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制度版文档格式.docx
《设备管理制度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制度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设备综合管理各项表单流转程序21
1.设备购置、验收及移交程序21
2.设备封存启用单操作程序22
3.设备巡回检查表操作程序22
4.设备事故报告单操作程序22
5.设备报废单操作程序22
第三章相关记录文件及附件2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的设备管理,促进设备管理现代化,使设备得到及时维修、改造和更新,更好的为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证安全生产、增加效益服务。
根据铸造行业设备管理规范,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生产设备、维修设备及与生产密切关联的其他设备。
第三条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公司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套、择优选择、正确使用、精心维修、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长期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的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为生产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第四条设备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对应的管理责任制,加强各级管辖范围内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设备管理与维修要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第六条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推行以设备状态监测为基础的维修方法,不断提高设备管理和维修技术现代化水平。
第七条管好、用好、修好设备和适时进行设备改造和更新。
建立健全设备安全运转保证体系,是公司领导和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公司设备管理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应当列入各级主管的任期目标中进行考核。
对在设备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玩忽职守造成责任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者,要据情节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章设备管理条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设备的管理条例。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2.管理条例
一、设备管理网络及职责
1.设备管理网络的组成
1.1为加强设备管理,公司决定成立设备管理网络。
1.2设备管理网络由生产部主管、各车间班组长及维修工组成。
2.设备管理网络图
总经理
3.设备网络管理员名单
组长:
生产部主管
副组长:
技术部主管、总经理
组员:
各车间班组长及维修工
4.设备网络管理员职责
4.1组长
4.1.1全面负责本公司的设备管理。
4.1.2负责定期召开设备网络管理成员会议。
4.1.3负责本公司设备保养考核。
4.1.4组织相关部门对设备进行检查。
4.1.5对全公司的安全文明生产负责。
4.2副组长
4.2.1督促生产主管及各成员对设备进行管理。
4.2.2对各部门设备维护保养进行抽查。
4.3组员
4.3.1负责本部门的设备管理。
4.3.2及时处理设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3.3负责本部门的安全文明生产。
4.4.4负责责任范围内的公用设备管理。
4.4.5周末及节假日,在组长的组织下,对全公司设备进行检查。
5.生产部主管的岗位职责
5.1生产主管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厂的设备管理工作。
5.2制订、贯彻和执行有关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5.3建立设备的台帐、设备管理卡、状态卡片,统管全厂的设备技术资料。
5.4负责设备的验收、移交、封存启用、报废等工作。
5.5负责设备事故的处理及对设备保养的奖惩工作。
5.6采取勤巡检,提高全厂设备的完好率,巡检工作,每周不得少于三次,每次检查不得少于5台。
5.7监督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每月召开一次设备管理网络会议,通报设备管理状况。
5.8安排设备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及时解决车间及其他部门提出的设备管理上的问题。
5.9利用每天晨会,安排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工作事宜。
