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极地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9768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北极地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北极地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北极地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北极地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北极地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北极地区.docx

《南北极地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北极地区.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北极地区.docx

南北极地区

南北极地区

  课题:

大洋洲、两极地区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的最后一节,重点掌握大洋洲的位置范围战略意义,两极地区气候地形及战略意义。

  二、教学目标

  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位置在交通和战略上的重要性;

  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澳大利亚现代农牧业和工矿业的发展特点,以及它的煤、铁资源出口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南极洲地形、气候的主要特征

  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科研价值,南极洲的自然环境保护

  [读图识记]

  南极圈;2.周围海洋、大陆;3.长城站、中山站;4.南极半岛、乔治王岛;

  [识图要求]1.南极点、南极圈;2.67°、20°E、147°E;3.地球自转方向。

  三、学情分析

  到此节课,高二世界区域地理基本结束,最后这一节算是对世界地理的一个总结,本节也是考试中常常涉及的内容,特别是战略意义方面,但是对自然环境的熟练掌握才是准确分析问题的前提。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五、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课本知识,完成学案。

  .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

四人一组,准备探究学习

  六、课时安排:

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复习提问,导入新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活动】读世界大洲图,找出面积最小的大洲

  【结论】1.世界面积最小的一洲---大洋洲

  大洋洲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学生活动】读大洋洲图,找出大洋洲的各个组成部分

  【结论】大洋洲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两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组成。

  居民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学生合作】在澳大利亚图上找出澳大利亚植被分布及气候分布情况

  【结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大部分地处副热带高压带,以下沉气流为主,除东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外,大陆中部及西岸降水较少,沙漠面积广大,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东部山地阻挡了太平洋暖湿气流向西深入,也是本地区干燥面积广的重要原因。

另外大陆西岸流经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对其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陆北部夏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而多雨,冬季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而干燥,细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大陆东南部内陆,介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之间,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大分水岭靠近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对东部洋面上来的水汽有明显的阻挡作用。

东南信风受东北部山地的抬升,降水丰富,在澳大利亚东北角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南回归线以南的东南沿海形成亚热带湿润气候。

大陆东南角及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西南角及墨累河河口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合作探究】

  结合必修二学过的知识及地图册,分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优势。

  【提示】区位因素从地形、水源、人口密度、交通、市场、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

  优势回顾课本上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优势的总结

  .南极洲

  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南极洲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

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面积为世界第五大洲。

它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冰雪高原:

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层平均厚XX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称

  寒极和风库,它的特点是:

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

纬度高、地势高、位于高压中心,冰面反射太阳光。

暖季:

11月~次年3月

  资源和科研宝地,淡水资源体积占冰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

煤、铁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

磷虾、鲸、海豹、企鹅。

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最好考察时间:

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

长城站、中山站。

  南极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北极

  【学生活动】读北极地区图,找出北极地区的各个组成部分

  北极地区——主要由北冰洋、周边陆地以及岛屿组成,而所有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8个环北极国家。

  北极地区的特征——浮冰世界

  洋面:

常年不化的冰盖

  海面:

从东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巴伦支海受北大西洋暖流分支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封冻。

  岛屿:

冰川和冰盖遍布。

  沿岸:

永久冻土带。

  北极地区的气候

  特点:

寒风、多风,天气易变,但没有南极那么寒冷。

  【思考】北极地区寒风、多风,天气易变,但没有南极那么寒冷的原因?

