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8560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Word文档格式.docx

实验七 

烈香杜鹃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实验八 

丹皮酚的提取、分离和制剂鉴别 

实验九 

预试验 

附录一 

常用溶剂的物理性质 

附录二 

常用溶剂的回收及精制方法 

附录三 

常用干燥剂性能的说明仪器清单

簿层色谱(TLC)

薄层色谱是色谱法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具有分离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

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离鉴定,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一、实验目的

l、学习并掌握薄层板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2、了解薄层色谱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是把吸附剂(或载体)均匀地铺在一块玻璃板或塑料板上形成薄层,在此薄板上进行色谱分离,按分离机制可分为吸附,分配,离子交换和凝胶过滤色谱等。

薄层色谱多数情况是一种吸附层析,利用吸附剂对化合物吸附能力的不同而达到分离,吸附剂吸附能力的大小与化合物极性大小有关。

化合物极性大,被吸附剂吸附得牢,Rf值小,反之,化合物极性小,Rf值大。

一个化合物在某种吸附剂上Rf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展开剂的极性大小,即展开剂极性大,化合物Rf值大,展开剂极性小,化合物的Rf值小。

薄层板根据在制备过程中是干法制板还是湿法制板分为二种。

干法制板为软板,湿法制板为硬板。

三、实验内容

(一)薄层板的制备

1、干法:

取150—200目的色谱用中性氧化铝适量,散布在玻璃板上,用一根推捧匀速地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使吸附剂均匀地在玻璃板上铺成一薄层(如图示),即可使用,薄层的厚度取决于推棒下层的塑料圈的厚度,一般以0.25mm为宜。

干法铺层方法

干法铺板方法

2、湿法

(1)硅胶G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硅胶G12克,加蒸馏水34毫升,充分搅拌成糊状后,迅速分倒在四块5×

20厘米的玻璃板上,铺匀,水平放置,待室温阴干后110℃活化一小时,备用。

(2)硅胶CMC—Na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0.1克,加l毫升酒精湿润后,溶于17毫升蒸馏水中。

立即用力振摇,搅拌(如不溶可加热)全部溶解后,加人过200目筛的层析用硅胶5克,搅拌成糊状,均匀地铺在两块5×

20厘米的玻璃板上,水平放置,室温阴干后,于110℃活化一小时,备用。

(二)薄层色谱

l、制板:

取150目—200目的层析用氧化铝按上述干法制成薄层板(5×

20厘米)一块。

2、点样:

取管口平整的毛细管三支分别吸东莨菪碱,其若碱及二者混合的氯仿溶液,点在上述制好的薄层板上,点的直径一般为2—3毫米,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5厘米左右,样品点在离薄层一端为2厘米左右的起始线上,离板边约有l厘米的距离。

3、展开:

点样完毕,待溶剂挥干后,用氯仿:

丙酮:

无水乙醇(8:

2:

0.5)上行展开,其方法是将薄层板斜放在盛有展开剂的层析槽内,薄板上端有塑料盖垫起使与液面成15。

左右的夹角,点有样品的一端浸入溶剂中,深达0.5厘米左右、切勿使溶剂浸没原点,盖好层析槽盖,当溶剂前沿达板的另一端1厘米左右时,即可取出薄层板,标出溶剂前沿位置。

4、显色:

取出的薄层板,立即喷洒改良碘化铋钾试剂,使其显色,计算Rf值。

Rf= 

起始线到样品斑点中心距离

起始线到剂剂前沿距离

四、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制薄层板用的玻璃应干燥、清洁。

2、干法制板时,推捧用力要均匀,中间不要停顿,否则薄层厚度不均匀。

3、点样时,样品浓度不要太大,点样量也不要太多,否则斑点拖尾。

若样品浓度太小,可待第一次点样溶剂挥干后再第二次点样。

4、薄层板放于层析槽时,注意切不可将原点浸入溶剂中。

5、层析后的薄层板,取出立即喷洒显色剂,否则溶液挥干后喷显色剂会吹散吸附剂。

但湿法制的硬板就不必如此。

6、湿法制的硬板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可依需要调整:

一般检识水溶性成分或一些极性大的成份,所用的薄层板只在空气中自然干燥,即可使用。

五、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薄层层析及其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1978。

2、 

E.菜德雷,M•菜德雷合著:

陶义训、马立人、夏寿宣合译:

色谱法。

3、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

中草药化学,1980。

4、 

StahlE,td,ThinLayerChromatography2ndedu,1969。

5、 

E. 

