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2850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docx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

  

 

  

中韩产业结构演化比较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韩国是亚洲最大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以来,经济增长速度位于世界前列,1996年成为OECD(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今天韩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万美元。

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中韩两国有着诸多相同和不同,比较两国工业化发展道路,不仅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丰富世界工业史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1]

一中韩经济发展情况的简要对比

1.经济总量的比较

根据搜集到的数据,1985~2007年中韩两国经济总量增长都比较快,中国从1985年的3079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3072亿美元,韩国从1985年的96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10493亿美元,总的增长幅度基本相同,均增长了约10倍。

但是,以美元度量的中国经济总量是韩国经济总量的倍数关系则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汇率的变化引起的(见图7-1)。

总的来说,1985~2007年以汇率为基础计算的中国经济总量是韩国经济总量的1.5~3.5倍,平均数为2倍。

但是,有人用购买力平价法(PPP)测算中韩两国经济总量的差距应该在4~8倍,中国经济总量大致相当于韩国的6倍。

图7-1中韩经济总量的对比

2.发展阶段的比较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高于韩国,但中国人均经济总量远低于韩国。

中国人均GDP从1985年的292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490美元,如果不考虑美元贬值的因素,这个变动过程大致相当于韩国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的情况。

与我国刚刚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不同,目前韩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万美元,已经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从人均国民收入来看,中国只相当于韩国的1/10~1/9,中国与韩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落后韩国20年左右的时间。

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和韩国经济发展阶段没有那么大的差距,用PPP法测算,中国和韩国的人均收入差距要小得多,中国相当于韩国的1/5~1/4。

即使这样,中国仍落后韩国10年以上。

3.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

从图7-2反映的状况看,20世纪80年代之前,韩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中国,在整个80年代,韩国经济增长速度与中国相当,但在90年代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高于韩国,特别是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在1998年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经济负增长,但很快又恢复了。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显著快于韩国,中国经济年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10%,而韩国经济增长一般在5%以下,两国经济增长速度保持着2~7个百分点的差距。

图7-2中韩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由此可见,尽管现在韩国人均国民收入显著高于中国,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起飞阶段,增长速度很快,未来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应该是呈缩小趋势。

鉴于中国与韩国存在紧密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韩国也是一个重大利好,韩国企业可以参与并分享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4.产业结构的差异

为便于比较,这里将传统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进一步细分为农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天然气和水供应业、建筑业、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因为,对于采掘业归属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建筑业归属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国际上有不同的分类。

就中国而言,采掘业、建筑业都属于第二产业;就韩国而言,采掘业属于第一产业,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

另外,这里将服务业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主要是为便于比较,这里的传统服务业是指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两大类,现代服务业是指除这两大类之外的服务业。

从表7-1中的数据看,目前中国形成了以制造业和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为主,农业、采掘业、水电气生产供应业、建筑业和传统服务业均占有一定比重相对均衡的产业结构。

韩国则形成了以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建筑业占有一定比重,而农业、采掘业、水电气生产供应业比重都很小的产业结构。

两国产业结构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农业仍占有一定的比重(10%以上),而韩国农业所占的比重很小(2%以下);相应地,韩国的现代服务业比重比中国显著高(在8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韩国的采掘业在国民经济中微不足道,显示出韩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

中韩两国的制造业比重都很高,而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都惊人地相似。

表7-1中韩产业结构比较(2007年)

二中韩投入产出表编制的基本情况

为对中韩产业结构变迁进行系统、科学比较,需要运用两国投入产出表。

经过对比发现,中韩两国的投入产出表有诸多差异。

为此,有必要将两国不同年份的投入产出表进行标准化处理。

1.两国投入产出表的差异

中国正式编制的全国投入产出表是1987年表。

根据198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进行1987年投入产出调查,编制全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

今后,每逢2、7年份编制投入产出基本表,逢0、5年份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

至今,中国已编制了5张基本表,4张延长表。

它们是1987年表、1990年表、1992年表、1995年表、1997年表、2000年表、2002年表、2005年表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分年度投入产出表部门数见表7-2。

中国负责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的部门是中国国家统计局。

除西藏之外,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国家同步编制了1987年、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本地区投入产出表。

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还编制了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甚至更多年份的本地区投入产出延长表。

表7-2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表7-3韩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与中国国家统计局负责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不同,在韩国是由韩国银行(BankofKorea)负责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实际上,韩国银行是韩国最重要的统计部门)。

韩国正式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是在1960年,一般是每隔5年编制基本表,中间年度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使用的方法是RAS方法),但也有的年份例外(具体见表7-3)。

