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504056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考试大纲Word格式.docx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现代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2、社会政治与教育

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促进作用

3、文化与教育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二)个体发展与教育

1、个体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个体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2、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特征;

学校对个体身心发展独特价值的表现

(三)社会、人、教育

1、社会、人、教育发展的一致性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3、教育之于社会的适应性与超越性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确定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教育目的的历史性;

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系统构成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

1、旧中国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

2、新中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与其基本精神

3、正确认识我国教育目的实施中的问题

五、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

1、教师的职业素质

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信念;

教师的德性;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

教师的人格特征

2、教师的职责和角色

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引导者;

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3、教师职业的在价值

教师职业激发和丰富教师的创造潜能;

教师职业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

教师职业带给教师无穷的快乐

4、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涵;

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

(二)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具有多样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

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人;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学生的社会地位

学生的合法权力;

学生的义务

3、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

4、中学生的时代特点

身体素质得到改善,生理成熟提前;

注重个人发展,追求自我完善;

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心理问题增多;

传播媒介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增多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

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

学生中心的师生关系;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

2、走向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3、如何面对现实的师生冲突关系

六、课程

(一)课程的含义与类型

课程的含义;

课程类型;

(二)课程编制

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

课程编制的程序

(三)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四)当代课程改革

1、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容

2、当代课程改革的趋势

课程现代化;

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生活化;

课程能力化

七、教学(上)

(一)备课

1、备文本

备课程标准;

备教材

2、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

3、备教学行为

4、备自我

5、备课的一般策略

开放性备课策略;

预设性备课策略;

结构性备课策略;

反思性备课策略

(二)上课

1、课的类型与结构

2、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3、上课的基本技能

讲述;

教学对话;

板书;

布置家庭作业

(三)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日常检查;

试题测验;

档案袋评价;

表现性评价

八、教学(下)

(一)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界定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最常用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

示模仿教学方法

异军突起的文理科教学方法:

情境式教学法;

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当代教学方法的新进展:

自学辅导教学法;

集体性教学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与设计

1、有效教学的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

发现学习策略;

掌握学习策略;

非指导性策略;

发展性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策略;

例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2、有效教学的设计

(三)课堂教学管理

1、课堂教学管理的两种取向

目标本位模式;

发展本位模式

2、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与其改革

九、德育

(一)德育概念

(二)道德学习的基本机制

道德学习发生的前提;

接受暗示;

非反思性选择;

自主选择

(三)德育理念

确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学生实际出发;

坚持知行统一;

整合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四)德育实施

德育课;

其它各科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

十、班级管理

(一)班级组织

1、班级组织与其特点

班级组织的教育性;

班级组织的社会性;

班级成员的平等性;

班级组织的“准自治性”

2、班级组织的结构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取向;

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目标的管理;

班级规则的管理;

学生问题的行为管理

(三)班集体的建设和培养

1、班集体的形成与其标志

2、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引导者;

班主任是班级关系的协调者

3、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

确定班集体发展的目标;

培养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制定和执行班级规则,营造良好的班风;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十一、教师的教育研究

(一)案例研究

1、案例与案例研究

案例的主要特征;

成功案例的标准

2、案例研究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3、案例的撰写

案例的基本格式;

案例撰写的一般程序;

案例撰写的规;

案例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二)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与其特点

2、行动研究的过程与实例

计划;

实施;

观察;

反思

3、行动研究对我国教育研究的意义

(三)叙事研究

1、教师叙事研究的特点

2、教师叙事研究的容

3、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

确定研究问题;

选择研究对象;

进入研究现场;

进行观察、访谈;

整理分析材料;

撰写研究报告

十二、当代世界教育改革

(一)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的提出;

国际社会对全民教育目标的响应;

全民教育的重点;

全纳教育:

全民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教育的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

在中小学普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三)教育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原因;

教育国际化的容

主要参考书

师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编写,建军主编:

《现代教育学基础》,师大学,2007年版。

中国教育史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围

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学在官府”;

大学与小学;

国学与乡学;

家庭教育;

“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私人讲学兴起;

诸子百家的私学;

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庶、富、教”:

教育与社会发展;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育与人的发展;

“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

以“六艺”为教育容;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论道德教育;

论教师;

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

思孟学派;

“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

“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

以“六经”为教学容;

“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

“素丝说”与教育作用;

以“兼士”为教育目标;

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容;

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

“三纲领”、“八条目”;

《中庸》:

“尊德性”与“道问学”、学问思辨行;

《学记》:

学制与学年、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教师。

三、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太学以养士;

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2、封建国家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经学教育;

太学;

鸿都门学;

郡国学。

3、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论道德教育。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1、晋南北朝官学的变革

西晋的中央官学;

南朝宋的中央官学;

