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924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docx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老萨谈杀倭第一利器--抗战中的国军两大迫击炮(抗战重武器系列)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严格意义上说,今天说到的这种武器并不算重武器,不过在抗战的国军手中,却真是一件重武器。

老萨在这本书里面说了很多的炮,包括20毫米机关炮,37毫米反坦克炮,75毫米山炮,75毫米野炮,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美制105榴弹炮,威力无穷的德制sFH18150毫米重型榴弹炮。

不过,老萨可以这么说,以上任何一种火炮都没有今天要说到的火炮作用更大,它是抗战中国军绝对的炮兵火力支柱,杀伤了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日军!

它就是中国产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

什么是迫击炮?

现代的迫击炮是一种身管较短、射角很大的火炮,射角可达45°到85°,一般由炮身、炮架、座板、瞄准具四大件组成。

迫击炮的炮弹由炮口装填,依靠炮弹自身的重力下滑,以一定的速度撞击炮膛底部撞针而使底火发火,点燃发射药将迫击炮弹推出炮口。

炮弹飞出炮管以后,做抛物线运动,由引信引爆迫击炮弹里面的炸药,造成大量的弹片和高压,以杀伤爆炸点周边的敌人。

该炮以座板直接承受后座力,发射的炮弹是带尾翼的,以提高炮弹飞行的稳定性,增加精度和射程。

因为大部分迫击炮都是用于近距离的火力支援,由此得名“迫击”,也就是迫近炮击的意思。

--------------------------现代迫击炮的结构!

迫击炮的历史

迫击炮的祖先是臼炮。

臼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线弹道的滑膛火炮;其射程近,弹丸威力大,主要用于破坏坚固工事。

因为它的炮身短粗,外形类似中国捣米的石臼,因此在汉语中被称为“臼炮”。

臼炮最初出现于中国的13世纪,也就是元朝时期,是一种发射石弹的火炮。

到了中国明清时期,有很多臼炮诞生,比如明朝洪武十年(1377)铸造的轰城铁炮,口径210毫米,全长1米,两侧有耳轴。

另外比较出名的就是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所制的威远将军青铜炮。

与此同时,西方也在使用臼炮。

公元1342年西班牙军队围攻阿里赫基拉斯城。

守城的阿拉伯人将火药和一个铁球塞入一个粗短的铁桶,然后点燃火药,将铁球抛射到城外杀伤西班牙人。

古代的臼炮和现代的迫击炮的主要区别是,古代臼炮发射的是实心炮弹,主要用于攻城,很难杀伤敌人有生力量。

像阿拉伯人那种用杀伤人的臼炮,基本没什么作用,只是吓唬人而已。

而现代迫击炮发射的则是会爆炸的炮弹,就对人员的杀伤力来说大大强于古代。

有意思的是,近代迫击炮的诞生,还要感谢我们的敌人日本人。

在日俄战争期间,俄军依靠旅顺要塞的战壕和碉堡,顽强狙击日军的前进。

这两个野兽互相残杀,最终更凶残的日寇逐步占了上风。

日军攻占了一部分俄军的战壕,逼近了俄军要塞的核心部位。

俄军出动部队多次反击,试图将日军赶出去,结果全部失败。

日军占领俄军战壕挖的又深又窄,有的深达两米以上。

日本兵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几,所以头根本伸不出战壕,只能在战壕内侧挖出一个土台子,让一个士兵站在台子上面,这才能将步枪伸出战壕射击。

战壕如此之深之窄,让俄军的野炮,榴弹炮,甚至重炮的炮弹都无能为力。

这些火炮的发射角度都不会很大(普遍小于40度),那么根据抛物线原理,炮弹落下的角度也有限的,几乎不可能落在这种战壕里面。

火炮尚且如此,重机枪更不可能打到。

由于没有重火力支援,俄军多次冲击都被击退,伤亡惨重。

负责炮兵火力支援的俄国炮兵大尉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戈比亚托为此焦头烂额,没有办法。

一次战斗失利后,这个大尉发奇想的发明了一种炮击方式,居然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将海军的47毫米臼炮,以很大的角度对准天空发射,结果炮弹几乎成90度直接落在日军战壕里,炸的日军血肉横飞。

这种炮击方式,尤其是炮弹落下的角度,是其他火炮绝对做不到的,却有效的解决了攻击战壕的难题。

这种新概念的炮击方式,同以往有着三点不同。

第一,炮弹发射角度很大,落下的角度也大,这种炮几乎没有盲点,可以打击在战场的上的任何目标,根本不在乎敌人是否躲在障碍物之后。

而普通的榴弹炮的射角一般低于45度,存在一定的炮击死角。

以往只要躲在反斜面或者深谷内的目标,普通火炮是很难打击到。

有了这种火炮就不存在这种事情了,除非你躲在地洞里面,不然无论多窄的战壕,多深的谷底,面前有多高的障碍物,都不保险。

这种可以让任何敌人无处遁形的火炮,多么的有意义啊!