每个年度编制的部门分类数也总是发生变化。

一般的发展趋势是,部门分类越来越细化,特别是其中的第三产业部门分类越来越细,以反映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和新兴第三产业不断增多的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银行已经决定,从2005年开始,韩国每年都要编制投入产出表,以更加全面迅速地反映韩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现实。

总之,可以看出,韩国比中国更早地开始编制投入产出表,更频繁地编制投入产出表,韩国的部门分类更加详细。

两国投入产出表最大的差别在于,韩国投入产出表从一开始就是竞争性投入产出表,即进口的商品和服务编制单独投入产出表,而中国目前还只能编制非竞争性的投入产出表。

2.投入产出表的标准化

为便于比较,需要将两国投入产出表进行统一处理,使之标准化。

不过这里的标准化是有限的,主要是将两国各年度的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进行统一,统一的结果见表7-4。

因为比较对象是两国主导产业选择、产业扩展与收缩趋势、产业结构变迁的效率,为此,两国不同的计算单位、物价因素等则没有统一(因繁就简),但并不妨碍结果的一致性。

表7-4中韩两国投入产出表统一部门分类

三中韩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过程

本章采用归因矩阵来揭示工业化不同时期哪些部门存在“扩张”和“收缩”。

设B0和Bt是对应Leontief逆矩阵在基准期和计算期的列标准化矩阵,如果存在矩阵C,使得CB0=Bt,或者:

C=BtB-10=(I-At)-1(I-A0)

则称矩阵C为基准期到计算期产业结构变动的归因矩阵。

在归因矩阵中,行和与1的大小关系反映了部门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结构变动情况。

如果第i行的行和大于1,表示部门i在经济系统中获得了结构性增长,否则,部门i出现了结构性萎缩。

1.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过程

从计算结果看,中国在1987~2002年间产业结构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变动,其中,1995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动有加快的趋势。

主要变动方向是农业、采掘业、轻工业等逐步萎缩,而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部门则不断扩张。

表7-5中国产业部门的扩张与收缩

续表

2.韩国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过程

计算结果表明,韩国在1970~2007年间,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采掘业、建筑业、轻纺工业部门呈萎缩的态势,而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服务业等部门则呈现结构性扩张态势。

变动最急剧的时期是1985~2003年,其中的农业、采掘业、轻工业、传统制造业部门急剧收缩。

1970年以来,尽管韩国的服务业整体上呈扩张趋势,但传统服务业部门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则呈现萎缩的态势。

从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来看,两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总方向是一致的,即农业、采掘业、轻纺工业等部门呈逐步萎缩态势,而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等则呈现逐步扩张态势。

但是,韩国的产业结构变迁走在中国的前面,韩国产业结构变动最剧烈的时期是1985~2003年,目前韩国产业结构有趋于稳定的趋势(表现为最近2005~2007年各产业的归因矩阵行和都比较接近1);而中国产业结构变动自1995年以来有加快的趋势。

根据韩国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可以预计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将很快迎来急剧变动的时期。

表7-6韩国产业部门的扩张与收缩

四中韩主导产业变迁的基本轨迹

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产业结构变动最显著表现在主导产业群的变迁上。

1.主导产业选取的基本方法

这里,我们用两种方法来确定主导产业:

一种是常见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方法,如果某产业i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同时大于1,则选取该产业;另一种是双层过滤法,通过设定两个过滤值,将投入产出表中的定量关系转变为定性关系,把投入产出表中所反映的重点产业挑选出来。

如果某产业同时被这两个方法选取,则称该产业为核心产业;如果被其中的一个方法挑选,则称该产业为其他重要产业;否则,就是一般产业。

[2]

2.中国主导产业演变的基本轨迹

根据计算结果,1987~2002年中国主导产业变迁过程如图7-3所示。

从图中反映的情况看,1987~2002年我国主导产业变迁具有以下特点。

图7-3中国主导产业变迁图

第一,纺织业、化学工业、通用专业设备制造业、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核心产业。

第二,农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其他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第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在中国的重要性上升,而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重要性下降。

第四,中国主导产业的这种变动格局反映了中国目前工业化正处于向重化工业阶段转变的发展阶段特征,又反映了全球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中国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特点。

3.韩国主导产业演变的基本轨迹

1970~2007年韩国主导产业变迁过程如图7-4所示。

从图中反映的情况看,韩国主导产业变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自1975年以来的化学工业、1980年以来的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其他第三产业一直是韩国最重要的核心产业,2007年金属制品业也加入了核心产业行列。

而在1990年之前一直担当核心产业的纺织业则逐步退出了支柱产业行列。

尽管韩国不断将服务业分类细化,但那些还没有来得及进一步分类细化的所谓“其他第三产业”一直是韩国的核心产业,说明新兴第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在韩国国民经济中的关键性作用。

第二,在韩国,其他重要产业还包括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通用专业设备制造业、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大多数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