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845378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臭氧空气消毒机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工作时间、间隔时间均为99分钟59秒钟,以秒为单位递减计时。

接通电源后,控制器显示两排四位红色荧光数字,并有一红色指示灯⑴闪亮,此时为间隔状态,输出为0,上排数字⑶逐位递减,减到0时绿色输出指示灯⑵点亮,此时为工作状态,同样当上排数字⑶递减到0时,绿色输出指示灯熄灭,再次进入间隔状态,输出为0,完成一个转换周期。

当需要时,可按如下步骤调整间隔时间和工作时间:

按调位键⑹一次,上排数字⑶第1位闪动,按调数键⑺,设置间隔时间分钟数的十位;

之后,按调位键⑹一次,上排数字⑶第2位闪动,按调数键⑺,设置间隔时间分钟数的个位,依此,设置间隔时间秒位数值;

再次按调位键⑹一次,下排数字⑷第1位闪动,按调数键⑺,设置工作时间分钟数的十位;

之后,按调位键⑹一次,下排数字⑷第2位闪动,按调数键⑺,设置工作时间分钟数的个位;

依此,设置工作时间秒位数值;

设置完成后静等最后一位闪动停止,之后,按设图2定起始键⑻一次,红色指示灯⑴闪亮,进入间隔状态,开始设定值的循环工作状态。

待完成此次工作关机后,控制器会自动记忆设定数值,待下次开机后自动进入已经记忆的设定循环工作状态。

性能指标:

全自动超声波喷雾除臭器雾化工作时无机械驱动、无噪音干扰、无污染,雾化效率高、故障率低、能耗低,是高效、可靠、实用的喷雾除臭设备.

气溶胶喷雾器对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如何进行有效地流感预防,已成为临床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空气消毒是消毒工作的一个难点,我们对气溶胶喷雾器雾化过氧乙酸的空气消毒效果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气溶胶喷雾器实验组对细菌的灭菌率为95.10%,对真菌的灭菌率为84.41%,远高于紫外线实验组,并且操作简单、迅速,无污染性,气溶胶喷雾器空气消毒方面效果肯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消毒剂及消毒器材:

过氧乙酸,ZD-1000型电动气溶胶喷雾器(正岛电器研制),30W石英紫外线灯(空军后勤部高温复合材料)生产。

1.2 消毒方法:

选择呼吸科、普外科等8个临床科室的治疗室、抢救室、换药室等28个房间(面积均16.5m2)作为观察对象,房间内部结构、设施等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随机抽取4个房间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4个房间随机分为过氧乙酸实验组和紫外线实验组,每组12个房间,试验于晚21时~23时室内无时进行。

  试验时,对房间进行卫生清扫后,过氧乙酸试验组用气溶胶喷雾机对房间内行气溶胶喷雾(5ml/m3)消毒,消毒时间约10min;

紫外线实验组开紫外线灯照射30min消毒。

空白对照组不作消毒处理。

1.3 采样检测 消毒开始计时,于0min(即消毒前)和30min(即消毒后)分别用平板沉降法在各室内采样10min(每房间内1.5m高处设5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2个平板),采样后平板分别于34℃和32℃温箱培养48h,计数细菌数和真菌数。

2 结 果

2.1 对空气细菌的消毒效果 见表1

表1 两种消毒方法对空气细菌(CFU/m3)的杀灭率(%)

2.2 对空气真菌的消毒效果 见表2。

表2 两种消毒方法对空气真菌(CFU/m3)的杀灭率(%)

3 讨 论

  空气消毒常用的方法是紫外线照射,但效果不满意。

我们检测紫外线照射30min空气消毒对细菌的灭菌率为69.78%,对真菌的灭菌率为44.26%,与文献报道一致。

另外,在室内有人时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也是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的弊端之一。

我们将气溶胶喷雾器雾化过氧乙酸制成气溶胶进行空气消毒,对细菌、真菌及病毒具有广谱、高效、迅速的消毒效果,对室内自然细菌的杀灭率可达95.10%,对真菌的杀灭率可达84.41%,远高于紫外线照射法,并且时间短,数分钟内即可消毒完毕,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产品相关知识:

  ④受纸张的方向性影响。

所谓方向性,是指纸张平衡水分在纵向和横向上是不一致的,横向伸缩率远比纵向伸缩率大,因此,纸张的横向伸缩变形比纵向要大。

测试表明,单根纤维在横向的伸缩相当于纵向的20倍左右。

但纸张内部纤维的排列

方向是多种多样的,只不过是通常情况下顺着纵向排列的数量多一些罢了,因此,纸张纵横方向伸缩比的差距并不会像单根纤维纵横伸缩那么大。

以相对湿度由50%变为60%为例,纵、横伸缩之比大约为3∶7,即2.3倍左右。

这一比率根据

纤维排列定向程度不同而不同,方向性越强,其比率越大。

抄造纤维排列方向散乱而无规则的纸,是减少横向伸缩率并避免发生套印不准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实际印刷操作中,只要把伸缩率大的横向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即可。

  ⑤受纸张的两面性影响。

一张十分平整的纸张,其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纸张会在空气中吸湿或脱湿。

如果是吸湿,反面的伸长比正面的大,纸张会向正面卷曲;

如果是脱湿,反面的缩短比正面的大,纸张会向反面卷曲。

无论向哪个方向卷曲,

总是以纸张的纵向为轴的,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纸张正、反两面定向排列的程度不同。

尤其是纸板,在这方面表现程度更甚。

  板纸水分变化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印刷适性反映在纸张水分上,一般要求尽可能与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相一致。

200克每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纸板,在造纸过程中是多层复合型造纸,而且根据其生产工艺要求,许多厂家都是在纸张从纸机上复卷完成后,便及时裁切、封塑打包并

随时准确发货。

由于多层复合的工艺要求,使纸板的含水量一般都比普通纸的含水量高5%左右。

虽然纸张含水量高对印刷来说比较有利,但如果保存、使用不好,会给印刷生产带来许多麻烦。

如包装破损,包内纸张局部湿度发生变化,使纸张呈波

浪形,紧边,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现象;

印刷时输纸困难,水墨平衡难以掌握,湿度的变化还会使纸张伸缩,引起多色套印不准,后口甩角等质量弊病;

尤其是下工序还有模切工艺的产品,纸张伸缩还会造成模具制作无规律、模切成型尺寸不精确等

问题。

  因此,对待200克每平方米以上的彩盒包装纸,在具体生产实践中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①科学合理保管和储存纸张。

鉴于纸板的独特性,为防止纸板脱湿或吸湿,引起纸张适性变化,在纸张运输和保管中,应当十分注意产品包装的完整性,防止由于运输、操作不当造成包装破损。

仓储中既要注意通风,又要避光避风,温度控制在

15~25℃,相对湿度40%~65%。

纸张的堆放应当按纸张生产日期、产品类别、生产地址分类堆放,纸张使用应当根据生产日期顺序依次供纸,尽量给下工序提供一个较稳定的纸张湿度适性。

  ②有效控制纸张的湿度变化。

如果说在裁切前妥善保管、合理安排使用是非常必要的话,那么裁切后又应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温湿度变化引起的纸张尺寸变化呢?

首先在生产指挥上要科学合理,纸张力争做到随印随裁,最好能掌握在印前一小时备

纸,数量大的不能一次性全部开包裁切,要根据印刷速度、进度分批裁切,而且裁切好的纸张最好能用密封性能较好的塑料罩套住产品,使其尽量减少与空气直接接触的时间,尤其是多色产品在单、双色机上印刷时,这一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不仅

白纸而且每色印完后都要用同样办法处理,以防止湿度变化引起纸张伸缩造成的多色套印不准现象,确保印刷产品质量。

  压光后板纸水分变化对模切精度的影响

  为了增加产品的美感,增加彩盒表面的光洁度,现在有70%~80%的纸盒类包装需上光和压光处理。

上光就是印刷品经过上光油辊在印刷品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上光油,再经热干燥使溶剂挥发形成亮光层,而压光就是在印品上光基础上的再

加工,用100~130℃的高温和138kg/cm2左右的压力,使印刷品表面已形成的亮光层更加致密,光亮度更高。

由于这一特殊工艺,纸张本身的含水量短时间内严重脱湿,纸张就不可避免地发生收缩,其收缩量与纸张结构、起始湿

度的大小有关,虽然它的收缩与印刷套印已无关,但是直接影响着模切的精度,比如某一产品原稿输入尺寸长为x,宽为y,如果在一个对K纸上横晒5个,竖晒3个,通过印刷后将得到一个图案尺寸为3y×

5x的产品,经过压光后纸张图案尺寸

发生收缩,在横向上收缩了△x,在纵向上收缩了△y,用与原稿尺寸一致的模具模切收缩后的产品肯定会出现模切精度不准,甚至发生压字、出血、图案左右不居中的现象,轻则客户不满意,重则将导致产品部分或全部报废,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

损失。

那么在具体生产中如何避免或减少这样的误差呢?

