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18542239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示范文本)文档格式.docx

4.高中教育内涵式发展特色显著。

随着投入不断加大,改革不断深入,全县各高中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办学特色明显呈现,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3亿余元,在各高中校实施实验科技楼、教学综合楼、宿舍楼、食堂及设备购置等一系列改善办学条件项目。

一中、四中成功创建为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学校。

五年来,全县先后有11人被北大、清华录取,3名学生进入全省前百名,1216人被“双一流大学”录取,高考上线人数及万人上线率连续20年名列全市第一。

5.职业教育实用性特点更加鲜明。

职业教育办学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招生规模逐年增大,校企融合深入推进,技能大赛获奖不断。

“十三五”期间,投入资金2800万元,建成县职校实训车间和实习实训楼。

完成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近3900人次,服务社会短期职业培训及考试2000多人次,为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39人次。

县职校被确定为“甘肃省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二本上线率连续21年名列全市第一。

6.社会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成人教育稳步提质,社区教育深入开展,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协同发展,岗前教育和在职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全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崇尚学习和热爱学习成为社会风尚,学习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7.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得到强化。

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全力扩充教师队伍,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待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至“十三五”末,全县共补充教师1146人,其中引进普通高校师范类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56人。

组织培训教师7万多人次。

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资金4700万元。

有陇原名师1人、省特级教师11人、省骨干教师73人、省农村骨干教师159人、市学科带头人44人、市骨干教师260人、市创新人才7人、市领军人才1人、县学科带头人16人、县骨干教师564人。

评选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优秀教师45人、市优秀教师164人、县优秀教师1765人。

8.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求变。

以生源校带动和校际交流为主线的教育教学质量“连片提升计划”稳步推进。

以书法、武术、器乐、经典诵读为主要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全面推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各类交流研讨、教研教改、学科竞赛等大格局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反响强烈、收效明显。

校际间“比学赶帮超”氛围浓厚,借鉴学习兄弟县区、兄弟学校先进经验,推促自身能力水平提高已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自觉行为和工作常态。

9.民生项目抓普惠重实效。

教育资助政策达到全覆盖,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落实有力。

“十三五”期间,落实资助资金4.1亿元,惠及学生26万多人。

310所学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其中企业供餐学校228所,惠及学生1万人,食堂供餐学校82所,惠及学生4.3万人,食堂供餐覆盖率达到81%。

10.现代化教育装备普及大见成效。

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设备购置项目,学校现代化教育装备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全面实现。

“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购置教学生活设施设备6.3万套(件台)、图书29.4万册,安装录播教室35间、心理咨询室24间、教育云平台1个,建成智慧校园试点校3所、智播控播示范校4所。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我县是人口大县、教育大县,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

1.城区教育资源仍有短板。

一是学校占地面积不足。

在老城区,现有的南街小学、柳湖小学、西关小学、柳汁小学、富强路小学5所完全小学生均校园面积仅3.5平方米,康庄中学、模范中学、西关中学3所初级中学生均校园面积仅10.7平方米,远低于小学生均15平方米、初中生均20平方米的省定标准。

老城区仅有的3所公办幼儿园,一幼占地4.9亩,二幼1.8亩,四幼仅0.8亩。

二是学校校舍面积不足。

老城区小学生均校舍3.2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5.5平方米,均低于小学生均5.66平方米、初中生均6.66平方米的省定标准。

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一是教师编制整体性严重短缺。

学前教育井喷式发展,在园幼儿不断增加,但学前编制仅有从基础教育编制中划出的480个。

县职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短缺成了首要问题。

高考改革对师资配置提出更高要求,全县高中学校学科结构性短缺287人。

全县现有教师编制6569个,按国家规定教师编制标准,实际短缺编制2200个以上。

二是教师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被动性强,针对性弱。

受经费限制,“走出去、请进来”实质性内容不多,高端研培难以开展。

三是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缺乏激励保障政策,引进难度大。

3.教育教学质量急需提升。

一是学前教育运行水平低。

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参差不齐,个别存在小学化倾向。

示范园和普惠园总量不足,辐射、带动、引领作用不强。

二是义务教育质量意识不强,发展不均衡,教育质量整体不高。

近五年,全县小学质量检测全科合格率、优良率和初中毕业会考全科合格率、优良率始终较低,没有突破。

三是高中教育优势不明显。

近五年,总体本科上线率和应届本科上线率一直处于全市中游,进入全省前百名的考生极少。

两所民办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低迷,前景堪忧。

四是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不明显,吸引力不强,校企融合深度不够,二本上线人数少。

近五年,县职校二本以上仅上线356人,每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占比不足10%。

三、“十四五”总体思路及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全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2.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

