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请示、批复.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297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报告、请示、批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报告、请示、批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报告、请示、批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报告、请示、批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报告、请示、批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报告、请示、批复.doc

《报告、请示、批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报告、请示、批复.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报告、请示、批复.doc

报告、请示、批复

一、报告

(一)报告的概念和种类

1.报告的概念

报告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公文。

报告为上行文。

2.报告的种类

报告根据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如下类别:

(1)工作报告:

即定期向上级领导机关汇报本单位的全面工作情况而写成的报告。

(2)专题报告:

即针对某项工作或问题所写的报告。

(3)答复报告:

用于答复上级询问的报告。

(4)呈转报告:

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并经上级批准转发有关部门执行的报告。

(5)递送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递送文件、物件时使用。

(二)文体结构

1.标题

报告的标题与其他公文文种标题的格式相同,由制发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2.发文字号

为完全式。

3.主送机关

为直属上级机关。

4.正文

正文由导语、事项和尾语组成

(1)导语。

写报告的目的或缘由。

写完后多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的过渡语过渡到下文。

(2)主体。

即报告的具体内容。

(3)尾语。

上复性报告常用“特此报告”为尾语。

呈转性报告多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为尾语。

5.落款

在正文后右下方标注发文机关。

如在标题中已出现发文机关,则落款也省略。

6.成文日期

(三)写作要求

不同的报告,有一些不同的写作要求:

(1)工作报告的要求是:

①在正文中主要写明工作进程、工作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工作安排。

结语写“特此报告”。

②主要运用记叙方式。

按时间顺序、工作发展过程或逻辑关系分设若干小问题,有层次地概括叙述。

③重点突出,点面结合。

要避免把工作报告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

突出重点,就是要重点撰写本机关或本部门的中心工作的情况。

点面结合,即既需要概括叙述整体情况,又需要适当地引用数据,举出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说明工作的深度,从而使报告达到全面、具体的表达效果。

④实事求是,报告中所列成绩或问题都必须属实,不夸大,也不缩小,并能从中揭示出一定的规律。

⑤在报告中可以写设想、提建议,但不可写请示事项。

(2)专题报告的要求是:

①在内容上要求反映新事物、新问题和新情况,要有助于推进当前工作的开展。

②写作要及时,做完一项专门工作或解决某项问题之后,立即报告

(3)答复报告的要求:

在撰写中要针对上级的询问,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

(4)呈转报告的要求是:

①与一般工作报告不同,它不侧重汇报工作情况,而是侧重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

因此其表达方式,是在概括叙述事实的基础上,加强分析和说理。

②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要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在表述上多用条款式。

要求条理清楚,陈述简练、准确。

(5)递送报告的要求:

写作内容简单,将报送的材料(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写清楚就可以了。

结尾用“请收阅”、“请查收”等贯用语结束。

(四)报告的样式

××省人民政府关于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

×办[2004]××号

国务院:

正文内容:

(略)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

××省人民政府(印章)

二OO四年五月十八日

主题词:

工业生产情况报告

抄送:

国家经贸委,各地(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单位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年5月20日

校对:

肖琪共印:

XX份

二、请示

(一)请示的概念和种类

1.请示的概念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

请示为上行文,具有强制回复的性质。

其行文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对本机关单位权限范围内无法决定的重大事项,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无章可循的疑难问题,给予答复。

2.请示的种类

(1)请求指示的请示。

请求上级机关对有关的方针、政策、规定中的难以理解或不明之处或在执行过程中需作变通处理的问题、涉及到其他机构职权范围的问题予以答复。

(2)请求批准的请示。

请求上级机关批准编制、机构设置、领导班子组成、干部任免以及经费、工作任务等问题。

(3)请求批转的请示。

请求上级机关对部门就全局性或普通性问题所提出的解决办法予以批转各单位执行。

(二)文体结构

1.标题

请示的标题与其他公文文种标题的格式相同,由制发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2.发文字号

