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535237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原理课后题答案部分Word下载.docx

y=×

[1+×

]=

同理得到其他y值列表如下

α

③作出新的t-x-y'

曲线和原先的t-x-y曲线如图

4.在常压下将某原料液组成为(易挥发组分的摩尔)的两组溶液分别进行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若汽化率为1/3,试求两种情况下的斧液和馏出液组成。

假设在操作范围内气液平衡关系可表示为y=+

①简单蒸馏

由ln(W/F)=∫xxFdx/(y-x)以及气液平衡关系y=+

得ln(W/F)=∫xxFdx/=[∵汽化率1-q=1/3则q=2/3即W/F=2/3

∴ln(2/3)=[解得

x=代入平衡关系式y=+得

y=

②平衡蒸馏

由物料衡算FxF=Wx+Dy

D+W=F将W/F=2/3代入得到

xF=2x/3+y/3代入平衡关系式得

x=再次代入平衡关系式得y=

5.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由二硫化碳和四硫化碳所组成的混合液。

已知原料液流量F为4000kg/h,组成xF为(二硫化碳的质量分率,下同)。

若要求釜液组成xW不大于,馏出液回收率为88%。

试求馏出液的流量和组分,分别以摩尔流量和摩尔分率表示。

馏出回收率=DxD/FxF=88%得馏出液的质量流量

DxD=FxF88%=4000×

×

=1056kg/h

结合物料衡算FxF=WxW+DxD

D+W=F得xD=

馏出液的摩尔流量1056/(76×

=h

以摩尔分率表示馏出液组成xD=76)/[76)+154)]

=

6.在常压操作的连续精馏塔中分离喊甲醇与说.6(均为摩尔分率)的溶液,试求以下各种进料状况下的q值。

(1)进料温度40℃;

(2)泡点进料;

(3)饱和蒸汽进料。

常压下甲醇-水溶液的平衡数据列于本题附表中。

温度t液相中甲醇的气相中甲醇的温度t液相中甲醇的气相中甲醇的

℃摩尔分率摩尔分率℃摩尔分率摩尔分率

100

(1)进料温度40℃

75.3℃时,甲醇的汽化潜热r1=825kJ/kg

水蒸汽的汽化潜热r2=kg

57.6℃时,甲醇的比热CV1=(kg·

℃)

水蒸汽的比热CV2=(kg·

查附表给出数据当xA=时,平衡温度t=75.3℃

∴40℃进料为冷液体进料

即将1mol进料变成饱和蒸汽所需热量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将40℃冷液体变成饱和液体的热量Q1,二是将75.3℃饱和液体变成气体所需要的汽化潜热Q2,即q=(Q1+Q2)/Q2=1+(Q1/Q2)

Q1=×

32×

()=kg

Q2=825×

32+×

18=kJ/kg

∴q=1+(Q1/Q2)=

(2)泡点进料

泡点进料即为饱和液体进料∴q=1

(3)饱和蒸汽进料q=0

7.对习题6中的溶液,若原料液流量为100kmol/h,馏出液组成为,釜液组成为(以上均为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回流比为,试求产品的流量,精馏段的下降液体流量和提馏段的上升蒸汽流量。

假设塔内气液相均为恒摩尔流。

①产品的流量

由物料衡算FxF=WxW+DxD

D+W=F代入数据得

W=kmol/h

∴产品流量D=100–=kmol/h

②精馏段的下降液体流量L

L=DR=×

=kmol/h

③提馏段的上升蒸汽流量V'

40℃进料q=

V=V'

+(1-q)F=D(1+R)=kmol/h

∴V'

8.某连续精馏操作中,已知精馏段y=+;

提馏段y=–

若原料液于露点温度下进入精馏塔中,试求原料液,馏出液和釜残液的组成及回流比。

解:

露点进料q=0

即精馏段y=+过(xD,xD)∴xD=

提馏段y=–过(xW,xW)∴xW=

精馏段与y轴交于[0,xD/(R+1)]即xD/(R+1)=

∴R=

连立精馏段与提馏段操作线得到交点坐标为(,)

∴xF=

9.在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苯和甲苯的混合溶液。

若原料为饱和液体,其中含苯(摩尔分率,下同)。

塔顶馏出液组成为,塔底釜残液组成为,回流比为,试求理论板层数和加料板位置。

苯-甲苯平衡数据见例1-1。

常压下苯-甲苯相对挥发度α=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Rx/(R+1)=2x/3+3

=2x/3+

精馏段y1=xD=由平衡关系式y=αx/[1+(α-1)x]得

x1=再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2x/3+得

y2=依次得到x2=y3=

x3=y4=

x4=∵x4﹤xF=<

x3

精馏段需要板层数为3块

提馏段x1'

