,如停车位寻找、排队提示、云端传感器共享和路况提示。

当支持LTE-V2X的终端设备,如车载终端(V2V)、智能手机(V2P)、路侧单元(V2I)处于蜂窝网络覆盖内时,可在蜂窝网络的控制下使用Uu接口。

例如,某车在一个地点发现路况湿滑,可以将该信息自动上传云端,云端会以该地点设置电子围栏,进入电子围栏的汽车均会自动收到云端提醒,前面路况湿滑。

PC5接口直接通信具备延迟低、稳定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安全方面的应用场景,比如追尾警告、超车碰撞警告、十字路口盲点提醒和路人警示等。

在无蜂窝网络覆盖时,可使用PC5接口进行V2X通信,LTE-V2X将Uu接口和PC5接口相结合,形成有效冗余来保障通信的可靠性。

在产业布局方面,高通推出了世界上首个蜂窝车联网(C-V2X)商业解决方案——9150C-V2X芯片组,9150C-V2X芯片组是高通车联网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该芯片预计2018年下半年推出商用样片。

高通车联网解决方案推荐9150搭配运行智能交通系统(ITS)V2X堆栈的应用处理器以及硬件安全模块(HSM),协同操作。

高通作为芯片设计界的龙头企业,其设计的车联网底层芯片性能和稳定性值得信赖,在市场推广方面用户接受度也更高。

另外高通440亿美元计划收购汽车电子芯片龙头企业NXP,极大地扩大高通的汽车领域用户群,C-V2X和DSRC芯片端争夺已见分晓。

模组厂Sierra、Telit和移远通信C-V2X模块将采用高通9150C-V2X芯片组,应用于下一代车辆及路边基础设施,另外已有多家车企在合作开发,包括福特、奥迪和上汽等。

参考物联网产业进程,预计2019年初LTE-V2X相关模组会上市,2019年末相应车企会布局,最快2020年相关前装车载LTE-V2X产品会上市,2025年左右会大规模出货。

车联网感知端的投资热潮就是2018-2020年,看好相关终端标的。

3、DSRC与LTE-V2X对比,未来发展看好LTE-V2X

DSRC具有客观的先发优势,技术趋于成熟。

而LTE-V2X作为一种基于LTE演进的车联网技术,则具备诸多后发优势。

(1)技术层面

3GPP在设计LTE-V2X过程中充分借鉴了DSRC的经验和不足,在延迟时间、覆盖范围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LTE-V2X采用Uu接口和PC5接口相结合的方式,将V2N、V2I、V2V以及V2P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应用空间更广阔。

而DSRC是一个纯粹的分布式系统,无法实现整体最优。

(2)终端层面

一方面,LTE-V2X的蜂窝通信模块和V2X通信模块可共用同一块芯片,有效降低芯片复杂度,从而降低芯片成本;

另一方面,LTE-V2X具备蜂窝通信功能可以大幅增加远程应用功能,提高人与车、云台与车之间的互动。

因此,LTE-V2X的终端性能将优于DSRC。

(3)产业层面

首先,在布建上DSRC由于需要安装新的路侧设备,将增加导入成本与时间,LTE-V则能够整合既有的基地台装置,不需要大量布建新基础建设,可缩短导入时间。

LTE-V2X借助成熟的LTE网络及产业链,通过对现有的LTE网络基站设备进行升级就可以实现部署,不需要再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通信模块,产业更容易快速发展起来。

LTE成熟的生态系统吸引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和汽车企业基于现有的LTE网络和技术支持车联网通信,从而LTE-V2X成为自然的选择。

其次,LTE-V2X是运营商增加新连接(车、自行车、摩托、行人等)的重要卡位。

基于LTE-V2X,运营商可以自然地参与到车联网产业中来,提供车连网相关业务,如具有最核心的竞争力的连接、数据、服务等业务。

综上所述,尽管DSRC具备先发优势,技术和产业相对成熟,但其仅支持V2V、V2I之间的直接通信。

从智能交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以LTE-V2X为代表的C-V2X技术实现了直通和蜂窝模式的融合,未来可以平滑演进到5G,应用前景更加光明。

(三)感知层:

车载电子产业链已成熟

在整个汽车电子产业链中,下游是整车厂商和维修厂,代表企业有奥迪、宝马和福特等;

中游是汽车电子系统供应商(Tier1),供应动力、车身、底盘和信息娱乐等控制系统,代表企业有德国博世、德国大陆和日本电装等;

上游是元器件供应商(Tier2),供应控制芯片、传感器和模块等等,代表企业有NXP(恩智浦)、英飞凌和瑞萨电子等。

汽车电子可以分为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两大类,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一般与机械装置配合使用,直接影响汽车的正常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

这一部分由于安全性考量,整车厂商不会随意开放给第三方厂家。

车载电子装置一般不直接影响汽车运行性能,通过提高智能化、信息化和娱乐化程度来增加汽车附加值,这一部分与车联网密切相关,需要车与人、车、环境进行互动,车载电子装置是车联网重点研究对象。

车载电子装置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

2005年以前,以分立器件为主,因为硬件处理能力较弱,需要不同硬件来处理;

2005-2010年,车机主导,主要是因为处理器相对强大,具备导航、功放单元等功能;

