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52684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shandlingethnicrelations.Guangxiisoneoftheethnicminoritiesinourcountry'

smostpopulousprovince,isasafeguardnationalsecurity,hasimportantstrategicpositionofprovincesandautonomousregionstomaintainnationalunity.Therefore,nationalunityisnotonlythekeyandcoreofguangxinationalwork,isalsooneofthekeypointsofthenationalwork.

Keywords:

Nationalunityprogres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practice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3.1我国民族团结的典范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民族团结问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政治进程影响最大和最深远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问题作为社会总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密切相关。

民族团结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于任何一个社会关系都有可能会体现在民族关系上,任何一种社会问题都有可能会引申为民族团结问题。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受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这进一步增加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民族团结工作的与时俱进和理论研究的深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团结问题始终是所有政治问题的焦点、热点和敏感点。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注重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团结问题的正确道路【1】。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六十多年的奋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民族地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团结事业发展还面临许多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历史上存在的积怨会因特定因素的触发而酿成民族间的冲突,经济利益格局的变化调整会产生民族间的矛盾,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感情心理会引起民族间的摩擦,治安、贫困、失业等社会问题会折射到民族问题上而产生纠纷,境内外敌对势力文化渗透活动等还比较严重,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极大地影响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这些事件都是典型的由境内外敌对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并策划实施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目的就是要制造民族对立、引起社会动荡,破坏改革开放和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宁的大好局面。

这就充分说明,民族关系和睦,政治就稳定,经济就会发展;

民族关系恶化,国家的统一就会受到威胁,经济就会受到破坏。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共同和谐稳定就成为理论和实践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1.2研究意义

世界自从有民族产生以来,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乃至战争就一直没有终止过,但民族之间的互动、融合、团结却始终是世界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和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在世界上兴起后,国际上民族矛盾、民族纠纷以及民族战争、民族危机又频频发生。

而与此相反的是,我国的民族关系却在团结、和谐中不断发展,56个民族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这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更是成为我国民族团结的典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边疆,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

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前进道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广西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关系坚如磐石、稳如泰山,有力地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中央就如此评价广西,“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2】。

因此,从民族关系发展的高度,对广西民族团结模式进行全面的概括、总结,对广西民族团结事业进行一次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相关概述

2.1民族团结的含义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

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

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2.2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源远流长,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基础。

与此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到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实践,从国内外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教训到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都反复在述说一个真理,那就是:

民族团结,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最高政治伦理和价值追求【3】。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促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不断发展。

2.2.1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睦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发展交融的历史,一部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

两千多年前就逐步形成了幅员广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汉时期,第一次把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开创了多民族一统的政治格局。

唐宋时期,各民族互相之间的联系与交往更加密切,在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基础上,形成了疆域更为广大、民族更为众多的统一格局。

元明清时期,台湾、西藏等纳入国家的版图,增强了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各民族人民在同仇敌汽、共御外侮的过程中,进一步从自发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引导各民族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虽然历史上有的时代,也曾出现过暂时的分裂、割据或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无论封建王朝如何更替,无论哪一个民族建立的政权,统治阶级都以统一中国为己任,往往在民族分裂后,又很快复归统一。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正是因为国家的长期统一,在客观上为密切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了解,提供了现实的载体。

而各民族共同性因素的增加和彼此间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为中华各民族的大团结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因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源远流长,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基础。

正如孙中山先生曾指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4】。

2.2.2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过程中,就多国多民族无产阶级的团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思想。

推翻压迫民族的奴役和统治,以争得民族的独立和自主,推翻剥削者的压迫和剥削,以争得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观点和原则。

列宁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

在1913年列宁写了《工人阶级和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提纲》等文,一再强调各民族工人的联合和团结。

在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执政的情况下,列宁同样非常重视在民族平等基础上的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一直高度重视实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实现各民族的真诚团结。

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为重视民族团结。

1953年10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国庆观礼团时说:

“我们要和各民族讲团结,不论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结。

例如鄂伦春族还不到两千人,我们也要和他们团结。

”【5】四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将民族团结问题提升到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强调指出: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民族团结事业,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的“两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

1982年党的“十二大”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上把民族团结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1993年11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加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8】。

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9】。

他还进一步发展了“两个离不开”的思想,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的重要观点。

2009年9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要进一步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0】。

翻开了中国共产党继续深入做好民族工作新的一页。

总之,民族团结的思想是贯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民族问题思想的一条红线,是我们推进民族团结事业,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依据。

2.2.3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完全独立与解放的斗争中确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各少数民族人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彻底翻身解放,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发展道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拨乱反正,彻底否定了“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观点,进一步发展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在解决民族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少数民族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和权利,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少数民族在经济上、文化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一系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重大决策部署。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民族地区带来了新世纪最大的发展机遇,极大地鼓舞了西部各族人民的信心,开创了一条共同发展的全新道路,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实践证明,只有民族的平等团结,才一有稳定和发展。

所以,新世纪新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更是理所当然地应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目标。

