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4141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手术部室医院感染控制规范docWord格式.docx

第三节舌疾病(多媒体图40、41、42)7’

一、地图舌

二、沟纹舌

三、舌乳头炎

四、毛舌

五、正中菱形舌炎

六、舌扁桃体肥大

七、舌淀粉样变

八、萎缩性舌炎

第四节灼口综合征8’

定义指发生在口腔粘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

第五节味觉异常7’

定义:

是指人在饮食时口舌感觉的味道(主观味觉)异于正常人,如苦、淡、酸、甜、咸等,也可表现为进食无味、味觉减退、味觉完全丧失。

第六节舌质与舌苔10’

小结:

5’

【思考题】:

1、各种唇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灼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参考书】

1、《口腔黏膜病学》2003年6月第二版,李秉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皮肤性病学》2002年11月第五版,张学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课后记】:

【板书计划】:

唇舌疾病

一、唇炎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腺性唇炎

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

肉芽肿性唇炎

梅—罗综合征

光化性唇炎

变态反应性唇炎

二、口角炎

三、舌疾病

四、灼口综合征

五、味觉异常

六、舌质与舌苔

附:

第八章唇舌疾病讲稿

导言:

第一节 唇炎

1、定义

▪唇炎是特发于唇部的炎症性疾病的总称,是特发于唇部的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主要内容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腺性唇炎

•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

•肉芽肿性唇炎

•梅—罗综合征

•光化性唇炎

•变态反应性唇炎

一、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1、定义:

▪为可能归入后述各种有特殊病理变化和病因的唇炎,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2、病因:

▪不明,与温度、化学、机械刺激有关。

▪高原寒冷地区和气候干燥季节

▪舔舌咬唇不良习惯

▪嗜好烟酒烫食

3、病理:

▪非特异性炎症表现)

4、临床表现:

▪可分为慢性脱屑性唇炎和慢性糜烂性唇炎

干燥、发痒灼痛、渗出、结痂、好发于下唇唇红部

5、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

6、鉴别诊断:

▪干燥综合症

▪糖尿病性唇炎

▪慢性光化性唇炎

▪念珠菌感染性唇炎

▪在渗出性疾病病上应与扁平苔癣、盘状红斑狼疮、多形红斑等相鉴别

7、治疗:

(1)去除刺激因素,减少风吹和寒冷刺激

(2)抗菌素或激素油膏

(3)湿敷

(4)注射曲炎舒松于粘膜下有助于愈合

二、腺性唇炎

▪是以唇腺增生肥大,下唇肿胀或偶见上、下唇同时肿胀为主要特征的唇炎。

▪遗传

▪龈炎、牙周炎等慢性局部症灶

▪吸烟、进食辛辣食物

▪克罗恩病的一种表现

3、病理:

▪唇腺腺体明显增生,腺管肥厚扩张,导管内有嗜酸性物质,周围炎细胞浸润

3、临床表现:

⏹下唇肿胀,腺体肿大硬韧

⏹唇内侧粘膜可见针头大紫红色颗粒,中央凹陷之导管开口有粘液或脓性液体流出,扪诊能触及唇内有散在多个粟粒样小结节

⏹临床分型:

单纯型浅表化脓型深部化脓型

4、治疗:

▪局部注射强的松混悬液

▪32P贴敷

▪10%碘化钾溶液10ml,Bid口服

▪外用金霉素甘油、氟轻松软膏

三、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

1、定义

▪是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的唇部表现,以淡黄色痂皮覆盖的局限性损害伴阵发性剧烈瘙痒为特征。

▪不明,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残留的原始淋巴组织在光辐射下增生有关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有特征性的淋巴滤泡样结构

▪青壮年女性较多,下唇唇红部,局限于1cm以内的淡黄色痂皮

▪基底柔软,伴少量白色鳞屑,周围无明显炎症

▪阵发性剧烈瘙痒——咬唇、揉擦止痒

▪大量黄色稀薄液体自痂皮下溢出—痒停止

▪病史病理切片

7、腺性唇炎

8、盘状红斑狼疮

9、治疗:

▪避免日光曝晒

▪用32P贴敷治疗

▪痂皮用0.1利凡诺尔溶液湿敷去除

四、浆细胞性唇炎

1、病理:

▪上皮钉突狭长

▪粘膜固有层到粘膜下层,有弥漫性密集的浆细胞成团

▪细胞内外有许多罗梭小体

2、临床表现:

▪侵犯下唇为主

▪多见于中老年人

▪小水疱,很快破溃

▪粘膜潮红,糜烂肿胀,细小的出血点,形成痂皮

▪境界清楚的局限性暗红色水肿性斑快,表面有涂漆样光泽

▪后期发生局限性上皮萎缩及肥厚性改变,唇粘膜形成高低不平的表面

3、诊断

必须通过病检才能确诊

4、鉴别诊断

浆细胞瘤

良性粘膜淋巴组织增生病

唇扁平苔藓、天疱疮

5、治疗

有糜烂、痂皮者可湿敷

对放射治疗比较敏感

五、肉芽肿性唇炎

1、定义

▪又称肥大性唇炎、巨唇,以上唇肥厚肿胀为主要特点,也是梅—罗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之一

2、病因:

▪可能与结核或结节病有关

▪使用含硅牙膏或外伤时接触含硅泥土

▪克罗恩病、根尖周炎、脂膜炎——特发性反应

▪机体对皮下脂肪变性——异物反应 

▪发生于皮肤或粘膜下肌层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结核样肉芽肿

▪结节样细胞集聚(浆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

▪唇部弥漫性肿胀,单发于上唇或下唇,以上唇多见

▪扪诊垫褥感、柔软而富弹性

▪可触及颗粒样结节

▪初期呈淡红色,反复发作后转为暗红色

▪上唇肿胀外翘,有左右对称的纵形裂沟,呈瓦楞状

▪上唇弥漫性反复肿胀,不能恢复

▪扪诊似垫褥感

(1)牙源性感染

(2)克罗恩病

(3)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1)早期皮质类固醇注射于唇部

(2)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

六、梅—罗综合征

复发性口面部肿胀、复发性面瘫、裂舌三联症

不明,结节病的变异型 

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结缔组织水肿,胶原排列紊乱、断裂,粘膜下肌层内可见到孤立肉芽肿

5、床表现:

20岁以下青年,男>女唇肿、裂舌、面瘫可先后出现临床多见唇肿和舌裂,面瘫少见唇肿同肉芽肿性唇炎舌裂同裂纹舌面瘫属外周性面神经麻痹

6、诊断:

(1)出现两项主症即可诊断为不全型梅—罗综合征

(2)三大症状俱全诊断为完全型

(1)口服皮质类固醇

(2)局部注射泼尼松龙混悬液

七、光化性唇炎

是过度的日光照射引起的唇炎

▪对日光中紫外线过敏,光敏感病人

经超过一定剂量的日光照射后

产生黑色素+细胞内外水肿

细胞增殖活跃

胶原纤维变性

▪肝脏疾病↘

▪某些药物→卟啉代谢障碍→卟啉排出量↑→光敏感发生

▪某些植物↗

慢性光化性唇炎(少数)可出现上皮异常增生

4、临床表现

(1)急性光化性唇炎

曝晒后当天发生,发病急骤

唇红区广泛水肿、充血、水疱、糜烂、结痂

灼热感明显,伴剧烈的瘙痒

继发感染后疼痛加重

(2)性光化性唇炎

反复持久曝晒后,唇炎反复发作

唇红部干燥皲裂,充血肿胀,白色细小秕糠样鳞屑

口周皮肤脱色变浅,伴灰白色角化条纹和肿胀

病程迁延不愈,少瘙痒和痂皮

干燥不适,舌舔唇习惯,口周带状皮炎

5、诊断:

明确的光照史

湿疹糜烂样或干燥脱屑样

6、鉴别诊断:

湿疹糜烂型与盘状红斑狼疮、扁平苔藓、唇疱疹

干燥脱屑样病损与非特异性慢性唇炎

急性期瘙痒与良性淋巴增生性唇炎

8、治疗:

氯喹片,0.25~0.5Bid

唇部渗出糜烂结痂——抗感染溶液或漱口液湿敷

干燥脱屑型——激素或抗生素软膏涂布

八、变态反应性唇炎

因接触变应原后引起的唇炎

某些特定食物、食物添加剂等抗原或半抗原,外伤、寒冷刺激、情绪波动、月经周期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血管及淋巴管扩张

血管外见血细胞渗出和局限性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唇血管神经性水肿:

上唇多见、肿胀区弥漫、周界不清、唇突出翘起、紧绷光亮、柔韧、无凹陷性水肿

接触性唇炎:

紧绷感和轻度痒热感

突然发作,持续数小时后逐渐消退

接触唇膏等变应物一段时间后,发生于唇部

接触变应原史和唇部弥漫性水肿

无渗出和糜烂

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浆细胞↑

唇膏等皮肤斑贴试验(+)

牙源性蜂窝组织炎

继发感染与多形红斑

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抗组胺药物

咽喉舌部水肿而窒息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第二节口角炎

1、定义也称口角唇炎,是发生于两侧上下唇联合处口角区的炎症总称,以皲裂、口角糜烂和结痂为主要症状,故又称口角糜烂。

四、创伤性口角炎

第三节舌疾病

第四节 灼口综合征

指发生在口腔粘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

(1)局部因素牙结石、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

局部过敏反应、微电流形成

过度饮酒、大量吸烟

舌部微循环障碍,唾液成分改变

频繁伸舌自检过度运动

脑神经功能障碍

局部真菌与细菌感染

(2)系统因素

更年期综合征

糖尿病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缺乏

医源性

神经生理因素

(3)精神因素

人格因素

恐癌心理

3、病理

无明显异常改变

4、临床表现

舌烧灼样疼痛

舌根部、舌缘、舌背和舌尖

呈现晨轻晚重

过多说话、食干燥性食物、空闲静息时加重

注意力分散时无疼痛加重,反而减轻甚至消失

伴随症状或体征包括口干、舌乳头萎缩、粘膜上皮充血发红、局部水肿等

临床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5、诊断应注意以下几点:

口腔粘膜(以舌表面为主)烧灼样疼痛,或具有异常感为主诉

舌部以及口腔粘膜无器质性病变

无全身性器质性病变,如贫血、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

未服慢性病药物,如心血管等常用药

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等心因性精神障碍的诊断

6、鉴别诊断

舌部溃疡

舌癌

舌淀粉样变性

三叉神经痛

舌乳头炎等

7、治疗

1.对因处理

▪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停用可疑药物。

▪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

▪在妇科医生指导下服用尼尔雌醇及黄体酮

▪补充复合维生素B或维生素B1、B6、B12,叶酸及维生素E等

▪纠正患者伸舌自检不良习惯

2.对症处理

▪失眠、抑郁明显者可用谷维素、舒乐安定、阿普唑仑

▪口干者可用溴己新或人工唾液

3.心理治疗

消除患者的恐癌心理

4.其他治疗方法

第五节 味觉异常

1、定义:

是指人在饮食时口舌感觉的味道(主观味觉)异于正常人,如苦、淡、酸、甜、咸等,也可表现为进食无味、味觉减退、味觉完全丧失。

味蕾是人体的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上,主要为菌状乳头,轮廓乳头,感觉甜、咸、酸、苦。

近年来发现游离谷氨酸可以引起“umami”,其被称为第五味觉刺激物。

3、病因

(1)烫伤

(2)唾液量不足

(3)锌及维生素A的缺乏

(4)铁缺乏

(5)念珠菌的感染

(6)神经损伤

(7)心理性疾患

(8)药物

(9)味觉与嗅觉

(10)老化

(11)营养缺乏及全身性疾病

(12)放射及贝尔面瘫

(1)口淡味觉起点阈普遍升高。

见于炎症、外科大手术后食欲不振及消化道疾病。

现代医学认为见于炎症性疾病初期或消退期、久病脾胃虚寒患者。

(2)口苦急性炎症的表现肝胆疾病、癌症病人。

中医认为口苦属肝胆热证、胃肠热证等。

(3)口甜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

中医认为多见于脾、胃湿热郁阻、痰火内蕴的患者。

(4)口涩当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觉异常时可出现口涩。

见于严重的神经官能症、通宵不眠、癌症病人尤其是晚期。

(5)口酸常见于胃炎和消化道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

唾液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增高。

中医认为脾虚肝旺。

(6)口咸见于神经官能症、慢性肾炎、慢性咽炎。

(7)口辣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见于高血压、灼口综合症、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及萎缩性舌炎。

中医认为肾阴不足、肝火偏旺及肺热。

5、治疗:

病因复杂多样,找出病因是治疗的关键:

如纠正营养缺乏、积极治疗感染及全身病等。

第六节舌质与舌苔

舌质舌的本体,是舌的肌、血管、神经、腺体等组织的总体。

一般反映正气情况

舌苔舌的表面覆盖的苔垢。

一般反映邪气情况

2、临床表现

1、舌质

(1)舌神:

舌质红活明润为有神,说明津液充足,气血充盈,或病情轻浅;

干瘪晦暗为无神,说明津液亏乏,气血虚衰,病情往往较为危重。

(2)舌形:

1)老嫩:

舌质粗糙、坚敛苍老,为舌质老;

舌老主实证或热证,舌嫩主虚证或寒证。

2)胖瘦:

舌体胖大,舌边常有齿痕。

舌瘦瘪淡红而嫩与全身营养不良、舌肌及上皮粘膜萎缩有关。

3)芒刺:

指舌背突起的鲜红色星点状舌乳头,舌边芒刺为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为胃肠热甚,舌尖红赤起刺为心火上炎。

4)裂纹:

阴液耗伤所致

(3)舌色:

淡白舌:

多为阳气衰弱或气血不足所致

红绛舌:

①舌炎②粘膜及小唾液腺的萎缩变性③舌微血管炎症,中医认为红绛舌多由热邪炽盛,迫动血行所致。

内热阴亏可出现舌面光亮如镜,称镜面舌。

热盛血瘀为绛舌。

青紫色:

部分与全血粘度增高有关,中医认为青舌主阴寒,血瘀。

紫舌主气血壅滞,血瘀。

(4)舌态

2、舌苔

(1)苔质

1)厚薄:

通过舌苔能隐约见到舌质者为薄,不见舌质者为薄,不见舌质为厚。

中医认为苔薄者多邪气在表,病轻邪浅;

苔厚者多邪入脏腑,病较深重。

2)润燥:

舌苔润滑或露水为润,粉干无水为燥。

苔润表示津液未伤;

太过湿润,主脾虚湿盛或阳虚水泛。

苔燥多为当液耗伤,或热盛伤当或阴液亏虚。

3)腐腻:

颗粒粗大,苔厚疏松,状如豆腐渣,称为腐苔;

颗粒细小,致密而粘,称为腻苔。

(2)苔色:

舌苔的颜色与优势菌落的颜色相关,如毛舌,黑毛舌,染苔,白苔,黄苔

(3)苔形:

全苔,偏苔,剥苔,花剥苔

临床表现、治疗

结束语

第一节梅毒

3、定义:

4、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染病

5、病因:

6、病源体为苍白螺旋体(TP),在体外干燥条件下易失去活力,而在厌氧及潮湿环境中可生存很久。

TP只感染人类

7、TP利用多糖酶吸附作用,分解宿主细胞的粘多糖,获得自己才能合成的N—乙酰—D半乳糖胺,宿主细胞的粘多糖是宿主组织和血管支架的重要基质成分

梅毒(续1)

8、病理:

9、基本病理变化血管内膜炎,内皮细胞肿胀与增生,晚期梅毒有上皮细胞和巨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浸润,并有坏死

10、临床表现:

11、先天梅毒

12、后天梅毒

后天梅,毒

13、一期梅毒

14、硬下疳,生殖器和口腔是好发部位

15、二期梅毒

16、感染后7—10周,TP经淋巴系统播散,引起全身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皮肤粘膜损害,皮肤梅毒疹+口腔粘膜损害

17、三期梅毒

18、发生于感染后两年,皮肤损害,结节性梅毒疹,扁平或腕豆大小棕红色结节与溃疡,梅毒树胶肿,口腔粘膜损害

后天梅毒(续1)一期梅毒

后天梅毒(续2)二期梅毒

后天梅毒(续3)三期梅毒

(二)先天梅毒

梅毒(续2)

第二节淋病

淋病(续1)

19、临床表现:

20、男性淋病主要是尿道炎,20%可以无症状

21、女性淋病,60%无症状,女性治疗约15%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淋球菌性宫颈炎,尿道炎和前庭大腺炎

22、淋球菌性口炎,全口粘膜充血,发红,有浅表溃疡,并覆以黄白色假膜,假膜易擦去,呈现出血创面,唾液分泌增加,粘稠度加大

23、淋球菌性咽炎,咽干、不适、扁桃体充血、肿大

淋病(续2)