北的中央官学。

2、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

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确立;

中央和地方官学体系完备;

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严格;

私学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3、科举制度的建立

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

科举制度与学校的关系;

科举制度的影响。

4、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论士大夫教育;

论家庭教育。

5、愈的教育思想

道统说与师道观;

“性三品说”与教育作用;

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五、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演变;

学校沦为科举附庸;

宋代“兴文教”政策;

“湖教法”;

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

积分法;

“六等黜陟法”;

“监生历事”;

社学。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

《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

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

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

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

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

“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

论“大学”与“小学”;

“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致良知”与教育作用;

“随人分限所与”的教育原则;

论教学;

论儿童教育。

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1、倡导新的教育主

“公其非是于学校”与学校的作用;

“日生日成”的人性与教育;

义利合一的教育价值观。

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颜元与漳南书院;

“实德实才”的培养目标;

“六斋”与“实学”教育容;

“习行”的教学方法。

七、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教会学校的举办和西方教育理念的引入

英华书院与马礼逊学校;

教会学校的发展;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与“中华教育会”;

教会学校的课程。

2、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洋务学堂的兴办、类别与特点;

京师同文馆;

船政学堂;

幼童留美与派遣留欧。

3、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之洞与《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八、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

兴办学会与发行报刊。

2、“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创办京师大学堂;

书院改办学堂;

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

《书》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与教育作用;

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

“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

废科举,兴学堂;

建立教育行政体制;

确定教育宗旨;

留日高潮与“庚款兴学”。

九、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

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2、蔡元培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改革大学的教育实践;

教育独立思想。

3、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

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变革;

平民教育运动;

工读主义教育运动;

职业教育思潮;

勤工俭学运动;

科学教育思潮;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

4、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

现代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

“文纳特卡制”。

5、1922年“新学制”

“新学制”的产生过程;

“新学制”的标准和体系;

“新学制”的特点;

“新学制”的课程标准;

“新学制”评价。

6.收回教育权运动

教会教育的扩与变革;

收回教育权运动。

十、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党化教育;

“三义”教育宗旨;

“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

2、教育制度改革

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试行;

“戊辰学制”的颁行。

3、学校教育的管理措施

训育制度;

中小学校的童子军训练;

高中以上学生的军训;

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

实行毕业会考。

4、学校教育的发展

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

十一、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1、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论教育的本质;

“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职业教育的探索;

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四大教育”与“三大方式”;

“化农民”与“农民化”。

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

乡村教育的实施。

5、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生活教育实践:

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

“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6、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

“活教育”思想体系。

培青主编: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大学2009年版

王炳照等著:

《简明中国教育史》,师大学2007年版

外国教育史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

2、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著。

3、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4、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

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

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美德即知识;

“格拉底方法”。

3、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学园;

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

吕克昂;

灵魂论;

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容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4、中世纪大学

(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1、主要教育机构

2、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弗吉里奥;

2、维多里诺;

3、伊拉斯谟;

4、莫尔;

5、蒙田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五、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

贝尔-兰开斯特制;

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

《巴尔福教育法》;

《哈多报告》;

《1944年教育法》;

《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

《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

《费里教育法》;

《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

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

巴西多与泛爱学校;

实科中学;

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与玛国时期的教育;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俄国与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

《国民学校章程》;

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

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与义务教育;

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

《莫雷尔法案》;

六三三学制;

初级学院运动;

《国防教育法》;

《中小学教育法》;

生计教育;

恢复基础运动;

《国家在危机中》。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论普与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与其管理实施;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

绅士教育。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与其影响;

公民教育理论。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目的;

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

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道德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幼儿园;

恩物;

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

生活准备说;

知识价值论;

科学教育论;

课程论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九)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历程;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进步教育运动历程;

昆西教学法;

有机教育学校;

雷制;

道尔顿制;

文纳特卡计划;

设计教学法。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论课程与教材;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

要素主义;

永恒主义;

新行为主义教育;

结构主义教育;

终身教育思潮;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十二)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凯洛夫教育学体系;

赞科夫的教学理论;

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主要参考书目:

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

《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2008年。

教育心理学

  1、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历程与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其对学校教育工作与学生学习的启示。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与学习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与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涵;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的实质;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认知发展的阶段;

认知发展与教学和学习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本质;

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道德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

人格差异与教育;

性别差异与教育。

三、学习与其理论

(一)学习的涵与分类

学习的实质;

学习的种类。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与其教育应用。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

认知学习观;

结构教学观;

发现学习。

奥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

接受学习的界定与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学习阶段与教学设计。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实质与作用

学习动机的涵、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习动机的作用。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

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一价值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与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含义与其类型;

知识获得的机制:

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二)知识学习的策略

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种类。

(三)知识的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