5.10根据每日设备检查情况,安排对各车间设备进行保养及维修。
5.11对全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转、供电正常化负责。
6.设备维修人员岗位职责
6.1维修人员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认真做好设备维修工作。
6.2保证公司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设备正常使用后的停机时间内,应检查设备有无隐患,如有应及时维护、抢修。
6.3负责机电设备的建档管理和各工序人员对设备正确使用的指导监督。
6.4负责故障设备的及时抢修,接到班组或有关人员的报修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抢修。
对长期使用运转正常的设备,每周六也应定期检查保养及24小时安排专人值班制。
6.5坚持正常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填写《生产设施巡检记录》。
同时,在检查中若发现有违章操作,不爱护设备的操作人员,有权责令停止操作,并随即报告有关上司处理。
6.6负责提供公司机电设备的一般备品备件最低的库存数量(包括规格、型号等基本技术参数),以保证正常生产的需要。
6.7参与制定设备定期检修计划,并认真执行落实。
6.8负责每月对公司总用电计量的电表抄录,并上报财务和有关部门。
6.9完成公司交办的其它有关工作任务。
7.车间班组长岗位职责
7.1车间班组长,负责安排本车间设备的合理使用。
7.2每天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进行检查,每周末及节假日配合生产部对公司设备保养进行检查。
7.3监督和教育本车间职工,自觉爱护设备,精心保养设备,贯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7.4负责督促、检查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设备润滑工作,使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7.5按期执行生产部下达的设备的检修计划,当生产与维修发生矛盾时,应根据“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正确处理生产与维修的关系,特殊情况,需经生产部同意。
7.6参与设备的“日常保养”的检查、验收工作和设备事故的处理工作。
7.7对本车间设备的良好运转状态及安全文明生产负责。
二、设备综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1.设备引进的规定
1.1设备引进计划由生产部负责制定。
1.2生产部制定引进计划的依据:
1.2.1公司发展总体规划。
1.2.2各车间(部门)发展规划及其设备需求信息。
1.2.2.1各车间(部门)根据下一年生产发展的规划,在每年11月份进行下一年度设备的申报工作,逐项认真填报设备引进计划申请表,经厂部领导签字后,报办公室备份。
1.2.2.2设备计划一旦经厂部批准,各车间(部门)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重新填报设备申请,说明原因,经厂部批准后,报办公室备份,同时收回原申请表。
1.2.3设备引进计划的报批
1.2.3.1生产部根据各车间(部门)的设备申请计划,结合本公司现有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配,编制设备引进计划表,在每年12月底前,报总经理审批。
1.2.3.2设备引进计划申请表应一式四份,申请部门、审批部门、采购部、财务部各执一份,计划中应写明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生产厂家、大致市场价格,以及各部门申请数量、公司现有数量,需要增加引进数量等。
2.设备的选型和评价
2.1设备的选型原则上由技术部根据车间产品结构特点进行,也可由各车间根据使用的实际需要确定。
2.1.1技术部从应用新产品、新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角度提出设备更新计划和可行性分析报告,决定设备的购买或自制。
2.1.2技术部编制自制设备的设计任务书,并负责设计,负责签订委托设计技术协议。
提出外购设备的选型建议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2.1.3技术部负责新设备的安装布置图设计、工艺装备设计、制定运行的工艺操作规程,参于设备验收工作。
2.2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
2.2.1所谓设备选型即是从多种可以满足相同需要的不同型号、规格的设备中,经过技术经济的分析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作购买决策。
2.2.2设备选型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2.2.2.1生产上适用:
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开发新产品等需求相适应。
2.2.2.2技术上先进:
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以利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其技术寿命。
2.2.2.3经济上合理:
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回收期较短。