Heffmann:

Chromatography3ndedu1975。

实验二 

三棵针为小檗属(Berberis)植物,种类繁多,是黄连、黄柏的重要代用品。

根中含多种生物碱,有季胺类生物碱,如小檗碱(Berberine)1.2—3%,根皮含3—5.5%,少量巴马亭(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g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有叔胺碱,如小檗胺(Berbamine)0.45—3.84%,尖刺碱(Oxyacanthine),异粉防己碱(1sotetrandrine)等。

小檗碱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对菌痢、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小檗胺有升白、降压、利胆及镇咳等作用,对预防和治疗白细胞减少疗效较好。

l、了解小檗碱,小檗胺的结构与性质,掌握提取分离方法。

2、了解小檗碱,小檗胺的鉴识反应及薄层色谱鉴别。

l、小檗碱(Berberine)又名黄连素

黄色针晶,能缓缓溶于水(1:

20)、乙醇(1:

100),易溶于热水及热乙醇,难溶于乙醚、石油醚、苯及氯仿。

2、小檗胺(Berbamine)

白色或无色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中,可溶于乙醚,氯仿、石油醚。

本实验的提取分离原理是:

小檗碱、小檗胺的硫酸盐易溶于水,小檗碱的盐酸盐难溶于水,小檗胺的盐酸盐可溶于水,游离的小檗碱为季胺碱可溶于水,游离的小檗胺是叔胺碱,难溶于水。

因此,将植物原料用稀H2SO4溶液浸泡,然后用石灰乳调至pHl2左右,小檗碱游离而溶于水,小檗胺含酚羟基成钙盐也溶于水,粘液质及过量硫酸生成不溶性钙盐而沉淀析出,再加NaCl,并用盐酸调pH8左右时,小檗碱成难溶性的氯化小檗碱而析出,小檗胺游离析出,最后利用氯化小檗碱在热水中溶解度较大的性质与小碱胺分离。

(一)小檗碱与小檗胺的提取分离

取三棵针粗粉100克,置1000毫升三角瓶内,加700毫升0.2%(V/V)的H2SO4溶液浸泡24小时,纱布过滤,再用400毫升酸水同法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滤液于搪瓷缸内,搅拌下加人石灰乳至pHl2,静置30分钟,抽滤,滤液中加入计算量(8%W/V)的NaCl,静置,待沉淀完全后,滴加浓HCl至PH8~8.5,于80℃热水中保温半小时,静置,抽滤,所得沉淀于60℃以下干燥,称重,置100毫升烧杯中,加入30倍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趁热抽滤,滤液内含小檗碱,沉淀为小檗胺的粗品。

(二)精制:

趁热向上述滤液中滴加浓盐酸,调pH至2,静置氯化小檗碱沉淀析出,抽滤,60℃以上干燥,称重,计算得率(不得低于0.2%)

上步所得沉淀,60℃以下干燥,称重,置50毫升烧杯中,加20倍量乙醇加热溶解,加入2%活性炭,再加热煮沸5分钟,热过滤,滤液蒸除乙醇,剩l/4量,冷却,滴加蒸馏水至不再析出沉淀为止,用5%NaOH调pH8—8.5,80℃水浴加热5分钟左右,放置,抽滤,干燥,再以10倍量乙醚溶解,过滤,回收乙醚,得白色小檗胺。

(三)鉴识

l、小檗碱的鉴识

(1)取氯化小檗碱水溶液数滴,加浓HNO31滴,观察现象,再滴加浓HNO3观察有何变化?

解释现象。

(2)取氯化小檗碱水溶液数滴,加锌粒少许,再加浓H2SO4数滴,观察现象并解释。

(3)取氯化小檗碱水溶液数滴;

加5%NaOH2~3滴,再加丙酮数滴,现察现象并解释。

2、小檗胺的定性

(1)取小檗胺结晶少量,置白瓷板上,加5%HC12滴使溶解再加固体硝酸钠使之饱和,移入毛细管中观察。

(2)取l~2粒KMn04置白瓷板上,加5%HCl数滴使溶解,再加少量小檗

胺结晶,观察颜色变化。

(四)薄层色谱

层析板:

硅胶G板,110℃,活化半小时。

展开剂:

氯仿—甲醇—氨水(15:

4:

0.5)

样品:

氯化小檗碱乙醇液

氯化小檗碱标准品液

小檗胺乙醇液 

小檗胺标准品液

显色:

碘蒸汽或改良磺化铋钾

四、实验说明及注意事项:

1、用硫酸浸泡时,硫酸的浓度以0.2%为宜,此时生成的硫酸小檗碱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若加入过量,小檗碱就形成酸式硫酸盐,水中溶解度就降低(1:

100),影响小檗碱的提取量。

2、冷浸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也不宜过多,否则浸出的杂质量也相对增加,冷浸一般24小时可浸出92%的成分,所以浸出两次即可。

3、在pH~8.5时小檗胺沉淀较完全,但不易凝聚,故80℃保温,使凝聚而沉降。

4、小檗碱精制时调pH至2,是为了使小檗胺等叔胺型生物碱留在溶液中除去,以便得到较纯的小檗碱,操作时若溶液己冷却析出结晶,就应加热成澄明溶液再用盐酸调pH2。

l、沈阳药学院:

植物化学教程1979年

2、贵阳医学院药学系,贵州药讯,1980年5期2页

3、中药声,1979年278页

4、中草药化学,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1980年7月

5、韩秋生等,云南医药,1981.3(56)

6.韩秋生等,药学通报,1981.3(13)

从洋金花中提取分离东莨菪碱和莨菪碱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毛花蔓陀罗(DatuminnoxiaMiller)的花,主要含生物碱,为中麻药方剂中的主药,临床上治疗气管炎有效。

l、通过本实验掌握生物碱的一般提取分离方法。

2、掌握氧化铝柱色谱分离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实验方法,从而了解柱色谱的一般实验操作技术。

3、了解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检识方法。

洋金花中的主要化学成份

l、东食著碱(Scopolamine)又名:

莨菪胺、天仙子碱mp59℃(一水合物)。

2、莨菪碱(Hyoscyamine)又名:

天仙子胺mp108.5℃

3、莨菪酸(Tropicacid)mp118℃

4、去甲莨菪碱(Norhyoscyamine)mp142℃

5、曼陀罗碱(Meteloidine)mp141℃

本实验是利用游离生物碱及其盐均能溶于乙醇的性质,用乙醇回流提取总生物碱,再利用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碱性强弱不同,与碱性氧化铝吸附力强弱不同,用氧化铝柱色谱进行分离。

(一)提取总碱:

取洋金花粗粉50克,置1000毫升园底烧瓶中加95%乙醇300毫升,置水浴上回流提取1小时,倾出提取液,药渣再用95%乙醇200毫升不浴回流提取30分钟,倾出提取液,药渣再用95%乙醇200毫升回流提取30分钟,倾出提取液,三次提取液合并,用玻璃漏斗过滤,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液加1%盐酸l00毫升使溶解,抽滤,滤液用氯仿(40,20,20毫升)萃取脂溶性杂质,酸水液用10%NaOH调至pH9一l0用氯仿萃取(60,50,30,20毫升)四次,氯仿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干燥,回收氯仿得总碱。

(二)莨菪碱与东莨菪碱的分离

这两种生物碱我们用碱性氧化铝干柱色谱进行分离,其操作步骤如下:

1、装柱:

将色谱柱垂直固定在铁支架上,柱底填一块棉花,打开活塞,称取100—120目碱性氧化铝40克,经漏斗慢慢装入柱中,一边装填,一边用橡皮塞轻轻敲击色谱柱,使其装填均匀紧密,最后使吸附剂表面形成一水平面。

2、上样:

将上述所得总生物碱用少量氯仿溶解,用吸管小心将氯仿溶液加在吸附剂表面上,切勿破坏吸附剂平面,为了防止平面被损坏,可剪一直径同色谱柱内径大小一样的滤纸,小心放在吸附剂平面上,或在其上面加1—2厘米厚的石英砂,把氯仿溶液加到滤纸片上或石英砂上。

3、展开(洗脱):

加样完毕,立即小心加入氯仿(也应注意防止破坏吸附剂平面),展开洗脱,当溶剂前沿到达柱底部时,用50毫升锥形瓶收集洗脱液,并控制流速,使每分钟流出液为60一80滴,每瓶收集50毫升,更换锥形瓶,编上序号,并在柱上经常添加氯仿,使溶剂面始终高于吸附剂表面,东莨菪碱先洗脱下来,莨菪碱后洗脱下来。