当然比较简单的办法是压光完成后根据不同纸张、不同的收缩量制做模具(模切板),但这样往往严重耽误生产周期,而且模切成型的尺寸将小于原样尺寸。

为此,应逐步摸索本单位常用各种

纸张的湿度特性和压光后横向、纵向收缩量,把这个收缩量平均加放到晒版时原稿的输入尺寸中,使最终收缩后的图距、整个图形尺寸符合标准要求,这样也可使模切版提前制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周期。

  上光压光后板纸水分变化对产品耐折性的影响

  耐折性是指纸张被折叠时,在折叠带表层不发生裂纹、细缝涂层剥离等弊病的纸张折痕性质,它通常用来表示卡纸、板纸在折叠情况下的韧性和表面强度。

从纸张本身来说,耐折性的好坏取决于纤维的长度、强度、柔韧性和纤维之间的结合力。

我国的造纸原料很大一部分是非木材原料,其中使用较多的是芦苇、麦草、稻草、蔗渣等草类原料,由于这些原料本身性能的影响,成纸后会出现不同的韧性和脆性,用棉、麻、木材等原料生产的纸韧性较好,而大多数草类原料,由于纤维长度小,

杂细胞含量多,成纸后韧性较差。

我们现在使用的纸张,纸厂一般都是将草类纤维与木材纤维进行合理搭配,来有效提高纸张的韧性。

但由于木浆配制比例不同,填料性质生产工艺不同使不同纸张的韧性存在着较大差别,而压光对纸张来说是高温高

压的脱湿过程,通过压光,纸张本身的单根纤维因脱湿而变得发脆,纤维发生滑移和分散应力的能力大大降低,耐折性能减弱,使纸盒在模切糊盒折叠过程中,产生起毛、起皮、裂缝、折烂等弊病,甚至造成整批产品报废。

  因此,在具体生产安排、客户选用纸张中,都要特别注意纸张的性能及压光对纸张耐折性造成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250~380g的白底白板、白卡纸耐折性较好,可以考虑压光工艺;

而灰底白板纸,不适宜压光处理,而且由于纸张纤维固

有特性,纵向的耐折性明显好于横向的耐折性,在纸盒横竖排列、开本尺寸计算中应当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凡是压光的产品在横切之前,首先要对压光后的纸张在横纵方向上进行耐折性试验,如果发现耐折性差,可以将压光的产品在机器上从纸张反

面再过一次水,如果周期来得及也可放在湿度较大的地方自然调湿,这样纸张经适度吸湿后,纤维强度和柔韧性增强,耐折性提高,可减少浪费和损失。

by美术家

1735次选购加湿器注意事项[2007-8-18]

炎炎夏日,在享受空调的同时,您是否也体会到空调带来的干燥?

为缓解空气干燥,高科技产品——加湿器应运而生。

当前市场上加湿器品牌鱼龙混杂,许多消费者选购加湿器时都很盲目。

下面我们根据专家建议向大家提供几点选购加湿器

的注意事项。

  注意一:

达标加湿器的基本特征

  其一,达标加湿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加湿器配有纯净水源,以避免水变质。

其二,具有自动恒湿功能,它能保障室内一直处于健康湿度。

专业品牌加湿器带有湿度表,可时刻了解室内湿度。

第三,一定要选择售后服务有保证的品牌。

  注意二:

警惕伪名牌和杂牌产品

  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被称为国际市场认可的“绿色护照”,目前在国内,获得ISO14001的加湿器生产厂家仅有几家。

除了专业加湿器生产厂家,大部分家电企业往往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选择一些小型加湿器生产企业为自己代工生产,

然后贴上自己的品牌以低价优势进入市场。

这样的产品虽然披着一些著名品牌的外衣,但产品品质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注意三:

净化型加湿器更合适

  超声波纯水加湿机作为加湿器的升级换代产品,采用独有的分子筛蒸发技术和水幕洗涤空气技术,在对空气加湿的同时还能对空气中的病菌、粉尘、颗粒物等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提高环境的湿度和洁净度。

另外,为办公、生活环境专用加湿设备

,在提高加湿场所的湿度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负离子,使加湿空间的空气质量得以提高。

