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9186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三、四部分学老师试试。

(消灭敌人、继续候敌)

8、认识小标题,整理内容。

师:

这四个词语表示了我们对文章四个部分的理解,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小标题”。

下面,看谁能根据这四个小标题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9、通过预习,请问: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夜莺”指的是谁?

(小男孩)

10、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夜莺的歌声出现了几次?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2、昔日热闹的村庄在战火中变得荒凉寂静,这时候什么吸引了德国兵的注意力?

3、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到小男孩学夜莺唱歌?

4、从两处描写夜莺歌声的地方,你读出了什么?

结合上下文自己反复读一读这两处,也可以和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1)为什么这歌声停了一会儿?

“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说明什么?

(2)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

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结合第二部分谈一谈你对小男孩这种行为的解释。

5、

(1)小男孩巧妙地用学夜莺唱歌的方式引诱迷惑敌人,由此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男孩?

(2)请画出课文第一部分里你认为能表现小男孩机智勇敢的语句。

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

(3)“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6、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通过这些语句,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勇敢机智镇定的小男孩,所以读小男孩的语言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

(童声稚气、天真活泼。

与小男孩比起来,德国军官总是想从小男孩嘴巴里探听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

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他的语言?

(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切入主题。

1、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文中的小男孩和敌人。

(板书:

小男孩、敌人)

2、反馈,学生板书词语。

二、以读代讲,理解课文。

1、师生共同学习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思考夜莺的第一次歌声有什么目的?

诱敌深入)

2、过渡:

德国军官是那么好骗的吗?

随随便便就相信一个敌对方的孩子吗?

他是怎么盘问夜莺的?

(课件展示德国军官盘问夜莺的话)

3、面对德国军官的层层盘问,小夜莺是怎么诱敌的?

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德国军官和夜莺的对话,学习体会。

汇报交流,课件展示夜莺的回话,师:

你准备用什么语气来读夜莺的话?

为什么?

(故作天真,装糊涂,迷惑敌人。

4、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

”等句子。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

6、过渡:

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

7、学习夜莺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歌声,思考:

夜莺的歌声有什么目的?

8、学生分组学习。

汇报交流: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4)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5)“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

与哪里相照应?

板书:

麻痹敌人

传送信息

再次诱敌

三、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夜莺说什么?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

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

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

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3、师总结: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正是有了有千千万万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正是他们团结抗敌,1945年德国侵略者无条件投降。

夜莺的歌声,是战斗响起的号声;

夜莺的歌声,是传递情报,打击敌人的枪炮声;

夜莺的歌声,是胜利的歌声;

夜莺的歌声,是一曲爱国抗敌的颂歌!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苏联卫国战争进行了四年,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整整八年,我们也有像小夜莺一样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孩子,你知道吗?

(王二小、雨来、张噶子等)

2、课外阅读他们的故事,体会他们心中的歌。

推荐故事:

卓娅的故事

板书设计:

13、夜莺的歌声

诱敌——小孩智斗德国兵

带路——德国兵进入埋伏圈 

机智勇敢

联络——用夜莺叫声报告敌情 

热爱祖国

歼敌——游击队全歼德国兵

14、《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收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自学阶段】

一、确定目标,自主预习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前苏联儿童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

同样,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少年英雄,雨来就是其中一。

(板书课题:

小英雄雨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自学指导,组内存疑

1、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

2、小组内检测生字词及课文的朗读、质疑、存疑。

3、预习后,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导学阶段】

一、导学质疑

(一)自主预习

1、自由读文,交流预习自得。

2、分节读文,相机正音释词。

3、浏览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1)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2)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二)激发情感,释题引疑。

1、课件演示:

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问:

你们想认识这位小英雄吗?

2、出示课题:

理解课题:

齐读课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从重点内容入手,感悟人物品质。

(1)自读第四部分,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

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

(2)交流:

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敌人:

盘问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雨来:

应付不上当不屈服机智勇敢)

2、由重点句切入,体会人物情感。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3、以小标题着手,理清各段联系。

(一)默读,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

游泳技高第二部分:

上学明理第三部分:

掩护大叔

第四部分:

勇斗日寇第五部分:

跳河潜逃第六部分:

脱险得胜

(二)限时读,讨论段间的联系

4、用对比读方式,领悟景物描写作用。

(1)“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子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2)“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以读感悟:

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

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

]

(3)“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以读品味:

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

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

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反馈阶段】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复述课文,角色扮演。

3、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或者其他小英雄的故事。

板书设计

游泳技高

上学明理热爱祖国

掩护大叔

勇斗日寇宁死不屈

跳河潜逃

脱险得胜勇敢机智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7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和获取的材料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和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雷利与爸爸诀别时的悲痛心情和制止战争的决心。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1、播放课件:

边观看一组有关战争的图片,边学生聆听配乐诗朗诵《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节选)。

2、师导: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3、谈话导入课题。

二、以疑导引,初读课文。

1、 

据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初学建议”

1)自主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

2)圈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新词,讲给同学听。

3)互相说说在书信的正文部分都写了些什么?