=x4=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y=L'

x/(L'

-W)-WxW/(L'

-W)

饱和液体进料q=1

L'

/(L'

-W)=(L+F)/V=1+W/(3D)

由物料平衡FxF=WxW+DxD

D+W=F代入数据可得D=W

-W)=4/3W/(L'

-W)=W/(L+D)=W/3D=1/3

即提馏段操作线方程y'

=4x'

/3–3

∴y'

2=

由平衡关系式y=αx/[1+(α-1)x]得x'

2=

依次可以得到y'

3=x'

3=

y'

4=x'

4=

5=x'

5=

∵x'

5<

xW=<

x4'

∴提馏段段需要板层数为4块

∴理论板层数为n=3+4+1=8块(包括再沸器)

加料板应位于第三层板和第四层板之间

10.若原料液组成和热状况,分离要求,回流比及气液平衡关系都与习题9相同,但回流温度为20℃,试求所需理论板层数。

已知回流液的泡殿温度为83℃,平均汽化热为×

104kJ/kmol,平均比热为140kJ/(kmol·

回流温度改为20℃,低于泡点温度,为冷液体进料。

即改变了q的值

精馏段不受q影响,板层数依然是3块

提馏段由于q的影响,使得L'

-W)和W/(L'

-W)发生了变化

q=(Q1+Q2)/Q2=1+(Q1/Q2)

Q1=CpΔT=140×

(83-20)=8820kJ/kmol

Q2=×

104kJ/kmol

∴q=1+8820/×

104)=

L'

-W)=[V+W-F(1-q)]/[V-F(1-q)]

=[3D+W-F(1-q)]/[3D-F(1-q)]∵D=W,F=2D得

-W)=(1+q)/+q)=

W/(L'

-W)=D/[3D-F(1-q)]=1/(1+2q)=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x1'

=x4=代入操作线方程得y2'

=再由平衡关系式得到

x2'

=依次计算y3'

x3'

=y4'

x4'

=y5'

x5'

=

∵x5'

<

∴提馏段板层数为4

理论板层数为3+4+1=8块(包括再沸器)

11.在常压连续精馏塔内分离乙醇-水混合液,原料液为饱和液体,其中含乙醇(摩尔分率,下同),馏出液组成不低于,釜液组成为;

操作回流比为2。

若于精馏段侧线取料,其摩尔流量为馏出液摩尔流量的1/2,侧线产品为饱和液体,组成为。

试求所需的理论板层数,加料板及侧线取料口的位置。

物系平衡数据见例1-7。

如图所示,有两股出料,故全塔可以分为三段,由例1-7附表,在x-y直角坐标图上绘出平衡线,从xD=开始,在精馏段操作线与平衡线之间绘出水平线和铅直线构成梯级,当梯级跨过两操作线交点d时,则改在提馏段与平衡线之间绘梯级,直至梯级的铅直线达到或越过点C(xW,xW)。

如图,理论板层数为10块(不包括再沸器)

出料口为第9层;

侧线取料为第5层

12.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由组分A¸

B组成的理想混合液。

原料液中含A,馏出液中含A(以上均为摩尔分率)。

已知溶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最回流比为,试说明原料液的热状况,并求出q值。

在最回流比下,操作线与q线交点坐标(xq,yq)位于平衡线上;

且q线过(xF,xF)可以计算出q线斜率即q/(1-q),这样就可以得到q的值

由式1-47Rmin=[(xD/xq)-α(1-xD)/(1-xq)]/(α-1)代入数据得

=[xq)×

/(1-xq)]/()

∴xq=或xq=(舍去)

即xq=根据平衡关系式y=(1+)

得到yq=

q线y=qx/(q-1)-xF/(q-1)过(,),(,)

q/(q-1)=()/()得q=

∵0<

q<

1∴原料液为气液混合物

13.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某种组成为(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率,下同)的两组分理想溶液。

原料液于泡点下进入塔内。

塔顶采用分凝器和全凝器,分凝器向塔内提供回流液,其组成为,全凝器提供组成为的合格产品。

塔顶馏出液中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96%。

若测得塔顶第一层板的液相组成为,试求:

(1)操作回流比和最小回流比;

(2)若馏出液量为100kmol/h,则原料液流量为多少

(1)在塔顶满足气液平衡关系式y=αx/[1+(α-1)x]代入已知数据

=α/[1+(α-1)]∴α=

第一块板的气相组成y1=(1+)