2.2.4民族团结是应对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主要任务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着深刻和复杂的变化。

从国际形势看,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方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大了对主权国家内部民族、宗教问题的干涉力度。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一些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打着“人权”的旗号,干涉我国的民族问题,一些境外分裂势力打着“高度自治”、“和平抗争”和“谈判”的旗号也在加紧进行分裂颠覆破坏暴力活动,以期达到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分裂国家的目的。

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民族团结不断加强。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等原因,使本来就存在的汉族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加剧。

民族间的利益冲突正日益增多,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突发事件的发生率潜在提高,民族关系变得日趋复杂和多样,主要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11】面对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及其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加强各民族团结,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3.1我国民族团结的典范

广西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壮、汉、瑶、苗等12个世居民族。

2007年末,少数民族人口189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38.4%o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85%,,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86%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广西民族团结关系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据广西社会科学院2010年在全区开展的“公众舆论与社会热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显示,67.6%的受调查者对广西的“民族关系”表示最满意,“民族关系”已经连续11年成为广西民众最满意的社会发展指标”。

具体表现为:

(一)混居一处,安居乐业

居住分布格局作为一种外在事象,直观反映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民族之间的亲疏程度。

在广西,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基木上处于混居状态,汉族的分布东密西疏,少数民族的分布西密东疏,但没有一个县市是单一民族的,都有多个民族成员居住和生活,也没有一个民族刻意单独居住在某个区域,民族身份、民族习俗差异早已不成为共同工作和生活的障碍。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各民族之间交往日益频繁,从政治层面不断深人到经济、文化层面,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彼此认同的情感不断增强。

(二)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是区域间、民族间经济交往与协作发展的结果,也是民族间团结互助关系不断发展的重要表现。

经过持续对外开放和发展横向经济协作,广西各区域、各民族经济一体化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以新兴的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以桂海高速公路和西江两条经济带为“龙身”,以桂西北有色金属工业区和桂北旅游经济区为“龙尾”,广西已经形成各区域经济联动、各民族经济参与其中的“龙”形经济格局;

“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发展新理念的实施,逐步构建起了能够发挥桂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桂东南汉族地区人才等社会资源相对富集的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双赢,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特别是随着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在广西成功举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兴起,广西民族经济更深地纳人到多种区域经济的构架中去。

经济一体化,为广西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发展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西的成功实践

广西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是广西民族互动和整合历史主流传承的产物,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西的成功实践:

(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构筑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基础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木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木质在民族地区的集中体现,也是实践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团结原则的基木实现形式,更是各民族加强团结的制度保障。

60年来,广西干部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木原则与广西多民族聚居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建立了省一级的壮族自治区和12个民族自治县、58个民族乡,使广西各民族群众通过多级别多形式的自治,平等地享受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以人为本,大力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

以人为木,帮助各族群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木质要求,也是解决好民族问题,处理好各民族关系,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发展的根木途径。

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尽心尽力发展民族经济,帮助各族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张力。

文化具有极强的粘合力和凝聚力。

发展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对维护和发展民族团结关系极具根木意义。

自治区成立以来,广西非常重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民族文化。

(四)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关系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发展民族平等、团结、和谐、进步关系的重要载体,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这项工作:

一是深人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二是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讲团结的良好氛围。

三是建立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

在全区范围内创立了以“一个系统”、“两个资料库”、“三支队伍”和“四个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即建立一个遍及全自治区民委系统并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联通的信息报送网络系统;

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少数民族社团和少数民族知名人士信息资料库;

建立编外信息队伍、专家顾问队伍、民族关系协调队伍;

建立各级民族工作机构与各少数民族社团和少数民族知名人士之间交流沟通、联谊互助制度,民族关系状况信息收集编报制度,民族关系信息研析评价制度,处置涉及民族因素事件和民族矛盾纠纷制度,以防止敌对分子进行煽动、造谣和破坏活动,及时排查、摸清涉及民族关系的有关情况,确保民族关系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总结

我们由上述内容可以知道民族团结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基于共同利益基础而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呈现出来的和睦合作、协调整合,趋于融合的和谐态势。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和谐价值的基木要义。

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之一。

民族团结是我党创造性提出来的口号,也是我党一直追求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建立后,我党一直把民族团结视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根木保证,把民族平等团结确定为处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根木原则,不断加强和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我国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良好发展态势。

同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他们成功的实践了民族团结进步,他们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真正含义,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族团结伟大事业的进步。

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只有我们一起团结起来,新中国才会越来越强大,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荣臣等.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若干重大问题解读[M].红旗出版社,2005,第337页

[2]韦轶柳.民族团结有力量开拓发展创辉煌[N].广西日报.2008-12-16

[3]高淑桃,杨光.民族_工作的最高政治伦理和价值追求,人民论坛[J],2010,(20):

第24页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6卷[M],中华书局,1985,第528-529页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第204页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第363页

[7]金炳镐.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第36页

[8]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续编)[M].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第612页

[9]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1994,第33页

[10]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N],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