1698次综合试验箱的基本原理及故障分析[2007-8-15]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综合试验箱(试验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了如何对综合试验箱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就一个典型故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综合试验箱工作原理故障分析(试验设备)

1.引言

  综合试验箱是指能同时施加温度、湿度应力的试验箱,它与振动台相结合可以组成综合试验系统。

随着我国工业产品研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大批综合试验系统,为我国工业产品的研制和定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综合试

验箱本身的复杂性,使得综合试验箱在运行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出现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大大延长了试验周期,影响了产品的研制工作。

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对综合试验箱的工作原理不了解。

为此,本文将对综合试验箱的基本工作原理作

一简要阐述,并介绍如何对综合试验箱(试验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

2.综合试验箱的原理----------(试验设备)

  综合试验箱由制冷系统,加热系统,控制系统,湿度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等组成,系统方框图见图1,上述系统分属电气和机械制冷两大方面。

2.1制冷系统------------(试验设备)

  制冷系统是综合试验箱的关键部分之一。

一般来说,(试验设备)综合试验箱的制冷方式都是机械制冷以及辅助液氮制冷,机械制冷采用蒸气压缩式制冷,该制冷方式是人工制冷中应用广泛而又经济的制冷方式之一。

蒸气压缩式制冷型式有:

级制冷、多级制冷和复叠式制冷,它们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和蒸发器组成。

由于我们试验的温度低温要达到-55℃,单级制冷难以满足要求,因此综合试验箱的制冷方式一般采用复叠式制冷。

下面以意大利ACS公司生产的综合试验箱的

制冷系统为例作一简要介绍,图2为该制冷系统简化图。

它由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制冷系统。

高温部分中制冷剂(HP80)的蒸发吸收来自低温部分的制冷剂(R23)的热量而汽化;

低温部分制冷

剂的蒸发则从被冷却的对象(试验箱内的空气)吸热以获取冷量。

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之间是用一个蒸发冷凝器联系起来的,它既是高温部分的蒸发器,也是低温部分的冷凝器。

ACS试验箱的高温部分制冷剂采用中温制冷剂HP80,低温部分制冷剂采

用低温制冷剂R23,箱内温度能达到-70℃。

2.2加热系统----(试验设备)

  综合试验箱的加热系统相对制冷系统而言,是比较简单的。

它主要由大功率电阻丝组成。

由于综合试验箱要求的升温速率较大,因此综合试验箱的加热系统功率都比较大,而且在试验箱的底板也设有加热器。

2.3控制系统

  控制部分是综合试验箱的核心,它决定了试验箱的升降温速率,精度等重要指标。

现有综合试验箱的控制器大都采用PID控制,也有少部分采用PID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由于控制系统基本上属于软件的范畴,而且此部分在使用过程中

,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因此,本文不对控制系统作太多的介绍。

2.4湿度系统---------(试验设备)

  湿度系统分为加湿和除湿两个子系统。

  综合试验箱的加湿方式一般采用蒸气加湿法,即将低压蒸气直接注入试验空间加湿。

这种加湿方法加湿能力强,速度快,加湿控制灵敏,尤其在降温时容易实现强制加湿。

  综合试验箱的除湿方式有两种:

机械制冷除湿和干燥器除湿。

机械制冷除湿的除湿原理是将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使大于饱和含湿量的水气凝结析出,这样就降低了湿度。

干燥器除湿是利用气泵将试验箱内的空气抽出,并将干燥的空气注

入,同时将湿空气送入可循环利用的干燥器进行干燥,干燥完后又送入试验箱内,如此反复循环进行除湿。

现在大部分综合试验箱采用前一种除湿方法。

后一种的除湿方法,可以使露点温度达到0℃以下,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场合,但费用较贵。

2.5传感器系统

  综合试验箱的传感器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应用较多的是铂电阻和热电偶。

湿度的测量方法有两种:

干湿球温度计法和固态电子式传感器直接测量法。

由于干湿球法测量精度不高,现在的综合试验箱正逐步地以固态传感器代替

干湿球来进行湿度的测量。

2.6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循环系统一般由离心式风扇和驱动其运转的电机构成。

它提供了试验箱内空气的循环。

3.故障的分析判断

  由于综合试验箱是一个既有电气又有制冷机械等多个系统组成的设备,因此,一旦设备出现问题,一定要全面地对整个设备进行检查和综合分析。

一般来说,分析判断的过程可以先"

外"

后"

里"

