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5967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菩提道次第广论 第四分册Word文件下载.docx

因为我们除了有很多事情要做之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性,我欢喜这样、我要那样……。

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推动力量,不可能将重心放在佛法上面。

尤其是凡夫,每一个人都随顺着习气转。

就拿我们来说,今天是假日,可是我们会觉得这个节庆没有什么太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学习佛法,假定内心没有什么推动力的话,谁愿意跑来坐在这里上课?

所以说,要扭转我们的习气,以及在很多的选择当中,能够摒弃所有世俗的一切,而一心一意追随佛法,必需要的条件就是要晓得它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在未听闻之前,我们对这个一无所知,因为一无所知,所以很难放弃眼前的很多好处,而追求这个非常陌生的东西。

虽然这道理非常简单,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够体会得到,或者虽然理论上了解了,如果不去认真思惟的话,这个理论对我们还是不会产生真正的功效,所以之前先要好好地思惟。

经过了这个思惟以后,会策发我们的内心,「对!

这个就是我要的。

既然是我想要的,平常我们会马上就要去听了,但这里不是这样。

第二个是于法跟法师要发起承事。

为什么要侍候法师、侍候法?

人可以侍候,那法要怎么侍候?

实际上,就是要如实、如理地依所听到的法去做。

可是我们现在还没听见法,这又是怎么讲呢?

实际上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对于很好的而且必须做的事情,虽然我们有心想做,可是条件不够的话,还是做不到,所以要借着承事法师跟法来集聚资粮。

资粮有两种:

福德资粮、智慧资粮,详细的内涵后面会说。

如果资粮不够的话,听了还是没有用。

假定根本碰不到这么好的法,那本来都是戏论,有也好、没有也好,但是这么好的法,我们听见了不好好去做岂不可惜!

何况还有更严重的事情,假定听见了这样的法而不好好去做,听久了以后慢慢地疲掉了,对我们反而有损害。

所以我们真正要去做的话,一定要一鼓作气地努力,而这个时候承事法跟法师就非常重要。

总之,透过了思惟听闻佛法的殊胜利益以后,心里很好乐,这时如果马上去听,因为资粮不够,或者听不懂、或者听了不相应,这样都是很可惜的。

所以第一步要集聚资粮,然后再正式去听,才能够正确地听懂、做到。

现在我们先看第一部分思惟闻法胜利。

详细的内容,整个《广论》后面告诉我们的都是,现在所谈的是最简要的。

即使我们现在没有很深广的认识,也应该从最浅近的这地方趣入,步步深入,自然会有相应之处。

【《听闻集》云:

「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

」】

《听闻集》有这么一段话,分四个步骤,第一个是由于听闻才能够了解一切法。

「法」是指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现在我们所讲的法,是宇宙间存在的一切的事物,我们总括起来称为法,从我自己的身心,到外面客观的一切。

世间人觉得好像客观宇宙跟我们没关系,可是我们生活在这个里边,法就是我们面对着的这一切。

本论一开头的时候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里所讲的是「往趣一切种智地位胜士法范」,就是要想成佛的所有的内涵,这就包括客观存在的一切跟你自己的身心。

在没有听闻佛法之前,我们对于这个都不了解,必须听闻以后才能了解。

也许有人会说:

「怎么会不了解?

实际上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认识。

」假定我们安于作一个凡夫,那的确够了。

假定要成佛,不但不够,而且绝对错了。

我们都在无明黑暗当中,虽然晓得一些东西,触摸得到,感受得到,可是并不了解这些事情真正的内涵,所以一定要经过听闻。

简单来说,我们所以要成佛是因为要离苦得乐,换句话说苦乐是我们最重要的问题,但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苦的事情出现、有乐的果报呈现,也不知道。

对于苦乐我们不认识,苦乐的因也不认识,佛说的苦、集、灭、道,就是这个内涵。

一定要透由圣者(从佛菩萨、祖师们乃至善知识)告诉我们,我们才了解。

比如我们现在来到寺院,放弃了世间人以为好的东西,刚开始因为我们不知道,对世间所谓好的这一套东西乐此不疲,怎么舍也舍不掉,现在了解了,知道原来这些都是毒药,我们叫它鱼饵,看起来好像蛮好的,吞下去马上要命,痛彻心肺,眼前无比痛苦,将来更是永远受苦。

所以依佛法来说,我们对世间的真相根本不了解,必须要透过听闻才知道。

听闻了知道了以后,我们当然不愿意要苦,那从哪里开始下手呢?