2.2.3设备选型考虑的主要因素
2.2.3.1设备的主要参数选择。
2.2.3.2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2.2.3.3设备的环保与节能。
2.2.3.4设备的经济性:
①初期投资;
②对产品的适应性;
③生产效率;
④耐久性;
⑤能源与原材料消耗;
⑥维护修理费用等。
3.设备的到货验收
3.1设备到货后,生产部按照托运合同、装箱单及采购合同,进行开箱检查,验收合格后办理相应的入库手续,建立设备台帐及设备档案。
3.2设备到货期验收
3.2.1设备应按期到达指定地点,不允许任意变更,双方必须按合同要求履行验收事项。
3.2.2不允许延期到货。
3.2.3到货期验收,如与制造商发生争端,或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分歧或异议时,应遵循以下步骤予以妥善处理:
①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予以解决;
②可邀请双方认可的有关专家协助解决;
③申请仲裁解决。
3.3.设备完整性验收
3.3.1订购设备到达后,生产部负责验收。
3.3.2生产部组织开箱验收,检查的内容如下:
3.3.2.1到货时的外包装有无损伤;
若属裸露设备(构件),则要检查其刮、碰等伤痕及油迹等损伤情况。
3.3.2.2开箱前逐件检查到货件数、名称,是否与合同相符,并作好清点记录。
3.3.2.3设备技术资料(图纸、使用与保养说明书和备件目录等)、随机配件、专用工具等,是否与合同内容相符。
3.3.2.4开箱检查、核对实物与订货清单(装箱单)是否相符,有无因装卸或运输保管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设备残损。
若发现有残损现象则应保持原状,并办理索赔事项。
3.3.2.5生产部按照合同条款中有关索赔、仲裁条件,向制造商和参与该合同执行的保险、运输单位索赔。
3.3.2.5.1设备自身残缺,由制造商或经营商负责赔偿。
3.3.2.5.2属于运输过程造成的残损,由承运者负责赔偿。
3.3.2.5.3属保险部门负责范畴,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
3.3.2.5.4因交货期拖延而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由主要导致拖延交货期的责任者负责赔偿。
4.设备的安装
4.1设备安装前检查
4.1设备安装前检查由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检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4.1.1检查箱号、箱数及外包装情况。
若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及时处理。
4.1.2按照装箱单清点核对设备型号、规格、零件、部件、工具、附件、备件以及说明书等技术条件。
4.1.3检查设备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有无锈蚀,如有锈蚀及时处理。
4.1.4凡属未清洗过的滑动面严禁移动,以防磨损。
4.1.5不需要安装的附件、工具、备件等应妥善装箱保管,待设备安装完工后一并移交使用单位。
4.1.6核对设备基础图和电气线路图与设备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检查地脚螺钉孔等有关尺寸及地脚螺钉、垫铁是否符合要求;
核对电源接线口的位置及有关参数是否与说明书相符。
4.2设备的安装定位
4.2.1设备安装定位的基本原则:
满足生产需要及维护、检修、技术安全、工序连接等。
4.2.2设备在车间的安装位置、排列、标高以及立体、平面间相互距离等应符合设备平面布置图及安装施工图的规定。
4.2.3设备的定位具体要考虑以下因素
4.2.3.1适应产品工艺流程及加工条件的需要。
4.2.3.2保证最短的生产流程,并方便生产管理。
4.2.3.3设备的主体与附属装置的外形尺寸及运动部件的极限位置。
4.2.3.4要满足设备安装、工件装夹、维修和安全操作的需要。
4.3设备的安装找平
4.3.1设备安装找平的目的是保持其稳定性,减轻振动避免设备变形,防止不合理磨损。
4.3.2精密设备应有防振、隔振措施。
4.3.3选定找平基准面的位置,以支承滑动部件的导向面(如机床导轨)或部件装配面、工卡具支承面和工作台面等为找平基准面。
4.3.4设备的安装水平,导轨的不直度和不平行度,按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4.3.5安装垫铁的选用应符合说明书和有关设计与设备技术文件对垫铁的规定。
4.3.6地脚螺钉、螺帽和垫圈的规格应符合说明书与设计的要求。
5.设备的移交
5.1设备安装完毕后,由生产部主管会同设备使用部门,做安装质量检查、精度检测。
5.2经检验合格,由生产部办理设备移交手续。
填写《生产设施验收单》、《生产设施安装竣工验收记录》、《设备移交单》、《生产设施登记表》、《生产设施管理卡》。
5.3对于关键设备(高精度、大型、重型、稀有)还应技术部经理、主管副总经理参加验收、移交工作,并签字批准。
5.4随机附件应由生产部负责按照装箱单逐项清点,并填写设备附件工具明细表。
并将操作工必需附件移交使用部门保管,其他附件由生产部负责统一管理。
5.5随机技术文件明细表填写完后,由生产部存档。
5.6自制设备,鉴定验收后,应算出资产价值并与投资概算进行比较分析,办理移交手续,并填写《生产设施登记表》、《生产设施管理卡》。
5.7设备移交车间后,由车间班组长配合生产部负责日常管理。
5.8车间要根据设备性能和使用的要求,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
特别严格禁止超负荷使用设备。