为完全式。

3.主送机关

为直属上级机关,即一般只报送一个主管的领导机关。

4.正文

正文由事由、请示事项和尾语组成。

正文的结尾,常以简短的文字概括请示的具体要求,再次点明主题。

如“以上意见,请予批示”,“以上要求,请予批准”,或“如无不当,请批转……”等。

5.落款

在正文之后的右下方写标注发文机关名称。

6.成文日期

写在落款之下。

(三)写作要求

(1)写请示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文一事,一般只主送一个主管的领导机关,不多处主送,不送领导个人;按隶属关系逐级请示,在一般情况下,不越级请示;请示上报的同时不抄送下级与同级机关。

请示与报告不能混用,不能将请示写成报告,即写“请示报告”。

(2)两个以上单位联合向上级机关请示时,要在事前确定主办单位,经过认真磋商,取得统一认识,而后会签、印发。

(3)提出请示事项时,应同时根据本地区、本机关的实际情况,对所请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初步意见与方案,供领导批复时参考,因此,事先要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使提出的意见与方案准确切实。

(4)请求批准行政规章的请示,要在正文中说明制定此项规章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而后将拟制发的规章作为请示的附件,一并报送。

(四)请示的样式:

武汉体育学院文件

武体发[2007]12号签发人:

XXX

关于增拨实验室技术改造资金的请示

湖北省人民政府:

正当我校实验室处于技术改造的关键阶段,资金告罄。

前次所拨资金原本缺口较大,加之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新的技术难题,需增添新设备,以致资金使用超出预算,现请求增拨实验室技术改造资金XX万元。

特此报请核批

武汉体育学院(印)

二OO七年四月八日

主题词:

增拨设备改造资金请示

抄报:

教育厅、省财政厅

武汉体育学院长公室2007年4月10日印发

校对:

耿军共印:

5份

(五)请示和报告的区别

请示和报告同属于下级机关组织向主管上级机关书写的陈述性上行文,实际写作中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工作中容易混淆使用,应掌握区别:

1.内容性质不同:

报告的内容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既可主动行文,也可被动行文。

请示的内容则是下级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无权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它必须由上级予以指示或批准,是主动行文,请求上级给予帮助和指导。

2.行文目的不同:

请示的目的是要求上级机关对请示事项予以回复。

报告的目的是下情上达,并不要求上级机关回复。

3.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决不能“先斩后奏”。

报告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可行文。

4.行文规则不同:

请示只有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主送;而报告可以同时并列报送几个上级机关。

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请示中则可以汇报有关工作情况。

三、批复

(一)批复的概念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的公文。

批复为下行文。

(二)文体结构

1.标题

批复的标题与其他公文文种标题的格式相同,由制发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2.发文字号

为完全式。

3.主送机关

为直属下级机关,即主送向本机关发出请示的机关。

4.正文

正文由事由和答复事项组成。

5.落款

在正文之后的右下方标注发文机关名称。

6.成文日期

写在落款之下。

(三)写作要求

(1)写批复的具体要求是:

①批复在开首第一行写明所答复的请示的日期、标题或发文编号,如“你局××××年×月×日关于×××××问题请示收悉”,以便收文单位查找办理。

②批复具有针对性。

批复要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表明意见,因此,在内容上要有具体的针对性,即有问有答,问什么答什么,避免泛泛而谈。

③尾语常用“此复”、“特此批复”等语。

(2)收到请示必须予以答复。

答复要简明扼要,观点明确,措词肯定,决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除此,批复的意见要具体可行,以便下级机关按照办理。

(3)批复问题应持慎重态度,加强调查研究与磋商,而不宜轻率定夺。

有的批复如需要其他所属机关周知时,亦可批转给有关的下属机关或在文件公报上刊登。

(四)批复的样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文件

民行批[1991]14号

关于山东省设立蓬莱市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1991年12月20日《关于撤销蓬莱县设立蓬莱市的请示》收悉。

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蓬莱县,设立蓬莱市(县级),以原蓬莱县的行政区域为蓬莱市的行政区域,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由省直辖。

特此批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印)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题词:

蓬莱撤县设市批复

抄送:

国务院办公厅

民政部行政区划办公室1991年12月2日

校对:

蔡小琴共印:

1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