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5840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绿化安全视距要求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高速公路绿地设计原则

1.高速公路绿地要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的行车特色,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绿化、美化、彩化”为目标,防护林要做到防护效果好,同时管理方便。

2.注意整体节奏,树立大绿地、大环境的思想,在保证防护要求的同时,创造丰富的林带景观。

3.满足行车安全要求,保障司机视线畅通,同时对司机和乘客的视觉起到绿色调节作用。

4.高速公路分车带应采用整形结构,宜简单重复形成节奏韵律,并要控制适当高度,以遮挡对面车灯光,保证良好行车视线。

5.从景观艺术处理角度来说,为丰富景观的变化,防护林的树种也应适当加以变化,

(三)高速公路绿地规划设计

1.高速公路中央分隔绿带宽度1.5m以上,宽者可达5m~10m,分隔绿带上种植应以草皮为主,严禁种植乔木,以免树干映入司机眼帘,产生目眩感觉,发生交通事故,可以低矮、修剪整齐的常绿灌木、丛花灌木种植,但一定要特别注意要有相应的数量。

2.为了防止穿越市区的噪声和废气等污染,在干道的两侧要留出20m~30m的安全防护林带。

绿地要考虑到沿线景色变化对驾驶员心理上的作用,过于单调容易产生疲劳,疏忽出事。

所以在修建道路时要尽可能保护原有自然景观,并在道旁适宜点缀风景林群、树丛、宿根花卉群,以增加景色的变换,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感。

第二节城市防护绿地规划设计

城市防护绿地的类型

城市防风林带、工业卫生防护绿地、道路防护绿地、铁路防护绿地、生态防护绿地城市防风林带

在城市外围规划几层防风林带,对城市防风是一种理想的措施。

但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完全按理想模式实施是有困难的,所以这类绿地大多安排在市郊的农村或田野中,可与其它绿地结合,共同完成绿地的多种功能。

例如:

植物园、公园、果园与防风林结合起来,起到防风林的作用。

1.防风林带的结构

透风林、半透风林、不透风林

不透风林带是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组成,防护效果好,能降低风速70%左右,但是气流越过林带会产生涡流,而且会很快恢复原来的风速。

半透风林是在林带两侧种植灌木。

透风林则是由林叶稀疏的乔灌木组成,或者用乔木不用灌木

2.防风林带的规划设计

1)城市防风林一般由主林带和副林带组成。

2)主林带每带宽度不小于10米,副林带的宽度不小于5米。

3)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布置,以便阻挡从侧面吹来的风。

4)防风林设在被防护的上风方向,并与风向垂直,如果受地形或其它因素限制,可有30度偏角,但不大于45度。

5)防风林的树种选择,一般选用深根性的或侧根发达的乡土树种,同时要选择展叶早的树种。

6)防风林带可结合地形、环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成市郊公园、果园,或与农田防护林结合,达到“一块绿地,满足多种功用”的综合功能。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安全视距2.

二、填空题

1.城市放风林带的结构一般有,和。

2.在三角视距之内布置植物时,其高度不得超过米,或者。

3.高速公路绿地设计以为宗旨,以为目标。

4.行道树的种植方式有和两种。

三、单项选择题

1.安全视距一般采用()。

A20~25mB30~35mC40mD40~45m

2.下列由乔木、落叶乔木和灌木相结合组成的,防风效果好,但是气流越过林带会产生涡流,会很快恢复原来的风速的防风林带是()。

A透风林B半透风林C不透风林D都不是

3.在行道树的种植设计时,最小株距为()。

A.3mB.1.5~2mC.4mD.7m

四、问答题

1.城市防护绿地有哪些类型?

提示:

(1)城市防风林带。

(2)工业卫生防护绿地。

(3)道路防护绿地。

(4)铁路防护绿地。

(5)生态防护绿地。

2.行道树的树种选择有哪些要求?

(1)能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移植时容易成活,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

(2)要求树龄长,材质优良的树种。

(3)树干挺拔、树形端正、体形优美、树冠冠幅大、枝叶茂密、遮荫效果好的树种。

(4)要求深根性、无刺、无毒、无臭味、落果少、无飞毛的树种。

(5)要求早发芽、展叶、晚落叶而落叶期整齐的树种。

(6)要求管理粗放、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病虫害少的抗性强的树种。

3.试述城市防风林带规划设计。

(1)城市防风林一般有几带组成,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

(2)主林带每带宽度不少于10米,副林带的宽度不少于5米。

(3)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布置,以便阻挡从侧面吹来的风,

(4)防风林设在被防护的上风方向,并与风向垂直,如果受地形或其它因素限制,可有30度偏角,但不大于45度。

(5)防风林的树种选择,一般选用深根性的或侧根发达的乡土树种,同时要选择展叶早的树种。

(6)防风林带可结合地形、环境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成市郊公园、果园,或与农田防护林结合,达到“一块绿地,满足多功能功用”的综合功能。

4、城市防风林带的结构一般有哪几种?

