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17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课文知识点

01

《山居秋暝》知识点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课文主题: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清新、秀丽的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追求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注解]

①暝: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

洗衣物的女子。

③随意:

任凭。

④歇:

尽。

⑤王孙: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鉴  赏

开头一个“空”字,点明山间的空旷、寂静。

空山之中,一场秋雨刚过,空气洁净而又新鲜,让人感到清爽宁静,心旷神怡。

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翠竹、浣女、荷叶、渔舟,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宁静和谐、清新活泼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诗人对这美景的留恋和心中的理想:

要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山中隐居。

02

《枫桥夜泊》知识点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文主题:

《枫桥夜泊》勾画出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乡情怀。

[注解]

①枫桥:

在今江苏苏州西郊。

②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

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鉴   赏

“残月”和“霜天”是冷色,“江枫”和“渔火”是暖色,冷暖交织, 与诗人的心境互为映衬,真切地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惆怅之情。

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悠的钟声,每一下都敲在诗人心上,让诗人感觉更加孤寂。

03

《长相思》知识点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课文主题:

《长相思》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描写了戍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声中辗转反侧,因怀念故园不能入眠的情景,表达了浓烈、深切的思乡之情。

[注解]

①长相思:

词牌名。

②程:

里程。

③榆关:

山海关。

④那畔:

那边,指关外。

⑤千帐:

形容帐篷很多。

⑥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

⑦聒: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⑧故园:

故乡。

鉴赏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千帐灯”点明军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

“风一更,雪一更”,以气候引出对将士们的心理描写:

睡梦被风雪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

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更加怀念故乡的温暖和宁静。

04

生字组词

 

孙:

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

泊:

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

愁:

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

寺:

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

榆:

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

畔:

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

05

多音字

 

泊:

bó漂泊pō湖泊

更:

gēng三更gèng更加

06

形近字

 

孙(子孙)孔(孔雀)

泊(停泊)伯(伯父)

愁(忧愁)怒(发怒)

寺(寺庙)侍(侍奉)

榆(榆树)愉(愉快)

畔(湖畔)伴(伙伴)

07

课后习题答案

 

2、读一读,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诗意: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意:

竹林里传来阵阵喧哗,那是洗衣物的女子归来了。

莲花响动,那是捕鱼的小船在顺流而下。

这两句诗是动态描写。

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

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

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落月、江枫、满天霜是静景,乌啼、渔火是动景。

特别是江枫、渔火,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3、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

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心乡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意: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思想感情:

醒着离家千里之外,想梦中与家人团聚又被风雪之声吵醒。

这样的情景之下,作者就更加思乡了。

图文解读

01

课文引入

 

02

字词学习

 

03

课文解读

 

04

课堂演练

 

05

课文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