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765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文综地理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届高三高考仿真卷(五)

文综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共1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浙江省2000年和2016年省外流入人口分年龄的性别比(每百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情况折线图,完成1~2题。

1.2016年,浙江省外流入人口中()

A.男性人口仍占多数B.性别比最大的年龄段是40~44岁

C.少年儿童的性别比有降低的趋势D.迁入人口性别比呈不平衡态势

2.与2000年比,2016年中年女性人口大量流入,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工程建设B.交通运输C.家庭婚姻D.产业结构

2017年12月底中国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24种洋垃圾。

读塑料瓶进化为打火机的旅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打火机的旅程体现的地域联系方式不包括()

A.生产协作联系B.商贸联系

C.信息联系D.产业集群联系

4.关于中国进口洋垃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制造业原料成本降低B.中国高端制造业盈利下降

C.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D.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升级

水流路径中一个关键的链接,承接了庞大的地下根系所吸收、汇集的土壤水,决定了整个树冠的蒸腾量,可反映植物体内的水分传输状况。

下图为某山地云杉林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植物体内的树干液流形成的主要促动环节是()

A.降水B.下渗C.蒸发D.蒸腾

6.树干流液密度呈周期性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云层厚度B.土壤黏性C.温度高低D.太阳辐射

7.该山地可能是()

A.天山B.太行山C.长白山D.阿尔卑斯山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

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沿线需逐级抽水B.调入区与调出区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相似

C.调入区与调出区的地质成因相同D.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

9.关于乙图中黄河古渡的叙述可信的是()

A.位于碛的下游B.碛形成以后才有古渡

C.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D.碛可以抬升黄河古渡水位

某日正午,家住郑州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0~11题。

10.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

A.东B.西C.南D.北

11.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现()

A.雕像的影子变短了B.雕像的影子向西转过了大约30°

C.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D.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

下图新疆北部部分区域略图。

材料二

2015年4月中下旬,乌伦古湖沿岸出现了少有的“风积冰山”景观,大量冰块相互碰撞、重叠、堆积在湖岸一侧,绵延十几公里。

材料三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乌鲁木齐当地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民族服装在内的本土服装,把乌鲁木齐打造成“中亚服装之都”。

(1)简述引额济乌工程对调入区的生态意义。

(8分)

(2)描述“风积冰山”景观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原因。

(8分)

(3)简述乌鲁木齐打造“中亚服装之都”的优越条件。

(8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见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恶化,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

当时,菜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十分艰巨。

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联邦德国和荷兰在瑞士巴塞尔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

经过不懈治理,今天莱茵河水质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得较好的一条河流。

下图为欧洲西部示意简图。

(1)图中甲地钢铁工业所需的绝大部分铁矿石靠进口,甲、乙两地钢铁公司进行联营。

简述将炼钢厂建在甲地,炼铁厂建在乙地的主要原因。

(6分)

(2)分析英国呈现“东耕西牧”的自然原因。

(8分)

(3)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及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固定为荷兰人的原因。

(8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材料一

分享经济是指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已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材料二

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强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进,加强分类指导,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协同治理,健全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地方和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分享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

(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促进分享经济发展是怎样履行职责的。

(12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8分)

传统手工艺及其产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为了改变民间传统手工艺日渐式微的现状,推进传统工艺领域健康有序发展,2017年3月24日,文化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下简称《计划》,部署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

《计划》指出,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生态,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计划》要求,要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以及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认识中国传统工艺。

(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探究国家出台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原因。

(12分)

(3)中国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苏绣”“湘绣”“蜀绣”“粵绣”号称中国四大名绣。

请就如何传承好中国刺绣拟出两条广告宣传语。

(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广告宣传语字数不超过20字)(4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

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戌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

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

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

明清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局限,城市的发展受阻,城市化的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

明清时期城市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以市镇为中心的农村地区转移和聚集。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

材料二

15世纪晚期,英国农村城镇的层级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英国的农业条件并非最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于东南部区域,这种状况使得英国农村的商品交易相对发达,集市、市场和专业市场成为农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位置和经济水平为众多市场城镇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自中世纪时代以来,英国设立市场就有一项基本原则,即一个市场的设立不能影响邻近市场的生存,这通常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在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一大批制造业城镇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工业城市的先驱,而农村小城镇不再仅仅局限于为邻近的乡村提供市场服务,而是致力于提升专业化水平,拓展城镇功能,增加社会服务功能。

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17、18世纪城镇发展的新形式。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城镇体系及城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城镇发展的因素。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17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时间

西方

中国

19世纪中后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拓展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天朝上国”败给蛮夷“小邦”,部分士大夫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中国出现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政体,实行民主政治;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思想界掀起新文化运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请考生在第42、43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2.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第四届乌镇互联网大会于2017年12月3日—5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

来自浙江15所高校的6300名多语种学生在接待中心、主场馆、新闻中心、机场和酒店提供志愿服务。

在2014年举办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凭借独特的互联网经济及保存完好的传统文化,乌镇被定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下图为乌镇交通示意图和乌镇景观图。

简述世界互联网大会选择在乌镇召开的有利区位因素和互联网大会对乌镇区域发展的影响。

(10分)

43.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作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涵养水源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成为整个河西走廊的“生命通道”,而黑河是保护区内最主要的水源地。

近年来在这条河上架起了近10座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