4、教师巡视指导。

5、检查读书情况。

6、请学生上台讲解理解到的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卓越 

凯旋 

灵柩 

弥漫 

硝烟 

呼吁 

遗体威胁 

联合国维和部队

相机出示:

关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视频。

三、探究“呼声”,感悟父亲形象。

1、层递性拓展训练:

爸爸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他是个怎样的父亲?

抓住重点词:

精通 

出色

导:

这些句子体现了雷利怎样的感情?

指导学生读读这些句子。

2、情境创设:

1)雷利多么热切地盼望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

爸爸回来了,可以和雷利一起干什么?

2)飞机已经在机场的上空盘旋,近了,更近了……雷利仿佛看到了什么?

他会说些什么?

四、潜心会文,体味丧父之痛。

1、多媒体播放哀乐,相机出示:

语段一:

“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指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雷利失去亲人的悲愤)

语段二:

“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和平!

和平!

(抓住染红、浸满等关键词,揣摩体味,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播放课件:

灵柩回来了,凄楚、哀婉的背景音乐响起……

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前面的文字我们照着读,后面的文字我们背。

(深情的叙述)孩子们,蓝盔回来了,爸爸回来了,可爸爸是躺在灵柩里回来的。

看着大屏幕,把心沉一沉、压一压,“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生齐读)

同学们,从你们深情地朗读里,我相信雷利一定会感动,加利一定深受感动。

2、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3、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此时此刻,你想对(雷利、雷父、雷母、加利先生)(任选)说:

“ 

六、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战争的资料,下节课和同学们继续交流。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体会他从心底里迸发出的让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与爱的美好情感。

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一、自主探究,体会世界并不太平。

1、过渡:

这么优秀的爸爸这样失去了,我们的心当然是很沉重,所以,我们还要读出我们的沉重。

请同学们翻开书,看到第五自然段,怎样读出沉重呢?

爸爸倒下了,可是战争停止了吗?

课文哪些段落在写战争还没停止?

2、学习课文6、7自然段。

课件出示语段:

今天,我们……娇嫩的“和平之花”。

1)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2)结合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战争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第6自然段。

过渡:

“和平之花”是娇嫩的(副板书“娇嫩”),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老师这儿准备了一个短片,相信大家看完以后一定会把这段文字读得更好。

(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

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4)看了这些凄惨的画面和触目惊心的数据,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再次拿起书,把我们看完后的心情读出来。

5)从多个层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6)师导:

二十一世纪已经来到,可是战争的丧钟还没有敲响,今天战争仍然充斥在世界各地,孩子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思考一下,把它写下来。

7)抽生念所写内容。

二、深化情感

在课文结束的时候,老师送给大家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憧憬美好的明天。

(师生共同欣赏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三、拓展与作业。

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

“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

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

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心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悲伤——牺牲

憎恨——战争

呼吁——和平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这首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诗的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一、播放课件,引入新课

  (关于目前仍处于战火中的儿童课件。

 1、画面中讲的是什么事?

(战争给儿童带来了悲惨地生活。

)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歌-《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学诗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查阅工具书。

   3、想一想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意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请几位学生逐节读诗歌,注意正音。

注意:

“茵”的读法。

   2、检查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3、诗歌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有洁白的教室,平稳的课桌,都能在鲜花中读书,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表达了人们对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学习一至四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诗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导朗读第一小节,注意读出节奏。

   3、齐读第二小节,思考这一小节讲什么?

   4、默读三、四小节,学生读后交流:

    课文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指导朗读一至四小节。

五、学习第五小节

  学生自由读第五小节,讨论交流:

作者的心声是什么?

六、总结课文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韵律和节奏。

   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组织学生读课后阅读链接,感受呼唤和平这是世界人们的共同心愿。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战争中的儿童的资料,坚定学生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信念。

   3、组织学生办小报《战争与和平》。

   4、学习读选读课文《黄继光》

  板书设计:

                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有洁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稳的课桌

                   鲜花中读书

                   ……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搜集新闻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

读准字音。

2、小结学习:

读词语,相互正音;

交流词语的意思;

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记忆“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这两个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

语文王国时,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总结:

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第二、三课时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

理解对和平的呼唤。

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搜集有关战争资料

看图写话

一、触景生情

1、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2、启发谈话:

战争给从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看了刚才的录像和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二、真情表达

1、指出要求: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照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2、指导观察和表达

A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

说一说:

图上讲的是什么?

B突出图中重点“孤独的孩子”,引导学生去想象:

这个小孩为什么哭?

他的父母在哪里?

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

C完整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或课外资料帮助表达,力求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

D在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把看到和想到写下来。

三、课外延伸

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计给你的朋友听。

第四课时 

口语交际

读写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过程与方法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