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5719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docx

病理学课程标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病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病理学课程代码:

120007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90学时学时分配:

理论66学时、实验24学时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适用专业:

三年制高职临床专业

一、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病理学是探讨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的机制、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所出现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在临床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即临床表现)以及疾病的转归与结局的一门学科。

病理学长期以来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是医学中的重要骨干基础学科之一,为临床医学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是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考科目。

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专业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诊断性质的学科,临床各科疾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仍然是病理诊断,病理诊断被认为是最具权威的宣判性诊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帮助医学生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总体规律,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病理学的预修课程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医学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后续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结合我院医学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有关要求,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制定适合我院各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们在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间架起起一座扎实的桥梁。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疾病共性或特性的总结,为了加强学员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要尽量联系具体疾病和临床常见病例,有助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同时病理学侧重疾病形态学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的联系,病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切片观察,在联系病例中讲活知识,使学生们学活知识,加深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把以前的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病例分析教学等各个教学环节融为一体,运用理实一体新的教学模式,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特别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点拨、启发、提问、引导等方法,通过学员自学、小组讨论、学生自己讲课等活动,使学员的思维充分活跃和调动起来。

在理实一体实验教学环节中,要突出培养学员独立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员在独立观察标本和切片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临床疾病的发展规律。

2.形态、功能与代谢相结合

疾病过程中机体发生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三方面的改变。

代谢的改变是功能和形态改变的基础,功能改变往往又可导致形态改变,形态改变必然影响功能和代谢改变。

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由于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导致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组织器官缺氧和代谢紊乱等。

可见疾病过程中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病理学在侧重介绍形态学改变的同时,要联系代谢的改变,更好地理解功能的改变。

3.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病理学是一门典型的形态学学科,现在的病理学教学已不单纯的局限于课堂纯靠语言对于形态学特点的描述,各种现代媒体的介入,如各种病理图片库、病例库、尸检资料库,提供了广泛的学习素材来源,为学员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方式,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此优势,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电视录像等现代媒体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学员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

《病理学》运用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一体化的形式。

理论课的安排是先学习总论,从总体上把握疾病病理变化的共性规律,掌握疾病的基本病变及相关的基本知识;再学习各系统常见疾病及多发疾病的特殊规律,用总论的基本规律掌握各系统代表性和重要疾病的特性。

实验课与理论课并进,每学习完一章节理论,跟进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员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代表性图片、讨论典型病例等形式,在巩固及加深理论知识的同时,牢固掌握基本病变和特征性病变的变化规律,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实施

加强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认真对待每次课程和每个教学环节,对每次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在教研室进行分析、讨论。

充分利用教研室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标本、切片、视听教材、网络资源等,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教研室内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轮流听课、换班讲课等方式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提高学员学习效果。

3.教学内容

病理学包括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侧重从形态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病理生理学侧重从功能和代谢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形态结构、功能及代谢变化相互影响,紧密联系。

《病理学》课程在第二学期开出,临床医学专业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6学时,实验教学24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章序)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验

小计

绪论

2

2

第十二章

疾病概论

2

2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6

2

8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6

2

8

第三章

炎症

6

4

10

第四章

肿瘤

8

6

14

第十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4

4

第十五章

发热

2

2

第十六章

缺氧

2

2

第十八章

休克

2

2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6

2

8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6

2

8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6

2

8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4

2

6

第十章

传染病

4

2

6

合计

66

24

90

理论与实验比

3:

1,实验所占比例:

27%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能够阐述和应用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病变,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演进规律,学会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规律,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掌握常见病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熟悉常见病变的转归、结局。

4.了解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临床病理观察能力。

2.具有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能根据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

(三)素质目标

1.具备认真、科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

3.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标准

序号

工作

任务

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考核

评价

活动

建议

学时

理论

实验

绪论

1.理论教学内容

⑴病理学的任务及地位

⑵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⑶病理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1.知识目标

⑴掌握《病理学》的概念。

⑵熟悉《病理学》内容和任务及在医学中的地位、研究与观察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到《病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3.素质目标

学习《病理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方法认识疾病,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具体病变具体分析。

提问

1.理论讲述

2.多媒体课件

2

0

12

疾病概论

1.理论教学内容

⑴健康与疾病

⑵病因学

⑶发病学

⑷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知识目标

⑴掌握:

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死亡、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植物状态与脑死亡的区别。

⑵熟悉:

疾病的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⑶了解:

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区别死亡、脑死亡;能区别植物状态与脑死亡。

知道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3.素质目标

正确认识病因和诱因在疾病过程中的辩证关系

提问

 

讨论

1.理论讲授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2

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理论教学内容

⑴细胞、组织的适应:

肥大,增生,萎缩,化生。

⑵细胞、组织的损伤,可逆性损伤,不可逆性损伤。

⑶损伤的修复、再生,纤维性修复,创伤愈合。

2.实践教学内容

⑴大体标本观察。

⑵切片标本观察。

⑶多媒体演示。

1.知识目标

⑴掌握:

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细胞水肿、脂肪沉积、玻璃样变性的常见病变部位,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特点及转归,肉芽组织组成、功能。

⑵熟悉:

再生的概念及组织再生能力,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及类型。

⑶了解:

损伤的原因、机制及主要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基本病变特点,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对常见疾病共性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提问

 

测验

 

书面

作业

 

实验

报告

绘图

 

1.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一体化"教学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6

2

2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理论教学内容

⑴充血和淤血:

⑵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过程及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⑶栓塞:

栓子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⑷梗死:

梗死的原因,病变及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2.实践教学内容

⑴大体标本观察。

⑵切片观察。

⑶多媒体演示。

1.知识目标

⑴掌握:

充血、淤血的概念及后果;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栓塞和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途径;梗死的概念、病理变化。

⑵熟悉:

肺、肝淤血的病变特征;梗死的原因、类型;栓塞的种类;血栓的类型及结局。

⑶了解: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栓塞对机体的影响;血栓形成过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基本病变特点,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对常见疾病共性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提问

 

测验

 

书面

实验

报告

 

绘图

1.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一体化"教学

2.课堂讨论

3.多媒体

4.数码互动教学系统

6

2

3

炎症

1.理论教学内容

⑴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⑵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⑶炎症介质。

⑷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⑸炎症类型。

⑹炎症的结局

2.实践教学内容

⑴大体标本观察。

⑵切片标本观察。

⑶多媒体演示。

1.知识目标

⑴掌握:

炎症的概念、病理变化、炎症及其病变特点;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⑵熟悉:

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炎症局部和全身反应。

⑶了解:

炎症的原因和结局。

2.能力目标

能够较熟练掌握本章内容中炎症性疾病的基本病变特点,能够分析这些病变的因果关系。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对常见疾病共性病变特点的临床思维,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及医患沟通水平,并应用于工作和学习中。

提问

 

测验

 

书面

作业

 

实验

报告

 

绘图

1.理论讲授与实验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