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9180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常见西医疾病一Word文档格式.docx

  1.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休息、保暖、多饮水、进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

干咳剧烈时,可用喷托维林;

如效果不佳时,可用可待因口服;

痰稠不易咳出时,可用氯化铵口服。

如有支气管痉挛时,可用氨茶碱口服。

高热可服阿司匹林等。

  2.抗菌药物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感染程度,选用适当抗菌药物口服或注射治疗。

如磺胺类、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青霉素等,或其他敏感的抗生素。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本病为多发病、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寒冷地区患病率较高。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2.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刺激性烟雾和一些有害气体如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能直接刺激支气管黏膜,并产生细胞毒作用。

  3.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4.其他 喘息型慢支与过敏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慢支的发生还可能有机体内在因素的参与,如:

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反应增高;

②年老体弱,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喉头反射减弱,慢支的发病率增加;

⑧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缺乏,影响支气管黏膜上皮的修复功熊;

④遗传可能也是慢支发生的因素之一。

  1.症状 本病发病多缓慢,病程较长。

主要表现可概括为“咳”、“痰”、“喘”,但以长期反复咳嗽为最突出,并逐渐加重。

冬季或气候骤变时加剧,气温转暖和夏季时缓解。

  

(1)咳嗽 一般清晨起床后咳嗽较多,白天较少,临降前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 痰量以清晨为多,这是由于夜间睡眠后管腔内蓄积痰液,加之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因而起床后或体位变动时引起刺激性排痰所致。

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泡沫性,偶有带血。

急性发作伴有细菌感染时,则变为黏液脓性痰,咳嗽加剧,痰量增多。

  (3)喘息或气短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有支气管痉挛时可引起喘息,常伴哮鸣音。

早期无气短表现,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活动后气短。

  2.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有时在肺底部可听到散在干、湿啰音,常于咳嗽后减少或消失,当有继发感染时,啰音明显增加。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时,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并发肺气肿对则有肺气肿体征。

  3.临床分型和分期

  

(1)分型

  1)单纯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

  2)喘息型:

除咳嗽、咳痰外,尚有喘息症状,并伴有哮鸣音。

  

(2)分期

  1)急性发作期:

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2)慢性迁延期:

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等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

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3.并发症

  

(1)阻塞性肺气肿

  

(2)支气管肺炎 当慢支的炎症蔓延到支气管周围肺组织时,可并发支气管肺炎,慢支临床表现加重,并有肺炎的相应表现。

  (3)支气管扩张 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管壁纤维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张或狭窄。

扩张部分多呈柱状变化,极易并发感染,患者常咳大量脓性痰或反复咯血。

  1.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和症状。

凡有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功能不全等)时,可做出诊断。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呼吸功能等),亦可诊断。

  2.鉴别诊断 要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等鉴别。

  1.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

  

(1)控制感染 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

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肌肉、静脉注射或口服,一般7~10日为一疗程。

  1)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

感染较重者可用青霉素静滴。

  2)复方磺胺甲唑口服。

  3)严重感染时,可选用氨苄西林、羧苄西林,或头孢菌素类,注射给药,或者根据痰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感染彻底控制后,及时停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如菌群失调、双重感染,或细菌产生耐药性。

  

(2)祛痰、镇咳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祛痰、止咳药物,以改善症状。

迁延期患者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消除症状。

本病不宜单用止咳药物,因痰液不能咳出,反可加重病情。

应用祛痰剂促进痰液排出,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氯化铵、溴已新等。

  (3)解痉、平喘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常选用解痉平喘药物,如氨茶碱口服,或沙丁胺醇口服,或二羟丙茶碱、氨茶碱静脉滴注。

此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改善喘息型慢支患者的通气功能,从而减轻症状,但必须是在有效抗菌药应用的前提下使用。

  (4)气雾疗法 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

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多采用抗生素、祛痰剂及解痉平喘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呼吸道排痰有帮助,可加强局部消炎及稀化痰液的作用。

  2.缓解期免疫调节剂如核酪注射液(麻疹病毒疫苗的培养液)、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和必思添等对预防继发感染、减少发作可能有一定的效果,有条件可以试用。

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它是指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高,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负担加重,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病。

  本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者,绝大多数是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发展而来的。

本病常年存在,多在冬季由于呼吸道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较高。

  1.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占80%~90%。

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等所并发的肺气肿或肺纤维化。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