透风林;

半透风林;

不透风林(教材192页)

5、城市道路相交之处处理方式有哪些?

交叉口;

安全岛;

交通岛;

立交桥(教材188页)

6、城市绿地主要有哪几类断面布置形式?

分别论述各类断面的组成?

(教材182页)

一板两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和四板五带式。

一板两带式:

一条车行道,两条绿带。

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

二板三带式:

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一条绿带分隔开。

三板四带式:

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

篇二:

道路绿化设计规范w

道路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道路绿地率指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道路绿带设计

□分车带绿地设计

●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

●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

5—6·

0m,最小的也有1·

2—1·

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

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行道树绿带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应小于1·

5m。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绿带。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

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建筑物、广告牌以及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

在视距三角形内布置时,要使其高度不得超过0·

65—0·

70m,宜选矮灌木丛生花草种植。

□两侧分车绿带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

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其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中央分车绿带

●中央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高度0·

6m至1·

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倍。

□路侧绿带

●路侧绿带应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保持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

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

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

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景线。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交通岛绿地设计

●交通岛即环岛,凡是4条道路交汇的环岛,直径应早40—50m,是最常见的交通广场。

交通岛绿化要点

●为了安全不设人行横道,不许行人进入广场,绿化的装饰性功能超过功能作用,所以常喻为绿状绿化上的明珠。

●植物的高度,自圆心向周边逐渐减低,设在周边的灌木或花坛不宜超过1m广场地面铺设草坪,各式花坛要求花色、图案纹样精美,管理周到,代表该城市的面貌

●市中心或人流较多的交通广场可以在其间增设喷泉、水池、雕塑等,丰富立体景观。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形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

●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广场绿化设计

●广场绿化应根据各类广场的功能、规模和周边环境进行设计。

●广场绿化应利于人流、车流集散。

●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并宜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

□商业广场绿化

●广场四周要有单行或多行乔木,下设坐椅。

●地面大部分有水泥板或条石铺装。

花卉可种在边缘的带状花坛或可移动的大型花盆内。

广场中人流多,不设花坛。

●广场四周要尽量不设或少设广告牌。

□纪念广场绿化●纪念性广场应用绿化衬托主体纪念物,创造与纪念主题相应的环境气氛。

●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停车场绿化

●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

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

●车场种植的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

其树木枝下高度应符合停车位净高度的规定:

小型汽车为2·

5m;

中型汽车为3·

载货汽车为4·

道路绿化与有关设施

□道路绿化与架空线

●分车绿带和行道树绿带上方不宜设置架空线。

必须设置时,应保证架空线下有不小于9m的树木生长空间。

●架空线下配置的乔木应选择开放树冠或耐修剪的树种。

□道路绿化与地下管线

●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

新建道路或经改建后达到红线宽度的道路,其绿化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水平●距离宜符合下表规定;

●当遇到特殊情况不能达到上表中规定的标准时,其绿化树木根颈中心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可采用下表的规定。

树木根颈至地下管线外缘的最小距离

□道路绿化与其他设施

●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

□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

□行车视线要求:

●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

●道外侧的树木沿边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行车净空要求:

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民主范围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

具体范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的数据确定。

□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惯;

不适宜绿化的土质,

应改善土壤进行绿化;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根据本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

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

名木是指具有特别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树木及稀有、珍贵的树种。

□道路绿地应根据需要配备灌溉设施;

道路绿地的坡向、坡度应符合排水要求

并与城市排水系统结合,防止绿地内积水和水土流失;

□道路绿化应远近期结合。

●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叫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的时间。

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

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

这就是要求道路

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相关术语

●道路绿地:

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

●道路绿带:

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

道路绿带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

●分车绿带:

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

为中间分车绿带;

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两侧分车绿带。

●行道树绿带:

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路侧绿带:

在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交通岛绿地:

可绿化的交通岛用地。

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

●中心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中心岛用地。

●●●●●

导向岛绿地:

位于交叉路口上可绿化的导向岛用地。

立体交叉绿岛:

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化用地。

广场、停车场绿地:

广场、停车场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

道路绿地率:

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地宽度之和占总宽度的百分比。

园林景观路:

在城市重点路段,强调沿线绿化景观,体现城市风貌、绿化特色的道路。

●装饰绿地:

以装点、美化街景为主,不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开放式绿地:

绿地中铺设游步道,设置坐凳等,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绿地。

●通透式配置的树木,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宽度0·

9m至高3·

0之间的范围内,其树冠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配置方式。

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种植的乔木,应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茂、耐修剪的树种。

●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

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篇三:

北城新区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前期分析

道路绿化设计应该解决的问题

1、提供良好、安全的交通环境是首要问题,主要体现引导、诱导视线种植,防眩种植等方面;

2、生态防护问题,体现在遮荫、滞尘、吸收有害气体等方面;

3、城市形象的体现,道路是城市的风景线,道路绿化应该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城市形象。

