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170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8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城双修背景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图2-1中国主要城市工业企业搬离城区不完全统计图

二.1.2.工业性棕地的特征

二.1.2.1.区位特征

依托原有的工厂企业或工业区在城市中的选址特点,城市工业性棕地一般位于城市的近郊区域和城市的中心区域,并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地区,棕地部也多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

这些棕地往往具有便利的陆路和水路交通运输条件,如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或者靠近城市河流、湖泊、海洋等滨水地段。

二.1.2.2.生态特征

工业性棕地由于工业生产活动,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工厂的类别不同,其污染物质和成分也不相同。

可能含有各种污染物例如汞、铬、钳、镉、镍等重金属,以及苯系物、氯代烃类、石油烃、多环芳烃、农药、多氯联苯等有机物。

因此,对工业性棕地的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是改善棕地环境的重要工作部分。

土壤污染问题也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这一计划的发布是土壤修复事业的里程碑事件。

此外,工业性棕地因为工业“三废”排放或污染事故,地下水体同时可能受到相同污染。

这种污染同时包括地表水体和掩藏在地下的水体,可能包括渗透液、各类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

工业性棕地的污染特征不仅导致生态系统的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工业性的污染也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二.2.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

二.2.1.生态修复的涵

对于生态修复,不同学者关注的领域与角度不同,生态修复的涵和技术方法也不同。

生态修复不同于生态恢复,因为前者更强调在停止人为干扰、减轻负荷压力的基础上,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也可辅助人工措施使其向良性循环发展。

但生态修复在工业性棕地的应用方面还没有系统的方法和技术。

二.2.2.工业性棕地的生态修复的涵、目标和要点

二.2.2.1.工业性棕地的生态修复的涵

生态修复的命题非常广泛,例如农业开发、工业棕地、水体、垃圾填埋场、受损矿区、沙漠等。

工业性棕地的生态修复是对工业棕地进行生态化的治理和改造,辅助一定的人工生态技术,帮助工业性棕地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可持续性恢复或得以提高,并具一定景观美学等价值。

生态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就工业性棕地的生态特征而言,这种修复的能力薄弱、速度缓慢。

为了协调城市的发展,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更需要一定的人工生态技术。

二.2.2.2.工业性棕地的生态修复的目标

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的目标是使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能够沿着正常的生态轨迹运行而最终达到参照生态系统的状态,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后具备一定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2.2.3.工业性棕地的生态修复的要点

笔者总结了大量文献,得出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有如下要点:

1)治理污染,安全为先。

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是对其生态的治理措施,如治理和修复土壤、水体污染问题等,这是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真正达到生态修复目的的关键一步。

有效治理有毒物质等不利因素,是修复工作开始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植被重建,构建格局。

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要通过种植生态修复植物构建生态格局,形成一定的生物群落关系,合理的选择种植方式、物种类别和搭配方案。

根据污染特性,直接种植普通植物、经过土壤基质改良后种植先锋植物和富集植物、表层土壤污染严重情况下对其进行换土后种植植物。

直接种植普通植物、进过土壤基质改良后种植先锋植物和富集植物、表层土壤污染严重情况下对其进行换土后种植植物。

3)改造空间,提升品质。

工业性棕地依托原有工业生产的需求,一般都存在着具有保留价值、尺度巨大的工业厂房、高大的工业构筑物、铁轨等,这些构筑成了工业性棕地独特的工业景观特征,生态修复应该合理进行棕地的空间改造,尊重场地历史、提升环境品质、为场地注入新的“活力”。

三.我国的工业性棕地的生态修复概述

三.1.我国工业性棕地的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最早的工业棕地治理实践开始于798工厂的改造,是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成功尝试。

随后,我国众多的学者开始进行棕地改造的研究和实践。

典型的如:

市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市首钢工业遗址改造、市岐江公园等。

近几年,对工业性棕地的生态化改造逐渐被重视起来。

郭少锋(2007)借鉴了国外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实例,进一步提出了滨海新区的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目标、步骤和具体措施等;

康峰(2014)在工业棕地景观生态化改造的社会需求和现状的基础上对工业棕地景观生态化改造的方法相关保障措施进行了研究;

晓笛(2015)从风景园林学角度首次提出“棕色土方”的概念,意在将污染的实体空间物质表达,并将风景园林学和环境工程学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治理和修复棕地;

