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775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

《《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docx

《文化生活》易错题高考

2016高考《文化生活》最新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

1.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提醒:

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后天努力培养的。

2.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提醒: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提醒:

不是永久不变,而是深远持久的影响。

4.   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提醒:

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5.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提醒:

经济决定文化,但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附属品和派生物。

6.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提醒: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7.   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提醒:

优秀文化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8.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提醒: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能相同。

9.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提醒:

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0.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提醒:

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只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才能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11. 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提醒: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

12. 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提醒: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3. 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

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4.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提醒: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长期相互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特色。

15. 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提醒:

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6.                                                                                                                                             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

(提醒: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

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反对文化的多元性。

文化的多元性是文化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

17. 世界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提醒: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

18.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提醒:

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

19. 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提醒:

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0. 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提醒: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21. 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提醒:

保护文化遗产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22. 民俗节日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提醒:

道德水平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23. 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提醒:

传统文化中有糟粕,不能一味认同。

24. 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提醒:

文化发展的关键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

25. 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提醒: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6.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相对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27. 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提醒:

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8.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29. 历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传统文化。

(提醒:

传统文化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历史上产生的文化如果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那就不是传统文化。

30. 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提醒: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31. 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

(提醒: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2. 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提醒: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33.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提醒: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

34.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提醒: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35. 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

还有另一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6.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提醒: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也就是说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37. 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提醒: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8.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提醒: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后二者是其基本途径)

39. 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提醒: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失去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40. 文化创新就是抛弃传统文化,建立新文化。

(提醒: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41.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提醒: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42. 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提醒:

社会实践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3. 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提醒:

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44.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提醒: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45.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提醒: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46. 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想像力、创造力,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提醒: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是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必须坚定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专题二 中华文化、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提醒:

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

(提醒:

是汉字,不是文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提醒:

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提醒:

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5.   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6.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提醒: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提醒: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8.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

(提醒:

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

9.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

(提醒:

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10. 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提醒:

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流行文化,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

11. 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提醒:

错。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12. 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提醒:

错。

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3. 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提醒:

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14. 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提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15.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提醒:

主流媒体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会削弱大众文化影响力。

16.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提醒: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旗帜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7.  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提醒:

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提醒: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8. 保护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醒:

培育“四有”公民是其根本任务。

19. 文化事业就是文化产业。

(提醒:

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载体,具有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具有商业性。

20.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重点。

(提醒: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21.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中国特色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