「遮诸恶」。

恶就是苦的因,既然不愿意苦,那苦因要遮止,正确的方法就必须透过听闻,所以第二个是听闻佛法以后才能够遮止诸恶,就是不再去做我们不要的、不应该做的那些事。

之所以要这样去做,是因为我们希望获得我们要的。

恶遮止了以后,必须去做该做的事情。

平常我们虽然做很多事情,可是没有真实的意义。

所以恶遮止了以后,进一步凡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统统要断除。

最后就能得到我们所要的真正的涅槃之果。

涅槃就是寂灭,世间所有的苦因全部解决掉了,所以苦果自然也不见了。

以上是文字解释。

至于内涵,第一个是听闻了以后,晓得如理的取舍,这个才是我要的、这个是不要的,因此能够把一向以来由于迷惑而做错的事舍掉,走上我们该走的路,现在称这条路叫出家、出世。

我们走上出家修行之路,要照着次第走,首先要把苦乐的因弄清楚。

以前照着错误的方法去做的,现在要遮止,这个叫戒。

遮止了以后,把全部的精神贯注在学定。

有了定才能够生慧。

有慧才能真正照破诸法的实相而见到二无我,证得涅槃之果。

这四个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一定的次第。

而正确的都要从闻开始,而且一直学下去都需要听闻。

【又云:

「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内,纵然有众色,具眼亦莫见。

如是于此中,生人虽具慧,然未听闻时,不知善恶法。

如具眼有灯,则能见诸色,如是由听闻,能知善恶法。

」】

《听闻集》当中又举了一个比喻:

就像进到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面,因为各式各样重重的障碍遮得很厚很牢,所以光线完全透不进去。

在这个情况之下,这个房子里边有很多美妙的东西——众色,我虽然有眼睛,但是因为没有光明,所以还是看不见。

就像这个比喻,我们现在得到了人身,虽然也有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但是在没有听到正确、如法的开示之前,我们并不晓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第一偈是比喻,第二偈说明我们的实际状况。

第三偈是说,就像我们具足眼睛,也有光明,那么就能够看见这个屋里各式各样的东西。

同样的道理,由于我们与生俱有的辨别是非的智慧能力,然后又透过听闻善知识的指导,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对的事情要做、不对的事情不要做,然后步步深入,才能够究竟地得到涅槃,解决生死轮回的痛苦。

【《本生论》亦云:

「若由闻法发信意,成妙欢喜获坚住,启发智慧无愚痴,用自肉买亦应理。

这里告诉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来闻法。

假定能够透过前面所说的这些道理,一层一层地深入,透过这样的方法正确地听闻(当然正确地听闻之前,还要依止善知识,还要积聚很多资粮,眼前我们只要照着《广论》去做就可以),听闻了以后会产生什么效应呢?

发信意。

发就是启发,我们遇境逢缘一定会策发内心当中的感受,心会动一下,这个叫发。

可是大部分情况动一下就完了,这没有多大的意思。

有很多情况是启发了这个心以后,使得我们能够跟着它走。

现在要启发的叫「信意」。

「信」有两个不同的解释方向:

一个是以世间共通的来说,我相信你或不相信。

佛法除了这种相信不相信以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内涵。

佛法的法相上对信的说明,我简单解释一下。

法相就是解释这个名词以及它所代表的内涵,透过这个对照看看我们相应到什么程度,是用来观照我们自己内心的。

信在法相上的定义是:

于四谛、三宝、业果等深忍乐欲,心净为性。

世间都是虚妄的,只有佛开示我们的道理,或者说实、德、能的内涵,这个才是真实的、该信的。

世间的一切因为是虚妄的,所以没有真实的功德,而三宝有功德、有能力。

特别是指什么能力呢?

就是能够转过患为功德,使我们能够由凡夫而成就佛道,这是很重要的。

这些道理就是现在这里所讲的,听了以后我们对它会有正确的认识。

平常我们听完了以后,心里会怀疑:

到底对不对啊?