  【结论】原因:

①纬度高,接受阳光少;②西风飘流阻止了热量交换。

  ☆北冰洋范围内气温低的原因:

  ①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内,冬半年有漫长的极夜,散失掉大量的热量。

②极昼期间尽管光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很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很有限。

③同时,在极昼期间由于积雪和海冰的融化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④再加上白色的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作用。

  我国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XX年7月28日投入使用。

  中国科考的原因:

①中国大陆直接受北极地区气候影响:

②北极地区的公共资源属于全人类,中国有责任、也具备能力;③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北极选区自然资源有需求;④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

  北冰洋突出的特征

  ①世界上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

面积为1230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l/4。

  ②世界最寒冷的大洋:

极寒的气候,使北冰洋上有广布的常年不化的冰盖,约占北冰洋的2/3;大洋的周围多浮冰和冰山漂移。

  ③大陆架面积辽阔:

北冰洋的大陆架占北冰洋的36%,其他大洋还不到10%。

  ④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世界大岛格陵兰岛;还有少数岛屿有常居人口,如:

格陵兰岛、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新地岛、埃尔斯米尔岛等。

  ☆北冰洋地区主要的矿产资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海底中的锰结核以及—些金属矿等。

  北冰洋虽然海运困难,但其上空是重要空中要道和捷径

  北冰洋周围由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环绕,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北美北部、欧洲北部三个地区之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

如:

从日本东京一北极一丹麦的哥本哈根的航空线,由15600千米缩短了2700千米。

  ☆我国黄河站、中山站和长城站哪个有极昼极夜现象?

哪个最长?

  我国黄河站和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其中黄河站要长,因为,黄河站的纬度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位置要高,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又因为夏半年,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慢,所需的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圈以内极昼的时间也长。

  ☆北极地区——主要由北冰洋、周边陆地以及岛屿组成,而所有陆地分属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冰岛、瑞典、和芬兰8个环北极国家。

  北极黄河站

  我国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的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于XX年7月28日投入使用。

  选址原因:

人类干扰较少,是科学研究的天然试验室;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

  我国黄河站、中山站和长城站的对比

  我国黄河站和中山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其中黄河站要长,因为,黄河站的纬度位置比中山站纬度位置要高,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极昼极夜时间越长;又因为夏半年,地球绕日公转速度慢,所需的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圈以内极昼的时间也长。

  八、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中山站时间XX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至此,我国已在南极建成了三个科考站,前两个为长城站和中山站,读图l完成1~4题

  .昆仑站与中山站之间的距离约为

  A.1000千米B.1200千米

  c.1400千米D.1600千米

  .昆仑站正式开站时

  A.北京正值日出

  B.长城站的工作人员已进入梦乡

  c.全球正好有一半区域处于2月2日

  D.巴勒斯坦地区天气炎热干燥

  .从科学考察和极地活动的角度看,南极地区有4个必争之点:

极点、冰点、磁点和最高点。

我国的昆仑站占据了

  A.最高点B.冰点c.磁点D.极点

  .图1左下小图中A国最不可能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读澳大利亚图回答5-8小题

  12月22日前后①②③④地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是

  A.①B.②c.③D.④

  ①②③④地中盛产苹果的是

  A.①B.②c.③D.④

  关于①地叙述正确的是

  A.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属热带季风气候

  B.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属热带草原气候

  c.风向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属热带草原气候

  D.风向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属热带雨林气候

  我国目前每年要从该国进口大量的矿产资源,进口的主要矿种是

  A.铁矿石、石油B.铜、铁矿石

  c.煤、铜、铀D.铁矿石、稀土金属

  读澳大利亚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写出字母代表的气候名称:

  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据气候分布分析,该区降水量分布是从北、东、南三面向中心呈___________状递减。

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

  简述图中最大国家人口、城市分布特点及与环境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十分发达,原因是:

地势___________。

草原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饮水___________。

羊的数量很多,被称为:

“___________”的国家。

  九、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结束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对这节课有一个感性认识。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十、板书设计

  大洋洲

  面积

  组成

  气候

  澳大利亚

  气候及植被分布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

  南极洲

  北极地区

  十一、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十二、学案设计

  专题:

大洋洲、南极地区和北极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大洋洲的范围

  •2.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

  •3.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

  •4.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地区。

  •5.能够用经纬线定位法描述澳大利亚大陆的位置。

  •6.能够从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气候成因。

  二、预习内容

  .在右图中绘出

  0°S、23°26′S、400S、120°E、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