5.9要严格遵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5.10要严格遵守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6.设备操作人员管理条例
6.1对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
6.1.1自觉遵守定人定机制度,听从统一安排使用设备。
6.1.2工具及必须使用的附件要放置整齐并保管好,不损坏和丢失。
6.1.3设备上的防护装置和线路管道要经常检查,保证完整可靠。
6.1.4凭操作证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制度。
6.1.5对设备不超载使用、不带病运转,不准在设备运行时离开岗位,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自己无法处理的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6.1.6不在设备运转中变速和装卸工件,要精心操作,力求防止事故发生。
6.1.7在维修工帮助下,逐步掌握一般修理技术。
6.1.8能独立排除一些设备的小故障。
6.1.9熟悉设备结构,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
6.1.10懂得工艺规程,合理的、正确的使用设备。
6.1.11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锈蚀,达到“漆见本色铁见光”,做好日常保养。
6.1.12会检查与工艺有关的设备异常状态。
6.1.13能对不正常的声音、温度和运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设备异常,能采取措施排除一般故障。
6.1.14参加设备的事故分析,查明原因,吸取教训,做出预防措施。
6.2对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
6.2.1工具附件齐全,放置整齐,不准直接放在设备易损部位上。
6.2.2工具箱料架及加工件应摆放合理整齐。
6.2.3各管道、电气线路应安装整齐、安全、可靠。
6.2.5内外清洁,无黄袍、油垢、锈蚀、无杂物。
6.2.6熟悉润滑图表,按时按质按量加油和换油,保持油标油窗清晰醒目。
6.2.7油箱、油池和冷却箱内外的清洁无变质,无杂物。
6.2.8油壶、油枪、油孔、油杯、油线和油毡应保持齐全、清洁。
6.2.9油泵压力正常,油路畅通,各部位轴承润滑良好。
6.2.10电气线路接地可靠,绝缘良好,限位开关,挡铁安全可靠,信号仪表灵敏。
7.设备日常管理制度
7.1设备管理必须执行“四定”和“三勤一不离”规定。
7.1.1四定:
定操作人员、定维修人员、定维修保养、定备品配件。
7.1.2三勤一不离:
勤注油润滑、勤擦拭、勤检查、操作时不离开运转中的设备。
7.2严格执行设备日常巡检及保养工作。
7.3设备的保养主要以坚持日常保养为主,若遇上国定节假日,须在放假日前一天全面进行设备保养,并认真做好设备检查。
7.4维修人员应及时修复设备,特别是单台设备和重点设备,在备配件齐全的前提下,做到小修不隔夜,大毛病在36小时内修复,并配合操作人员搞好设备保养,设备的润滑保养工作以操作人员为主,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应经常巡检。
7.5对不经常使用的设备,操作者在使用前,应先对设备进行检查,查看设备是否完好。
若设备有问题,应先报维修。
使用设备后必须及时做好清洁保养工作,在主要活动面上涂上油脂并覆盖上纸张,如有防尘套必须套上,且注意爱护保管使用好防尘套。
7.6加强设备事故的管理,根据“预防为主”和“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与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防止事故的发生。
7.7通过实施“设备日常保养”、“重点设备巡检”、“设备事故处理”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的落实,使全厂设备的完好率得到严格控制,确保全厂的正常生产。
7.8维修人员应积极配合做好设备日常保养检查工作,并认真做好逐项记录。
7.9各车间班组长每天工作前必须先对设备进行检查。
7.10生产主管根据车间及维修工的巡检记录,对各操作工的保养情况做综合评定。
7.11生产主管部门将不定期会同厂部及相关部门进行抽查,发现抽查结果与车间或维修工检查结果不符合的,将给以批评教育与处罚。
8.设备日常保养与维护制度
8.1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要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
全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享有“三项权利”,即:
有权制止他人私自动用自已操作的设备;
未采取防范措施或未经主客部门审批超负荷使用设备,有权停止使用;
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超期不检修,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如不立即处理和采取相应措施,有权停止使用。
8.2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各项主要工作:
8.2.1正确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搞好调整,认真执行操作指标,不准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