好像对,但还有一点疑问。

假定说我们听到一个道理,经过仔细观察,觉得它天衣无缝而且合情合理,真实指出问题真相,那我们对它就会确定地忍可。

「忍可」就是完全接受,完全认同。

现在要到什么程度?

深忍。

内心中深深地、绝对坚忍不动地完全接受。

假定我们真正深忍的话,就会愿意追求它,觉得这个就是我要的。

比如说别人告诉你这个东西很好,可是你还有些怀疑,在这种情况之下不管他怎么讲,我想你不会照着他的话去做。

假定经过了仔细推敲观察以后,发觉他讲的是真的,这东西确实好,你完全了解而且真正打动你的心,那么你一定会想办法去获得,更何况这个好正是我们希望的。

反过来,有好就一定有不好的那一面,而不好的那一面却是我们现在具足的,既然透过听闻了解了我们现在的不理想,而它这个才是我们要的,那我们会不会积极地跟着它去,希望能得到这个好的东西?

所以如果真正能够深深地忍可这里所讲的法,一定会产生很强盛的好乐之心。

那么这个法是讲什么道理呢?

心净为性。

它能够净化我们的内心,平常我们内心是在烦恼的状态,烦恼的行相这里不细讲。

我们听了以后,对于实、德、能产生深忍乐欲,能够净化烦恼,这就是佛法讲的「信」。

现在透过听闻佛法以后,内心发起正确的信心,在这个情况之下有什么效果呢?

成妙欢喜获坚住。

平常我们对世间很多东西也会欢喜,可是这个欢喜不妙,妙欢喜是真实无欺的。

比如我们刚才说的鱼饵,鱼吞饵的时候蛮欢喜,一吞下去就不妙了。

世间有太多的东西乍看之下觉得很好,实际上不然。

佛法因为是正确的、深远的,而且是奥妙的,我们听闻以后启发信意,真实地欢喜,然后内心当中一步一步深入,就能够获坚住。

如果是不好的话,我们后悔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坚住?

因此听闻的时候千万不要单听文字,然后在口舌上面一直谈,那样绝对不可能由内心上净化我们的烦恼,所以也不可能成妙欢喜。

既然不妙欢喜,怎么可能坚固地安住在我们身心上?

这个很重要,这是听闻佛法的特点。

佛法最重要的是启发智慧。

我们之所以引发种种痛苦,无非是因为愚痴,而愚痴的正对治是智慧。

愚痴跟智慧并不是如世间说的笨跟聪明。

智慧指的是对于缘起因果的事理法则,对业果、三宝、四谛这些道理有正确的认识。

简单来说,包含了缘起、性空(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面),以及跟它相关的整个的佛法。

有了这个智慧以后,愚痴无明的大病就能够净除。

所以说能够启发净信心然后照着去做的话,就能够获妙欢喜。

法是非常难得的,我们要努力去寻求,乃至于拿自己身上的肉去换,所以论上说「用自肉买亦应理」。

我们现在学法的人,往往不了解这个必需要的条件——就是前面说的:

第一个,对法的是非、善恶不了解;

第二个,对自己资粮够不够不了解。

我们既然宿生有善根来出家了,特别要把握住这个特点。

当年我的老师一再告诉我,当时我不太懂,现在经过了几十年才渐渐真实地体会到他一直说「资粮不够没有用」的意思。

到底什么是资粮,我实在说不上来,可是吃了很多苦头以后,现在才真正了解集聚资粮非常重要。

这件事情不仅仅是藏系三大寺他们非常强调,其实我们学佛法整个的过程都是如此。

我们在常住,如果觉得自己是来修学佛法的,当大老爷,别人烧好了饭给我吃,吃好了饭有人讲法给我听,听好了让我去修行,这是绝端的错误。

我们来了以后应该集聚资粮,该是我扫厕所,我就去扫,要烧饭,我去烧,应该这样努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最近看到一则有关集聚资粮的故事。

民国以来有几位了不起的大法师,其中一位是倓虚大师,他是东北人,是谛闲老法师的法子,非常精彩。

在他的《影尘回忆录》里面讲到一位晒蜡烛的法师。

为什么叫晒蜡烛的法师呢?