  (3)肺血管疾病 甚少见。

  (4)呼吸中枢功能障碍造成通气不足 包括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慢性高原病、呼吸中枢损害等。

  2.发病机制肺心病的病因虽有不同,但发展至肺心病的机制相同,即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过重、右心室肥大,最后引起右心衰竭。

以常见的病因慢性支气管炎为例,其发展过程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

  

(1)肺动脉高压 其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肺细小动脉痉挛:

是引起肺动脉高压最主要的因素。

  2)肺血管病变:

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支及其周围炎可累及邻近肺细小动脉,引起管壁炎症,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壁毛细血管,使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减少,当其减少超过70%时,则肺循环阻力增大,促使肺动脉高压发生。

  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增加。

  

(2)右心室肥大和右心衰竭。

  (3)左心受累。

  (4)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除对心脏影响外,尚可使其他重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血液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引起多器官的功能损伤。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1)肺部原发疾病表现 ①患者常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或喘息病史,逐渐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活动后心悸、气短加重。

②肺气肿体征。

③由于肺或支气管病变,肺部听诊常有干、湿啰音。

  

(2)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体征①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

②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的心脏收缩期搏动,多提示有右心室肥厚、扩大。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 多由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诱发。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相继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

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

  1)低氧血症:

除胸闷、心悸、心率增快和紫绀外,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2)二氧化碳潴留:

头痛,多汗,失眠,夜间不眠,日间嗜睡,出现睡眠规律倒错。

重症出现幻觉、神志恍惚、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和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以致死亡。

  

(2)心力衰竭 以右心衰竭为主。

心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及紫绀进一步加重,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少尿。

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颈静脉明显怒张,肝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明显,并可出现腹水,此时静脉压明显升高,循环时间延长。

因右心室肥大使右房室瓣相对关闭小全,在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隙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出现舒张期奔马律。

也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

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少数患者亦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或全心衰竭。

  

(1)肺性脑病

  

(2)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3)心律失常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有房性扑动及心房颤动。

少数病例由于急性严重心肌缺氧,可出现心室颤动以至心脏骤停。

洋地黄毒性作用及低钾血症也较易诱发心律失常。

  (4)休克是肺心病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

  (5)消化道出血

  (6)其他如功能性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增高,血细胞比容正常或偏高;

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常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常延长;

并发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部分患者可有肝、肾功能异常,如丙氨酸转氨酶增高和尿素氮、肌酐增高等。

随着病情的不同,酸碱失衡的情况可出现高钾、低钠、低钾或低氯、低钙、低镁等变化。

  2.血气分析 呼吸衰竭时,Pa02<

60mmHg,PaC02>

50mmHg;

pH值正常、降低或升高,视机体对酸碱代偿情况而有不同。

  线检查 除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外,尚可有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于扩张,其横径≥15mm;

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7mm;

右心室肥大。

  4.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为右室肥大的改变。

  5.超声心动图检查 可显示右室内径增大、右室流出道增宽及右肺动脉内径增大等。

  1.诊断 主要根据慢性肺、胸疾患的病史和体征,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以及X线、心电图、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和肺阻抗血流图等检查而确立,若伴有右心衰竭则更易确诊。

  

(1)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2)冠心病

  (3)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亦称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

  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肺、心功能代偿期的治疗,可根据不同的基本肺、胸病变给予应有的治疗措施,以预防肺、心功能的继续损害。

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适当调整和安排工作,改善生活条件,包括戒烟,鼓励开展适合患者体力的腹式呼吸锻炼等。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

  

(1)控制呼吸道感染 由于呼吸道感染是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因此,控制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关键。

肺心病并发的感染多为混合性感染,故抗感染应采取联合用药。

一般可首选青霉素静滴,加用链霉素,肌注。

经3~5日治疗无效时,可加用或改用其他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菌素类。

根据痰培养和致病菌对药物敏感度的测定结果选用更为合理。

此外,尚可局部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注药物。

长期应用抗生素要防止真菌感染。

一旦真菌成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调整或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真菌治疗。

  

(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缓解支气管痉挛、清除痰液、通畅呼吸道、持续低浓度(25%~35%)给氧、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等。

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器治疗等。

  (3)控制心力衰竭 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一般患者心功能常能改善,尿量增多,水肿消退,肝大可缩小或恢复正常,不需使用利尿剂和强心剂。

但较重患者或经治疗无效者可适当选用。

  1)利尿剂:

用以消肿,减少血容量以减轻心脏前负荷。

但利尿过猛过多,易导致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增加神经精神症状,增加氧耗,使病情加重;

还可以使痰液黏稠不易排出,加重呼吸衰竭;

又可使血液浓缩,增加循环阻力,且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因此,近年来对肺心病心衰时应用利尿剂持谨慎态度:

宜选用缓和的制剂,小剂量,短疗程,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血气与电解质变化。

使用排钾利尿剂时应适当补充钾、氯离子。

对中度水肿可用氢氯噻嗪每日1~3次,每次25mg,口服,需要时可加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每日1~3次,每次50~100mg。

对重度水肿可临时用呋塞米20mg和依他尼酸25mg,稀释后静脉缓注。

碳酸酐酶抑制剂可能诱发肺性脑病,不宜采用。

  2)强心剂:

肺心病患者由于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很低,疗效差,易发生心律失常,这与处理一般心衰有所不同。

强心剂的剂量宜小,一般约为常规剂量的1/2~2/3量,同时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强心剂。

常以毒毛花苷K或毛花苷C,静脉缓慢注射。

  3)血管扩张剂的应用:

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降低气道阻力,从而改善通气功能,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提高氧分压,扩张肺小动脉,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压,使肺血流阻力降低,周围静脉容量增高,减轻心脏前、后负荷,降低氧耗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对部分顽固心衰者可能起到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力衰竭的良好作用。

使用时可以10%葡萄糖液500ml加酚妥拉明10~20mg静滴。

最近有用酚妥拉明10mg和肝素5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缓慢静滴者,每日1次,对重症血液高凝的肺心病有明显疗效。

此外如硝普钠、硝苯地平等均有一定疗效。

  (4)控制心律失常 一般房性异位心律,随着病情好转,多可迅速消失。

如经治疗仍不能消失时,未经洋地黄制剂治疗者,可在密切观察下选用小量毛花苷C或地高辛治疗;

对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者,可选用利多卡因、丙吡胺等药物。

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则按洋地黄中毒处理。

另外,还要注意避免应用普萘洛尔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

  (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降低肺泡内压力,减轻右心负担,所以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短期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对抢救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均有利。

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滴,病情好转后逐渐停用。

  (6)降低血黏度药物的应用 用肝素。

  (7)并发症的处理

  1)肺性脑病的处理:

除采用呼吸衰竭治疗措施外,尚应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发现脑水肿时可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l,必要时6~8小时重复1次,在肺性脑病兴奋、躁动而确实需要应用镇静剂时,可用奋乃静2~4mg口服或地西泮口服或肌注。

  2)其他:

对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给予相应治疗。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变态反应学说

  2.气道炎症学说

  3.神经-受体失衡学说

  4.其他机制 哮喘的发生与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应用某些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普萘洛尔)和含碘造影剂、运动过程中的过度换气、胃-食管反流、心理因素、遗传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支气管哮喘属于多基因遗传,约2/3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

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是支气管哮喘典型的临床表现。

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可以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为唯一的临床表现。

无喘息症状者又称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哮喘的发作常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原有关,大多数有季节性,且日轻夜重(下半夜和凌晨易发),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两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以呼气期为主,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经数小时至数天,脱离变应原和(或)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逐渐缓解,亦有自行缓解者,缓解期可无任何哮喘症状。

由运动以及药物诱发者分别称之为运动性哮喘和药物诱发性哮喘。

  典型发作多有鼻、眼睑痒,打喷嚏;

流涕或干咳等黏膜过敏先兆,继之出现带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被迫采取端坐位,两目直视,两手前撑,两肩耸起,大汗,紫绀,喉中发出阵阵哮鸣音,表情痛苦异常。

发作持续日寸间长短不一。

胸廓饱满,叩之呈过清音,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

发作将停时,常咳出较多稀薄痰液后,气促减轻,发作缓解。

  严重哮喘发作时称为危重哮喘,表现为呼吸困难、紫绀、大汗、四肢厥冷、脉细数、两肺满布哮鸣音,有时因支气管高度狭窄或被大量痰栓堵塞,肺部哮鸣音反可减弱或消失,此时病情危急,经一般治疗不能缓解,可导致呼吸衰竭。

  1.诊断 根据支气管哮喘的病史、症状、体征、肺功能试验以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尤其是“三性”,即喘息症状的反复发作性、发病时肺部哮鸣音的弥漫性和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对典型病例诊断不难。