王子强等(2016)以鼓楼某工业片区更新为例,重点侧重工业片区的生态性考量,探索了土壤、水体、植物配置等修复策略。

俊卿(2013)分析与总结了国外棕地治理经验,提出了我国棕地治理体系的思路和措施。

薛宇航(2013)研究了我国棕地治理的法律制度,对比于国外研究设计和重构了我国棕地治理的法律制度。

基于国研究现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工业性棕地的生态修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2.我国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的治理总结

三.2.1.我国颁布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法规比较多,中央部门有环境保护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建设管理部门和工业信息部门。

如近期我国环保部陆续颁发《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等环保标准、规,要求科学开展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工作,初步建立了治污保准和风险评估体系。

而对于棕地的专项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等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关于棕地治理的政策如下:

时间

相关政策

主要容

2001年12月

国务院:

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的批复

积推进污染治理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

2004年6月

国家环保局: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要求企业在搬迁过程中注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出“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2004年12月

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环境防治法

提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要求

2006年2月

国家环保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

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

逐渐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

2008年6月

环境保护部: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

对于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厂址和可能受污染的土地,环保部应督促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污染土壤风险评估等工作。

2016年6月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形成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

(图表来源:

作者自绘)

表3-1我国棕地治理相关政策

三.2.2.全国棕地治理总量、空间分布

针对全国土地污染状况,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围为中华人民国境的陆地国土,实际调查面积约630万平方公里,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16.1%。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围较大;

镉、汞、砷、铅4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依据《中国固体废弃物管理问题和建议》,我国各个城市目前大约有至少存在5000个的棕地,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完善,数量会继续增加。

图3-2土壤污染风险源核密度示意图

图3-1土壤污染风险源分布图

ipe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为摸清“家底”,2016国际棕地治理大会中国棕地生态大数据平台“棕地云”正式发布。

“棕地云”由中国首家生态环保项目众包平台,棕地生态大数据平台是国首个污染场地生态治理大数据平台,全面系统汇集展示污染场地生态治理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工业性棕地分布、检测、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我国棕地云系统和数据正在不断补充和完善。

三.2.3.棕地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系统本身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但这种恢复能力在工业性棕地中较难体现。

因此,有必要采取人工修复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于工业性棕地,在非生物环境层面我国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为土壤基质改良技术和植被重建技术。

针对不同污染特性的工业性棕地,采取相应的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如换土覆盖、整平、酸化、碱化、肥料的运用和植物物种选择等工作。

恢复对象

技术体系

技术类型

 

土壤

土壤肥力恢复技术

少耕、免耕技术;

绿肥与有机肥施用技术:

生物培肥技术;

化学改良技术聚土改土技术;

上壤结构熟化技术

水上流失控制与保持技术

坡而水土保持林、草技术;

生物篱笆技术;

土石工程技术(小水库、谷坊、鱼鳞坑等);

等高耕作技术;

复合农林牧技术

土壤污染与恢复控制与恢复技术

土壤生物自净技术;

施加抑制剂技术;

增施有机肥技术;

移土客土技术:

深翻埋藏技术;

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大气

大气污染控制、恢复技术

新兴能源替代技术;

生物吸附技术;

烟尘控制技术

地球变化控制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

温室气候的固定转换技术(如利用细菌、藻类);

无公害产品开发与生产技术;

土地优化利用与覆盖技术

水体

水体污染控制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如加过滤、沉淀剂);

化学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

氧化塘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

节水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

集水技术;

节水灌溉(渗灌、滴灌)

表3-2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恢复和重建技术体系

任海、彭少麟,恢复生态学导论,科学,2002,P16)

三.2.4.我国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

三.2.4.1.缺乏部门间的协作互补

如上文所述,工业性棕地治理之前,需要以环境工程学为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依据相应的标准和规进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风险评估环境监测等专业性工作,不仅如此,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在后续过程涉及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治理过程各学科应该良好衔接,因此需要我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建设管理部门和工业信息部门等统一协调、科学规划。

三.2.4.2.系统性规划有待完善

从城乡规划角度,在我国的法定规划体系中,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均没有特别关注棕地修复,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需要修复的工业性棕地已经被法定规划,造成政府或者开发商下一步开发建设的不知所措,我国没有把棕地治理纳入城乡规划体系的框架之中,未来应纳入规划环节。

三.2.4.3.治理经费有限

在修复资金方面,目前棕地治理修复的资金约70%的是由政府拨款给予,约30%来自于地方社会资金,也有部分开发商和政府联合出资进行棕地治理和修复,各地方政府负责主要的经济问题。