4、溶剂回收,按序号分别回收溶剂后,再氧化铝薄层检查,以氯仿—丙酮—乙醇(8:

1)展开,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显色。

相同部分合并。

(三)检识反应及薄层检查

1、生物碱沉淀反应

分别取东莨菪碱,莨菪碱少量,置白瓷板中蒸发到干,加2滴稀HCl溶解,

分别加以下生物碱沉淀试剂:

(1)碘—碘化钾试液

(2)改良碘化铋钾试液

(3)苦味酸试液

观察结果:

2、Vitali反应:

分别取东莨菪碱和莨菪碱少量,置于白瓷板中,加发烟硝酸5滴,于水浴上蒸干,放冷后,加10%KOH乙醇溶液2—3滴,观察颜色变化,并加以解释。

3、薄层色谱

吸附剂:

碱性氧化铝150一180目,干法铺板。

氯仿—丙酮—乙醇(8:

1)

东莨菪碱氯仿溶液

莨菪碱氯仿溶液

东莨菪碱标准品

莨菪碱标准品

显色剂:

改良碘化铋钾,喷洒

l、装柱还可采用湿法:

将洗脱剂加到吸附剂中,搅拌成稀糊状,加到层析柱中,使吸附剂依重力自然下沉到柱底部,打开活塞使洗脱剂流出,但要保证溶剂表面始终高于吸附剂表面。

干法装柱操作简便、迅速、不受洗脱剂的限制,但柱效不高。

2、柱色谱和薄层色谱用的氧化铝要注意活度,一般Ⅱ—Ⅲ级即可,活度不够就不能将样品中成分分开。

1、赵承锻Chin.JPhysilvol9.77.1935

2、林启寿等,药学学报,1卷2期95页,1953

3、岛田克卫:

药学杂志,vol 

75,609,1955

4、中成药研究:

1979,l(1—7)

5、中麻通讯:

1977.3(18—23)

实验四 

大黄为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Maxim.)或药用大黄(R.officinaleBaill)的根茎,主要含蒽醌类化合物,有泻下和抗菌作用,为常用中药之一。

l、掌握梯度pH萃取法和提取分离大黄中各种蒽醌甙元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蒽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及色谱检查方法。

大黄中目前已知的主要成分:

1、大黄酸(Rhein)

mp321℃

2、大黄素(Emodin)mp254~6℃

3、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mp223~5℃

4、大黄酚(Chrysophanol)mp193~6℃

5、大黄素甲醚(Physcion)mp203~7℃

其甙有大黄酸葡萄糖甙(Rheinmonoglucoside)mp266℃;

大黄素葡萄糖甙

(Fmodinmonoglucoside)mp189℃;

芦荟大黄素葡萄糖(Aloe-emod-inmonog-

lucoside)mp239℃;

大黄酚葡萄糖甙(chrysophyanolmonoglucoside)mp245℃;

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Physcionmonoglucoside)mp235℃;

番泻甙A、B、C、D、E(SennosideA.B.C.D.E)等。

本实验是根据大黄中的蒽醌类甙元成分能溶于氯仿的性质,采用氯仿提取,又利用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不同,用pH梯度法进行分离。

具有羧基或多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氢钠溶液;

具有一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钠溶液,只具有α位酚羟基的蒽醌,酸性弱,只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一)大黄中蒽醌甙元的提取分离

1、大黄中蒽醌甙元的提取:

取大黄粗粉50克置于1000毫升园底烧瓶中,加20%H2SO430毫升,氯仿200毫升,水浴回流一小时,滤出浸液,药渣再加20%H2SO430毫升,氯仿200毫升,水浴回流45分钟,滤出浸液,合并所得浸液,回收氯仿至剩余氯仿约l00毫升,用蒸馏水洗至pH6。

2、大黄酸的分离:

上得氯仿液用5%NaHCO3溶液萃取四次,(80、60、40、40毫升),合并NaHCO3液,用盐酸中和至不再析沉淀,析出棕黄色沉淀(若不出现沉淀,水浴上加热)抽滤,水洗70℃烘干,用少量冰醋酸重结晶,析出黄色针晶为大黄酸,抽滤烘干,称重。

3、大黄素的分离:

经NaHCO3溶液提取过的氯仿液,继用5%Na2CO3溶液萃取四次(80、60、40、40毫升)。

合并Na2CO3液,用盐酸中和至不再析出沉淀,析出棕黄色沉淀(若不出现沉淀,水浴上加热)抽滤,水洗,70℃烘干,用少量无水乙醇重结晶,析出橙色针晶为大黄素、抽滤,烘干,称重。

4、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混合物的分离:

经Na2CO3提取过的氯仿液,再用5%NaOH溶液提取四次(80、60、40、40毫升),合并NaOH液,用盐酸中和至不再析出沉淀,析出黄色沉淀,抽滤,水洗,70℃烘干,称重。

5、芦荟大黄素的分离:

4得沉淀物溶于少量氯仿(约30毫升),用0.25%NaOH溶液提取三次(20、10、10毫升),合并提取液用盐酸中和至中性,析出棕黄色沉淀,抽滤,70℃烘干,用少量乙酸乙酯重结晶,析出棕黄色针晶为芦荟大黄素,抽滤,烘干,称重。

6、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混合物的分离:

经0.25%NaOH提取过的氯仿液再用5%NaOH提取三次(20、10、10毫升),合并提取液,用盐酸中和至中性,析出黄色沉淀,抽滤。

水洗,70℃烘干,用少量乙酸乙酯重结晶,得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混合物,抽滤,烘干,称重。

(二)颜色反应及色谱检查

l、取以上各产物少量,分别于试管中,加5%NaOH溶液数滴,观察颜色变化。

2、取以上各产物少量,分别于试管中加浓H2SO4数滴,观察颜色变化。

3、取以上各产物少量,分别于试管中,加少量甲醇溶解,再滴加醋酸镁的甲醇溶液数滴,观察颜色变化。

4、薄层色谱:

硅胶G板,105℃,活化二小时。

氯仿—乙酸乙酯—醋酸(4:

1:

0.2)

检品:

各产物的乙醇液

可见光下观察色斑,紫外灯下观察萤光斑点。

1、大黄中蒽醌的存在形式以结合状态为主,游离状态的仅占小部分,为了提高游离蒽醌的得率,在提取过程中采取酸水解和萃取相结合的方法。

2、两相萃取时,不可猛力振摇,只能轻轻旋转摇动,时间可长一些,以免造成严重乳化现象而影响分层,氯仿液用水洗时,尤其易乳化,可加入氯化钠盐析,使两层分离。

1、林启寿:

中草药成分化学,1977,195

2、中药志:

上册,27页,1977

3、苏州市中医院,中草药通讯,1977,5(15)

4、何丽一等,药学学报,1980、19(555)

芦丁的提取与鉴定

芦丁(Rutin)亦称芸香甙(Rutinoside),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其中以槐花米(为槐树SophorajapnicaL.的花蕾)和乔麦叶中含量较高,本实验以槐花米为原料提取芦丁,其含量为12—16%。

芦丁为维生素P类药物,有助于保护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临床上主要作防治高血压的辅助药物,还有调整毛细管壁的渗透作用,临床上作毛细血管性止血药,此外,对于放射性伤害所引起的出血症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l、以芦丁为例学习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掌握黄酮类成分的主要性质及黄酮甙,甙元和糖部分的鉴定方法。

槐花米中的已知成分

l、芦丁(Rutin)

mpl77—178℃

淡黄色小针状结晶

溶解度:

冷水1:

8000 

热水1:

200

冷乙醇1:

300 

热乙醇1:

30

难溶于乙酸乙酯、丙酮,不溶于苯、氯仿、乙醚、及石油醚等溶剂

2、槲皮素(Quercetin)

mp316℃,313—14℃

(含2分子结晶水)即芸香甙元,黄色结晶

溶于热乙醇(1:

60),冷乙醇(1:

650),可溶于甲醇、冰醋酸、乙酸乙酯、丙酮、吡啶,不溶于石油醚、乙醚、氯仿和水中,实验室以稀硫酸水解,乙醇重结晶而制得。

3、还含有皂甙,其粗制品为白色粉末,经酸水解后得二种皂甙元及糖部分,这两种皂甙元是白桦酯醇(Betulin)和槐花米双醇(Sophoradiol),另外还含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等。

本实验是利用芦丁在热水中和冷水中溶解度相差较大的性质,用热水提取,然后再利用其在热乙醇和冷乙醇中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