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6240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五.回答问题。

(每题3分,共21分)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

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4).文章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作必要的铺垫,同时也是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5)结尾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5)点明主旨,

(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

(7)全文并没有作者的议论,那么作者哀伤和失望之情是怎么表达出来的?

童年的方仲永,天赋超人,能“指物作诗立就”作者听说了这些事。

可当亲眼见到时却已“不能称前时之闻”,再次见面已“泯然众人矣”,对比之中作者的失望哀伤之情渗入其中。

《木兰诗》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

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木兰当户织(对着)(门)2不闻机杼声(织布梭子)

3惟闻女叹息(只)4问女何所忆(思念)5军书十二卷(表示

多数,不是确指)6愿为市鞍马(为此)(买)(泛指马和马具)

7旦辞爷娘去(早晨)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水流声)9但闻

燕山胡骑鸣啾啾(马叫的声音)10万里赴戎机(战争)11关山

度若飞(过)12朔气传金柝(北方)(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3寒光照铁衣(铠甲)14策勋十二转(记功)15赏赐百千强

(有余)16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17当户理红妆

(指女子的艳丽装束)18著我旧时裳(穿)19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20雄兔脚扑朔(动弹)21雌兔眼迷离(眯着眼)22双兔傍地走(并排跑)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表现木兰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5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7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8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9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10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1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12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

13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

14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6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

17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18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不闻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9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从文中找出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21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

22“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

2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24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问答题

1将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写出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1——3)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程。

二、(4)概述木兰多年的征战生活。

三、(5——6)木兰还朝辞官,与亲人团聚。

四、(7)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2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

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故事情节

国家征兵,父亲年迈,弟弟幼小。

3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

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文中运用了排比,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

战马和马具。

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4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

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

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

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

“旦辞”、“暮至”极言时间之短促,

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5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

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

不确定的含义,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木兰的孝顺,勇担重任,反对战争的残酷,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

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同意。

因为木兰当初代父从军是以为木兰热爱亲人,热爱祖国

而木兰“不用尚书郎”是因为木兰热爱和平的幸福生活。

8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吟唱者以双兔为喻,体现了对木兰的喜爱之情,赞美了木兰

多年从军中未被发现时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9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一句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的心情和

恢复女儿装后的激动的心情。

10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通过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征战归来,不慕荣利,自愿

过劳动生活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容华,机智,警觉

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孙权劝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44分)

1字词积累(29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6分)

卿(qīng)邪(yé

)孰(shú

)遂(suì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意思是(语气词,可译为“吗”)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2分)

卿今当涂掌事(卿:

你)(当涂:

当权,当道)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推脱)(务:

事务)

孤常读书我,(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常:

经常)

见往事耳(见:

了解。

往事:

历史耳:

罢了。

语气助词。

蒙乃始就学(乃:

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及:

到了……的时候)(过:

到)

卿今者才略(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非复:

不再是)

即更刮目相待(更:

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兄:

长兄)(见事:

认清事物)

(4)古今异义(8分)

治经为博士

(古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

学位的最高一级)

见往事耳(古义:

历史今义:

过去的)

但当涉猎(古义:

只,仅仅今义:

表转折的连词)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

到今义:

经)

即更刮目相待(古义:

重新今义:

更)

2填空。

(4分)

(1)《孙权劝学》选自(北宋)(朝代)(马光)《资治通鉴》

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

之得失”。

(2)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3)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看待。

二阅读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翻译下列句子。

(重点语句,自己答出)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分)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答: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军中多务

4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用原文回答)

5你知道哪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吗?

写出来并解释。

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即用新的眼光看待。

吴下阿蒙:

6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8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孙权:

三国时吴国国君。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

吕蒙:

吴国名将。

知过能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鲁肃:

吴国谋士。

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口技》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⑵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⑵会宾客大宴(会:

⑶施八尺屏障(施:

)⑷众宾团坐(团:

)⑸妇拍而呜之(呜:

⑹奋袖出臂(奋: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指: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B、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

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

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0、翻译下列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⑵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⑶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第二部分:

                 

(一)

遥闻深巷中犬吠,……几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   )(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   )(   )(   )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14、文章第四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 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15、翻译下列句子:

⑴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答案

1、略 2、妇手拍儿声……夫叱大儿声;

俄而百千人大呼……泼水声 3、满坐宾客……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几欲先走。

 4、擅长;

正赶上;

设置,安放;

围绕;

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扬起,举起;

几乎,差点儿 5、首尾呼应;

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6、善 7、C 8、C 9、忽、忽然;

一时;

既而;

是时;

俄而、少顷、未几 10、在同一时间一齐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满座的宾客没有不伸着脖子,侧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在这种情况下,宾客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他们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跑。

 11、醒而复睡、深夜救火;

听众的反应;

道具的简单;

对表演的描绘。

 12、C 13、A 14、D 15、略 1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有人……一处也。

 17、言之有理即可。

 18、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19、略 20、一匹绸缎;

懒;

曲背,驼背;

狭窄,窄;

温和的人,慢性的人;

心里藏着;

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21、以前有个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

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

现在的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的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的心思。

 22、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

 23、对比、引用,例子略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 

《淮南子》 

,它们都是 

神话 

(体裁)。

二、解释黑体

1、逐走( 

跑) 

2、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 

3、河、渭不足(够)4、北饮大泽(喝 

5、弃其杖(遗弃)6、化为邓林(桃林 

)7、昔者(从前)8、怒而触不周山(撞)9、地维绝(系地的绳子断了 

)10、故日月星辰移焉(所以)(移向 

11、地不满东南( 

够、达到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积水)(汇集) 

13、天柱折(折断)

三、翻译下列句子。

(自己翻译)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2、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简答。

(15分)

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力。

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共工怒触不周山》体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

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4、“夸父逐日”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5、请写出三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名称。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狼》练习题及答案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

“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章写出屠户的机智,主要是通过他的动作表现出来的。

  “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本题中加点的词语,有的古今义不同(如“顾”),有的用法特殊(如“犬坐”“洞”“隧”),有的生僻难懂(如“苫蔽”“假寐”)。

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顾:

回头看。

苫蔽:

遮盖。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

像犬一样坐着。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洞:

打洞。

隧:

从洞中,即钻洞。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寐:

假装睡觉。

三、 

1.解释词语:

(自己写答案)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缀行甚远()

一狼仍从()屠大窘()顾野有麦场()

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弛担持刀()

眈眈相向()目似瞑()数刀毙之()

意将隧入()断其股()一狼洞其中()

假寐()狼亦黠矣()盖以诱敌()

意暇甚()犬坐于前()屠暴起()

2.一词多义:

恐前后受其敌()两狼之并驱如故()

其一狼洞其中()亦毙之()

以攻其后也()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其一犬坐于前()复投之()

前犬坐于前()敌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盖以诱敌()

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将隧入()

以盖以诱敌()意

投以骨()意暇甚()

3.“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明确:

凶狠、狡诈)

4.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

分别是什么?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四要素——时间:

晚;

地点:

途中;

人物:

一屠,二狼;

事件:

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5.屠夫情急之下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投以骨(对狼抱有幻想)。

6.屠户”投以骨”这样做的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