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强化思政课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优先发展。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交流合作,崇尚开放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激发教育活力,全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坚持依法治教。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

切实保障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广大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促进公平。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更加完善、公平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发展目标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全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推动高中教育巩固提高,多样化发展,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基本形成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格局和现代化教育体系。

——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新建校舍24万平方米、标准化运动场21万平方米,征地扩大校园面积320亩。

在城区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和初中实现运动场标准化和采暖清洁能源化。

——广开渠道,全方位引进高精尖人才,建设优势更加明显的高水平、高素质教师队伍。

全县教职工总数达到8500人以上,按照规定师生比,学科教师配置达标。

心理咨询教师、校医、食堂从业人员、保安队伍满足学校需求。

——实现标准化校园全覆盖,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基本建成,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教育资源整合互补,学校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学前教育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公益性、普惠性持续增强;

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

高中教育巩固提升、多样化发展特色更加彰显,适应新高考的机制体制基本形成;

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趋于完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到2035年,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全面提升迈上新台阶,教育信息化水平达到新高度,在全省处于上游水平。

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完成运动场和采暖工程提升改造。

教育保障更加稳定有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依法保障,教育用地优先划拨,教师编制足额配置,教师地位和待遇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教育手段更加现代化,“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得到普及和广泛应用。

四、“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学校党的建设,靠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加强基层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引领作用,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贯穿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推动各级党组织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班子成员“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牢固树立基础教育“十五年一盘棋”的思想,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加强思政课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主阵地作用。

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深入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学生志存高远、修好品德、学会感恩,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突出德育实效,推进智育创新,注重体育健康,重视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面靠实政府主导责任,突出学校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把图书馆、纪念馆、少年宫等打造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德育教育基地,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更大空间、凝聚强大合力。

(三)瞄准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促进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夯实教育基础,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增强发展后劲,完善教育保障,提升教育质量。

1.学前教育。

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全力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重点增加城区镇区园位供给,继续推动学前教育资源向有需求的行政村延伸,广泛开展普惠性幼儿园和标准化幼儿园创建工作。

“十四五”期间,新建幼儿园11所,扩大幼儿园面积60亩,增加园位3600个。

到2025年,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3.8%,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以上。

创建标准化幼儿园10所,一幼、二幼、三幼创建为省一类幼儿园。

2.义务教育。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布局,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构建“中心+副中心+周边”框架下,初中“4+6+X”、小学“9+15+X”的义务教育发展格局,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十四五”期间,实施新校建设项目、实施城乡学校标准化校园、标准化运动场建设项目和清洁能源供暖工程,扩大校园面积160亩,增加学位6000个,购置教学生活设施设备3万套(台件)、图书74万册。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99%以上。

3.高中教育。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课程改革、招生制度改革、评价机制改革和高考选课评估指导。

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拓宽综合实践渠道,促进质量巩固提升。

大力推进校园扩容提质工程,加快示范性高中创建步伐。

“十四五”期间,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在各高中校实施科技楼、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宿舍楼、食堂、体育馆、运动场等建设项目,扩大校园面积50亩,购置教学生活设施设备5200台(件套)、图书10万册。

完成三中、六中甘肃省普通高中特色实验校创建,四中、六中市级示范性高中校创建。

4.职业教育。

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共赢、学生就业和持续发展同步的原则,促进中职与高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衔接,有效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深入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建立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动态机制。

不断改善实习实训条件,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让职业教育回归“重技能”本位,助推“技能甘肃”建设。

“十四五”期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实习实训楼、学生宿舍楼、食堂、运动场建设项目,扩大校园面积50亩。

力争“十四五”末将县职校创建为“甘肃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

5.民办教育。

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过程管理和督导考评,规范提升民办学校(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坚持“依法依规、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的原则,规范准入管理,规范培训行为,规范培训秩序,强化日常监管,落实督查责任,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校外培训机构规范运行。

6.特殊教育。

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专业化特教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补充和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建全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安置方式,力争让每个有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教育。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团队。

认真贯彻《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能力素养,健全教师补充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注重校长队伍培养,全力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团队。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落实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教师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一切环节,严格实行师德师风“承诺制”和“一票否决制”。

健全教师关爱机制,弘扬新时代尊师文化,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把师德师风、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心理健康等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力建设一支新时代“四有”教师队伍。

2.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本”五级培训为抓手,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健全公平公正的教师考核、奖惩和职称晋升体系。

构建县教师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和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作室五位一体、分工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大力实施“青蓝工程”,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全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

“十四五”期间,完成各级各类教师培训2轮16000人次。

培养50名名校(园)长,100名名班主任,300名名教师。

3.健全教师补充机制。

通过事业单位招聘、特岗计划、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等途径,加快补充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学科结构性短缺教师。

