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47054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docx

土木工程专业评估报告

土木工程学科

评建专家组关于本院下属专业评估纪实

评估,高校发展的契机,质量有力的保证。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领导层对评估有着明确的指导思想:

其一,评估不是应对上级部门的检查,而是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要把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融入到常规教育教学管理中,以观察点为着力点,内化为理念,外显于行动,功夫下在平时,着眼于长效机制;其二,院内评估似“沙场点兵”,要求真求实,既重视理论层次上的认识深化,更重视操作层面上的真抓实干;其三,面对学院的客观现实,要审势、顺势、造势。

抓机遇、顺潮流,掀起使命感。

要树立评估结果虽重要,但评建过程更重要,没有求真务实的评建过程,难以取得真真切切的评建结果。

有鉴于此,院评建专家组依照严格的规范程序,对学院下属的每个专业进行为期2天的全面考察评估。

六个专业,历经12天完满完成。

因为历经了评估,使参与者在实践中有所体会,有所感受,增长了才干,学到了真知。

其收获在于:

1、造就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

他们取得实战经验,今后在应对校内外单项评估和办学水平评估,心中有数,会应对自如;

2、生成了一批较完整的评估资料,是学院发展史上的文字纪实,是办学水平评估必不可少的支撑材料,有着重要的文档保存价值;

3、评估过程中广大教师的参与,从“实战”中学会了原本不悉知该怎样去统计、综合、分析归类等操作层面的工作,业已知悉了,对今后教学管理有借鉴意义。

评估实作,评后反思、总结,专家组感受颇深的不仅是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职工福利的改善,而是精神风貌的总体提升和超前理念的有效实践。

现将所见、所闻、所思、所疑、所感的诸多问题,摘其要者,归类分篇叙述如下:

沿革篇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上可追溯至重庆建筑工程专科学校龙头专业---工业与民用建筑。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该专业亦在沉潜。

而重回生机的是1986年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使专业日渐火旺。

从1994年招收土木工程本科更焕发了生机。

教育改革的大潮,推动着学校前身“西南工学院”“风好正扬帆”,一路高歌猛进,傲立潮头,顺势而生的西南科技大学“脱颖而出”。

学院在学校的发展中而快速成长。

于2001年设建筑学专业(本科5年),2002年设工程管理专业。

2004年学校对学科专业进行调整,将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城市规划专业调至本院,至止形成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六个专业互补的学科群集,学院正名为“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在本科为主的基础上,学院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结构工程、城市规划两个硕士点。

在校全日制本科、研究生达3300余人,位居学校第二。

从国家办学体系上而言,学院尚有网络学院4个专业、高教自考3个专业学生8000余人。

学院承担着高等教育中两个体系的教育教学工作。

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下设6个专业教研室,1个试验中心,4个职能办公室,构建了完整的党、政、教学管理机构。

四个学院六个专业人才的聚集,在“磨合”中凝聚,在“整合”中提升,在“融合”中跨越,没有新老人员之分,和谐相处,无怨无悔的面向着未来,今日的“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迎来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峥嵘岁月,生机盎然,是和谐的学院。

理念篇

理念出思路,思路出改革。

学院领导深知:

先进理念的意义在于引导实践,组织学院广大教工都以振奋的精神、超前的眼光、务实的思路、突出的工作、显著的效果来建设和发展学院。

学院提出了“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学校共建体制为契机,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学院快速发展的办学思路”。

据此,各专业在坚持学院办学思路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观念。

诸如:

土木工程专业:

“通识教育与宽口径厚基础专业培养相结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型专门人才,以学分制为主要特征,因材施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统一”。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在学校和学院政策、财力支持下,群策群力,以责任感、诚实、献身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勤奋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建成一个具有管理体制完善、教育思想先进、学术气氛浓厚、人际环境优良的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科的几个主要方向上有一定建树、有影响、有特色的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

遵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的“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提出了突出“小城镇规划与设计”、“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的专业定位。

工程管理专业:

提出了“按照学科建设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现实和长远利益相结合,遵循学科结构与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相关的客观规律,对现有专业培养方案进行科学调整,形成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特色突出、适应性强、相对稳定的培养体系”。

工程力学专业:

作为西南科技大学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办学体制特色的标志性专业提出了“以工程力学为基础,大土木为中心”的专业建设思想。

建筑学专业:

提出了“多题目,全过程,抓重点,找问题,两结合”的专业改革对策的思路。

由上可知,各专业十分重视理念的学习和研究。

理念指导行动,理念激发思路,理念孕育在细节中,在细节中寻求新的理念,是管理者思维发散的体现。

从本次专业评估过程觅知,各专业正在营造一种能务实,不浮躁;能进取,不满足;能创新,不停滞的精神。

这是一种好的势头,必将醇化我们的教风、学风。

举措篇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举措。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0年来,学院在新的起点上拓展新空间,在全方位上进行探索、改革和建设。

1、抓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是学院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学院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保持现有学科优势,组建新的有潜力的基于新型建筑材料的跨专业学科,以提高水平为重点,充分利用共建单位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课题资源,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形成以力学为基础,土木工程为主,建筑学、城市规划、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及相应交叉学科协调发展,大土木特色突出,创新基础雄厚,有利于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具备多方位的社会教育和科技功能的学科和专业体系。

