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685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do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

3、练习容量瓶、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n=CV,配制标准浓度的溶液

实验用品

烧杯、容量瓶(100mL)、胶头滴管、量筒、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NaCl(s)、蒸馏水。

实验步骤

(1)计算所需溶质的量

(2)称量:

固体用托盘天平,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用玻璃棒搅拌)

(4)移液:

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

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要求平视)

(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实验结果

计算出溶质的质量

实验结论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又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

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备注

重点注意事项:

(1)容量瓶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瓶塞是否漏水;

(2)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容量瓶的规格必须与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相同;

(3)不能把溶质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4)溶解时放热的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移液;

(5)定容后,经反复颠倒,摇匀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

因为定容后液体的体积刚好为容量瓶标定容积。

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

(6)如果加水定容时超过了刻度线,不能将

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

实验原理

中和滴定的原理是利用酸碱反应,使溶液的pH会发生突越变化,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改变,从而用已知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未知溶液的浓度。

实验设备

酸碱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酚酞或甲基橙,铁架台,滴定管夹,盐酸(1mol/L)

实验步骤

把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注入事先已用该盐酸溶液润洗过的酸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把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轻轻转动下面的活塞,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

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0”或“0”以下的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把待测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事先已用该溶液润洗过的碱式滴定管,也把它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轻轻挤压玻璃球,使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且无气泡,然后调整管内液面,使其保持在“0”或“0”以下某一刻度,并记下准确读数。

在管下放一洁净的锥形瓶,从碱式滴定管放出25.00mL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加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呈粉红色。

然后,把锥形瓶移到酸式滴定管下,左手调活塞逐滴加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同时右手顺时针不断摇动锥形瓶,使溶液充分混合。

随着盐酸逐滴加入,锥形瓶里OH-浓度逐渐减小。

最后,当看到加入1滴盐酸时,溶液褪成无色,且反滴一滴NaOH溶液又变回红色说明反应恰好进行完全。

停止滴定,准确记下滴定管溶液液面的刻度,并准确求得滴定用去盐酸的体积。

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上述滴定操作应重复二至三次,并求出滴定用去盐酸体积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

盐酸的体积

氢氧化钠的体积

第一次

25.12

25毫升

第二次

24.98

25毫升

实验结论

备注

一摇瓶时,应微动腕关节,使溶液像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但是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二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旋塞让液体自行流下。

三注意观察液滴落点周围溶液颜色变化。

开始时应边摇边滴,滴定速度可稍快(每秒3~4滴为宜),但是不要形成水流。

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毎加半滴,即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准确到达终点为止。

滴定时不要去看滴定管上方的体积,而不顾滴定反应的进行。

加半滴溶液的方法如下:

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嘴上,形成半滴(有时还不到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刮落。

实验目的

制取一定量的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

在少量酸(H2SO4或HCl)催化下,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这个反应叫做酯化反应(esterification)。

该反应通过加成-消去过程。

质子活化的羰基被亲核的醇进攻发生加成,在酸作用下脱水成酯。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为了完成反应一般采用大量过量的反应试剂(根据反应物的价格,过量酸或过量醇)。

有时可以加入与水恒沸的物质不断从反应体系中带出水移动平衡(即减小产物的浓度)。

在实验室中也可以采用分水器来完成。

实验设备

器材和药品

1.器材普通蒸馏装置,分液漏斗(125mL),大试管,烧杯,锥形瓶(50mL),量筒,回流冷凝管,铁圈,普通漏斗,滤纸,pH试纸。

2.药品冰乙酸,95%乙醇,浓硫酸,饱和碳酸钠,饱和氯化钙,饱和氯化钠水溶液,无水硫酸镁

实验步骤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4.3mL冰醋酸和23mL乙醇,在摇动下慢慢加入7.5m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加入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装置见图4-4)。

在水浴上加热回流0.5h。

稍冷后,改为蒸馏装置,在水浴上加热蒸馏,直至无馏出物馏出为止,得粗乙酸乙酯。

在摇动下慢慢向粗产物中滴入饱和碳酸钠水溶液数滴,使有机相呈中性为止(用pH试纸测定)。

将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使用方法见第二章“七、萃取操作”)中,摇振后静置,分去水相,有机相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后①,再每次用10mL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两次。

弃去下层液,酯层转入干燥的锥形瓶用无水硫酸镁干燥②。

将干燥后的粗乙酸乙酯滤入50mL蒸馏瓶中,在水浴上进行蒸馏,收集73~78℃馏分③,产量10~12g。

实验现象

上层应该是乙酸乙酯,呈无色油状;而下层应该是水溶液(包括乙醇溶于水,乙酸跟碳酸钠的反应产物),遇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

如果是分三层,那么要碳酸钠溶液有何用?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就是为了反应掉挥发出来的乙酸;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醇;还有就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实验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含有挥发出的乙酸,乙醇。

在实验室制取的过程中,利用乙酸乙酯微溶于水的性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杂质,并且可以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备注

①所用试剂为乙醇、乙酸和浓硫酸。

②加入试剂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

③用盛碳酸钠饱和溶液的试管收集生成的乙酸乙酯。

④导管不能插入到碳酸钠溶液中(防止倒吸回流现象)。

⑤对反应物加热不能太急。

实验目的:

让学生掌握乙酸乙酯的水解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纾解,生成乙酸钠和乙醇

方程式

实验设备:

试管、乙酸乙酯、蒸馏水、稀硫酸、30%NaOH溶液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试管,分别向各试管中加入6滴乙酸乙酯,然后向第一支试管中加5.5mL蒸馏水;向第二支试

管里加0.5mL稀硫酸(1:

5)和5mL蒸馏水;向第三支试管里加0.5mL30%氢氧化钠溶液和5mL蒸馏水。

振荡

均匀后,把三支试管都放人70℃~80℃的水浴里加热,几分钟后闻三支试管内液体的气味。

②现象:

第一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没有多大变化;第二支试管里还剩一点乙酸乙酯的气味;第三

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就全部消失了。

实验结果

1、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且生成物有酸,所以当有碱存在时,碱跟水解生成的酸发生中和反应,使反应进行到底,酯完全水解,所以气味完全消失。

油脂在碱存在的情况下水解又叫皂化反应。

2、酸只起催化作用,缩短达到平衡用的时间,酯不能完全水解,只能水解一部分,故气味还剩一点,不能完全消失。

实验结论

①在有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酯类跟水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盐和醇。

②若无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酯也能水解.只是水解速度很慢(如通常情况下,乙酸乙酯需16年才可达到水解平衡)。

实验注意问题:

①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应取相同体积的酯和其它溶液。

②加入酯的量要少,否则短时间内水解不彻底。

③应用70℃—80℃的水浴加热,温度低反应速度太慢,温度高则使酯挥发;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因不易控制温度。

一、实验目的

将乙醇和酒精分开

二、实验原理

利用乙醇和水的沸点不同,将二者分开

三、实验设备

量筒、圆底烧瓶、蒸馏头、直形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电子天平、酒精灯60%工业乙醇、沸石

四、操作步骤

(1)、取70ml工业乙醇样品倒入测定密度用的量筒中,小心放入比重计,待其稳定后(勿使其靠在筒壁上),读出其相对密度d1。

记录待蒸馏样品中乙醇的质量分数。

(2)、取60ml工业乙醇样品倒入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3粒沸石,以防止暴沸。

(3)、分别按普通蒸馏和分馏装置安装好仪器。

(4)、通入冷凝水

(5)、用电热套加热,注意观察蒸馏烧瓶中蒸汽上升情况及温度计读数的变化。

当瓶内液体开始沸腾时,蒸汽逐渐上升,当蒸汽包围温度计水银球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

蒸汽进入冷凝管被冷凝为液体滴入接受瓶,记录从蒸馏头指管滴下第一滴馏出液时的温度t1。

然后调节热源温表,控制蒸馏速度为每秒1—2滴为宜,保持温度计水银球上挂有液滴。

当温度计读数恒定时,换一个干燥的锥形瓶作接收器,收集馏出液,并记录着一温度t2。

当温度在上升1度(t3)时,即停止整流。

t2—t3为95%乙醇的沸程

(6)、停止蒸馏时,先移去热源,待体系稍冷却后关闭冷凝水,自后向前拆卸装置。

实验结果

当温度达到78.5度时,开始出项馏分

实验结论

乙醇的沸点比谁的沸点低

即95%乙醇的沸点为78.15度

无水乙醇的沸点为78.5度折光率为1.3611(20度)

备注

1、冷凝管使用的注意事项

2、温度计的位置

目的:

使学生掌握乙醇与钠的反应,并运用反应产生的氢气计量,来确定乙醇的结构式。

用品:

100毫升大口烧瓶(球外径φ65毫米、颈外径φ32毫米)、酸式滴定管、φ6~8毫米、长约800毫米的玻管、三通管、磁力搅拌器、2500毫升具下口贮气瓶、水槽。

钠、乙醇(化学纯)、二甲苯。

原理:

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并逸出氢气。

由于生成的乙醇钠包在钠的表面,使反应缓慢,甚至中止。

采用加热(使钠与乙醇钠熔融)与搅拌的方法,改进集气装置,能有效地提高氢气得率

操作:

烧瓶预先烘干,放好磁子。

滴定管中加好无水乙醇,记下起始读数。

用烧杯取二甲苯约20毫升,用水浴加热至近沸。

切蚕豆大小的金属钠一块,可连同氧化层一起投入二甲苯中,待钠熔化后用玻棒拨落氧化物,露出熔融钠的光亮表面,供用。

在100毫升大口烧瓶中加二甲苯15毫升,先开启磁力搅拌器的电热功能,预热至微有蒸气时,开动搅拌。

用牛角匙(或铝匙,不能用苯塑药匙)取熔融钠珠迅速投入烧瓶中,加塞。

按“滴珠可辨”速度加入无水乙醇,总量5.8毫升(0.1摩尔),连续滴入,一次加完。

万一超过5.8毫升,据实计算。

乙醇进入烧瓶立即就有氢气产生,起初很快,1~2分钟后渐渐变慢,最后隔若干秒才有一个气泡,全过程可持续10多分钟。

将所得数据,计算得氢率,并推出乙醇结构式。

实验结果

金属钠在试管底部运动,并慢慢溶解,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

实验总结

写出方程式

备注

注意事项:

1、集气瓶中的排水管必须插入水面以下,否则氢气会从液面上逸出,造成实验失败。

2.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