(1+×

)=

在塔顶做物料衡算V=L+D

Vy1=LxL+DxD

(L+D)=0.88L+∴L/D=

即回流比为R=

由式1-47Rmin=[(xD/xq)-α(1-xD)/(1-xq)]/(α-1)泡点进料xq=xF

∴Rmin=

(2)回收率DxD/FxF=96%得到

F=100×

(×

)=kmol/h

15.在连续操作的板式精馏塔中分离苯-甲苯的混合液。

在全回流条件下测得相邻板上的液相组成分别为,和,试计算三层中较低的两层的单板效率EMV。

操作条件下苯-甲苯混合液的平衡数据如下:

y

假设测得相邻三层板分别为第n-1层,第n层,第n+1层

即xn-1=xn=xn+1=根据回流条件yn+1=xn

∴yn=yn+1=yn+2=

由表中所给数据α=

与第n层板液相平衡的气相组成yn*=×

(1+×

与第n+1层板液相平衡的气相组成yn+1*=×

由式1-51EMV=(yn-yn+1)/(yn*-yn+1)

可得第n层板气相单板效率EMVn=(xn-1-xn)/(yn*-xn)

=()/()

=%

第n层板气相单板效率EMVn+1=(xn-xn+1)/(yn+1*-xn+1)

=64%

第2章吸收

1.从手册中查得,25℃时,若100g水中含氨1g,则此溶液上方的氨气平衡分压为。

已知在此浓度范围内溶液服从亨利定律,试求溶解度系数Hkmol/(m3·

kPa)及相平衡常数m

液相摩尔分数x=(1/17)/[(1/17)+(100/18)=

气相摩尔分数y==

由亨利定律y=mx得m=y/x==

液相体积摩尔分数C=(1/17)/(101×

10-3/103)=×

103mol/m3

由亨利定律P=C/H得H=C/P==kmol/(m3·

kPa)

10℃时,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P=×

106x表示。

式中:

P为氧在气相中的分压kPa;

x为氧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

试求在此温度及压强下与空气充分接触的水中每立方米溶有多少克氧。

氧在气相中的分压P=×

21%=

氧在水中摩尔分率x=(×

106)=×

103

每立方米溶有氧×

103×

32/(18×

10-6)=11.43g

3.某混合气体中含有2%(体积)CO2,其余为空气。

混合气体的温度为30℃,总压强为。

从手册中查得30℃时CO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105kPa,试求溶解度系数Hkmol/(m3·

kPa)及相平衡常数m,并计算每100g与该气体相平衡的水中溶有多少gCO2。

由题意y=,m=E/P总=×

105/=×

根据亨利定律y=mx得x=y/m=×

103=即

每100g与该气体相平衡的水中溶有CO2×

44×

100/18=0.0132g

H=ρ/18E=103/(10×

105)=×

10-4kmol/(m3·

7.在,27℃下用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蒸汽。

甲醇在气,液两相中的浓度都很低,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

已知溶解度系数H=(m3·

kPa),气膜吸收系数kG=×

10-5kmol/(m2·

kPa),液膜吸收系数kL=×

kmol/m3)。

试求总吸收系数KG,并计算出气膜阻力在总阻力中所的百分数。

由1/KG=1/kG+1/HkL可得总吸收系数

1/KG=1/×

10-5+1/(×

10-5)

KG=×

气膜阻力所占百分数为:

(1/kG)/(1/kG+1/HkL)=HkL/(HkL+kG)

=(×

)/(×

+)

==%

8.在吸收塔内用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甲醇,操作温度为27℃,压强。

稳定操作状况下塔内某截面上的气相甲醇分压为5kPa,液相中甲醇浓度位m3。

试根据上题有关的数据算出该截面上的吸收速率。

由已知可得kG=×

10-5kmol/(m2·

根据亨利定律P=C/H得液相平衡分压

P*=C/H==

∴NA=KG(P-P*)=×

10-5()=×

s)

=kmol/(m2·

h)

9.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于,25℃下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CO2,将其浓度从2%降至%(体积)。

该系统符合亨利定律。

亨利系数E=×

104kPa。

若吸收剂为最小理论用量的倍,试计算操作液气比L/V及出口组成X。

⑴Y1=2/98=,Y2==

m=E/P总=×

104/=×

104

由(L/V)min=(Y1-Y2)/X1*=(Y1-Y2)/(Y1/m)

=()/(545)

L/V=(L/V)min=622

由操作线方程Y=(L/V)X+Y2-(L/V)X2得出口液相组成

X1=(Y1-Y2)/(L/V)=()/622=×

10-5

⑵改变压强后,亨利系数发生变化,及组分平衡发生变化,导致出口液相组成变化

m‘=E/P总’=×

104/10133=×

(L/V)‘=(L/V)min’=

X1‘=(Y1-Y2)/(L/V)’=()/=×

10-4

10.根据附图所列双塔吸收的五种流程布置方案,示意绘出与各流程相对应的平衡线和操作线,并用图中边式浓度的符号标明各操作线端点坐标。

11.在下用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中的氨。

已知氨的摩尔分率为,混合气体于40℃下进入塔底,体积流量为0.556m3/s,空塔气速为1.2m/s。

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氨的吸收率为95%,且已估算出塔内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KYa的平均值为(m3·

s).

