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试.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607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考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考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考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试.doc

《考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试.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试.doc

2008年高考政治选择题易错点剖析与启示

          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   康华

文章来源:

2008年下半年度《试题与研究》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是高考政治学科主要考查的四种能力。

但“能力”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突出对基础主干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考查,是2008年高考各类试题的一个特点。

认真分析和研究2008年各省市高考试卷的政治试题,不难发现有很多试题材料新颖、设计巧妙、观点隐蔽,突出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综合、迁移、运用等能力。

现摘取今年高考试题中几个易错知识典例,做如下分析,希望对同学们把握知识精髓,领悟实质,理清联系、理解记忆有所裨益。

易错点1:

人民群众享有提案权

例1:

(全国卷1第34题)W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

这表明

①w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②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③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剖析:

④为易错点。

考生很容易从题干中市民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立法建议221件得出市民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这一结论。

根源在于学生基础知识浅薄或者部分老师讲解不到位,对提案权的含义和主体理解不了,从而造成误选。

事实上,立法提案权是指向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

在我国享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立法提案的机关和人员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一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的代表;享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提案权的机关和人员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的委员(见《法学辞典》主编邹喻,顾明第386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由此可见,提案权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和人民代表,一般的普通公民不能讲享有提案权。

启示:

高中政治生活模块中讲到诸多有关“权利”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前后迁移整合相似知识点,加以理解记忆。

例如以“权利”为知识线进行整合从而得到“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人民代表的权利与义务”、“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民族自治机关的权力”、“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等等。

从教材中学习来的知识,经过迁移整合,加工制作,形成属于自己的、具有实用性的新的知识联系即“知识建构”,再把它存储于脑海中,以备考场调用。

这样的知识新体系才是高考考查的“能力”的基础。

易错点2:

人大与“一府两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例2:

(四川卷第34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使监督职权;对本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大与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关系是

①既监督又支持的关系②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③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④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剖析:

④为易错知识点。

学生很容易从“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即人大)的执行机关”这一知识点从而得出二者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一错误结论。

事实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应当是指同一性质的国家机关系统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比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等。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他国家机关如“一府两院”均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因此,人大与“一府两院”是决定与执行的关系、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既监督又支持的关系。

启示:

高中政治生活模块中讲到诸多相关主体之间“关系”的知识,如“公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协的关系”、“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等等。

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前后迁移整合相似知识点,加以理解记忆。

易错点3:

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例3:

(北京卷第30题)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

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

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例4:

(四川卷第31题)经验告诉我们,手接触到火会感觉到烫,甚至被灼伤。

《庄子·天下》中的辩者却提出了“火不热”的命题。

分析这一看上去荒谬的命题,可以使我们在一般与个别、主观与客观关系等问题上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一般的火”独立于“个别的火”,前者不热,后者热②“一般的火”寓于“个别的火”之中不能说“火不热”③“热”的感觉由“火”引起,但不存在于“火”中,所以说“火不热”④“热”与“不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所以可说“火不热”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剖析:

以上两题均是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考查。

到底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还是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在平时的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总是弄错,其原因于未能真正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事物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事物的个性。

所谓个性,即同类事物中个别事物的特有属性,其他事物没有,所谓共性,即同类事物中共有的属性,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是共性存在于(即寓于)个性之中,所以例3应选C,例4中的①④都是错误的表述,故选C。

启示:

高中哲学模块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意识(社会意识)对存在(社会存在)的反映、反作用、能动作用的区别等都是学生在学生中易错易混知识点,也是命题者命题的热点,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引起注意,并善于归纳与总结。

易错点4:

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例5:

(山东卷第18题)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国家职能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剖析: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事业,都是由中共党来领导的,但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并不意味着党具体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事业,组织和管理社会主义事业是政府的职能,所以③是错误的。

④显然颠倒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也是错误的。

故选A。

启示:

在政治生活模块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发现部分学生将党、政府、人民政协、民主党派、人民代表大会等政治组织或国家机关的性质与职能混淆,在做题时总是张冠李戴,犯一些最基础的常识性的错误,造成丢分,这是很可惜的。

同学们对基础知识一定要记死,当然要“死去活来”,理解透彻,灵活运用。

易错点5:

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例6:

(全国卷1第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

如果2007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解析:

设某国生产一单位M商品在2007年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由于2008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提高50%,则该商品在2008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50%,即为3/2。

由于单位商品的价值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那么这一单位M商品在2008年未贬值的前提下,其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5÷3/2,即为10元。

2008年由于该国的货币贬值20%,那么该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10÷(1-20%),即为12.5元,所以选B。

解答该题的关键点对“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和“货币价值贬值20%”的理解,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就会造成误选。

启示:

2008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全国文科综合卷第25题、海南卷第1题和第2题、北京卷第33题、四川卷第24题、宁夏卷第12题、天津卷第26题、重庆卷第27题等均从经济生活角度命制了有一定难度的计算类选择题,涉及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货币发行规律与通货膨胀、汇率与外贸出口等知识点,在高考前,以专题形式对经济生活计算问题进行疏理,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十分必要的。

责任编辑:

孟建华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

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

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

身体是否有病痛?

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

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

生活是否正常?

有没有养生之道?

自我充实:

是否有专长?

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

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

休闲管理:

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

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

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

薪资多少?

有储蓄吗?

有动产、有价证券吗?

有不动产吗?

价值多少?

有外快吗?

社会阶层:

现在的职位是什么?

还有升迁的机会吗?

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

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

自我实现:

喜欢现在的工作吗?

理由是什么?

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

居家环境如何?

有没有计划换房子?

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

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

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

家庭关系:

夫妻和谐吗?

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

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

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

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

家人健康:

家里有小孩吗?

小孩多大?

健康吗?

需要托人照顾吗?

配偶的健康如何?

家里有老人吗?

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

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

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

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

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

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

公司有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