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8454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分类和回收利用

5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1、一天的垃圾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人们在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这些垃圾一经丢弃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过程和方法:

调查统计家庭中一天产生垃圾的名称、重量和种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对环境会造成破坏。

关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难点:

布置学生按要求带垃圾来进行称重测量。

重点:

引导学生对垃圾产量大带来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组派一位学生把垃圾带到学校来进行分类和称重统计。

2、收集垃圾堆、垃圾场的图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

3、教师准备弹簧秤。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

每组派一名同学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统计工作。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在家称量好再把数据带到学校来进行统计,但一定要事实求是。

教师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带到学校来做分类和称重演示。

课前布置:

1、调查走读生数量

2、要求将垃圾家庭垃圾带到学校。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先自学课本第一课,将垃圾在家里分类后进称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类、称重和填写记录表

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

我家一天会有多少垃圾?

垃圾里有些什么?

教师演示垃圾的分类和称量。

2、学生分组分类,称量并填写“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表。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卫生。

三、关于垃圾的讨论

1、请学生说说各种垃圾的来源。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统计全班所有家庭产生垃圾的总重量。

3、学生汇报后填写表格,计算平均每人每天产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阅读北京人均日产垃圾量资料,分组交流你对垃圾产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至少提炼以下几点:

(1)人们的家庭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2)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商场、学校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丢弃后,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学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课堂小结:

讨论并记录通过学习懂得的与垃圾相关的知识,也记录下学习了这节课产生的一些思考。

板书设计:

一天的垃圾

教学反思:

让学生将垃圾带到学校合适吗?

在尊重事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的要求下,如何帮助学生的一天的垃圾。

对于以住校生为主体的学生,这确实比较困难。

 

2、垃圾的处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和方法:

通过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观察分析简单填埋垃圾的危害,从而考虑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器材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几张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导讨论:

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会造成什么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讲解:

人们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处理垃圾。

出示垃圾填埋场图。

二、简单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师讲解:

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简单垃圾填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2页的内容,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1)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2)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汇报交流:

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

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五、课堂小结:

整理目前垃圾处理的方法及其利弊,记录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办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减少垃圾很重要,它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过程与方法:

研究包装盒是否过度包装,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做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事,养成废旧利用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收集月饼、茶叶或酒的礼品盒和其他简易商品包装袋。

2、教师准备过度包装的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袋。

称重的弹簧秤。

包装绳一根。

再利用的小用品或工艺品,如空罐做的笔筒、饮料瓶做的花瓶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

我们已经知道垃圾会污染环境,处理起来十分困难。

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垃圾问题呢?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做汇报。

2、归纳:

解决垃圾问题要从各方面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减少垃圾,做到再次利用。

(板书: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二、减少丢弃的探讨

1、提问: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好办法,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的?

2、简单小结学生的讨论如

(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

(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

(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

3、提出焦点问题:

刚才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垃圾是可以减少(教师出示一简易商品包装盒),那请问商品包装可以减少吗?

(引导归纳商品包装的作用:

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等、卫生、美观等。

4、教师出示一礼品商品包装盒提问:

请问你们对这样的商品包装盒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此商品包装的意见。

5、教师谈话:

刚才有同学认为这样的商品包装比简易包装的商品浪费了很多资源,下面我们就来做个礼品包装盒和简易商品包装盒重量的对比实验。

6、教师演示测量礼品包装和简易商品包装盒的重量并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7、讲解:

一些国家规定企业必须把包装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标准就判为“过度包装”,应该受到处罚。

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些礼品盒的包装的体积超出商品总体积的50%以上的包装垃圾,我们称之为过度包装。

城市调查表明,垃圾中的30%-40%都是商品过度包装。

8、分组讨论:

过度包装盒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利于环境吗?

我们怎样来看到厂家过度包装的行为,你想对商品生产厂家说点什么?

我们在购物时应该怎样选择商品包装?

9、学生汇报、小结:

过度包装既浪费了纸张、木材等宝贵资源,又增加了垃圾量产生环境污染,同时还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包装在生产过程中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真是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改变消费观念,购买绿色环保的商品包装,坚决抵制过度包装。

(板书过度包装的害处。

10、填写给商品生产厂家的建议。

三、废弃物品重新使用的研究

1、谈话:

有些东西已经用过,好像可以丢弃,仔细想想,会不会还有其它的用处呢?

2、教师出示一根包装绳:

你能举出10种重新使用一根包装绳的方法吗?

3、引导学生继续交流生活中一些物品重新使用的方法。

(如:

玻璃瓶、塑料袋、旧报纸、空罐头、旧图书、旧玩具、旧衣服等。

4、思考问题:

物品的重新使用有哪些好处?

5、小结:

如果我们注意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作为礼物的话,还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四、总结、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板书课堂收获)

2、课堂思考:

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你同意这句话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3、介绍国际环保理念“三R”减少浪费(Reduce)、物尽其用(Reuse)、回收利用(Recycle)。

板书设计: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商品包装的作用:

便于保存、运输、计量、标识、卫生、美观。

过度包装:

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增加消费者负担、增加垃圾量、造成环境污染

课堂收获:

减少商品的包装以及废弃物品重新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数量。

教学反思:

 

4、分类和回收利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垃圾、节约资源。

2、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3、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过程与方法:

1、调查当地废品回收情况。

2、进行垃圾的分类分装,参与回收利用的活动。

3、开展做堆肥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并学会分类、分装的有效回收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确处理有毒垃圾。

【教材处理】

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如果学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课后再去实践调查的积极性;二是课上将课文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

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四、这样的活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教学准备】

1、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如聚醋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

2、回收垃圾的有关图片。

3、教师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课前活动】

1、开展一次小范围的调查活动:

布置一小队同学(4~6人)调查附近的的废品回收站或询问废品回收工作者,他们回收些什么?

这些物品回收后有什么用处?

指导时应注意:

要求调查组同学调查前设计好采访的问题(除了教材中提到的两个问题之外,还可自行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并要求在采访时做好记录,为在班级汇报做准备,最好老师也能和调查组同学一起参与调查活动,有条件的情况下拍几张调查现场的照片或摄一段采访的录像。

这样能确实汇报活动更生动,更具说服力。

2、指名让三两个学生上网查阅关于“有毒垃圾”的信息,并做好汇报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发现生活中一些看似可以废弃了的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后,马上就能变废为宝,或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切切实实地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更多的情况下,有一些物品我们明知道它们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后仍可再利用,却苦于手上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设备和技术,不得不将他们废弃。

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哪一类物品吗?

(说明:

提到“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宗在让孩子们逐步认识到许多事情得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才能实现。

学生思考、汇报。

二、识别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谈话:

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通过回收,是完全可以重新加工利用的。

比如:

金属、塑料等。

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

怎样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