我们平常供佛的时候要香、烛、花、灯,在大陆上不像这里天气暖和,而且现在种花的人很多,以前穷苦的民间,花不像现在这般普遍,但是用灯跟烛供佛是一定有的。

现在我们用的这种蜡烛叫做洋蜡,是用石油提炼出来的,所以不太容易融化,以前的蜡好像是植物提炼出来的,比较容易融化,所以那种老式的蜡烛是不能放在太阳下晒的。

现在这位法师,他把蜡烛放在太阳下面去晒。

扬州的金山寺是大陆江浙一带最精彩的一个禅宗丛林,出了很多人才,在那寺里有一位法师脑筋很笨,大家平常都拿他开玩笑,他也不在乎,实际上他也不懂。

江浙一带到了春天下过梅雨之后,很多东西发霉,需要晒。

丛林里面有一个习惯,每年会晒藏经,晒了以后收起来。

那一天大家都在晒,这位很笨的法师是香灯师,要关照大殿里的东西。

大家都在晒,他想:

我大殿里面没什么东西好晒的。

人家说:

欸!

那个蜡烛发霉了,你也拿出来晒一晒。

他说:

对呀!

就把蜡烛拿出来,一看真的上面已经发霉了,他就把蜡烛拿去晒。

那个蜡烛是不能晒的,一晒就融掉了。

以前那个老方法做的蜡烛,里边有硬硬的一根蜡蕊,结果晒了以后,蜡烛都融化凝结成一块一块的,里边的蜡烛蕊子一根根地露在外头。

到了晚上他去收,咦!

怎么蜡烛不见了呢?

一看,只剩一根一根的蕊子,蜡烛油都流在地下。

他自己也并不懂,他想大概晒完了应该这样,所以他就把一根根的蕊子收起来,再把那些融化的蜡烛油一块块挖起来,装在坛子里收好。

到了晚上要点蜡烛了,蜡烛本来里边是蕊子,外面是红颜色的蜡,可是他拿出来的蜡烛,外面没有了,只剩里边那个蕊子,他拿来点了以后就上殿了,他也忘记了。

维那看到就很惊讶地问:

今天晚上的蜡烛是怎么一回事?

他回答说:

今天我把它晒了一下就变成这样。

大家晓得他是个非常傻的傻瓜,平常要是出状况的话,一定会处罚他,可是大丛林里面的维那师都是有一点工夫的,即便没有真的工夫,当着大众很严肃的场面发脾气也不对,所以他就忍住了。

转念一想:

这个家伙!

笨头笨脑,人家跟他开玩笑,上了当了也不知道,说他也没用。

所以他就说:

「某法师啊!

像你这样聪明的人,留在我这里太可惜了。

现在谛闲大法师在温州头陀寺开讲座,要最好、最聪明的人去。

法师你这么了不起的人,应该去听经,留在我们这里是没用的。

」晒蜡烛的法师听了很高兴,心想:

「哦,我居然还这么好啊!

对对对!

像我这么聪明的人不应该在这里坐禅,我应该要去。

」那位维那师就说:

「既然这样,你就早点走吧!

」人家都在暗暗地笑他,他居然好高兴,马上打包行李,请了假,就到谛闲大师那里去了。

因为谛闲大师那里学教的人不太多,所以他就告诉客堂(客堂就是丛林里负责接待外人的地方):

凡是外面有人来学教的,不论老少,我们总好好地接待他,给他机会。

结果那位晒蜡烛的法师傻头傻脑地跑来,知客师一看这个人又憨又直又傻的,觉得很奇怪。

以前大陆上坐禅的门庭跟讲教的,彼此各有各的概念,大家不大能够兼容,现在居然一个坐禅的道场叫他来,总有些原因。

于是就问他:

「你在那里好好的一个大丛林,为什么会来呢?

」他答:

「我的维那师父告诉我,像我这么聪明的人应该来学教……。

」他居然把那个故事就搬出来了,知客师一听,这么一个大傻瓜跑来,但他一想到老法师说的,反正不管什么人来学教,总要好好地接待他,所以就替他安单了。

来了以后当然会晋见谛闲大师,像那种大德,绝对不会像我们一般人从表面去看事情,就问他:

你从哪里来啊?

他答:

我是从金山寺来的。

大师一听,这金山寺是禅宗的道场,就问他:

「你怎么会来的?

」他就把事情的经过讲出来。

大师一听晓得这个人资粮不够,就说:

「好!