4、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后期养护,尽力降低养护成本。

利用生态学原理,使植物自然更新,最终达到稳定的道路绿化景观效果。

合肥市北城新区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1、北城新城的四条道路是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绿化景观设计应考虑体现北部新城形象,其特色及在该地区的代表性,打造成样板示范工程。

2、节点的处理应考虑节点与整个道路景观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规划设计依据

1.安徽省合肥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绘制的《北部新城道路蒙城北路、阜阳北路、龙湖路、临泉路平面布置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道路绿化条例》

3.《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合肥市城市绿化导则》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6.安徽合肥市园林绿化相关规定。

7.现场勘察测绘资料。

综合分析

蒙城北路、阜阳北路、龙湖路、临泉路属于城市道路,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运用绿化手段,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热岛效应”,特别在炎热的夏季,使市民穿行在荫凉的街道上。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降低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噪声、吸收灰尘。

红叶石楠、红枫、紫薇、银杏、栾树、法桐、紫叶李、四季桂、丰花月季等植物材料的应用,给市民带来了色彩斑斓的视觉感受,还起到杀菌滞尘的作用。

蒙城北路、阜阳北路、龙湖路、临泉路作为北部新城主干道,性质上属于北部新城景观大道,代表了北部新城市的整体形象,应突出合肥作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城市风貌与城市特色。

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充分考虑实地实情,使设计与施工达到完美结合。

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实现合肥城市道路绿化体系的总体建设目标。

建设高标准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构成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长廊。

坚持生物多样性,采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坚持以树为主,乔灌花草结合,实现优化配置。

2.安全性原则

中央分车带的绿化应采用注重景观与视线引导及指示性功能兼顾的合理化设计,同时考虑防眩设计。

在道路交叉口处,鉴于驾驶员安全视距的要求,合理栽植H&

lt;

0.8m的低矮灌木或地被。

3.协调性原则

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

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绿化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得以良性的整体发展。

4.服务性原则

蒙城北路、阜阳北路、龙湖路、临泉路属于城市道路,服务对象主要为城市居民,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使道路绿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合肥市北部新城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景观构思

景观构思基点

生态学的观点要求我们观察世界,倾听他的呼声并了解他。

世界是生物和人过去到现在一直生存的地方,而且一直处在变化过程之中,我们和他们是这个现象世界的共栖者,和这个现象世界的起源和命运是联系着的。

——麦克哈格

1.生态概念

生态已不仅是“生态学”中的术语,已成为影响时代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观念强调对各种资源的整合及再利用,它强调有针对性地保护有利资源并将限制因素变为优势特点。

“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引导我们塑造人工景观应以自然条件为基础。

从节约、经济的角度出发,这样不仅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融合”与“生长”

蒙城北路、阜阳北路、龙湖路、临泉路作为合肥北部新城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据合肥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位,与城市肌理相融合,与城市景观共生。

道路景观必将与城市景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因此我们提出了生长的概念,将道路景观视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与周边景观体系相连接,相渗透。

3.经济原则

快速建设往往出现蔑视资源与资源浪费的失误,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做到合理有效地完成建设。

4.文脉延续

文脉好似城市的足迹,是一个城市精神品格形成的根本,龙湖北路景观应当结合城市现代多元的文化特性,同时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历史与未来”的共生,体现合肥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城市特色。

景观构想

1.总体方案构想

运用丰富的植物元素与人工造景手法,充分考虑植物的层次、色彩等各项特性,结合植物生长变化创造出线性四维空间;

中央分车带一改以往单一规则式种植,运用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灌木与乔木相搭配的种植方式,以200米为一个单位形成线性景观序列;

在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则着重体现物种多样性及植物的层次变化,体现景观多样性,运用各具特色的花灌木与地被组合成为一条绚丽斑斓的花带,其上方栽植行道树,营造出人行树荫下、花草随行间的城市新景观。

以安全性、功能性为前提,强调节奏感、韵律感,形成线形景观肌理。

同时在安全性上应当满足道路设计规范要求,如防眩光、禁行要求等。

生态功能上又具有遮荫、防尘、降噪等特点

2.景观节点构想:

景观节点考虑就以道路交叉口以及公交港湾等具有一定变化的景观空间,本次设计选取两类节点进行设计:

道路交叉口处外围绿化带节点:

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人性化氛围。

中央分车带遇到道路交叉口位置:

考虑到行车安全性与视线诱导种植,此处外侧栽植红叶石楠,内侧植紫薇、造型万年青等,花开繁茂,使道路绿化景观丰富多彩。

3.绿道的引进与建设:

3.1绿道的概念及形成:

绿道(greenway)是指一种线行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途径和停车场、租车店、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3.2、绿道在中国的发展:

近些年在中国内地掀起了兴建城市绿道的热潮,其中,以在珠三角区域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以及上海、成都等国内一线城市发展尤为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借鉴成功的经验。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珠三角2010年将全面启动绿道主线建设。

根据规划,广东从2010年起,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

内地城市如成都,成都绿道已在全域成都范围内初具形态、渐成网络,去年已建成绿道示范段共167公里,目前在建绿道约300公里。

3.3、绿道的功能及意义: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