学院所制定的2005∽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可行。

近几年,在学科建设上朝向梯队、方向、任务、基地四位一体而努力。

不断尝试着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定方向,以方向组梯队,以梯队揽任务,以任务促基地,力求步入良性的循环轨迹。

道路虽然曲折,但思路是清晰的,在不断前行。

诸如:

土木工程专业:

现有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和土力学实验室。

借助CAAD工作站软件支撑和在建的工程检测中心结构检测部分设备,逐渐初步形成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平台。

近三年承担市厅级科研项目6项,事业单位委托6项,校科研基金自选项目10项,共计22项,总经费53.19万元。

共同承担并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重点攻关项目1项。

发表学术论文96篇,其中核心期刊24篇。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2005年投入30万元建设“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室”,同时投入70万元建设“建筑设备与环境综合测试实验室”。

近三年争取到厅级科研项目4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项,校级科研基金6项。

通过省级管理部门组织鉴定科研成果2项,申请批准专利1项。

发表论文65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

城市规划专业:

近三年争取到省教育厅重点项目3项,校级科研项目8项。

近三年共发表学术论文98篇,其中一篇被EI索引,谭绍华教授“基于认知感应的城市绿带系统功能研究”于2005年获国家三等奖。

工程管理专业:

利用CAAD工作站,工程管理实验室和建筑质量检测实验室能进行CAAD数字化技术、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招投标文件制作、工程质量检测等实验十余项。

近三年争取到省教育厅项目3项,市科技厅项目1项,校基金7项,企业横向课题3项,共计15项,累计经费16.9万元。

近三年累计发表论文52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

王月明副教授主持的省教育厅项目《大型场地平整中最佳设计平面电算法研究》通过省科研管理部门鉴定,并运用于工程实际,效果良好。

工程力学专业:

“理论力学创新应用演示实验室”已建成,是我国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成果的成功应用,用的及时,钱花的值。

投资约1500余元的“数值模拟和分析中心”正在做前期论证,方案设计中,资金有保证,将是学院的一个亮点。

近三年发表论文16篇,被EI、SCI等索引6篇。

建筑学专业:

近三年承担市厅级科研项目5项,企事业委托项目6项,校自选项目6项,共计21项,总经费15.5万元。

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97篇,其中核心期刊16篇。

2、抓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是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的关键。

队伍建设涵盖多个方面。

学院领导层认为致力于:

建设一支作风踏实、思想纯正、勤政高效的领导班子是事业成功的前提;造就一支知识丰富、功底扎实、勤奋敬业的教师群体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培养一支技术娴熟、业务过硬、勤劳奉献的职工队伍是事业兴旺的保证。

因此,全方位抓队伍建设是学院软件建设的重点。

学院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更给予高度的重视,列入头等大事来抓。

学院在“2005∽2015年发展规划”和“师资培养规划”中均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近几年在实施中:

一是积极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二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培养校本中青年教师;三是通过刚性的制度建议和柔性人文管理机制创新,营造最佳的成才环境;四是努力增加“三投入”,即在学院有限财力之基础上增加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领导用心管理的精力投入,贴近老师,以心换心,增加对教师的感情投入。

正因如此,各专业也上行下效,采取了力所能及的做法。

诸如:

土木工程专业:

放宽再读攻博政策,不再限制委培博士的工作年限,在经济上给予一定支持;规定具有学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三年内努力考取硕士研究生。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对新教师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加强工程实践锻炼。

城市规划专业:

安排中青年教师到设计施工单位锻炼,努力实现“双师型”队伍;并有计划的组织中青年教师与共建单位院所的专家共同申报科研课题,从而提升科研水平。

工程管理专业:

鼓励组织教师多参加学术交流和项目申报,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积极组织参加院、校各级的教师培训。

工程力学专业:

根据专业的实际,加强对高学历教师的培养,为造就学术带头人而努力。

建筑学专业:

根据专业与行业的情况,鼓励教师获取专业职业证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而努力。

学院在编教师1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4人,讲师34人,助教50人。

高职称教师比例占院教师总数的27.5%。

新进青年教师多是高学历,用动态变化的视角去看学院的师资队伍,将会呈现出:

教师数量有储备且精干化,教师素质德才兼备人师化,年龄结构梯队化,知识结构综合化,专业结构互补化,学缘结构多元化。

学院十分重视教师的校本培训,并将其作为一种长效的机制来考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其指导思想是:

其一,以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为纲,让教师走专业技术精湛的专业化道路;其二,以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为经,用前沿教育理论充实教师头脑,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其三,以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为纬,培训的着力点在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培训过程中的每一讲均围绕教师基本功这个根本来进行。

学院校本培训亦与学校的“教师培训工程”成功对接,可谓上下不谋而合,心有灵犀一点通。

今后加大这一工作的力度,于院、于校均有战略性的意义。

3、抓教学建设

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

教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

抓教学建设是永恒的课题。

学院开展了全方位的工作:

其一,以教育理念为先导创新教学,把转变教育思想,提升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全过程。

每学年均组织几次重大的教育教学研讨会。

院领导层从战略的高度,全新的观念,不惜代价,不遗余力,不留遗憾,着力打造每一次有品位、高质量的会议。

通过大讨论、大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认识水平。

树立了科学的教育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

其二,十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因为这是办好专业的纲。

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订中,从上至下的反复讨论,创新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结构、突出实践教学;以“学分制”激活人才培养机制;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