2010年以后,联网时代开启,前期主要使用蜂窝数据模块联网,未来会依靠LTE-V2X、DSRC等网络制式增加上网模式和功能。

汽车电子供应链认证周期长、行业壁垒高,造成产业链格局稳定,市场集中度较高。

比如国际ADAS领导者Mobileye前装认证周期长达七年,而其市场占有率超过80%(基于摄像头的ADAS订单)。

汽车电子产业内部,汽车电子控制装置(top3share>

70%)市场集中度要比车载电子装置(top3share<

45%)更高。

汽车零部件壁垒较高,目前基本被欧美日企业垄断,在《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2017年版本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日本企业入围28家,美国企业入围22家,德国企业入围16家,这三个国家也代表了全球汽车业最高水平。

国内企业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较快,入围的中国企业数量达到历史新高,有5家,分别是延锋、英纳法、中信戴卡、德昌电机和敏实集团,排名分别为第14、66、71、81、93位。

延锋前身为上海先锋与上海延安,1994年由上汽集团和美国福特分别投资50%成立,2013年被华域汽车收购,成为全资子公司,主营产品汽车内外饰、卓翼、电子及被动安全领域,2017年度营业收入为963亿元,营业利润为59亿元,净利润为29亿元。

汽车电子的市场规模与汽车的产销规模密切相关。

未来5年内在全球经济缓步复苏的背景下,汽车的产销规模将会平稳增长。

我们预测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79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7.1%。

与传统汽车相比,具备车联网功能的汽车要求安装更多的传感器、雷达、通信模块等与外界交互的汽车电子,我们预计到2022年车联网相关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32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25.4%。

二、车联网为自动驾驶重要基石

(一)车联网领域应用丰富

第一阶段是车载信息服务(Telematics),以基础性联网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形态,主要实现定位导航、车载娱乐、远程管理和紧急救援等基本功能,通过蜂窝数据(2G/3G/4G)技术实现汽车联网,打通汽车内外信息流,培养客户认同度和积累客户规模。

该阶段预计会持续到2020年,届时联网汽车渗透率有望超过80%。

第二阶段是智能安全服务,以实现安全预警、高宽带业务和部分自动驾驶为目标,通过LTE-V2X、DSRC、5G等通讯技术以及智能化汽车电子系统实现。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提升,汽车会逐步由代步工具向信息平台、娱乐平台转化,应用将更为丰富。

该阶段预计从2020年开始,持续到2025年,届时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有望达到50%。

第三阶段是完全自动驾驶服务,驾驶者和乘客的大脑、双手和注意力都将得到释放,车联网业务形态将进入快速迭代和极大丰富阶段,预计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

车联网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前提,而车联网的应用在自动驾驶时代会得到充分发展,如卫星导航将使用高精度地图和多套卫星系统以提高精确度,自动驾驶解放双手和注意力可以更丰富车载娱乐等。

关注自动驾驶的发展,它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倒逼车联网全球应用的速度。

(二)自动驾驶定义及现状

2014年1月,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international)发布了J3016文件对自动驾驶进行了分类和定义,SAE将自动驾驶分为六个等级(L0~L5),其中L0级别为人类驾驶,L1~L4为部分自动驾驶,L5为完全自动驾驶。

SAE的定义是目前市场是最为认可的标准,对自动驾驶发展有较强指引作用。

L1辅助驾驶功能目前已在大部分新车上搭载,比如自适应巡航功能(ACC),能够通过雷大探测与前车的实时距离自动控制加减速,从而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

L2半自动驾驶功能除了具备L1的功能,还具备车道保持辅助(LKA)功能,或者自动变道功能,即系统不仅可以控制加减速,还可以控制方向盘。

目前较多车企可以做到,典型代表是特斯拉。

L3高度自动驾驶最典型特点是具备环境监测能力,即可以识别路况、交通标示、车辆行人等,并相应制定操作规划。

而驾驶员只需为一些特殊驾驶情况进行决策,比如前方车辆驾驶过慢是否超车等。

L3是自动驾驶分水岭,进入L3的汽车开始在部分情况下系统掌控汽车驾驶。

L4超高度自动驾驶驾驶员可以解放双手、大脑和注意力,系统会自动完成大部分操作,只有少数极端状况如复杂地形或者恶劣天气,才需要驾驶员做出决策。

L5完全自动驾驶即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车上无需方向盘刹车油门等,驾驶员也无需存在,所有人都是乘客,系统掌管一切决策与操作。

迄今为止,大部分量产汽车都停留在L1和L2阶段,奥迪去年推出的2018款A8是目前第一款L3的量产汽车。

福特、丰田、本田、宝马、沃尔沃等多家公司均表示要在2020年左右量产能够达到SAE3级的自动驾驶汽车。

涉足自动驾驶的企业众多,既有原来车联网领域企业,也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

具体来说有全套系统解决方案商、处理器芯片厂商、传感器厂商、连接器厂商、地图厂商、安全方案厂商和开发工具厂商等,整个汽车领域厂家、芯片巨头、互联网巨头均有涉及。

有能力做自动驾驶全套解决方案的厂商有两种,一种是传统车企,另一种是科技企业。

2017年,美国NavigantResearch研究机构对这些厂商进行排名,从包括发展战略、量产计划、执行进度等10个维度,对目前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18家公司进行了评估打分。

前十名以传统车企为主,不少企业以联盟的形式共同开发自动驾驶。

XX-北汽联盟位于第二梯队,是国内最具实力的自动驾驶企业。

特斯拉、优步和苹果位于第三梯队,这几家企业研发实力相对较低。

部分方案商简介如下表,无论从测试里程还是量产时间规模来看,谷歌和通用都走在了前列,通用属于传统车企,有着大量汽车制造经验,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