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7094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

《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盾构始发掘进接收专项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x

(2)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救援过程中次生工程和环境灾害的发生;

(3)严格施工恢复程序,防止施工恢复中出现三次灾害;

(4)确保隧道和地面的通讯畅通,至少有两套(无线和有线)通讯设备。

1.2隧道进水风险事件

1.2.1风险特点

灾害性天气、上水管/污水管崩裂、盘龙江河水下渗等突发事故引起的突然性质的隧道外部水涌入隧道。

1.2.2预防措施

(1)加强对区间盾构隧道周边地质环境资料的掌握,特别是上水管/污水管、河道的分布、管径、压力、埋深及相关地层条件;

(2)对灾害性天气情况及时、持续了解其发展状况,并作出相关的准备措施。

1.2.3应急措施

(1)跟据历史最高水位记录,设置必要的防水结构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2)采用水泵抽水,保证隧道内进水不至于产生大的安全风险事故;

(3)在隧道洞口附近设置砂袋和水泥袋等止水措施,防止水从洞口进入隧道内部。

1.2.4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备

水泵、砂袋、防水布、水泥、砂子、石子、粘土、相关工程机械(吊车等)、隧道与地面的通讯设备等。

1.2.5注意事项

(1)及时掌握汛情通报;

(2)救援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保证救援人员安全,防止发生人员伤员事故;

(3)严格施工恢复程序,防止施工恢复程序中出现次生灾害;

(4)确保隧道和地面的通讯畅通,至少有两套(有线和无线)通讯设备。

1.3盾构内进水风险事件

1.3.1风险特点

(1)盾构内进水事故主要有三种:

盾构姿态不好或者铰接密封本身存在缺陷引起的盾构铰接处漏水、漏砂或涌水、涌砂;

盾尾密封刷损坏引起的盾尾漏水、漏砂和涌水、涌砂;

管片错台和破裂引起盾构隧道内进水事故;

(2)盾构内进水事故一般与盾构设备损坏和操作不当有关,盾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控盾构操作、盾构姿态和设备工作状态;

(3)盾构内进水造成的严重后果有管片下沉、管片间开裂、盾构下沉、地表下沉、建筑物倾斜和重要管线破裂等。

1.3.2预防措施

(1)加强对区间盾构隧道周边工程地质资料、水文资料和环境资料的掌握;

(2)盾构施工过程中经常对盾尾铰接和密封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补损坏的交接密封、盾构密封和更换损坏的盾尾密封刷;

(3)盾构施工过程中调整好盾构姿态,防止盾构铰接处漏水、漏砂,一旦出现盾构铰接处漏水,漏砂现象,及时启动盾尾铰接紧急密封并进行相关处理;

(4)严格控制盾构总推力,防止推力过大,顶裂管片引起进水事故;

(5)严格控制盾构推进速度,确保推进速度和同步注浆速度相适应,在水、砂、压力共存的地层推进时,防止管片错台过大导致止水橡胶条密封失效,引起管片间漏水漏砂。

1.3.3应急措施

(1)组织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洞门漏水/漏砂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以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像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事故事故分析提供相关资料;

(5)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控,尤其是重要管线和重要地面建筑物,弄清相关产权单位的联系方式,当险情发生时立即与相关产权单位联系;

1.3.4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备

1.3.5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盾构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1.4管线变形过大风险事件

1.4.1风险特点

(1)盾构下穿越管线,引起管线变形过大;

(2)管线变形过大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有管线破裂,地表塌陷等。

1.4.2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盾构的施工参数,避免对地层扰动过大;

(2)采取合适的地层改良措施,改善土体的流塑性,保证进出土顺畅并有效控制出土量;

(3)确定与开挖地层相适应的同步注浆配比、量和注浆压力,并及时进行二次补浆;

(4)注浆均匀,压力适中,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调整注浆量,做到注浆量与推进速度相适应;

(5)采取措施提高浆液和搅拌的质量,保证浆液的和易性、流塑性、初凝强度等;

(6)保证盾尾钢丝刷密封功能正常;

(7)加强施工监测,切实做到盾构施工的信息化管理。

1.4.3应急措施

(1)开挖并暴露管线,对其进行合理适当的保护;