即首先排除外部因素,如冷却水、供电等,在完

全排除外部因素后,根据故障现象,对设备进行先系统分解后系统综合的分析判断,可以采用倒推的方法查找故障原因:

首先按照电气接线图查找是否电气系统的问题,最后查找是否制冷系统的问题。

表1提供了一些常见故障的分析表。

(试验设备)

表1故障分析表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分析

排除故障方法

设备不降温

或降温缓慢

制冷系统制冷剂量不足(漏氟)。

制冷系统管路发生脏堵或冰堵。

向蒸发器供液的电磁阀损坏。

膨胀阀的流量过大或过小或损坏。

查漏,并充氟。

更换被堵器件或干燥剂。

更换电磁阀。

调整或更换膨胀阀。

设备升温缓慢

加热器的热保险被烧断。

控制加热器工作的接触器损坏。

更换热保险。

更换接触器。

系统不工作

离心式风扇未运转。

风扇保险烧坏,更换保险;

风扇热保护,复位保护开关。

压缩机不运转

压缩机的保险烧坏。

电源电压不够。

控制压缩机启动的接触器损坏。

更换保险。

提高供电电压。

排气压力过高

制冷系统中有空气。

冷却水量不足或温度过高。

冷凝器水管积垢过厚。

放空气。

增加供水量。

清洗冷凝器。

吸气压力过低

制冷系统制冷剂量不足。

膨胀阀冰堵或损坏。

过滤器堵塞。

对管路进行干燥或更换膨胀阀。

更换过滤器。

系统不能加湿

1.加湿锅炉的保险烧坏。

2.控制加湿锅炉工作的接触器损坏。

3.加湿锅炉由于缺水而保护。

1.更换保险。

2.更换接触器。

3.更换浮子开关或供水。

系统不能除湿

用于除湿的压缩机未启动。

除湿电磁阀不工作。

1.参照压缩机不工作的排故方法对照解决。

2.更换电磁阀。

4.典型故障分析--------(试验设备)

  一综合试验箱在-55℃低温保持阶段出现了温度保持不住的现象.

  对该故障现象进行分析:

  1)(试验设备)试验箱能够制冷,说明外部因素-冷却水的问题可以排除。

2)由于是温度保持不住,观察制冷压缩机在(试验设备)试验箱运行过程中是否能够正常启动,压缩机在试验箱运行过程中都能够启动,说明从主电源到各压缩机的电气线路正常,电气系统方面也没有问题。

  3)电气系统没有问题,继续检查制冷系统。

首先检查两组制冷机组的排气和吸气压力,发现主机组的低温(R23)级压缩机的排气和吸气压力都较正常值偏低,而且吸气压力呈抽真空状态,说明主制冷机组的制冷剂量不足。

用手摸主机组R23

压缩机的排气和吸气管路,发现排气管路的温度不高,吸气管路的温度也不低(未结霜),这也说明了主机组的R23制冷剂缺乏,系统漏氟。

  4)为确定故障原因,(试验设备)结合试验箱的控制过程进一步确认故障原因,该试验箱拥有两套制冷机组,一为主机组,另一为辅助机组。

在降温速率较大时,两组机组同时工作,在温度保持阶段初期,两组机组依然同时工作。

待温度初步

稳定下来,辅助机组停止工作,由主机组来维持温度的稳定。

如果主机组的R23泄漏,会使主机组制冷效果不大,由于降温过程中,两组机组同时工作,故没有温度稳定不住的现象,而只是降温速率降低。

在温度保持阶段,一旦辅助机组停止工作,

主机组又无制冷作用,试验箱内的空气就会缓慢上升,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控制系统就会启动辅助机组来降温,将温度下降至设定值(-55℃)附近,然后辅助机组又停止工作,如此反复,便会出现如图3所示的故障现象。

至此,已确认为产生

故障的原因是主机组的低温(R23)级机组的制冷剂R23泄漏。

(试验设备)

  5)对制冷系统进行查漏,用检漏仪和肥皂水相结合的方法检查,发现是一热气旁通电磁阀的阀杆开裂了一约1cm的细缝。

更换此电磁阀后,对系统重新充氟,系统运行正常。

由上文可以看出,对该故障现象的分析和判断基本上是由易至难,

先"

,先"

电气"

制冷"

的脉络进行分析和判断的,熟悉和了解试验箱(试验设备)的原理和工作过程是分析故障和判断故障的基础。

(试验设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深入了解综合试验箱(试验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才能迅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