日俄战争,就很好的表现了这个特点,炮弹可以落进深深的战壕。

第二,这种火炮的炮弹采用大角度凌空落下爆炸,相比普通炮弹来说,这种炮击更不容易出现跳弹,而且它落下几乎垂直地面,所以命中角非常好。

一旦爆炸,就具有远超过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效能,弹片破片飞散面积更大,数量更多,而且弹片散落更为平均!

第三,它从炮口装填,使得射速很快。

相比后膛装填的各种火炮,迫击炮仅仅需要瞄准以后,将炮弹从炮口放入,炮弹通过自己落体沿着炮管坠落。

炮弹的底火撞击到炮管底部的撞针后,引爆发射药,让炮弹从炮管高速飞出。

这种方法,炮手不需要像其他火炮一样,反复打开炮膛,关闭炮膛,这样自然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

而且迫击炮的炮弹仅仅重4公斤,炮兵装填没有丝毫难度,一手拿起一发都是可以的,装填速度很快。

普通的75毫米野炮射速是最高的,一分钟也只能发射10发作用。

而迫击炮可以做到一分钟15发以上,极端条件下,优秀炮手可以做到2秒钟一发。

所以,迫击炮的火力投射量是极大的,远远超过其他火炮,在短期内就可以形成可怕的炮弹覆盖。

二战军事专家研究,最有效的炮击是在敌人遭到第一轮炮击以后的5分钟内。

超过这个时间,敌人就有足够的准备,也寻找到了掩体,后面再炮击意义就不大了。

所以,这短短5分钟内必须尽可能多,尽可能准确的发射大量炮弹。

迫击炮就完全符合这一点!

日俄战争后,全世界包括日军在内,却都看到了这种奇怪火炮的重要意义。

--------------------这些都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臼炮,区别在于一个在军舰上,一个在陆地。

这种火炮的威力很大,缺点是射程有限。

一战以前的臼炮,全部都是用于攻坚战,或者就是军舰上对射。

现代迫击炮的诞生

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所谓的战壕战,同日俄战争中旅顺争夺战很类似,正是迫击炮发挥威力的最好场合。

从一战之前到二战之前,迫击炮还经过二次大规模的技术革命。

由于技术发展速度较慢,直到一次世界大战中期,各国所有仿制的所谓迫击炮和现在的迫击炮都有很大区别。

这些炮均是相当笨重,而且不可拆卸,重达几百公斤,需要马匹拖曳,一二个炮兵都很难推动。

火炮只是一种多人操纵的小号臼炮,同步兵炮没有什么区别。

笨重导致无法有效跟随步兵前进,这种炮难以给予冲锋的步兵直接的炮火支援。

况且它的射程又远比其他火炮要近,导致炮兵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伤亡率很高。

这种老式迫击炮的实用意义不大,主要作为特种火炮使用!

好在战争高速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各国的军工精英都在用尽全力设计新式杀人武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发明家温弗雷德·斯托克斯(WilfredStokes)爵士在1915年发明了斯托克斯式战壕迫击炮,这是迫击炮技术的第一次大革命。

这种新式的战壕迫击炮有一个最大的技术进步,就是:

可以分解。

该炮分解后的部件可以由几个步兵携带,这就使得火炮可以有效跟随步兵前进,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步兵臼炮的模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迫击炮。

温弗雷德·斯托克斯爵士因为这个发明,获得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以表彰它对英国的贡献,该勋章一共只授予过845个人。

各国立即大量制造,迅速用于战场。

1917年4月,法国在进攻爱恩河时,就集中了1650门迫击炮。

迫击炮再也不是特种火炮,它的的作用已经仅次于榴弹炮,成为第二重要的火炮。

不过,改良后的斯托克斯式迫击炮并不完美,还有很多问题:

一来它射程较近,只有1000多米,仅仅比步枪的射程稍远一些。

这个距离让该炮作战时,相当危险。

一旦被敌军发现,使用轻武器直接射击,就会导致炮兵伤亡;二来它并没有缓冲机构,开炮时候后坐力很大,炮身跳动,后坐明显,导致炮击精度不高,射速也低,威力相当有限;三来它采用和普通火炮一样的脚架,从外形来看还是一门普通的火炮,导致炮的重量很大,主要部件的重量都超过30到40公斤。

单个步兵搬运它有很大困难,多是几个人扛一个零件,所以该炮只能做战场短距离行军。

这个阶段的迫击炮不再是师一级的重武器,却也无法在连营一级使用,大部分作为轻型火炮由团或者旅控制。

这一切随着1927年法国人发明了斯托克斯·勃朗特81毫米迫击炮,而彻底终结!

斯托克斯·勃朗特81毫米迫击炮是所谓现代迫击炮之母,这也是迫击炮的第二次大革命。

该炮解决了之前的所有问题:

它的炮身与炮架的刚性连接,改为缓冲器连接。

炮击的时候,会由缓冲器抵消后坐力,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精度,射程也提高到2000多米。

该炮废除了沉重的老式火炮脚架,而仅仅由炮身、座饭、瞄准具三大部分组成,将三部分中最重的减少到20公斤左右,就算一个步兵也能扛得动!

----------------------一战早期的迫击炮还是非常笨重的,不实用!

这也是一战步兵伤亡惨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二战中,对付敌人一个机枪阵地,用步兵的迫击炮随便打上几炮就干掉了,根本不用死人。

一战就不行,还得依靠人海战术强行冲锋,自然死伤累累。

迫击炮简直是为中国定做的

可以这么说,真正现代的迫击炮应该是1927年以后才出现的,之前的迫击炮都属于不完善的轻型臼炮火炮。

有意思的是,在1927年之前,中国就有大量不完善的迫击炮出现了。

中国自清末陷入混战,一直杀到1949年战争才停止,混战连连,军阀尽一切力量购买的先进武器(前提是财力能够承受),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迫击炮很快在中国落户。

且不谈直接从国外购买的迫击炮,就算我们自己仿制的历史也很长。

1931年以前,先后有辽宁迫击炮厂、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山东兵工厂和重庆武器修理所等单位生产45~150毫米等10余种口径的轻重迫击炮。

1922年,张作霖的奉天迫击炮厂制造出中国最早的辽11年式80毫米、150毫米迫击炮。

1923年,该厂仿英斯托克斯式,试成75毫米迫击炮,炮重612公斤,最大射程1500米。

1924~1928年共生产1055门。

1925年该厂又制成英式83毫米迫击炮,到1926年共生产107门。

1924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日式75毫米迫击炮,1931年以前共生产11门。

1927年,上海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也生产过75毫米迫击炮。

1924年到1927年,上海兵工厂和山东兵工厂分别生产60毫米、82毫米、84毫米迫击炮。

1926~1927年,上海兵工厂试制并生产50毫米迫击炮,两年共生产274门。

1928年重庆武器修理所生产47毫米、137毫米迫击炮,到1938年为止生产47毫米迫击炮2800门、137毫米迫击炮56门。

1928~1929年,上海兵工厂生产45毫米迫击炮,射角45~60度,最大射程达1600米,两年共生产200门。

1929年,四川达县兵工厂生产迫击炮,到1932年,共生产300门。

上述各兵工厂在20年代仿制的各种型号迫击炮,全部为老式迫击炮。

有趣的是,迫击炮本来就是先进的玩意,1915年才刚发明不久,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呢?

很简单,在于迫击炮自己的三大特性,非常符合中国人的需要。

第一,该炮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使用成本很低。

普通火炮零件至少有上百个,多则数百甚至上千,其中颇有一些精度极高的零件,需要小心保养。

如果其中几个零件损坏老化,就必须及时更换,不然全炮就废了。

而中国军阀的火炮都是买来的,零件配套基本都是不全甚至干脆就是0的,所以火炮经常因为结构复杂,其中一个零件损害而报废。

而迫击炮仅有3大部分,一共也没有多少零件,更没有高精度的零件。

迫击炮根本不需要像野炮榴弹炮那样,要经常维护。

这对于炮兵极差的中国军阀来说,是极其适合的!

远的不说,苏联曾经在20年代援助给冯玉祥西北军一批野炮。

结果西北军宋哲元部参加长城会战时,曾经连续发炮13发落在日军阵地上,居然没有一发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