(2)根据管线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控制推进速度,土仓压力,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出土量、刀盘扭矩和总推力等;

(3)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沉降大的部位采取补压降措施;

(4)采取措施提高浆液和搅拌的质量,保证浆液的和易性、流塑性、初凝强度等;

(5)根据管线及周边环境情况,在管线与隧道之间或管线底部基础,采取隔离桩树根桩等或注浆加固隔断减少盾构施工对其影响;

(6)必要时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

(7)联系管线产权部门,并配合产权部门对局部已产生边形,但还不影响周边环境的管线进行修补;

(8)加强监测施工,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

1.4.4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备

1.4.5注意事项

(1)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救援过程中次生工程和环境灾害的发生;

(2)严格施工恢复程序,防止施工恢复中出现三次灾害;

(3)确保隧道和地面的通讯畅通,至少有两套(无线和有线)通讯设备。

1.5电瓶车溜车事故风险事件

1.5.1风险特点

在电瓶车水平运输过程中,由于线路坡度大、坡长,容易发生溜车事故,溜车事故危害性较大,对隧道内作业人员、设备及电瓶车本身的破坏也危害极大。

1.5.2预防措施

(1)电瓶车驾驶员作为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电瓶车驾驶员必须熟悉电瓶车的状况,上岗之前要有老司机带一周以上才允许独立操作;

(3)对电瓶车的性能、完好率由项目部机电部负责,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维护,保证车辆的良好状态;

(4)制定细致的电瓶车操作规程,要求电瓶车司机严格遵守;

(5)在掘进期间,在电瓶车走形区域内的交叉施工作业必须做好安全防护,作业人员通过教育必须明白自身的安全环境,包括电瓶车的溜车伤害;

(6)在始发端头设置足够强度的防溜车挡头;

(7)电瓶车停车时必须安放防溜铁鞋;

(8)为防止在溜车初期驾驶员手忙脚乱,不能实施紧急制动,加工紧急制动铁锚,在刹车失灵的时候通过抛出铁锚制动;

(9)严禁电瓶车司机疲劳驾驶、打瞌睡,这是发生溜车事故的重要原因,也是关键预防点;

(10)严禁电瓶车司机酒后驾驶电瓶车;

(11)严禁电瓶车“带病”工作。

1.5.3应急措施

(1)如发生电瓶车溜车事故,司机应该及时采取制动措施。

如不能有效制动,司机不能慌张,及时抛出铁锚制动,并及时联系电瓶车可能到达的位置,要求其及时放好“挡鞋”;

(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应急专业组人员应立即开展工作,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互相帮助,积极组织自救;

(3)如发生人员受伤事故,及时清理出疏散通道,将受伤人员运出至地面,及时抢救和送至医院。

1.5.4应急救援设备、物资设备

担架、面包车、急救箱、应急灯、对讲机、扩音器、电话/内线电话等。

1.5.5注意事项

(1)对电瓶车司机进行严格的教育,要求其做好电瓶车的日常检修和按规定操作,将电瓶车发生溜车事故的可能性减至最小;

(2)加强对电瓶车轨道的日常检查和维修,发现轨距不复合要求时要及时调整。

如发现轨道松动,要及时紧固;

(3)电瓶车司机上岗前,要做好对其安全教育,确保司机懂得如何处理电瓶车溜车事故;

(4)洞口、洞内以及盾构机上的通讯一定要畅通,如发生电瓶车溜车事故,各方要及时取得联系,互动防止事故发生。

1.6盾构掘进安全风险事件

1.6.1风险特点

在盾构法隧道掘进与管片拼装工程施工中,工序多,设备和人员分布面广,交叉作业点多,具体体现在:

(1)掘进的过程中,同步注浆、二次注浆人员操作,皮带机出渣土不停的运转;

(2)管片拼装过程中,拼装机起吊管片旋转就位,空间小,不注意就有机械伤害的可能;

(3)管片拼装前,大多数情况下须清螺旋机下面的渣土,空间小,工作量大,人员疲劳易受伤害;

(4)管片输送小车与连接桥之间的空隙是伤人的危险区域;

(5)管片拼装时抓举头的强度、质量、磨损程度、撑靴有否紧靠等等都可能产生安全事故;