  支气管哮喘的分期:

  

(1)急性发作期 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多数需要应用平喘药物治疗。

  

(2)临床缓解期 哮喘症状、体征消失,肺通气功能基本恢复到发作前水平,达4周以上。

  

(1)心源性哮喘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肺癌

  (4)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 包括热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肺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浸润、外源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和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等。

  1.消除病因 应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和其他非特异性刺激,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控制急性发作 一般可单用或联用下列药物。

  

(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简称β2受体激动剂,是缓解哮喘症状的首选药物。

作用特点是舒张支气管作用强,平喘作用迅速,不良反应小。

常用制剂有:

①短效-速效β2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气雾剂,每次吸入1~2喷,适用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

②短效-迟效β2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片剂,每次1~2片,每天3次,口服,适用于治疗日间哮喘。

控释剂作用时间较长,已有逐渐取代片剂的趋势。

班布特罗为新型前体药,近来使用也逐渐增多。

③长效-迟效β2受体激动剂:

如沙美特罗气雾剂,适用于防治夜间哮喘。

④长效-速效β2受体激动剂:

如福莫特罗于粉吸入剂,既可用于防治夜间哮喘,也适用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

  

(2)茶碱(黄嘌呤)类药物 临床常用茶碱缓释片或控释片,每次1片,每天1~2次。

由于其半衰期长,服药次数少,患者的依从性好,同时血药浓度稳定,既可保证疗效,又可避免不良反应,适合夜间哮喘的治疗。

应当注意,氨茶碱静脉注射应缓慢进行,速度一般为每小时/kg,注射速度过快可能造成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3)抗胆碱药物 不良反应有口干、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尿潴留和瞳孔散大等。

常用制剂包括阿托品、东莨菪碱、654-2和溴化异丙托品等。

其中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作用较强而不良反应较小。

抗胆碱药物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

  (4)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不仅能有效控制症状,并可作为缓解期的预防用药。

常用药物有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吸入剂、布地奈德(BUD)吸入剂、丙酸氟替卡松(FP)吸入剂等。

  (5)非激素类抗炎剂 主要是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如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钠等。

  (6)其他药物 其他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有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硝苯地平等)、酮替芬、由尼司特、白三烯(LTs)受体拮抗剂(扎鲁司特、孟鲁司特)、血栓烷A2(TXA2)受体拮抗剂等。

钙拮抗剂可治疗运动性哮喘,酮替芬对过敏性哮喘有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慢性哮喘的防治。

  3.危重哮喘的处理

  

(1)氧疗与辅助通气 出现低氧血症,应经鼻导管吸入较高浓度的氧气,以纠正缺氧。

如缺氧严重,应经面罩或鼻罩给氧,使Pa02>

60mmHg。

如患者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神志改变,意识模糊,Pa02<

60mmHg,Pa02>

50mmHg,宜及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辅助通气。

近年来主张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又称控制性低通气量辅助呼吸(MCHV),不良反应小,且可纠正低氧血症。

  

(2)解痉平喘 ①β2受体激动剂:

轻至中度的哮喘发作可用手控定量气雾剂,中至重度哮喘发作可用舒喘灵溶液持续雾化吸入,或者皮下或静脉注射β2受体激动剂。

老年人心律不齐或心动过速者慎用。

②氨茶碱:

静脉滴注每小时~/kg,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③抗胆碱药:

可以同时雾化吸入溴化异丙托品溶液与β2受体激动剂溶液,两者有协同作用。

  (3)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①补液:

纠正脱水,避免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堵塞。

②纠正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但应避免形成碱血症。

③纠正电解质紊乱:

及时纠正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

  (4)抗生素 酌情选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可以防治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但应注意防止发生药物变态反应。

  (5)糖皮质激素 可选用泼尼松、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琥珀酸钠。

  (6)并发症的处理 重度哮喘发作的患者哮鸣音突然降低或消失,但其紫绀和呼吸困难更为严重时,应引起警惕,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措施。

  4.缓解期治疗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注射哮喘菌苗和脱敏疗法。

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少复发。

第五节 肺炎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的急性炎症。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肺炎按病因分为:

①感染性肺炎,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约占80%)。

②理化性肺炎,如放射线、药物、毒气等引起。

③变态反应性肺炎,如过敏性肺炎等。

  这里重点介绍临床常见的肺炎球菌肺炎。

  肺炎球菌肺炎是由肺炎球菌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