水在20温度下送入塔顶,由于吸收氨时有溶解热放出,故使氨水温度越近塔底越高。

已根据热效应计算出塔内氨水浓度与起慰问度及在该温度下的平衡气相浓度之间的对应数据,列入本题附表中试求塔径及填料塔高度。

氨溶液温度t/℃氨溶液浓度气相氨平衡浓度

Xkmol(氨)/kmol(水)Y*kmol()/kmol()

2000

26

29

34

42

47

混合气流量G=πD2u/4

∴D=(4G/πu)1/2=[(4×

]1/2=0.77m

Y1==

y2=y1(1-η)=×

Y2==

根据附表中的数据绘成不同温度下的X-Y*曲线查得与Y1=相平衡的液相组成

X1*=

(L/V)min=(Y1-Y1)/X1*=()/=

(L/V)=(L/V)min=

由操作线方程Y=(L/V)X+Y2可得X1=(V/L)(Y1-Y2)

由曲线可查得与X1相平衡的气相组成Y1*=

ΔYm=(ΔY1-ΔY2)/ln(ΔY1-ΔY2)

=[()]/ln()/

∴ΝOG=(Y1-Y2)/ΔYm=()/

惰性气体流量G'

=0.5004m3/s

=(×

103)/(×

313)

=mol/s

HOG=V/(KYaΩ)=×

10-3)/π×

4)

10-3m

填料层高度H=ΝOG×

HOG=×

10-3

=7.654m

12.在吸收塔中用请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SO2,气体流量为5000m3(标准)/h,其中SO2占10%,要求SO2的回收率为95%。

气,液逆流接触,在塔的操作条件下,SO2在两相间的平衡关系近似为Y*=,试求:

(1)若取用水量为最小用量的倍,用水量应为多少

(2)在上述条件下,用图解法求所需理论塔板数;

(3)如仍用

(2)中求出的理论板数,而要求回收率从95%提高到98%,用水量应增加到多少

(1)y2=y1(1-η)=×

()=

Y1==Y2=()=

(L/V)min=(Y1-Y2)/X1*=(Y1-Y2)/(Y1/)

=()×

(L/V)=(L/V)min=

惰性气体流量:

V=5000×

用水量L=×

=7684kmol/h

(2)吸收操作线方程Y=(L/V)X+Y2代入已知数据

Y=+

在坐标纸中画出操作线和平横线,得到理论板数NT=块

14.在一逆流吸收塔中用三乙醇胺水溶液吸收混于气态烃中的H2S,进塔气相中含H2S(体积)%要求吸收率不低于99%,操作温度300K,压强,平衡关系为Y*=2X,进塔液体为新鲜溶剂,出塔液体中H2S浓度为(H2S)/kmol(溶剂)

已知单位塔截面上单位时间流过的惰性气体量为(m2·

s),气相体积吸收总系数为kmol/(m3·

kPa)。

求所需填料蹭高度。

y2=y1(1-η)=×

Y2=y2=Y1=()=

ΔYm=[(Y1-Y1*)-Y2]/ln[(Y1-Y1*)/Y2]

=[()]/ln[()/]

∴ΝOG=(Y1-Y2)/ΔYm=()/=

HOG=V/(KYaΩ)=(×

H=ΝOG×

=7.9m

第3章干燥

1.已知湿空气的总压强为50kPa,温度为60℃相对湿度40%,试求:

(1)湿空气中水气的分压;

(2)湿度;

(3)湿空气的密度

(1)查得6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PS=

∴水气分压P水气=PSф=×

(2)H=P水气/(P-P水气)=×

()

=0.118kg/kg绝干

(3)1kg绝干气中含0.118kg水气

x绝干=(1/29)/[(1/29)+18)]=

x水气=18)/[(1/29)+18)]=

∴湿空气分子量M0=18x水气+29x绝干气=18×

+29×

=27.249g/mol

∴湿空气密度ρ=MP/RT=(×

10-3×

50×

333)

=0.493kg/m3湿空气

2.利用湿空气的H-I图查出本题附表中空格内的数值,并给出序号4中各数值的求解过程

序号干球温度湿球温度湿度相对湿度焓水气分压露点

℃℃kg/kg绝干%kg/kg绝干kPa℃

1603522140530

240274090325

320187550215

430288595425

3.干球温度为20℃,湿度为0.009kg/kg绝干的湿空气通过预热器加热到50℃,再送往常压干燥器中,离开干燥器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80%。

若空气在干燥器中经历等焓干燥过程,试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