(6)电瓶车经常进出台车,有时轨道组在接长轨道,存在交叉施工问题:

(7)电瓶车在进入台车的两侧空隙理论上只有15cm,由于渣土斗土倒不干净,在电瓶车是歪的,容易碰撞台车,有时挂到两侧设备;

(8)掘进过程中,各种高压油管满负荷工作,压力大,一旦爆管对人员的潜在伤害大;

(9)二次注浆中水玻璃碱性大,操作不慎对眼睛等敏感部位的伤害大;

(10)较软落地层开仓作业时人员的安全问题。

1.6.2预防措施

(1)各岗位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设备的工作性能是否完好;

(2)对各分项工程下达详细的技术交底,对工人进行全面的教育,保证其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水平和各机械的操作技能比较熟悉。

1.6.3应急措施

(1)对机械停机,电气设备要立即停电。

如有人员伤亡则应立即进行就地抢救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如无人员伤亡则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检查维修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生产;

(2)示警并及时通知就近工人,电话通知隧道内盾构机上人员躲避和采取措施保护设备;

(3)采用现有药品装备进行抢救同时电话通知地面救援然后及时将伤员运往地面救治。

1.6.4应急救援设备、物资设备

1.6.5注意事项

(1)现场施工工人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按照技术交底施工,听从现场技术人员指挥;

(2)现场工人不违章作业,管理人员不违章指挥;

(3)施工前要对工人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对其在工作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及处置措施说与他们,要求其牢记。

1.7建构筑物变形过大风险事件

1.7.1风险特点

(1)盾构近距离穿越或者下穿建筑物,引起建筑物变形过大;

(2)建筑物变形过大引起的严重后果主要有建筑物倾斜、开裂、倒塌,威胁建筑物内人员的财产安全。

1.7.2预防措施

(1)施工前对建筑物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进行调查,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措施;

(2)严格控制盾构的施工参数,避免对地层扰动过大;

(3)采取合适的地层改良措施,改善土体的流塑性,保证进出土顺畅并有效控制出土量;

(4)确定与开挖地层相适应的同步注浆配比、量和注浆压力,并及时进行二次补浆;

(5)注浆均匀,压力适中,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调整注浆量,做到注浆量与推进速度相适应;

(6)采取措施提高浆液和搅拌的质量,保证浆液的和易性、流塑性、初凝强度等;

(7)保证盾尾钢丝刷密封功能正常;

(8)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状况,适当布置地面预注浆设施,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9)加强施工监测,切实做到盾构施工的信息化管理。

1.7.3应急措施

(1)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加强监控,并迅速将监测数据上报技术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

(2)根据现场监测的建筑物变形数据,在分析工程地质材料,水文地质资料和相关设计,施工和设备资料的基础上,由技术负责人召开简短的技术会议确定采取的应急措施(如地面跟踪注浆,二次注浆等);

(3)根据地面建筑物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控制推进速度,土仓压力,同步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出土量、刀盘扭矩和总推力等;

(4)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沉降大的部位及时进行二次补浆;

(5)损坏的盾尾刷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棉絮或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

(6)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7)必要时从管片上进行壁后二次注浆;

(8)加强监测频率和提高监测要求。

1.7.4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备

1.7.5注意事项

(1)穿越建筑物前必须对盾构及其配套设备进行检查,对有问题设备及时维修和更换;

(2)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盾构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3)采取相关措施,防止救援过程中次生工程和环境灾害的发生;

(4)严格施工恢复程序,防止施工恢复中出现三次灾害;

(5)确保隧道和地面的通讯畅通,至少有两套(无线和有线)通讯设备。

1.8盾尾刷更换风险事件

1.8.1风险特点

(1)盾构机在掘进过程中,特别是在长距离掘进时,往往会由于盾尾密封油脂加注量不足、盾构机姿态调整过猛等原因,致使盾尾密封刷损坏。

如果盾尾密封性能不良,大量地下水充破损的盾尾渗流到隧道内,后果将不堪设想。

造成个别部位地面沉降严重超过警报值。

盾尾密封刷损坏引起的盾尾漏水、漏砂和涌水、涌砂。

(2)盾尾刷的更换应尽量避免在软土层部位更换盾尾密封刷。

软土层部位盾构机在自重的作用下,容易发生低头。

一旦发生盾构机低头就较难处理。

(4)盾尾密封刷更换需要进行焊接作业:

先将旧的盾尾刷拆除,在将新的盾尾刷焊接到盾尾。

焊接前必须对盾尾刷后部2~5环的管片进行壁后二次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将管片与地层之间的流水通道完全封死,防止地下水通过盾尾进入盾构机内而给更换、焊接施工造成不便。

在注浆机二次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一定要合理控制。

若注浆压力过大,将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管片间的街头可能受到破坏,容易使管片错台,有可能引发重大工程事故;

引起地表的有害隆起;

破坏管片衬砌;

④加重盾尾密封刷进一步损坏。

若注浆压力过小,则无法保证注浆量,注浆将达不到预计的效果,且注浆层会有余留空隙,不仅地层将会向隧道方向移动,产生较大幅度的沉陷,而且管片与地层之间的流水通道不能完全封死,地下水可能通过盾尾进入盾构机内,给更换、焊接施工造成不便。

1.8.2预防措施

(2)盾构施工过程中每掘进5环对盾尾铰接和密封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修补损坏的交接密封、盾构密封和更换损坏的盾尾密封刷;

盾构机下穿近日隧道前20环请公司派工作组对盾构机刀盘刀具及盾尾密封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有必要情况下邀请厂家派专业人员进行检查。

1.8.3应急措施

1.8.4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备

1.8.5注意事项

1.9南太桥桥基不均匀沉降风险事件

1.9.1风险特点

(1)盾构下穿南太桥,引起桥梁基础变形过大;

(2)建筑物变形过大引起的严重后果主要有桥梁倾斜、开裂,威胁交通安全。

1.9.5主要应急措施

1.9.5.1桥基变形过大应急措施

(1)立即停止掘进;

启动应急预案。

(2)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查找天桥变形过大的原因,并及时消除;

(3)邀请相关有资质的单位,对桥梁通行能力进行评估,并进行结构加固和修补;

(4)加强监测频率,强化监测措施和要求;

(5)调整优化掘进施工参数和工艺。

1.9.5.3应急救援设备、物资配备

1.10盾构较长时间停机风险事件

(1)停机前根据具体的停机时间制定详细的停机方案与计划,安排监测和相关人员负责停机期间的工作。

(2)作好停机前最后一环的掘进,停机时的土仓压力比设定压力略大。

(3)根据同步注浆的初凝时间,安排停机5-7小时后,再掘进50-100mm。

掘进过程中不进行注浆和出土,防止浆液凝固盾构尾部的密封刷。

(4)如果停止时间较长,通过膨润土加入系统在盾构周围注浆,保持地层稳定,同时防止周围土体与盾构固结,避免再次掘进时摩擦力过大。

(5)加强对盾构土仓压力的监测和调整,根据地层情况确定土仓压力警戒值。

当土仓压力低于警戒值时,通过膨润土系统加入泥浆来保持土仓压力。

(6)加强对地面的监测,及时反映地面的变形情况。

1.11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建设部令第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某市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结合项目经理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紧急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法及程序,特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基坑坍塌、掩埋事故的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小事故发生的概率,防止事态的恶化,减轻事故的后果。

1.11.1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的成立

为了应对现场突发情况,有效的控制事态发展,根据应急总预案,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由项目经理陈友彬担任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总工程师卢凯、副经理王一泽和安全总监张翔友担任副组长,由孙震、冉勇洲、郑昌波、陈明辉、张守亮、管小明、高建民任组员,下辖抢险组、救护组、疏导组、保障组、善后组、事故调查组六个小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行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如图1.11-1所示。

应急办公室设在项目工程部,24小时值班。

 

图1.11-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组织机构主要职责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职责

①发布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命令;

②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的报警级别,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指挥和协调;

③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

④事故扩大时,请求外部援助;

⑤应急撤离,避免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副组长主要职责

①协助总指挥组织和指挥现场应急救援任务;

②向总指挥提出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

③协调、组织获取应急所需的其他资源、设备。

(3)应急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