24、鉴别诊断:

25、急性球菌性口炎

26、急性假膜型急球菌口炎

27、急性坏死性龈口炎

第三节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续1)

尖锐湿疣(续2)

尖锐湿疣(续3)

尖锐湿疣(续4)

第四节艾滋病

艾滋病(续1)

艾滋病(续2)

艾滋病(续3)

28、窗口期和潜伏期

29、窗口期

30、指从感染HIV到抗体形成时期、平均45天

31、潜伏期

32、指从感染HIV到出现艾滋症状和体征的时间

33、成人平均2年来,个别可>5年,最长14.2年,最短6天

34、临床感染分期

35、无症状HIV感染

36、急性感染期

37、艾滋病相关综合症

38、艾滋病

艾滋病(续4)

典型的HIV感染从开始到死亡经历以下自然阶段:

▪HIV体内播散期

▪原发HIV播散期:

又称为急性HIV感染。

在感染后2-4周出现。

▪血清转换期:

通常感染3周后产生HIV的血清抗体,95%以上的患者在感染后5-8个月内可检测出HIV抗体。

艾滋病(续5)

▪无症状HIV感染期:

无临床症状,一般体检无异常,部分病人可查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病。

▪艾滋病前期:

CD4细胞数≥200/mm3

▪艾滋病期:

CD4细胞数<200/mm3

▪艾滋病晚期:

CD4细胞数<50/mm3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

爱滋病的口腔表现是诊断爱滋病的重要指征之一

1.真菌感染

(1)口腔念珠菌病

最为常见,常在早期就表现出来,是免疫抑制的早期征象

特点:

①发生于无任何诱因的健康年青人或成人

②常表现为红斑型或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

③红斑型多发生于上腭和舌背,颊粘膜偶见

累及附着龈、咽部、软腭、悬雍垂的假膜型和累及颊部的红斑型白色念珠菌病具有高度提示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续1)

(2)组织胞浆菌病

为确诊AIDS的指征之一

特点:

①发生于舌、腭、颊部的慢性肉芽肿或较大的溃疡、坏死等病变

②病理改变为肉芽炎性增生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续2)

2.毛状白斑

对爱滋病有高度提示性

①双侧舌缘的白色或灰白斑块

②呈垂直皱褶,不能擦去

③需检测证实病损内疱疹病毒的存在

④女性患者很少罹患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续3)

3.Kaposi肉瘤

AIDS最常见的口腔肿瘤,分为斑块期和结节期,女性患者少见。

4.口腔疱疹

若病损持续一个月以上,应作AIDS的相关检查。

由Ⅰ型单纯病毒引起的感染多见,Ⅱ型单纯病毒感染除口腔损害外,常伴生殖器疱疹

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感染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续4)

5.AIDS相关牙周病变

牙龈线形红斑

AIDS相关牙周炎

急性坏死性牙龈炎

6.坏死性口炎

7.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口腔表现(续5)

8.非霍奇金淋巴瘤

为确诊AIDS的指征之一。

常以无痛性颈、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要表现

9.涎腺疾病

多累及腮腺,其次为颌下腺

10.乳头状瘤/局灶性上皮增生

11.儿童患者的口腔表现

艾滋病(续6)

39、实验室检查

1.抗体检测

可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2.病毒抗原检测

敏感性较低

3.HIV核酸检测

HIVRNA变化≥50%有意义

4.病毒分离培养

HIV分离阳性表明人体内有一定量的病毒

5.CD4细胞数检测

正常CD4细胞数为500~1400/mm3,

爱滋病前期CD4数≥200/mm3,百分率<

14%,

CD4:

CD8<

1.0

艾滋病(续7)

6.全血细胞计数

HIV患者常伴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7.肝炎血清学检测

HIV患者各型肝炎发病率较高,半数以上的患者肝功异常

8.梅毒血清学检测

9.病原体检查

艾滋病(续8)

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少见性肿瘤及CD4明显下降。

1、边缘性龈炎

2、口腔白斑病、斑块型扁平苔藓

3、白色念珠菌病

4、单纯疱疹、三叉神经带状疱疹

5、成人牙周炎

艾滋病(续9)

▪口腔念珠菌病:

局部和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

▪毛状白斑:

局部可用维甲酸和抗真菌剂,复发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