总体来说资金渠道狭窄,没有综合运用税收、补贴等经济手段将市场机制带入到棕地治理中,资金匮乏。

棕地生态治理风险大,加上资金的限制,我国棕地往往得不到彻底的治理。

四.国外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四.1.美国棕地政策及案例分析

四.1.1.美国棕地治理摘要

政府形成棕地专项治理体系。

首先美国各个政府成立了专门进行棕地治理的协调工作小组,来减少联邦、州、当地等多个政府层面复杂的政策管理程序。

其次,政府建立棕地地理信息系统GIS,公开信息,提高棕地治理效率。

最后,在对场地污染处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等专项治理的基础上,政府对地块的使用性质进行约束,往往改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或者城市的公园,进一步避免污染的危害。

扩大资金渠道。

美国各个政府通过纳税的减免、奖励基金、提供贷款等手段提高开发者治理棕地的积极性,鼓励私营企业的投资。

这样既扩大了政府资金的渠道,又使政府和社会产生良性的互动,共同治理棕地。

四.1.2.系统治理,长期监测—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四.1.2.1.背景

1906年,在美国西雅图市联合部的山顶,西雅图石油公司建了一个主要用于从煤和石油中提取石油的工厂。

被弃后,政府决定建设开放公园,但需要对其进行生态修复等改造治理。

政府有关部门联合设计者尊重场地特性,成功的实践了系统性的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和监管。

四.1.2.2.策略及手段

土地的生态治理。

由于工业生产,雅图煤气厂累计的土壤污染问题较严重。

针对污染严重的表层土壤,直接清除处理。

针对被石油精和二甲苯等污染的深层土壤,通过分析土壤的污染成分,引用酵素和其它有机物质,即采用生物和化学法原地降解土壤污染。

具体措施包括深层置入分解石油的生化酶和分解化学污染物的细菌。

植物的选择优化。

植物种植优先选取具有改良土壤能力的固氮植物、乡土植物和先锋植物。

这些植物要生长快、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并且要具备多重效益,包括抗旱、耐湿、抗污染、抗风沙、耐瘠薄、抗病虫害等特性。

工业厂房的再利用。

经过评估后,设计者将废旧的工业设施改造成供人们休息、游玩等场所,不仅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延续了场地的空间特征,又能减少治理成本。

(c)公园外景

(b)场地修复一景

(a)构筑物的利用

图4-1改造后公园现状

XX)

长期监测和治理。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生态修复过程长达50多年,分别于1984和2000年由于检测出毒性物质而进行整治,禁止对人民开放。

这体现了工业性棕地污染的隐蔽性强、潜伏期久的特点。

因此,对工业性棕地的修复和治理后需要长期进监测和管理。

四.2.德国鲁尔区棕地治理政策及案例分析

四.2.1.德国鲁尔区棕地治理摘要

第一,渐进式修复,而非一蹴而就。

德国鲁尔区政府对棕地的治理是以总体的目标和原则指向,鼓励那些保护工业遗产、促进生态发展、减少治理费用的项目实施,制定严格的棕地治理标准,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第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

自上而下是州政府到地方政府等发布棕地治理的项目、修复资金等,自下而上是指下级机构运行具体项目,组织项目的竞赛等获取多方案比较,择优后逐步向上级政府推行。

第三,以产业促进棕地复兴。

鲁尔区的棕地修复和治理后普遍通过旅游、文化等产业进一步促进棕地的发展,如棕地修复后设计公园、科学园区、产业园等。

四.2.2.渐进修复,工业景观—杜伊斯堡钢铁厂公园

四.2.2.1.背景

鲁尔区在历史上曾经是德国乃个整个欧洲的工业中心,20世纪50年代由于结构性危机导致地区主导产业衰落,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原蒂森公司的梅德里希钢铁厂位于鲁尔工业区杜伊斯堡市北部,钢铁厂历史久远,曾经与杜伊斯堡市共存了大半个世纪。

1898年当地政府将其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杜伊斯堡公园后来成为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的典。

四.2.2.2.策略及手段

毒性物质的治理。

在设计中将旧厂料仓的多环芳烃污染物密封处理后置入地下,地表覆盖含有养料的土壤改造成花园,这种方式不仅毒性物质得到处理,同时又美化环境,增加了公园的观赏功能。

原有设施的使用。

设计者彼得•拉兹结合原有工厂空间构成要素,巧妙的利用杜伊斯堡钢铁厂的工业厂房及工业构筑物和附属场地等,组织供人活动的小广场、开放绿地、注入新功能,使旧厂的空间特征在改造后公园中得到了时空的延续。