推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全力补充高中校急紧缺学科教师。

实施“银龄计划”,切实补充边远山区教师。

“十四五”期间,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名,招聘特岗教师400名、事业单位中小学教师300名、“银龄计划”100名。

4.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按照班额、生源状况,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城镇学校的实际需要,统筹分配各学区、学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原则上2至3年调整一次,并向县机构编制、人社和财政部门备案。

健全教师县内交流轮岗激励机制,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

农村中小学、教学点新招聘的教师,5年内必需安排至县城学校或乡镇中心学校任教至少1年。

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管理团队+骨干教师”、组团输出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城乡教师一体化流动。

5.强化校长队伍建设。

健全校长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运行机制。

优化校长考核机制,完善校长聘期综合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校长队伍储备和梯队建设机制,加大校长队伍培训培养力度,有计划分批次组织现任校长和后备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或挂职锻炼,开阔校长眼界,增长校长见识,提升管理能力,着力打造专家型、教育家型校长队伍。

“十四五”期间,实现校长队伍培训多轮次全覆盖。

(五)注重统筹协调,不断激发教育发展后劲。

1.立足实际,优化城乡学校布局。

顺应发展需求,回应群众关切,全力化解教育资源分散、总量不足、配置不均等发展难题。

合并二中和新兴初中,四中和磐安初中,两校举办为完全中学。

新建城镇幼儿园,引导镇区适龄幼儿就近入园,疏导老城区适龄幼儿向新城区流动,切实化解城镇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

在城区新建幼儿园4所,其中西城区和北城区各建1所,在镇区新建幼儿园7所。

增加义务教育学校布点,在城区新建冀城路小学和柳湖小学东校区,在镇区新建磐安二小和安远二小,缓解城区和两镇学校压力。

2.多措并举,充分整合利用资源。

在积极推行集中办学模式基础上,探索鼓励退休教师、社会有识之士发挥余热,利用闲置校舍创办幼儿园、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积极对接制定出台相关措施办法,加大农村闲置校舍资源整合利用力度。

将利用价值不大的闲置校舍公开拍卖,回笼资金用于发展教育。

将场地宽敞、位置好、功能齐备,适合开展乡村服务的闲置校舍,改建为乡村服务中心、乡村图书室或敬老院等,乡村专项建设资金则等量转移支付用于教育发展。

3.依法依规,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健全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县级督导督学评价体系,把督导评估结果作为绩效奖励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加快建立教育综合执法机制,创新执法体制与方式,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依法明确学校的权责边界,制定学校权责清单。

4.放眼长远,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加快教育信息化2.0建设进程,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夯实教育大县迈向教育强县基础。

依托“三通一平台”,建设优质资源库,建立基于“互联网+”下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全力普及录播教室,实现城乡学校课堂互动直播。

加快智播控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逐步实施创客教室、STEAM教育、VR/AR/MR、智慧校园等软硬件建设。

广泛开展教师队伍信息化培训,切实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六)实施教研督导兴教工程,推促教育质量迈上新台阶。

1.实施教研兴教工程。

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数量的教研教改经费,由县教研室牵头,分学科成立教育学会,组建命题研究中心,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命题研究活动。

充实教研队伍,组建县级、学区、学校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完善三级教研网络。

积极申报和开展省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规范开展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推动教研成果落地,形成特色。

倡导普通高中高效课堂研究,促进课堂模式向更精细化、科学化发展。

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区域联盟教研管理机制,推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加大英语教研力度,注重从英语教学起始年级开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尝试开展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研,建立适合县情、校情、教情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模式。

2.实施督导兴教工程。

县财政每年列支教育督导专项经费。

聘任专职督学、聘请兼职督学,全力打造一支熟悉教育政策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团队。

认真贯彻《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积极开展督政、督学、质量监测工作,不断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七)强化教育保障,全方位优化育人环境。

1.强化经费保障,筑牢教育优先发展根基。

认真落实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两个只增不减”政策要求。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年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年平均工资政策要求。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各项生均经费政策,全力落实中职免学费、助学金、普通高中免学费、助学金县级配套资金,争取落实普通高中生均每年1000元的公用经费。

县财政积极落实支出责任,调整支出结构,将上级财政补助和县级财政应承担资金足额纳入预算,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推动教育经费管理水平提升。

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配备学校食堂从业人员、保安队伍,满足学校需求。

2.巩固教育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突出质量控辍位置,不断提升脱贫成果巩固软实力。

继续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发展,围绕办学条件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建设、资助政策落实等施策发力,努力实现城乡教育优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