8.2.2精心维护、巡回检查制,运用“五字操作法”(听、擦、闻、看、比),手持“三件宝”(板手、听诊器、抹布),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
搞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即“十字作业法),保持零件、附件及工具完整无缺。
8.2.3对备用设备要定时盘车,搞好防冻、防凝等工作。
8.2.4经常保持设备和环境清洁卫生,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门窗玻璃净。
8.2.5搞好设备润滑,坚持“五定“、”“三级过滤”(五定:
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
三级过滤:
从领油大桶到岗位储油桶,岗位储油桶到油壶,油壶到加油点)。
同时对润滑部位和油箱等定期进行清洗换油。
8.3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8.4设备检修人员对所包修的设备,应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合操作人员搞好安全生产。
8.5车间所有设备、管道等维护工作,必须有明确分工,并及时做好防冻、防凝、保温、保冷、防腐、堵漏等工作。
9.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9.1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是以设备巡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制。
9.2生产主管负责设备的巡检管理工作,制定巡检标准、编制巡检计划。
9.3设备维修工对其管理区内的设备负有全权责任,必须严格遵守标准进行巡检。
9.4操作工通过感觉器官负责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
9.5设备维修工负责对设备的定期巡检和重点设备的日常巡检。
9.6维修人员对操作工的日常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标志对有问题的项目进行处理凡是设备有异状,操作人员没有检查出来的,由操作人员负责,已检查出的,维修人员未及时解决问题的,由维修人员负责。
9.7巡回检查
9.7.1巡回检查包括定期、不定期、交接班、特殊情况检查等。
9.7.1.1定期巡回检查:
是指在机组正常运行或停运后,按规定的时间对所管辖的设备和系统进行的检查。
9.7.1.2不定期巡回检查:
是指在机组运行或停运过程中,根据设备或系统存在的问题,在原规定的时间外相应增加的对管辖设备和系统进行的检查。
9.7.1.3交接班检查:
是指运行人员在相互交接班过程中,根据岗位分工对相关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检查。
9.7.1.4特殊情况检查:
是指在设备启动和停止,系统在投运和停运时,特别需要时以及遇有特殊天气(如大风、大雪、雷雨、闪电、洪水、溃坝、高温、寒流)时,对所辖设备,系统及预防措施进行的细致检查。
9.7.2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9.7.2.1设备、系统的运行、备用是否正常。
9.7.2.2运行设备、系统的有关参数指标是否合格(如:
声音、振动、压力、温度、液位等)。
9.7.2.3设备系统有无跑、冒、滴、漏现象。
9.7.2.4设备、系统附件是否齐全完好。
9.7.2.5建、构筑物及其他现场设施的完好情况。
9.7.2.6生产现场和设备、系统的卫生状况。
9.7.2.7有关防暑度夏、防寒防冻设施的完好情况。
9.7.2.8常用工器具的数量和完好情况。
9.7.2.9有关记录、指示的情况及变化趋势。
9.7.3各部门、车间根据本单位实际明确规定检查的范围、时间、路线等。
一般重要运行设备和系统每1个小时检查一次;
辅助设备和系统每2个小时检查一次;
运行设备和系统有缺陷时在原规定检查时间上缩短一半时间。
巡检路线的确定不能出现遗漏,同时保证人员的安全,并选择直线捷径。
9.8检查中发现异常情况,检查人员应根据有关规程规定和具体情况予以处理,并及时汇报。
9.9检查中对设备遇有疑问或不明白的问题,不得随意乱动设备或将其退出运行。
9.10巡检中发现设备着火或危急人身安全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根据安规规定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或抢救。
对于现场无法停电的设备,应及时汇报,联系停电。
9.11因巡回检查不到位,不认真,应发现而未发现设备缺陷造成事故,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10.重点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制度
10.1重点设备的划分:
其划分标准,是根据设备在生产中的作用、设备的价值、设备的精密程度、设备的复杂性,以及有无备用设备等因素来制定。
包括高精度设备、大型设备、稀有设备等,本公司主要指:
行车、中频炉控制柜(0.75T、1T、1.5T)、水泵、台钻、抛丸机、空气压缩机、滚筒清砂机、变压器等。
10.2重点设备的维护实行专机、专责制,由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钳工、电工、仪表工等)组成。
10.3按一定的周期对关键设备进行各类专业技术要求的检查维护。
10.4重点设备应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