如钢铁廊架改造成游步道、高炉改造为群众攀岩、瞭望的观景台等。

图a游步道

图c改造后的小广场

图b攀岩设施

图4-2原有设施的利用

原有植被保护和利用。

彼得•拉兹主工业棕地上生长的野生植物既然能适应土壤的污染而生长而进行生态演替,就应该进行保护并加以研究。

实践证明,原始的植物的保留降低了土壤治理的成本,为新植物生长提供了可演替的环境,成为多种植物生长和鸟类栖息的场所。

图b河道原始植物

图c攀爬至厂房的原始植物

图a水池旁原始植物

图4-3公园内自由生长的植物

水体净化和雨水收集。

设计者在生态修复中将排水渠—埃姆舍河道进行污水和净水系统分离处理。

首先,污水由地下的污水管道排出,雨水被收集后引入场地部的贮水池和冷却池中,经过进一步净化后排到埃姆舍河道。

XX风景园林网)

图4-4水体净化系统示意图

五.基于国外典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的启示

五.1.1.1.系统治理技术研究及推广

棕地数据库建设,科学治理。

我国政府应该利用数据收集系统(DC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棕地云”等技术进行棕地数据库的建设,为我国各级政府、设计者和开发商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的支撑。

系统式污染治理,渐进式生态修复。

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针对不同特性的棕地,应进行以基质改良和植被重建为核心的系统式污染治理工作,为生物群落建立良好的生态基底。

我在此基础上,对工业性棕地进行渐进式生态修复。

要尊重自然发展过程,鼓励场地的自我维持和物质能源的再利用。

不宜对原有棕地大拆大建,否则可能破坏已经形成的生物群落关系。

渐进式修复这不仅增加场地的生态可持续性,还可以降低治理成本,并得到社会的认同。

长期监测,动态管理。

生态治理后,并非一劳永逸。

针对工业性棕地,我国应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工业性棕地监测制度,如根据我国环保部颁发的《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等,环保部门应组织环境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对生态修复后的工业性棕地进行监测,保障棕地的安全。

产业注入,激发活力。

工业性棕地修复后可形成开放公园、文化产业园、科技园等新的空间场所。

可通过旅游、文化产业提升地块的价值,盘活存量。

为场地注入新的活力。

五.1.1.2.生态景观设计

在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中,景观设计应该以生态设计为主导。

景观设计要依据场地中的、水、植被等要维持动植物的生境,尊重物种的自然演替过程,辅以人工措施促进修复。

对于有价值工业遗迹和工业构筑物在没有危害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保留和进一步改造。

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的景观设计在生态设计为主导下也应该考虑景观的社会性和艺术性。

五.1.1.3.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明确的责任制度。

我国应继续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各个棕地地块的责任单位,要求责任企业单位进行棕地的修复和治理。

进一步完善棕地治理的评估标准体系,保障棕地治理后的安全。

上下协同治理。

对于工业性棕地生态治理问题我国各级政府应避免“终极蓝图”干到底,上级部门可指定总体的方向和原则,下级政府部门应该广泛听取各部门的意见后推行上级部门,上下联动,协同治理。

我国政府可成立棕地治理专门小组,协调上下级棕地治理的意见,提出棕地治理的具体方案,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检验治理效果和评估工作等,进一步提出治理提高治理效率。

五.1.1.4.资金渠道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联合开发、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提供无偿或低息贷款等鼓励私营企业的开发,扩大政府治理资金的渠道。

运用市场机制,进一步降低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的土壤污染治理和水体污染治理的成本。

六.结语

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是不仅能够提高工业性棕地的环境,减少污染灾害的发生,盘活城市存量地块,还能提高地块的生态、人文、社会、经济价值。

本文从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谈起,总结了现阶段我国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的现状,通过国外典型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的案例,提出国外治理经验对我国的启发。

我国工业性棕地生态修复在政策运行和技术推进上都有待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从事城乡规划行业者应该发挥专业的空间和政策特长,为我国业性棕地生态修复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亚萍.中美城市棕地生态恢复和景观重构的对比研究[D].大学,2016

[2]环境保护部,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2014

[3]晨.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再生设计研究[D].建筑科技大学,2014

[4]郭少锋.城市工业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更新思路初探[D].XX大学,2007

[5]晓笛,棕地再生的风景园林学探索—以“棕色土方”联结污染治理与风景园林设计[J].风景园林,2015(04),10-15

[6]王子强,祁鹿年,吕卫军,周坷慧.棕地的生态修复与再利用研究—鼓楼某工业片区更新为例[C].规划60年:

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生态规划),会议,2016

[7]俊卿,我国棕地治理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8]薛宇航,中国棕地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大学,2013

[9]环保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

[10]任海,少麟.复生态学导论[M].科学,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