好!

你发心来,非常好,但是资粮很重要,要先在常住行苦行,现在你去扫厕所。

」他就很认真地去扫厕所,反正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都做,在那里苦苦地做苦工,一做就做了十几年。

刚开始的时候有人告诉他:

「既然要来学教,就要听法啊!

」他说:

「老法师告诉我资粮不够,要在这里做。

」他就有这种绝对的信心。

后来老法师告诉他:

「你现在可以稍微来听听看。

」刚来的时候一个大字都不认识,就这样熬下去,后来竟成为头陀寺中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法师。

谛闲大师因为是当时国内最了不起的一位教下的大师(这都是再来人喔!

你们可以去看他的故事,非常感人),全国上下都请他去讲经。

讲经的时候要请几个重要的人,万一老法师有事情,可以当附讲,这个人必须是弟子当中最精彩的人。

当时那位晒蜡烛的法师已经变成了学生当中最精彩的,所以老法师就要他跟去。

后来也到了金山寺去讲经,讲了一座以后,老法师身体不好,就叫晒蜡烛的法师来附讲,结果从头讲到尾。

当初那位维那笑他,把他赶走的时候还跟他说:

「你这个聪明人将来学好了以后回来讲,我来给你做维那(做维那就是侍候他)。

」本来在大丛林里,要做到维那很不容易,经过了十几年,这位维那还在那里,于是真的就为那位晒蜡烛的法师做维那。

近代虽然佛法衰颓了,可是这种类似的故事仍有许多,这都不是笑话,都是真实的,老一辈的人很多都曾看见过这种人。

倓虚老法师与这位晒蜡烛的法师在一起过,晓得这个人。

我们现在总不会像晒蜡烛的法师那么笨吧!

假定我们肯好好地再多集一点资粮,我想成就应该不只如此。

反过来说,我们今天有了这么好的资粮,假如自己骄傲而不好好努力的话,绝赶不上那位晒蜡烛的法师。

佛法很实在,一点都虚假不了。

那位晒蜡烛的法师还没有真的用自肉买,可是他的确肯做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内涵。

像这种地方,但愿我们不要把它当成文字看,否则脑筋最好的人,总觉得自己最了不起,实际上他一定跟法最不相应,听见了法,他就拿着法到处去观察、到处去辨别,只在文字上面转,而不能净化自己的身心。

万一条件不够,要好好集聚资粮。

【闻除痴暗为明灯,盗等难携最胜财,是摧愚怨器开示,方便教授最胜友。

虽贫不变是爱亲,无所损害愁病药,摧大罪军最胜军,亦是誉德最胜藏,遇诸善士为胜礼,于大众中智者爱。

这是说由于听闻而能够净除愚痴。

通常我们称愚痴为无明,就是黑暗,因为愚痴,所以事实的真相看不见。

就像前面告诉我们的,听闻佛法是一盏明灯,能够让我们真实地认识真相。

认识了以后,才能够真正去实践,实践了就有功德,所以下面说「盗等难携最胜财」。

平常我们有很多东西,比如说有钱、有势、有各式各样的东西,这些都会被人家拿走的。

你有钱的话,或者小偷、强盗来取,或被败家子散尽,然后天灾人祸、不安全等,所以说钱财是五家所共。

佛法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了解了以后真实去做的话,没有人能够拿得走。

佛法所看的是业,恶业没有人代你受,善业也同样的没有什么外缘能够抢走,这个才是真正最殊胜的。

还有,「是摧愚怨器」,摧是摧毁、摧破,我们真正的怨敌就是愚痴无明。

世间上要想摧毁怨家敌人,是用刀枪等武器,而现在对愚痴这个怨家,则是用「法」这个武器,所以说闻法是摧毁愚痴怨家最好的武器。

「开示方便教授」是说能够指示我们,开启正确的方便(就是成佛的种种正确的方法、教授),那才是最殊胜的朋友。

我们有各式各样的朋友,有些是酒肉朋友,有些是道义之交,现在这个是最殊胜的法友。

世间一般最亲近的就是亲戚,可是世间的亲人在很多情况之下还是会背叛我们,即使不背叛,到死的时候也各走各的。

世间的背叛通常是因为你穷了,所以有一句话:

「高头白马万两金,不自亲来强就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有一天马死了,黄金散尽了,以前来亲近你的人如今就像陌生人一样,实在亳无可以贪恋之处。

现在是再贫再穷,它还是一样绝对不会离开你,所以闻法是我们真正可爱的亲友。

还有,平常有了病要吃药,药就算是能治病,但吃下去很苦,而且总有它的副作用,现在这个能够治疗我们心中愁病的药对我们亳无损害。

「大罪军」指的是惑业,能够摧破最最严重的这个罪业的军队,就是最殊胜的佛法。

「亦是誉德最胜藏」,誉就是赞誉、称赞,是最好的赞美德行的方法。

「遇诸善士为胜礼」,对于善士我们通常都非常尊重恭敬,要供养他最好的礼物,最好的礼物就是佛法。

比如对做弟子的人来说,老师给我们的佛法对我们最有用,反过来,弟子对老师也是再没有比法供养更好的。

老师当中最好的是佛,佛告诉我们最好的供养就是如法的供养。

而如法的供养要从听闻开始,先听懂了道理,然后依法去实践。

所以这个是供养一切真正的善士(也就是跟法相应的这些人)的最殊胜的礼物。

「于大众中智者爱」,现在有各式各样的团体,有世俗的,或是出世间的。

在世间你不管做什么,通常有人欢喜,有人不欢喜,而佛法在大众当中,会为智者所爱。

真正有智慧的人(也就是佛菩萨)都会喜爱,那些没有智慧的人,他们不一定爱。

像这种没有智慧的人,但愿他不要爱,他来爱你,你也爱他,你就完了,世间就是这样的状态。

「听闻随转修心要,少力即脱生死城。

」于其所说诸闻胜利,应当决心发起胜解。

听闻了佛法以后,有两种可能:

假定我们只是在文字上面听听,那也就算了,通常情况之下,听了以后不当一回事情。

再不然,就是根本没有专心听,或者听的时候有自己的意见,或者听过了以后就忘记了,这一类都是实际上的问题。

现在我们认真地听而没有前面的过失,能够真正照着去做,这非常重要。

所以听要听懂,不能听错。

听懂了以后要记得。

下面还要一件事情,就是照着它做。

第一个已经很难了,照着它做更难。

但是反过来说,正因为这是非常殊胜又很难得的法,所以听到了不去做就太可惜了。

假定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一定要想办法做到,不做到的话是白听,前面的努力是白白浪费。

所以当我们正面、反面都能把握住了,一定会有一个力量推动我们认真去做。

所以不但要听懂,要记住,而且要跟着它做。

做些什么呢?

「修心要」。

修就是修行、修改。

我们从无始以来都是随着无明、错误的造作。

这一点说明一下,我们做任何事情,最常见的一种状态都是配自己胃口,不配自己胃口的实在没兴趣,如果勉强做,会做得很苦。

现在必须要经过听闻随转去修改自己的习性,不要随顺自己,而是照着法反观我自已,发现不对的,就要去修改。

在哪里修呢?

在我们内心上面关键性的问题上去着力,依法从我们内心上面改善,其它外面的是辅助的。

我们现在往往身口做得很好,内心不相应,这个很遗憾。

不过假定一时做不到,至少身口做到了,内心一步一步地来,还是一个办法。

所以我们要依自己的能力随分随力去做。

这样去做有什么效应呢?

我们不是要跳出生死轮回吗?

生死轮回把我们重重围困,如果能够照着这样去听、去改善自己的话,不用太大的努力就能脱离轮回。

我们想象当中修行很难,实际上不是,在宗大师的传记后面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一点,大师的弟子照着这样去做,产生很好的效应。

于是,看见别人做的成效,假定我们去做,我们自己就成为一个现实的证明,然后藉此鼓励别人,这个对我们是很重要的观念。

这二句话是《本生论》上面说的,下面就是宗大师特别再叮嘱我们,对于听闻佛法的殊胜好处应当决心发起胜解。

胜解就是对于一个道理不但了解,而且内心当中相应到不会被别的东西动摇,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在是无始以来的习气不会被动摇,我们太多的东西不被动摇,而这些正是我们不要的。

我们要对听闻的正确方法产生胜解,这个胜解的力量不被动摇,有了这个力量我们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